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耳歷史已久,從唐朝開始,便是上層社會流行的一種休閒方式,在盛唐有地位的達官貴富,每月都會按時採耳,在當時這不僅是禮儀文明,更是一種富貴的象徵。
據記載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一大愛好便是採耳,每月數次,一生不曾中斷。
後來,貴族及權臣紛紛效仿,並迅速在當時高層社會流行開,採耳的手法、工具以及儀式感也逐漸豐富和完善,形成特有的採耳文化。
在安徽黟縣的古建築中,著名的"唐肅宗宴官"木雕,展示的便是唐肅宗李亨宴請文武百官的場景,其中,東西兩頭有服務人員,東邊燒開水的手拿蒲扇扇風爐,西頭理髮的坐在高凳上給官員採耳,也驗證了採耳在盛唐休閒文化中的不凡地位。
從明末清初,採耳開始流入民間,這個一度成為皇室宮廷的必備項目,融入到了尋常百姓生活中,《解氏耳道》誕生於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由原宮廷御用採耳師解呈笠創立,為尋常百姓提供了皇室貴族專享的採耳服務,創辦262年來經久不息,廣受大眾的青睞,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亦不被湮沒,得到了保存與發展。
為了使每一位顧客都能享受到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採耳,我們不僅擁有一群接受了嚴格培訓、技能嫻熟的採耳師,並且堅持使用自己獨有的採耳工具,近三百年來,根據實踐不斷升級改良,現所有的採耳工具均選用抗敏、抗炎材質,純手工打磨,從而保證每件採耳工具更平滑、舒適、其中包括:
雲刀:特殊材料製作的雲刀,用來刺激耳廓,輕刮耳毛,由外至內;
耳起:精緻小巧,用來撬動耳結,便於清除耳垢,也可刮試耳壁;
鑷子:特質的耳鑷,俗稱耳結剋星,用來將耳道內的耳垢、耳結等慢慢夾出;
耳勺:細長柔軟特質的耳勺,不但有清潔耳垢作用,還能輕輕刮試耳壁,給人極度的舒適酥麻感。
彈性耳扒:柔軟舒適,用來深度能清潔取物,亦可輕輕按摩耳腔穴位,恢復耳朵聽力及耳壁新陳代謝。
鵝毛棒:從兩歲以下天鵝的尾內,選取最柔軟絨毛而製成,極度輕柔感,在耳內輕輕轉動,能舒緩,舒緩刺激耳道神經。
音叉:放鬆耳腔,舒緩全身,在舒適中慢慢跑去雜念,重拾好心情。
整個採耳過程都讓您充斥在放鬆與享受中。大體流程分為捏(揉)、鏟、刮、轉、顫等:
捏:中醫手法,揉捏外耳,放鬆經絡,打消疲勞;
——耳脈通了心不軸
鏟:多種特質耳掏,輕鬆去掉多年耳結、耳垢,耳癢耳悶症狀明顯改善;
——耳垢耳結當天除
刮:一刮一撓,輕柔得當,促進耳竅經脈暢通、氣血流暢,恢復耳循環,讓蟬鳴聲、流水聲等各種耳鳴逐漸消失;
——耳鳴停了不再叫
轉:鵝毛耳廓輕撫,隨後在耳洞中旋轉,舒緩、刺激耳道神經,讓耳朵重新「靈光」起來;
——刺激耳道要高潮
顫:緩緩敲擊音叉,悠揚聲在耳道中回檔,有效緩解緊張心情,白天不在頭暈腦脹,晚上能安穩睡覺。
——音叉顫耳睡好覺
採耳師輕輕捏扶住您的耳朵,憑藉察言觀色,知道你的興奮點在哪裡,讓您的耳朵感受高潮。
一會用小耳扒擾擾耳朵裡面,讓人酥癢難耐;
一會用大耳扒刮刮外面,讓人毛孔起舞,一會用耳起鏟鏟耳屎,用鑷子夾出,讓人如釋重負;
一會用棉籤清洗耳朵,讓耳朵乾乾淨淨,一會用雲刀刮耳,讓人感覺脫胎換骨;
一會用天鵝絨毛轉轉耳壁,突快突慢,輕撫耳膜及四周,讓你如痴如醉,欲罷不能。
在極度的舒適中伴隨鋁合金震子的蜂鳴,如同一曲美妙的樂章,悠然在整個耳道響起,給人以成仙般的享受,渾身酥軟,吐納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