脂肪瘤可能還會惡變 手術切除最直接有效

2020-12-23 復禾健康

專訪專家: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普外二科主任、副教授張偉斌

肩膀上一顆小突起,越長越大,摸上去軟軟的,還可以推動。小愉在發現肩膀上的小瘤後,心急膽顫了一個禮拜,終於忍不住求醫。在得知是脂肪瘤且很可能是良性後,她才放下了懸著的心。

不過,醫生提醒她,若脂肪瘤快速增大,最好手術切除。記者了解到,不少人與小愉一樣曾有過脂肪瘤,不但難看,有時候還影響行動。專家稱,體表脂肪瘤一般為良性,不發生變化或緩慢變化時切不切由個人定,若突然變化應儘早切除。

脂肪瘤:悄悄出現,越長越大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普外二科主任張偉斌副教授對新快報記者描述,脂肪瘤的瘤周有一層薄膜包囊,內有被膜分成葉狀成群的正常脂肪細胞。脂肪瘤一般生長在體表的皮下,為體表脂肪瘤,如長在肩、頸、胸、臀、四肢近端等部位;也有長在深部的脂肪瘤,如長在肌間隙、組織間隙、腹膜後。總的來說,中年人、女性長脂肪瘤的比例要高一些。他指出,脂肪瘤的出現多與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

「由於脂肪瘤不似惡性腫瘤般危害大,所以其成因並不太受關注。」張偉斌稱,但總的來說,大魚大肉、抽菸喝酒、熬夜、少運動、緊張工作和壓力大等,都是脂肪瘤的相關因素。除此之外,脂肪瘤也跟遺傳有關,尤其是多發性脂肪瘤,多數有家族史。「只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脂肪瘤就是多發性脂肪瘤。」他告訴記者,很多人都是多發性脂肪瘤,有時候只是其他脂肪瘤還沒被發現。

是不是胖人就容易有脂肪瘤呢?非也。張偉斌稱,脂肪瘤與體形的關係不大。很多很瘦的人也會長脂肪瘤,這更多和代謝有關,就如很多瘦人膽固醇偏高是一個道理。平時有高血脂的人比一般人得脂肪瘤的可能性要大些,影響代謝的因素也會影響脂肪瘤的生成。

多是良性,也有不到1%的惡變可能

步入中年的秦先生,早年發現右上臂長了一顆小突起。因為小突起不太明顯,且不痛不癢,他也沒有太在意。過了兩年,小突起長大了一些,醫生告訴他,這是良性的脂肪瘤,割不割由他。又過了一年,秦先生發現,原本緩慢增大的小突起,突然加速長大了,不但很難看,還有疼痛感,他有預感這不尋常。求醫後,被醫生建議他切除這顆快速增大的脂肪瘤,以防脂肪瘤惡變。

張偉斌告訴記者,體表的脂肪瘤多數是良性的,摸上去較軟,手推時發現邊界清晰,按壓有波動感,對生活、生命沒有太大影響。當脂肪瘤細胞受到環境、精神、飲食等刺激,發生了過度增生,就會變成惡性的脂肪肉瘤。但慶幸的是,目前來說,脂肪瘤的惡變率不到1%,且多為深部脂肪瘤。

目前來說,脂肪肉瘤對藥物和放、化療不敏感,手術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良性的脂肪瘤不一定需要切除,但當它有惡變可能時,則要及早切除。手術切除一定要「斬盡殺絕」,若有殘留,則有再長、復發的可能。

「我們切除過的脂肪瘤,一般都是三四釐米長,小黃豆、花生米大小的也有,十多二十釐米的也有。」張偉斌稱,脂肪瘤多大才切,這與個人耐受能力有關。有的人,小小的一顆脂肪瘤就要求割掉,有的人脂肪瘤長很大了才願割。

是否脂肪瘤,觸診、照B超都可診斷

體表的脂肪瘤容易與粉瘤、淺表血管瘤、淋巴管瘤和神經纖維瘤混淆,不過這些瘤,外觀和手感上有所不同,有經驗的醫生一般可通過觸診區別。「脂肪瘤摸上去質地軟、大部分沒有按壓痛、可以推動、若長在鬆弛部位可整個連皮膚拎起,因此通過觸診基本可以判斷。」

