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普!慧眼號是怎麼「看到」X射線的?

2020-12-14 北京科學中心

2017年6月,「慧眼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發射升空,來到了高度550千米,傾角43°的近地圓軌道。

經半年多的校驗與測試,2018年1月,「慧眼號」正式交付使用,成為我國科學家放眼星空、探索宇宙的利器,也成為世界上測量頻譜範圍最廣,分辨本領最強的X射線調製望遠鏡。

那麼,什麼是硬X射線?這隻「慧眼」是如何洞察宇宙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X射線也分「軟」「硬」?

X射線我們都不陌生,地鐵安檢儀,醫院CT儀都離不開它。這種射線和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可見光、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一樣,屬於電磁波的一種。不同的是,X射線能量非常高,比紫外線還高,僅次於γ射線,具有很強的穿透性。

電磁波譜

根據能量的高低,X射線內部也可以細分為更多種類,如低能X射線、中能X射線、高能X射線,其中高能X射線因其能量極高,穿透力極強,常被人們稱為硬X射線。

宇宙中的天體會發出各種能量的電磁波,既有能量很低的射頻無線電波,又有人眼能看到的可見光,還有能量更高的X射線、γ射線。

為了全方位地看清宇宙的面貌,觀察不同天體的行為,人們建造了各種各樣的探測器,以分別探測不同的電磁波。

如中國天眼FAST就是專門探測射電電磁波的望遠鏡,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慧眼號」則是專門用來探測X射線的。

用不同能量電磁波觀測超新星爆炸

你們知道嗎?當中子星旋轉「起舞」,黑洞把其他天體「吸入」體內,巨大恆星坍縮爆炸時,往往會伴隨著大量硬X射線的產生。

如果科學家能夠「看到」這些硬X射線,並通過分析還原這些天文事件發生時的場景,就能進一步了解這些緻密天體的運行與演變規律,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揭示浩瀚的星空中暗藏的秘密。

慧眼號正是一臺專門探測X射線的望遠鏡,藉助它,物理學家就可以「看到」X射線,並用它成像,找到遠在幾萬光年外的黑洞,並研究它的性質。

慧眼號

慧眼號是怎麼「看到」X射線的?

我們常說的「看到」,用嚴謹的物理語言來講叫做成像。對於一般的可見光,我們可以用折射和反射的方法精準地控制光線傳播的路徑,使收集到的光聚焦,呈現出清晰的圖像,這便是我們在用相機拍攝前「對焦」的過程。

如果對焦失敗,則會導致成像不清晰,甚至根本無法成像,就好像高度近視一般。

然而,硬X射線可沒有可見光那麼「聽話」,讓硬X射線乖乖地反射是一件非常難的事。2012年,美國發射的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STAR)利用掠射的方法,實現了最高能量為79keV硬×射線的聚焦成像。

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STAR)

但這種望遠鏡工藝複雜、造價極高、生產條件苛刻,需要消耗大量科研資源與經費。

那麼有沒有一種既「省錢」,又實用的方法來給X射線成像呢?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惕碚院士和吳枚研究員開創性地提出了直接解調的方法,並將其應用在了「慧眼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

通俗來講,這種方法不需要聚焦X射線,而是直接收集X射線,通過對接收到數據進行計算和分析,反演出遙遠天體的真實圖像。

就好比用一臺沒有對焦的相機拍一張模糊的照片,再通過嚴密的算法,用計算機還原出真實、清晰的圖像。

這種方法不需要對X射線聚焦,自然不需要複雜精密的光學系統,只需結構更簡單的非聚焦準直型望遠鏡即可,大大降低了研製費用。

大家可不要覺得「便宜」就意味著性能不好,直接調製的方法不僅能探測更高能量的X射線,而且解析度更高,受外界幹擾產生的噪聲信號更小,是一種物美價廉的探測手段。

應用了直接探測法的慧眼號最高可探測到250keV的X射線,並通過計算使其成像,達到了世界最領先水平。

研發期間工作人員對慧眼號進行調試

慧眼號的構造

那麼慧眼號具體是怎麼把如此高能量的X射線接收到的呢?這就要看看它的內部結構了。

除了衛星平臺和相關的電力、通訊系統外,慧眼號最核心的部分是三臺望遠鏡,分別為高能X射線望遠鏡、中能X射線望遠鏡、低能X射線望遠鏡。

其中,高能X射線望遠鏡專門用來收集能量在20到250keV的硬X射線。

它由18個單體探測器組成,就好像蜻蜓的複眼,由許許多多小眼睛組成,每個小眼睛都會收集一些光信號,這些光信號經過匯總和計算處理,最終整合出一張完整的圖像。

高能X射線望遠鏡(HE)

