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往往是越操心的媽媽越不受孩子待見,越是當甩手掌柜的爸爸越受孩子的喜愛和歡迎。
案例:
視頻中的五歲左右的小女孩因為做錯事受到媽媽的責罰,自己一個人坐椅子上哭,看到爸爸回來就特別委屈的問爸爸:我可以換個媽媽嗎?
爸爸:是不是考慮讓我換個老婆?
小女孩:我問你個事,當初為什麼要跟媽媽結婚?
爸爸:為什麼呢?
小女孩:媽媽長得滿臉都是疙瘩,脾氣還不好。
爸爸:那給你換個?
小女孩:換個年輕點的!
網友評論:
義無反顧:爸爸心裡默念:你以為爸爸不想啊?爸爸只是不敢,實力不允許呀。
我家那丫頭: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現在的孩子真可怕!從小就這樣嫌棄自己的媽媽,長大了那還不把自己媽媽掃地出門啊。
小鈴鐺:老婆:為什麼要和我離婚? 老公:我這不是為了孩子嗎?
餘生與美麗相伴:我兒子也想換媽媽,還說把壓歲錢存起來贊助他爸爸。
我是一片云:雖然是童言無忌,可是媽媽看了肯定心塞,女人婚後付出實在太多了,難怪現在越來越多女人不結婚、不生孩子,付出越多,回報越少。
分析:
這個視頻讓多少媽媽笑著笑著就哭了,孩子不知道媽媽曾經也是一個溫柔、漂亮、驕傲的女人,可是懷胎十月冒著生命危險把你生下來,不怕變醜不怕變老,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公主變成無所不能的鋼鐵俠,這一切都是因為媽媽愛你。
可以肯定在這個家庭裡,媽媽照顧日常和操心孩子比較多,爸爸估計只負責在外面賺錢,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才會讓孩子覺得爸爸不打不罵我,比媽媽更愛我。
解決方法: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上面塗什麼顏色,畫什麼形狀媽媽的影響非常大,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媽媽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決定著孩子的性格和情商。那麼在一個家庭中,媽媽該怎樣做呢?
1、讓孩子知道媽媽一直愛自己
在這個小女孩心裡,她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要用那麼多條條框框來約束自己,這個也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幹,所以她一旦犯規,媽媽的處理方式讓她覺得委屈,讓她覺得我的媽媽肯定是不愛我,才會跟我對著幹。
做媽媽的要學會無條件的愛孩子,哪怕她犯了錯讓自己憤怒不已心裡也要默念:親生的!親生的!教育完之後還是要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以後減少犯同樣錯誤的機率,每次媽媽都應該在結束語加上:雖然這件事你做錯了,但是這並不影響媽媽愛你。讓孩子明確自己的媽媽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愛自己。
2、媽媽換一種教育方法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孩子對媽媽平時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認同,而且還非常的反抗和牴觸。媽媽也可能對於孩子平時犯錯採用了粗暴的管教方式,不尊重孩子,讓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無法發洩自己的情緒。
天下沒有不犯錯的孩子,只有不會管教的媽媽。孩子就是在不斷觸碰規則中長大,每當孩子犯錯了,媽媽不要急於懲罰孩子,而是要幫孩子找到犯錯的原因,是因為不懂規則還是因為其他事情的不滿想要發洩,或者是想引起媽媽的注意,找到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我家小寶四歲時,有一次拿著我的口紅把家裡的牆面給畫得亂七八糟,當時看到真的是腦子裡的火蹭蹭的往上冒,孩子卻是一臉無辜的樣子,我蹲下來問他為什麼要把媽媽的口紅畫在牆上?他告訴我,家裡每個人都忙不理他,他太無聊了。所以我就明白了孩子犯錯的原因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我告訴他以後無聊時可以告訴媽媽但是不可以再用東西去畫牆面了。
3、爸爸多參與到孩子生活和教育
一個完整的家庭應該由爸爸、媽媽和孩子共同組成,爸爸千萬不能以工作和賺錢為由缺失在孩子的童年裡。爸爸帶孩子有著媽媽不可替代的優勢,爸爸帶孩子可以使孩子更加勇敢和獨立,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更強,性格也更加活潑和開朗。
爸爸和媽媽在家庭裡應演好不同的角色,爸爸體貼媽媽,愛媽媽,孩子也才能體會到媽媽的辛苦和不易。
川媽育兒說:
在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永遠都是無條件的愛你,即使是犯了錯,也不影響這份愛。
孩子犯錯誤後,要選擇合理的解決方式讓孩子真正認識到錯在哪裡,一起解決問題才是最終目標,懲罰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
不管家裡誰負責孩子多一些,另一個人都要無條件的維護主要負責人的威信和尊嚴,同時也要教育孩子理解每一個人的付出。
我是川媽育兒,擁有一個17歲女兒和一個5歲兒子,有著照書養的理論知識,也有著豬養的實踐經驗。關注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育兒路上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