張偉斌稱,粉瘤就是皮脂腺囊腫,它長在皮膚層,而脂肪瘤長在皮下,因此粉瘤隆起更明顯;粉瘤還有黑色的開口,可擠出豆渣樣內容物;粉瘤與皮膚之間不像脂肪瘤那樣有清晰邊界,且不容易推動。淺表血管瘤的皮膚有紅紫色,壓住時瘤體會縮小;淋巴管瘤也會一壓就縮小;神經纖維瘤是沿神經末梢走向,與脂肪瘤一樣邊界清晰,但摸上去較硬,壓時還會感覺麻麻的。

當然,要確診,還可以通過B超。張偉斌稱,B超可發現粉瘤內有黏液狀內容物,而脂肪瘤內是均勻的實體,淺表血管瘤內有血供,淋巴管瘤內有淋巴囊液,神經纖維瘤內容物也是實體,但密度比脂肪瘤高。

專家提醒

四大信號提示脂肪瘤惡變須切除

張偉斌告訴記者,雖然脂肪瘤只有不到1%的可能變成惡性的脂肪肉瘤,但一旦長了脂肪瘤,還是要提防這種可能性,要減少對脂肪瘤的刺激,並經常觀察其變化:

一、短期內長得很快的脂肪瘤,有惡變的可能,建議切除。

二、摸上去變硬、邊界不清時,有惡變的可能,建議切除。正常良性的脂肪瘤摸上去應該是軟而有波動感的,而且邊界清晰,用手可推動,一旦有變化,就要小心。

三、疼痛程度增加時,建議切除。很多良性脂肪瘤是不痛或只有輕微疼痛的,若由不痛變痛,或疼痛加重,則要提防惡變的可能。

四、脂肪瘤發生破潰、糜爛,趕緊切除。正常的脂肪瘤不會破潰、糜爛的,除非發生了惡變。(梁瑜邵芷君莊文斌吳亮軍)