每個單體包括準直器與屏蔽環、NaI/CsI複合晶體、光電倍增管三部分。

當硬X射線向探測器衝過來時,一部分角度過大的射線被準直器和屏蔽環阻擋,只有入射方向和準直器方向相差不大的硬X射線能射入探測器內部。

射入內部的硬X射線首先打到NaI晶體,並與晶體相互作用發出能量較低的閃爍光,閃爍光向內傳播,被光電倍增管接收。

主探測器單體結構

光電倍增管把接收到的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同時把電信號放大。增強的電信號會被臨時存儲並處理,並通過衛星平臺上的通訊系統傳遞給地面的計算機進行存儲與分析。

地面的科學家通過直接解調的方法就可以將衛星傳來的數據轉變為清晰、具體的圖像,一張硬X射線「照片」就這樣被拍了下來。

宇宙中充斥著各種射線,有些射線會產生噪聲信號,對拍照效果造成影響。另外,當我們觀測某個方向的星空時,難免會有從其他方向傳來的γ射線,這也會形成噪聲信號。

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科學家們用鉭製成準直器和屏蔽環,阻擋了大部分可能造成幹擾的射線。

即便如此,也難免有漏網之魚,尤其是穿透力更強的γ射線。於是人們在NaI後方放了一層CsI晶體。

當漏網的γ射線從後方射入時,會先被CsI阻擋,形成閃光,被光電倍增管收集,而不會與NaI發生作用。

可能有小夥伴會問,CsI和NaI都會形成閃光,怎麼能分辨這個閃光是噪聲的還是正常的硬X射線信號呢?

雖然二者都會發出閃光,但它們的衰減時間不同,NaI的閃光轉瞬即逝,CsI的閃光消失得相對較慢,地面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一差異將噪聲信號排除掉,獲得更清晰的圖像。

可不要以為CsI產生的閃光一點用都沒有。由於準直器的存在,望遠鏡只能注視某一個特定方向,要想看較大範圍的星空,就要慢慢改變注視的方向,如掃描一般地,一行行看清其他方向的場景。

掃描模式下工作的慧眼號

那麼如果在其他方向發生了一場γ射線暴,而慧眼號恰好注視著別的方向該怎麼辦呢?

由於CsI可以攔截其他方向入射的γ射線,因此CsI晶體除了能排除幹擾,還能作為一臺全天監視器,探測可能發生γ射線暴,既做到了「聚精會神」,又「眼觀六路」。

此外,衛星上還搭載了空間環境檢測器,專門用來檢測達到衛星上各種帶電粒子的方向、通量、能量高低。利用這些數據,科學家可以排除掉這些粒子帶來的幹擾。

為了更全面地觀測天體,慧眼號還搭載了中能X射線望遠鏡和低能X射線望遠鏡,可以看到1keV到250keV不同能量範圍的X射線,讓科學家一次獲得更多信息。

目前,慧眼號衛星正在550千米的高空中穩定地運行,一次次為我們傳來寶貴的數據。截止到2019年10月底,慧眼號科研團隊已發布十餘篇論文,有五項重要的成果獲得了國際認可。

