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屏東無黨籍議員蔣月惠因咬傷女警、道歉沒人理痛哭而受到指責,但當網絡還原她從政的出發點及作為後,又一夕爆紅。有媒體直言,蔣月惠寫下的這段「政壇傳奇」值得藍綠陣營深思。
被起底後由黑轉紅
蔣月惠這幾天的遭遇堪稱戲劇性。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1日報導,屏東縣政府16日執行屏東市公勇路道路拓寬工程拆除,無黨籍議員蔣月惠前去聲援牴觸戶時與警方爆發衝突,過程中她咬傷一名女警;17日她被依妨害公務及傷害罪法辦,次日她到屏東縣警局向被她咬傷的女警致歉,因為找不到當事人,痛哭失聲。蔣月惠的做法一開始遭到網民的無情嘲諷,但她仍堅持問政,質問屏東縣長、民進黨籍的潘孟安稱,「公勇路的總經費是3.4億元,你急著拆私有民宅要辦核銷。請問縣長總共拿了多少錢?」潘孟安發出律師函,要求刪文並澄清。
隨即蔣月惠的背景被起底,輿論對她的評價由黑轉紅。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2日報導,住在屏東恆春的律師張怡在地方社群網站發文稱,舉凡環保、拆遷等公共議題,只要沒人管的,蔣月惠再遠都會到場相挺,是島內罕見的「不分區縣議員」。蔣不是恆春選出的議員,但恆春轉運站搬家、墾丁轉運站恐摧毀「國家公園」,她都會幫忙寫海報、演行動劇,「如果早年恆春有蔣月惠這樣的民意代表,就不會出現毒垃圾的悲劇」。文中稱,蔣月惠常被問及「這裡又沒你的選票,何苦大老遠跑來?」的問題,她回答說,唯有議會孤鳥才可以無拘無束到處飛,關懷弱勢沒有地域之分是她從政初心,也是職責所在。《中國時報》22日稱,蔣月惠從小生活困苦,家裡8個孩子都要幫父母幹活,只要太晚起床,就會被媽媽打罵,所以她有童年陰影。但媽媽也讓他們都具有關懷弱勢的心。蔣月惠選上議員後開始投入皮革廠汙染案,天天到皮革廠外站崗直播,因此成為業者眼中釘,派人威脅要讓她「斷手斷腳」。當時哥哥蔣仁泉已退休,見到妹妹身處險境,便自願擔任議員辦公室主任。蔣月惠為此曾留下遺言,「萬一我有個三長兩短,再見了,就簡單地幫我燒一燒,將骨灰埋在羅騰園的樹下」。而羅騰園肢障服務協會正是蔣月惠一直資助的弱勢團體。
被封為「女版柯文哲」
不少網民稱,原本看到新聞以為是作秀政治人物又一枚,「後來搜索網絡打從心裡欽佩你的無私奉獻,看到沒司機、沒豪華進口車、沒名牌套裝,自駕破舊老車就四處為弱勢奔波,對比官威官架子滿嘴道德經的假仙鬼,政壇清流有你是屏東的幸福」。還有人說,「蔣議員,你讓我太生氣了,為何在一堆垃圾裡能出一股清流呢?必須捐」。聯合新聞網稱,羅騰園以前一個月收到的捐款不足十筆且多數是小額捐款,最大筆是2500元新臺幣,但這兩天除了郵政劃撥、銀行匯款外,還接到30多通捐款電話,有人堅持要捐10萬元「聊表心意」。
蔣月惠本人也是各種通告忙不停,像東森電視臺和中天電視臺等都邀請她上節目,一些媒體稱她為「女柯P」。21日,她突然現身臺北市長柯文哲的造勢現場,並一把抱住柯,製造很多話題。柯則態度冷淡,對於媒體詢問兩人很相似時稱,「不過我不會咬人」。這番話立即遭到輿論的批評,《中國時報》22日稱,蔣月惠被封為「女版柯文哲」,是指兩個政治素人能在藍綠惡鬥的政壇殺出一條路,但蔣月惠現身後,如同一面照妖鏡,暴露出柯文哲缺乏同理心、易妄下定論的性格,「柯文哲難道不該伸出雙手,以市長的高度提點蔣月惠,對她多一些鼓勵與支持嗎?」
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無論蔣月惠做過多少好事,都不代表她妨礙公務咬警察的行為是對的。
能讓政壇驚豔多久
至於那名被咬女警,連日來飽受不理性的網民攻擊,情緒低落。對於蔣月惠提出向她公開道歉,她委託縣警局表示「過一陣子再說」,其父母堅持提告。
蔣月惠的「傳奇」在島內引發諸多議論。國民黨前「立委」林郁方21日建議舉債度日的國民黨不妨學習蔣月惠的愚俠精神,「穿草鞋也能打天下」。知名作家王豐稱,「蔣月惠現象」解釋了選舉前夕空前冷清的原因。無論執政的還是在野的,從北到南的參選者身上似乎都欠缺蔣月惠散發的「感動元素」,「為什麼選情冷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候選人本身的感動元素不足」。文章說,在臺灣政治領域中,虛假的人太多,一旦出現這麼一個怪怪的素人蔣月惠,況且她還默默行善多年,自然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典型了。《中國時報》22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蔣月惠這幾天刷爆全臺,不但給屏東帶來震撼教育,更讓臺北的媒體和政壇驚豔,讓人看見原來政治人物不全是天下烏鴉一般黑,還是可以給人期待的。但蔣月惠這樣一個非典型政治人物,對屏東乃至於全臺行之已久的政治生態能產生多大影響力,恐怕值得觀察。文章說,正在尋求連任的她,從政之路上可能還會遇到更多、更難纏的麻煩,更何況她的情緒管理還有不少需要調整的地方,她需要有成熟的幕僚幫助她。柯文哲看似隨意的發言,其實往往是經過精算的結果,「蔣月惠這位真正的光杆素人,並沒有太多任性發言的本錢,因為新鮮感一過,看笑話的、酸言酸語的、批評的可能就會鋪天蓋地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