相關焦點

  • 手上的脂肪瘤會發生惡變嗎?醫生:有一種情況,需要提高警惕!!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脂肪瘤會惡變嗎? 絕大多數的脂肪瘤都屬於良性的,一般都不會給身體造成危害,只要定期觀察,就不必過於擔心,只有極少數的脂肪瘤才可能發生癌變。
  • 身上莫名長「包塊」,這種腫瘤會惡變嗎?
    絕大部分的脂肪瘤對身體無害 目前,脂肪瘤的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生活習慣都有關係。也有學者提出,外傷有可能是脂肪瘤的原因之一。 脂肪瘤生長緩慢,無周圍組織破壞,摸起來質地柔軟而且有彈性,有一定的活動度,皮膚無紅腫、壓痛,因此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只是「不小心」偶然摸到身上一個小包才來看病的,所以絕大部分的脂肪瘤對身體無害。但是,要警惕脂肪瘤惡變的可能,極個別的脂肪瘤會惡變成脂肪肉瘤。脂肪肉瘤是一種惡性腫瘤,具有惡性腫瘤的特性,會危及生命。
  • Ella切除5釐米脂肪瘤 老公賴斯翔透露手術過程
    來源:新浪娛樂Ella新浪娛樂訊 Ella9月份時在記者會透露,自己的左肩與頸椎中間長了脂肪瘤,將在演唱會結束後,選擇合適的時間切除。據悉,前陣子Ella就因肩頸酸痛就醫,隨後便發現長了脂肪瘤所致。12月2日據臺媒報導,Ella終於抽出空閒時間做手術開刀割瘤,術後她表示感謝大家關心,手術一切順利,而其老公賴斯翔受訪時也透露,脂肪瘤有點難纏,在移除的時候,醫生花了很長時間處理,好在過程還比較順利。不過Ella在手術後傷口1、2個星期不能沾水,但可以躺著睡覺。傷口還需要輕壓的力道,防止挖空之處長水球。
  • 脂肪瘤是什麼 脂肪瘤吃這些比較好
    脂肪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脂肪瘤是一種良性腫瘤,是由脂肪細胞構成的,只要人體上面有脂肪的地方就有可能會發生脂肪瘤,那麼請問脂肪瘤是什麼?脂肪瘤吃什麼好?得了脂肪瘤不能吃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有的脂肪瘤在結構上除大量脂肪組織外,還含有較多結締組織或血管,即形成複雜的脂肪瘤。症狀此類腫瘤好發於肩、背、臀部及大腿內側,頭部發病也常見。位於皮下組織內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圓形或分葉,分界清楚;邊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惡性脂肪瘤的可能。
  • 脂肪瘤「堵」腸道 手術「掏」瘤成功
    巨大脂肪瘤長在十二指腸管處,造成腸道「堵塞」。西安交大二附院消化科醫生施超微創術,在狹小空間「掏」瘤成功。近日,患者張先生因嚴重便血,到西安交大二附院消化科就診,鄒百倉副教授接診後,行腸鏡檢查發現,患者十二指腸黏膜下隆起3公分的脂肪瘤。因為瘤子大,在細小的腸管內想徹底摘除並非易事,為了切除這個難以下手的腸瘤,鄒百倉、秦斌團隊經過術前反覆討論和充分準備後,施超微創術將這個腸道帶蒂的巨大脂肪瘤徹底摘除,「掏」瘤圓滿完成。
  • Ella動刀切除5公分脂肪瘤,老公透露手術過程:腫瘤很難纏
    Ella(陳嘉樺)9月份時在記者會透露,自己的左肩與頸椎中間長了脂肪瘤,將在演唱會結束後,選擇合適的時間切除。據悉,前陣子Ella就因肩頸酸痛就醫,隨後便發現長了脂肪瘤所致。當時她還樂觀笑說,萬一是惡性腫瘤,就聽老公的話「接受治療,提早退休」。
  • 25歲年輕女子患上「大脖子」病,原來是脂肪瘤在作怪
    醫院超聲科醫生檢查發現原來楊小姐脖子粗大的原因是頸後與背部相接處長了一個大小約70*68*21mm的的脂肪瘤,後醫院普外科進行了手術切除證實了診斷。楊小姐覺得很奇怪,自己身材消瘦,平時飲食也還比較注意,基本是清淡飲食,很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怎麼就會長脂肪瘤呢?
  • 身上長「包」,確診脂肪瘤?別害怕!醫生提醒:這2種情況才需治療
    在現實生活之中,相信聽說最多的還是血管瘤,對於脂肪瘤顯然是比較陌生的。其實在臨床之中,脂肪瘤的常見程度僅次於血管瘤,大約佔據著良性軟組織腫瘤的25%。既然是良性腫瘤,那就意味著它並不可怕。確實,大多數脂肪瘤患者經過手術切除之後,預後都是非常好的,極少數人會在術後復發。
  • Ella脂肪瘤成功切除,稱是惡性就提前退休,老公透露目前安好
    近日,Ella陳嘉樺的老公賴斯翔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妻子背部上的脂肪瘤已經成功切除了。據悉,早在九月份的時候,Ella就發現左邊肩膀與脊椎中間的位置有異物,後來經過檢查發現是脂肪瘤。由於當時情況還沒有到達手術的條件,所以就暫時擱置,沒有去個管,如今等待工作有了空檔期,夫妻兩也在這時候商議把她背上的這個脂肪瘤切除了。
  • 如何正確去除脂肪瘤,告訴你3個竅門,有助緩解
