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寒潮來了,你家寶貝便秘了嗎?
寒潮來臨,寒冷乾燥的環境增加了人體對水分的需求,體內水分減少,加上戶外活動減少,都是導致便秘出現的原因。昨天,市中醫院專家提醒:便秘是小兒消化系統疾病中常見的一種,發生率為0.3%~8.0%,在兒科消化門診中佔2%。便秘會對患兒的睡眠、食慾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危害小兒的生長發育,應引起家長重視。
不少家長應該都碰到過這種情況,寶貝小臉憋得通紅,滿頭豆大的汗珠,攥緊了小拳頭,用力解大便就是解不出來,急得大家團團轉。自從家裡有了小寶貝,孩子拉臭臭就成了家長們關心的大事。市中醫院專家介紹,大部分嬰幼兒每日解大便1~2次,也有3~5天解1次,當大便乾結,甚如羊屎蛋狀,伴有解便費力,甚至大便帶血才稱之為便秘,需要人為幹預。從中醫角度分析,便秘可由飲食不節、感受外邪、情志失調、稟賦不足等因素引起,基本病機為大腸傳導失司,與肺、脾、腎等臟腑關係最為密切。
專家表示,一旦孩子出現肛裂,應在解完大便後用溫水清洗屁屁,紙巾蘸幹,局部破損處可以塗紅黴素軟膏等抗生素促進傷口癒合。如果出血不止需儘快找醫生就診。開塞露具有軟化大便、促進腸蠕動的功能,只能作為緩解便秘的臨時「救兵」,長期使用會產生依賴性。如果孩子經常便秘,可以試試小兒推拿治療,主要在前臂、手、腹部及腰骶,結合患兒體質,辨證取穴,調理臟腑、運行氣血,到達陰陽平衡的目的。利用局部手法操作,對腹部肌群及胃腸道產生物理的機械性刺激,通過腦-腸軸進行調節,促進腸蠕動,通氣導滯。
市中醫院提醒,預防孩子便秘應注意合理飲食結構,粗細適中、補充適量纖維素,如根莖類蔬菜及獼猴桃、火龍果、西梅等水果。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2~3歲起可以每天於晨起或餐後訓練如廁,配備幼兒馬桶,提前看相關繪本、視頻,甚至可以言傳身教觀察爸爸媽媽如何上廁所。增加運動量,小月齡寶寶多趴多爬,大點寶寶可以爬樓梯、蹦跳。
如果生活、飲食習慣優化後便秘改善不明顯,可以適量加乳果糖、小麥纖維素(遵醫囑)等藥物來軟化大便。
(文章來源:江海晚報)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