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是我們職場人士必不開的一個問題。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跳槽。可是很多人卻並沒有正確的理解,跳槽的目的只是單純為了更高的工資和頭銜而跳槽。
李川參加工作快三年了,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可自從第二年升職為主管之後,就再也沒有變動的跡象。眼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都成為經理,李川十分著急。有一天獵頭打電話給李川,說一家公司能給他提供經理的職位,並且工資也比他現在的高,於是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跳槽。剛開始他還為自己的身份和工資開心,可一段時間以後,他發現這個公司部門眾多,自己負責的工作也是一些基礎工作。自己部門的發展空間到現在階段已是到頂了,這讓他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職業發展該如何規劃。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跳槽一方面可以解決職業枯燥感,讓我們加深對自己本行業的認知,能夠對自己的職業規划進行更好的定位,加速我們職業生涯的發展,還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和工作環境。但另一方面,跳槽也會影響我們的聲譽。而且盲目的跳槽還會給我們的職業發展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一份高的工資,一個高的頭銜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我們跳槽只是關注薪資和頭銜。從短期來看,我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如果把眼光放長遠,我們就不難發現這種跳槽很容易讓我們忽略掉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的規劃。這會讓我們在後來的發展中很快達到職業瓶頸,無法繼續,也難以轉型。那麼我們在跳槽時更應該關注的是什麼呢?
菜崇信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在香港一家控股公司出任副總裁及高級投資經理,年薪七十萬美元。在阿里巴巴起步初期,馬雲找到他,讓他跳槽,跟著自己幹。在聽馬雲講解公司的發展計劃後,菜崇信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帶著妻子來到杭州,選擇每月只拿五百塊人民幣的薪水。後來阿里巴巴發展迅猛,他也成為了其中的開朝元老,現任職阿里巴巴的集團執行副主席。大多數情況下,工資增長和職位提升是一個綜合而又緩慢的過程。只要我們能力到了,這兩者自然就能讓我們滿意。因此跳槽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關注的其實是我們能否在跳槽後得到更好的鍛鍊和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好的未來。五百元人民幣,為什麼比七十萬美金的誘惑更大?因為蔡崇信在阿里巴巴看到了更好的未來。只有著眼於未來的跳槽,才能給我們的職業發展帶來更大的進步,才能讓我們的人生獲得更大的成功。
那麼什麼情況下的跳槽才能算是好的跳槽呢?
第一,在一個公司的現有職位連續工作三年以上,工作內容沒有變化,級別沒有升遷的三年是一個分界線。我們該學的都學會了,該熟悉的都熟悉了。這時對公司也沒有新鮮勁兒,再呆下去,反而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沒有激情,越來越接受不了變化,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個人能力。
第二,公司赤字頻發,面臨倒閉的情況,公司人心惶惶。我們留下來是耽誤時間和精力,對後續職業發展沒有一點幫助。
第三,直屬上司很無能,還針對認真工作的人,遇到這種不但不尊重下屬意見,還總挑刺、亂指揮,打壓下屬的上司。如果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我們擺脫不了,那就趕緊換地方,整天和這種人糾纏扯皮,會耗費我們大量的精力,會嚴重阻礙我們的職業發展。
第四,收入與市場整體水平差太多。在可預見的未來,很難維持我們生活的收入。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又有切實的生活壓力,比如供房、供車、養孩子、孝敬老人等等。我們就該想辦法跳槽了。如果連基本的生存都滿足不了,那往往也沒有心思去考慮未來了。經濟水平低下不僅會束縛我們的眼光,還會讓我們的人生格局受限。
第五,發展空間受限,這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當我們在一家公司覺得可學的東西不多,上升空間受限。現實先客觀評價一下自己的判斷是否準確。比如同職位的人在多少年內沒有職位變動,上升一個職位的平均年限又是多少?如果這裡的標準都遠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那我們就可以考慮跳槽了。從長遠來看,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完成馬斯諾需求層次中的自我實現需要,這是人的一種最高層次的需要。只有不被眼前利益迷惑,擴大人生格局,放眼未來,知道自己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才能做到理智的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