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風向標:21天還不足以養成這個習慣

2020-10-19 爵爺圖書館360

有一種說法認為,只需21天的堅持就能夠養成一個習慣。

當然我們這裡說的是好習慣。

那麼21天夠不夠呢?其實是不夠的。

要想讓一個行為習慣固定下來,沒有小半年是不行的。

有一項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成熟固定的習慣,至少需要90天以上的重複。

簡書日更很難嗎?

就拿我們在簡書上堅持寫作來說吧。

很多人一再發起日更挑戰,想讓自己養成寫作習慣。

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並不多。

很多人即使堅持的下來,也並沒有養成閱讀寫作的習慣。

反而是為了更新而更新,為了寫夠200字而寫200字。

我也進行過日更挑戰,最後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因為自己的懶惰與藉口而挑戰失敗。

一旦挑戰失敗,就會有一種沮喪感,慢慢的這種沮喪的情緒會徹底影響自己的判斷。

為了讓自我感覺舒服一些,我們會降低自己的標準。

要麼認為自己真的缺乏毅力,要麼認為每天堅持寫作只是一個噱頭,毫無必要。

如此一來我們就心安理得,不再堅持日更。

習得性無助會吞噬你的鬥志

在心理學上,這種心態的變化稱之為習得性無助。

一旦沾染了這種無助感,我們就會在一次一次的挑戰中敗下陣來。

一個習慣的養成如此之難,可能就在於我們在養成某個習慣的時候對自己的要求定的太高。

稍有不能堅持的時候,就會陷入無窮的自責,這顯然不利於我們習慣的養成。

一天不能戒菸,其實並不影響大家繼續戒菸的決心,一天不能寫作也並不否定大家沒有寫作能力,是一個無法堅持的人。

所以要想養成一個習慣,就要做到這兩件事。

第一,降低自己的期望。

要明白,寫作並不能改變一切。

第二,在稍有挫折的時候不要太過自責。

一旦陷入自責當中,我們就會連自己的最初目標也會被否定掉。

相關焦點

  • 21天養成一個習慣,僅需堅持21天?
    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起點。它不是你的最終目標,而是你如何使用時間的過程。然後,你在過去的每一天都將成為過客。終點只是暫時的一瞬間,過程是一個充實的旅途。所以不能為了理想中的目標過度憧憬完美,也不能因為理想中的目標而過度暗淡現狀。
  • 利用「21天習慣養成法則」,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抗擊「疫情」階段,孩子們都在家,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促成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通過21天的行為暗示,正確重複練習,可以基本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21天習慣養成法則」。
  • 習慣養成的「21天效應」
    習慣養成的「21天效應」施施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女孩,父母開了一家物流公司,平時忙於公司事務,無暇顧及她的學習,即使有空,不是帶她上館子吃飯,就是帶著她出去玩耍,根本不過問功課。對於舊習慣的改變,不可能是一兩天就能夠做到的,家長如果配合學校改變施施已經形成的不良學習習慣,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才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21天效應對學校、家庭導學育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 21天習慣養成理論騙了你多少年?必須要說說這個誤區了
    也不記得是在哪篇文章裡邊看到的了,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再堅持90天就能形成一個長期習慣。過去我對這個說法深信不疑。大學的時候,每天早晨我都是踩著上課鈴聲去上課的,幸虧點名冊上我的名字在後邊,否則不知道要遲到多少次。於是我痛定思痛,決定培養自己早起的習慣。
  • 21天效應,養成可以受用終身的習慣
    關於習慣的養成研究方面,行為心理學專家發現並認為一個人的新的習慣或者理念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執行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 好習慣如何養成,所謂「21天習慣養成法」別再上當了!
    關於養成好習慣,必須提到的是21日習慣養成法。「21日習慣養成法」認為,重複同樣的事情21日,就能養成好習慣。真的是這樣嗎?結論並非如此。無數人堅持了21天,還沒有養成好習慣。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解。馬爾茨醫生發現,截肢手術後,人們需要21天適應這一事實。
  • 養成一個習慣,「21天法則」真的夠嗎?
    編者按:我們都聽過21天法則,它暗示著養成一個習慣還蠻簡單的,但事實是這樣嗎?本文作者Chad Prevost考察了21天法則的歷史,用最近的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這個時間可能更長,而且,我們是不是能形成某個習慣,不僅跟我們自身有關,也與習慣本身有關。所以,不要想著速成,而是穩紮穩打,從自身出發,把習慣變成一種儀式、一種原則,讓習慣成為自己的優勢。