這些成果中,有些發現了以前從未看到過的新現象,有些挑戰或驗證了現有理論模型,還有些為人類理解黑洞和中子星系統提供了新的線索。

相關焦點

  • 航天科技:我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成功發射
    圖為「慧眼」衛星發射現場。甄 哲攝(新華社發) 本報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馮華)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15日11時0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慧眼」。
  • 祝賀: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發射成功20周年,與哈勃望遠鏡齊名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1999年7月23日,搭載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在過去的20年裡,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強大而獨特的x射線眼睛,為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帶來了一場革命。
  • NASA想用X射線呼叫外星人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註:【 圖片來源:IEEE  所有者:NASA 】今年春天,國際空間站(ISS)將發射第一個x射線通信信號。只要你能準確地瞄準x射線源(這可沒那麼簡單),x射線就能保持高度聚焦,並且保持低能量預算,為未來行星或行星外任務的深空通信提供保障。Mitchell說,舉個例子,一個餐盤大小的雷射通信光束從近地軌道(距地球2000公裡)射出,當它到達地球同步軌道(距地球表面42000公裡)時,它的光束會擴散成足球場那麼大。相比之下,x射線信號的光束大小几乎沒有變寬。
  • 發明能產生強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基於非線性康普頓散射的產生強烈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康普頓效應類似於打網球,電子起球拍的作用,光子起球的作用。從快速電子拍中反射出來的光子獲得額外能量。它甚至不能飛得更快——速度限制禁止這樣做。
  • 「慧眼」探路,「流浪地球」有了可靠導航
    最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利用我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成功開展了X射線脈衝星導航實驗,定位精度達到10公裡之內(3倍標準偏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慧眼」衛星脈衝星導航實驗工作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鄭世界,日前接受南方日報記者的採訪,解讀這一將協助人類「走向深空」的技術。
  • 中國慧眼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超高速噴流,為你簡單解讀
    當地時間2020年9月21日,我國慧眼衛星(HXMT)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的旗下的天文學專刊《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在線發表了名為《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在一個黑洞X射線雙星裡發現200 keV以上能量振蕩》(Discovery of oscillations above 200 keV in a black
  • 中科院:中國慧眼望遠鏡,發現迄今最強磁場,高達10億特斯拉!
    中科院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團隊對正在吸積的X射線脈衝星Gro J1008-57進行廣泛的觀測,並在中子星表面探測發現大約10億特斯拉的磁場。
  • 「X射線」真是耶穌之光嗎?
    未知的X事實上,X射線叫X射線,和耶穌基督的關係微乎其微。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於1895年發現了X射線。他是第一個系統研究X射線的人,也正是倫琴將這項劃時代的新發現命名為X射線的。而他用X表示這種新發現,則是因為X被普遍用來表示未知的事物。
  • 漲姿勢 | 從方程式X到X射線、X戰警:為什麼未知數中排第一位的是x?
    同時這也奠定了筆者小學時期的寫字風格——我不僅把「x」的四肢強行掰彎,還把這一藝術手法擴展到了其他字母甚至漢字上,因而成為了筆者字跡拙劣的主要原因。這一習慣直到本科方才有所好轉,身上多年的佝僂症總算痊癒,回到了「x」的健康狀態。但好景不長,筆者最近又看到一張漫畫:
  • 科學家使用X射線測量黑洞的旋轉速度,結果發現了一個規律!
    通過觀察被黑洞撕裂的恆星發出的x射線,一組科學家計算出黑洞以接近光速百分之五十的速度旋轉。這是一個裡程碑。這意味著我們的科學技術在不斷改進。天文學家第一次使用X射線計算黑洞不可思議的旋轉速度,每131秒繞黑洞旋轉一圈。這個數據計算讓科學家懷疑黑洞的速度是否和它的年齡有直接關係!
