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國家藥監局發布《關於修訂追風透骨製劑和蒲地藍消炎製劑處方藥說明書的公告(2018年第77號)》,對這對追風透骨製劑(膠囊劑、片劑、丸劑)和蒲地藍消炎製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的說明書增加警示語,並對【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項進行修訂。
在這則公告中,我們看到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藥品名字——
蒲 地 藍
蒲地藍在日常用藥中,似乎是「百搭」的存在:感冒、扁桃體發炎、手足口病、腮腺炎、蕁麻疹、鵝口瘡……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旦遇上病毒感染、發炎發燒,去醫院開藥,或多或少都會遇上蒲地藍。
甚至,一些兒童牙膏、成人牙膏、漱口水,都加入了蒲地藍精華成分,聲稱牙膏可以吞咽,不僅消炎,還溫和呵護牙齦健康。
如此看來,蒲地藍真的是一劑「神藥」。
但是,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的道理,那麼,為什麼使用如此廣泛的蒲地藍,會如此「安全」,讓那麼多人對它的功效如此信賴?
翻一翻家裡的蒲地藍說明書,我們不難發現,在藥物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裡都寫著「尚不明確」。
尚不明確?就是還沒發現?那不是很安全?
這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給了當頭棒喝:別天真了,蒲地藍並不是100%安全!
關於蒲地藍消炎製劑處方藥說明書的修訂(包括蒲地藍片劑、膠囊劑、口服液),明確指出了該藥的不良反應,並指出慎用人群:孕婦、過敏體質者、脾胃虛寒者。
再次劃重點:孕婦慎用!過敏體質者慎用!脾胃虛寒者慎用!
蒲地藍藥物的主要成分是蒲公英、黃芩、苦地丁、板藍根。而這四大中藥主要性狀和功效主要是苦寒、清熱、解毒:
蒲公英:苦、甘、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溼通淋。
黃芩:苦、寒。清熱燥溼,瀉火解毒。
苦地丁:苦、寒。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板藍根:苦、寒。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而專家指出,這類藥物如果不對症使用或長期使用,尤其對孩子而言,容易導致脾胃失調、抵抗力下降,對於女性而言,容易氣血不足,月經不調。
中成藥是以中藥材為原料,經炮製加工而成。很多人都認為,中藥、中成藥是綠色天然的,「有病治病,無病健身」,比西藥更安全、無副作用。
然而,和西藥說明書中,清晰明確的藥理說明相比,很多中藥的藥理毒理作用尚不明確,也缺少系統完整的數據支持,中醫講究辨證施藥,要按病人體質來判斷,如果不遵醫囑,不依病情,不按劑量,會帶來各種藥源性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來,隨著中藥新品種新製劑的不斷開發,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廣泛應用,由中藥引起的藥源性疾病事件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中藥藥源性疾病會導致人體器官功能失調或組織損害,嚴重者危及生命。臨床表現主要有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等七大系統損傷。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市中心醫院
關於中藥帶來的風波與爭議,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
2012年國家公布的藥品不良反應年報中,前20位均為中藥注射劑,而其中「雙黃連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報告「名列第三」,此後多年居高不下,全國接連發生多起注射雙黃連注射液後發生不良反應致死病例。今年6月,國家藥監局明確要求:4周歲及以下兒童、孕婦禁用雙黃連注射劑。
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種兒科常用中藥,主要成分是穿心蓮內脂磺化物,一度被《手足口病診療指南》、《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防治指南》列為推薦用藥,但過敏樣反應、過敏性休克、紫紺、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的告發,在2017年被國家藥監局發布通知召回。
涼茶在中國很多地區都被作為日常湯飲,尤其到了夏季,涼茶成了很多人祛暑降火的首選飲品。而在廣東臺灣等地區,還喜歡以中藥入膳進行進補。然而有研究顯示,與對照組(健康人)相比,更熱衷於進補的臺灣中南部人,尿毒症發病率顯著高於北部;而食物清淡的廣東,理論上慢性腎病的發病率應當低於全國水平,實際上卻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罪魁禍首便是大量無節制使用中草藥。
茵梔黃一直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常用藥,幾乎每個寶寶都用過。由於可能出現嚴重的過敏,現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文修改了茵梔黃注射液的說明書,要求增加「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的警示語,並第一次明確了「新生兒、嬰幼兒禁用」。
中藥減肥曾一度流行,其中很多成分都以利溼、清熱為主要功效,但這些中草藥含有馬兜鈴酸,會損傷腎小管,導致不可逆的腎臟損傷,長期服用可演變為尿毒症。
曾有新聞報導,為給新生兒去胎毒,很多地區有給新生寶寶泡金銀花黃果仔水、餵黃連水、金銀花水的習慣。但很多黃疸寶寶因此病情加重,甚至引發核黃疸、蠶豆病,對腦細胞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安徽醫科大學的許建明教授2005年曾開展一項覆蓋全國16家大型醫院的藥肝回顧性調查,結果顯示,1200多例藥物性肝損傷病例中,中草藥的致病因素佔20.6%。2013年,來自重慶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的一篇論文顯示,中國從1994年到2011年的24112例藥物性肝損傷病人中,「中草藥是導致中國藥物性肝損傷的第二大原因」,佔18.6%。排在藥肝比例首位的是西藥中的抗結核藥,佔將近1/3。
沒有百分百安全的藥,巧用是良藥,治病,濫用是毒藥,要命。
尤其關於兒童用藥,重要並不是真正安全放心的首選,需要意識到的是,用任何藥都有風險。
給孩子用藥,我們要儘量選療效確切、安全性更好的藥物,不能將孩子至於未知的風險中。我們家長大多不是專業醫生,無法準確判斷孩子的病情,因此,給孩子用藥一定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嚴格遵照醫囑,參考寶寶的年齡、體重來分配用藥劑量
不要採取強灌、硬塞的方式餵藥,容易嗆到甚至窒息
關注新聞、科研成果,及時更新小兒用藥常識,做到心中有數
切忌濫用維生素、抗生素
做到專人定點餵藥,防止重複用藥、漏服甚至誤服
兒童用藥問題一直是關注的焦點話題,濫用藥現象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這些藥物的使用尤為當心,點此查看詳情>>
育兒路上有困惑?孩子王專業育兒顧問和育兒專家在線答疑,您可以隨時隨地向育兒顧問及育兒專家提問交流,點此立即提問>>
相關補充:
此次國家藥監局發布《關於修訂追風透骨製劑和蒲地藍消炎製劑處方藥說明書的公告(2018年第77號)》中提到的追風透骨製劑(膠囊劑、片劑、丸劑),對追風透骨膠囊(片)【禁忌】項同樣要求增加孕婦禁用,而追風透骨膠囊(丸劑)也是孕婦禁用的,各位孕媽媽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