    一提起腫瘤大部分人都是聞風色變,畢竟是身體裡多出來的「異物」,惡性的腫瘤還會進一步發展成為癌症。但其實,還有一些腫瘤是良性的,脂肪瘤就是其中的一種。如果身體裡檢查出脂肪瘤是不用過於擔心的,先要對脂肪瘤有清晰的認知,知己知彼才能夠更好的消滅它們。下面這幾個有效消滅脂肪瘤的小竅門可以試試看。脂肪瘤是比較常見的軟組織的良性腫瘤,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多由成熟的脂肪細胞構成,而且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有脂肪的部位。比如腹部和大腿等。一般情況的脂肪瘤除了局部的腫塊外幾乎沒有其他的不適症狀,只有極少數的脂肪瘤會發生惡變。
  • 大痣、深黑痣、破潰痣最好手術切除
    專家提醒,有痣的部位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曬、防摩擦,降低惡變風險;良性的痣可以通過非手術措施祛除,但出現瘙癢、疼痛、出血、潰爛的痣,則有可能惡變,不宜進行點痣,應及時就醫,手術切除。後天的環境影響,也會導致痣的產生:一是日曬,比如經常暴露在陽光下,不注意防曬;二是摩擦,比如手掌、腳掌部位因為行走、勞動經常有摩擦,或者一些普通的痣經常用手去抓、搓、揪,這種外界的刺激容易導致癌變。 C 大的、惡變風險大的痣應做手術切除 光滑白嫩的皮膚是愛美人士的追求,大大小小的美髮店、美容院都開設了除痣、點痣服務。
  • 警惕這七種行為最傷害乳房
    行為1:飲食 行為2:束身行為3:風範 行為4:激素行為5:睡姿 行為6:瘦身行為7:手術……行為1:飲食  傷身關鍵詞:美食、高卡路裡  可能問題:乳房脂肪瘤  巧克力、冰激凌等高熱量的美食,不但讓人身材發胖,
  • 子宮肌瘤快速增大,可能是惡變
    這麼快速的增大,很可能是腫瘤發生了惡變!醫生的判斷嚇壞了趙女士,她當即住院接受了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如今,她正惴惴不安地等待病理報告,不知道究竟是惡性還是良性。  「出現她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惡變。」一聽說趙女士的情況,武警河南總隊醫院婦產科主任柳書琴第一時間做出這樣的提醒。她說,像趙女士這樣,子宮肌瘤在半年內快速增長的病例不多見,但惡變的可能性非常高。
  • 脂肪瘤和血管瘤有什麼不同?該如何治療?不是所有的瘤都是癌症
    如果發現身體某個部位長了瘤,可能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腫瘤,會懷疑自己得了癌症。有這種憂患意識是好的,但有時候可能大家過於敏感了,並不是所有的瘤都是惡性腫瘤!腫瘤分為良性與惡性,如果是惡性腫瘤,生長速度快,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但如果是良性,一般不會跟身體帶來太大的損傷,比如脂肪瘤和血管瘤。但很多人分不清自己身上長的到底是脂肪瘤還是血管瘤,也會擔心它們惡變,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介紹一下這兩種瘤,早點了解早放心,或許問題沒你想的那麼嚴重。
  • 別忽視身上長的小東西 很可能就是腫瘤惡性變化表現
    近日李先生去醫院檢查,請求醫生手術切除。長了30年的瘤子切開後竟是這樣切開發現是惡性連同肉瘤,切掉巴掌大的肉主任告訴記者,在沒切除前,大家都看不出瘤體究竟是好是惡,只覺得瘤體表面的皮膚粗糙,惡性的可能很大。當外科醫生切開腫瘤時,發現切下的瘤體呈魚肉狀,一瓣一瓣的,「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
  • 會惡變嗎?應該如何應對?
    會惡變嗎?需要馬上做手術切掉嗎?咱們現在就來解答這些疑問。息肉,是指人體黏膜表面長出的贅生物。在咱們機體內,凡是有黏膜覆蓋的地方,從口腔、鼻腔到膽囊、直腸,都有可能出現息肉。膽囊息肉,是來源於膽囊壁,並向膽囊腔內突出或隆起的病變,是除結石之外,第2常見的膽囊疾病,人群中的總體發病率約4%到10%。看到這裡,緊張情緒是不是少了點?
  • 了解脂肪瘤基本常識,或可預防富貴包
    脂肪瘤和正常的脂肪組織都是有脂肪細胞構成的,脂肪瘤是良性腫瘤,不會轉移。最常見的部位就是脖子後面的「富貴包」其他的部位相比而言,少見一些。有時候會發現一個地方或者幾個地方,一摸可以摸到多個包包,也不要擔心,這是多發脂肪瘤,也是良性的。
  • 一男子腦袋像「葫蘆」 醫生手術摘下3.4斤脂肪瘤
    昨天,記者從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溫醫大附二院)了解到,張先生原來是患了頭顱骨旁脂肪瘤,近日在該院做了切除手術,終於摘掉了這個小「腦袋」。  張先生今年35歲,龍灣人。他9歲那年,因為一場意外,他做了顱骨手術。術後不久,他被檢查出左側顱骨上患有瘤。  「那時候醫生跟我家人說,這個瘤切了也會復發,還會一直長,不如等長大後顱骨不再變大的時候做手術。」
  • 十餘年臉部「包袱」 今一朝手術切除——李青峰教授團隊成功切除面...
    李青峰教授詳細詢問小雪病史和現在的情況,在充分完善各項評估後,告訴她:「你頭部腫瘤發生了惡變,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是就診及時,腫瘤沒有發生遠處轉移。只有手術完整切除惡變的腫瘤,才能獲得最佳治療效果,但是手術風險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