  • 1個月視頻號粉絲從0到16W+,原來科普也可以這麼硬核!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西瓜君(ID:xiguaxiaojun),作者:小西,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在大家的傳統印象中,科普可能是那種看起來高大上的,聽起來也許還有些「無聊」的知識。然而「硬核不軟的班班」卻是用戲劇化、咆哮型的方式來科普。
  • 金鑑實驗室|X射線能譜儀(EDS)
    原理EDS能譜儀,是一種分析物質元素的儀器,常與掃描電鏡或者透射電鏡聯用,在真空室下用電子束轟擊樣品表面,激發物質發射出特徵x射線,根據特徵x射線的波長,定性與半定量分析元素周期表中B-U的元素,EDS可提供樣品表面之微區定性或半定量之成分元素分析,以及特定區域之point、line scan、mapping分析。3.
  • 首席科學家揭秘給衛星取名:「慧眼」有中英文名還有暱稱!
    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15日訊(記者高萌) 「團隊所有努力,為的就是讓我們擁有自己的『慧眼』,去活捉黑洞,去看那個潛伏在星空中極端熾熱的高能宇宙,看繁星不斷上演的生死故事,還有宇宙中稍縱即逝的驚鴻一瞬。」今日11時00分,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英文縮寫「HXMT」)衛星成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美國NASA檢測到奇怪X射線信號,可能是某種「外星技術」嗎?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在錢德拉天文臺探測到一個x射線信號,然後在一個被稱為小麥哲倫雲的鄰近星系團中發現了它,有人懷疑那是外星驅動的痕跡,可能是某種和火箭,但誰會把核彈放在窗外面,並用它乘風破浪遨遊太空呢?這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天文學家最初將x射線。
  • 新型X射線技術:閱讀卷著的捲軸
    如今,使用乳腺掃描中採用的三維X射線技術,物理學家識別了捲軸內頁的墨水字跡。他們相信,其他捲軸也能夠不用展開即可閱讀。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也曾努力破譯這些捲軸的內容。他們採用特殊技術把它們開封,儘可能減小對捲軸的損壞。
  • X射線管(一)X射線管的原理及分類
    X射線管,俗稱球管,是DR的核心構成部件之一,是產生X線的元件,其作用是將電能轉化為X線,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DR產品的圖像質量以及產品的整體壽命,我們今天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下X射線管的工作原理、分類、主要參數指標及常見故障。本次介紹分三個題目:(一)X射線管的原理及分類、(二)如何評價X射線管的好壞、(三)X射線管的常見故障及日常維護。
  • X射線的魔力|與諾貝爾獎的不解之緣
    如果用厚書、2-3釐米厚的木板或幾釐米厚的硬橡膠插在放電管和螢光屏之間,仍能看到螢光。他又用盛有水、二硫化碳或其他液體進行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它們也是「透明的」,銅、銀、金、鉑、鋁等金屬也能讓這種射線透過,只要它們不太厚。德國科學家倫琴使倫琴更為驚訝的是,當他把手放在紙屏前時,紙屏上留下了手骨的陰影。倫琴意識到這可能是某種特殊的從來沒有觀察到的射線,它具有特別強的穿透力。
  • 「X射線」真是耶穌之光嗎?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未知的X       事實上,X射線叫X射線,和耶穌基督的關係微乎其微。       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於1895年發現了X射線。他是第一個系統研究X射線的人,也正是倫琴將這項劃時代的新發現命名為X射線的。而他用X表示這種新發現,則是因為X被普遍用來表示未知的事物。
  • 超能力中不受人待見的「X射線視力」!看完你也會深有同感
    如果你有x射線視力,會不會覺得自己很酷?擁有這樣能力的你能看穿自己的皮膚,能穿牆、穿門,透視一切物體。但小編想告訴你的是,在所有超能力中,這種可能是你最不想獲得的。如果你有射線能力你會如何?眾所周知,X射線是光,但它們的波長不同於可見光,這使它們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方式不一樣。基本上,它可以使某些材料部分透明,比如人體組織。X射線並不是像超級英雄電影中所展示的那樣,甚至完全不同。在擁有X射線視力的同時,你還必須擁有另一個超能力,這是為什麼呢?地球上很少有事物能夠自然地發出足夠的X射線使其可見,這意味著你必須將眼睛的X射線投射到要透視的物體上。
  • 用於通用X射線應用的晶圓級有源像素CMOS圖像傳感器
    該傳感器專為X射線成像系統而設計,具有噪聲低和感光度高等特點。這種傳感器已使用標準0.35μm技術和8″晶圓得到生產。傳感器解析度為每40 x 40μm2 面積3360 x 3348像素。其對角長度略大於190mm。本文對傳感器的圖紙設計、拼接圖和已得到開發的電子光學性能進行了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