  • 打卡掙學費——21天習慣養成挑戰
    "掙學費"納斯達克21天打卡「掙學費」各位家長朋友大朋友、小朋友老朋友、新朋友注意啦~~~納斯達克推出宅家打卡可以「掙錢」活動啦~~~>為確保孩子英語學習的連貫性,幫助他們養成堅持、自律的習慣,我們推出「21天打卡掙學費活動」,只要在班級群或者朋友圈連續打卡21天,就可以獲得1000元課程抵用券(該券可用於續費匯總新報英語、以及即將拓科的語文和數學科目)。
  • 習墨去21天書寫習慣養成,爭做習墨小達人!!!
    獎 狀________同學:在「習墨去21天書寫習慣養成活動
  • 【習慣養成記】河馬英語暑期21天打卡
    家長又回到了「交流基本靠吼」的狀態:-怎麼還不寫作業啊?-不是每天寫兩頁嗎?-還看電視,看了1個小時了?-趕快睡覺,都幾點了?核心問題在於,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律性差,家長一不盯著,就野馬脫韁。那麼暑假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趁在家的大好機會,讓孩子主動堅持閱讀?
  • 「21天效應」,成人英語口語提升需要養成習慣!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21天效應正在被越來越多人的人應用於自我改造上來,我們可以養成很多良好的習慣,許多自覺改造自我的人,成功的應用21天效應改變自我,完善自我。這主要是應用在兩方面:一個是改造自己的理念,另外一個是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比如從人人為我理念改變為我為人人;從不能吃虧的理念到吃虧是福;改變自己行走和坐立的姿勢;改變言談舉止等。
  • 朝陽東湖街道推出垃圾分類21天習慣養成計劃
    朝陽區6月5日發布,東湖街道南湖中園北社區推出「垃圾分類21天習慣養成計劃」,通過「21天效應」,鼓勵和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良好習慣。南湖中園北社區居民於龍在家中配備了四個垃圾桶,分別對應其他、廚餘、可回收、有害四類垃圾。
  • 21天習慣養成是謬論?從生物學、心理學、經濟學解析《微習慣》
    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簡言之,一個人的動作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很多人都應該聽過這個說法,並認真執行,我也不例外。我選擇了寫作,並參加了類似的寫作訓練營,天天打卡堅持。
  • 新諾國際少兒英語【寒假21天習慣養成打卡計劃】
    醫學專家馬爾茨博士,經過大量現實事例驗證,絕大多數的人可以用21天的時間打破或養成一種習慣,雖然過程可能經過了充滿信心的開始,讓人精疲力竭的堅持期
  • 四川省簡陽中學開展《運用「21天習慣養成法」》課題研討會
    2020年9月11日,為推進課題有序開展,加強課題組成員工作交流,以便更好地開展課題研究,《運用「21天習慣養成法」培養高中生主動學習習慣的個案研究》課題組成員在致知樓3-4辦公室進行探討學習,並進行資料整理。
  • 英語風潮依舊盛行 如何21天養成學英語習慣
    在很多英語「小白」看來,學英語非常困難、枯燥,其實只要找對方法,僅僅21天的時間就能養成輕鬆學習英語的習慣。尤其當大家看到喜歡的明星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時,欽佩與羨慕之情油然而生,難道你不想和他們一樣優秀嗎?
  • 2021年《21天微小習慣養成》第1期結營,第2期招募!
    2021年伊始,嘉興趁早讀書會啟動了一個《21天微小習慣養成》x 12個月的活動。
  • 兒童時間管理:21天習慣養成訓練營
    2、缺乏時間觀念型:孩子還小,沒有客觀上的時間概念,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每次早上叫醒孩子,都得十來分鐘,可是她們卻磨蹭不起來,一下子就十幾分鐘過去。吃飯收拾去學校都快來不及了。都說一個習慣養成要21天,所以在給孩子培養一個新的習慣或者改掉一個舊習慣,必然會有反抗階段、磨合階段、倦怠階段、穩定階段。1、提前5分鐘:比如叫孩子起床,現在是7點起床,就不要改到6點,變化太大了,可以提前5分鐘,慢慢的讓他有適應的階段,否則他就有反抗的情緒。
  • 堅持21天養成好習慣,受益終生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所以,如果你真心想要改變自己,想養成好習慣,讓自己成為一個人成功的人,那麼請你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堅持21天吧,慢慢地就會成為你的了。
  • 超級心理學說,養成一個習慣根本不需要21天,只需要一瞬間
    傳統的心理學說,一個人要想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最少需要21天。好多人被這句話給誤導了好多年。例如,你想讓一個孩子變得乖巧,戒掉愛玩火玩水的毛病,只要讓他體驗一次被火燒疼,掉進水裡喝幾大口水,他以後保證在也不敢玩火玩水了,看見了河水和火苗就會主動的遠遠的躲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