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快要生寶寶的孕媽咪來說,什麼時候生孩子,成了大家最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自身條件以及年齡偏大等因素,可能需要剖宮產的媽媽們,更是擔心。到底什麼時候剖最好呢?是按自己選的日子,還是等發動後再去醫院呢?
我在工作中遇到過不少孕媽,會有這樣的困惑,她們更多選擇聽家人的,畢竟老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經驗,有些還是要尊重的。閔閔已經懷孕39周了,目前無發動跡象,她和老公覺得再等等也可以,但醫生說最好是剖,她骨盆狹窄不具備順產的標準。她有些困惑,為啥我就不能等「發動」後呢?
剖宮產選擇在寶寶發動後,還是提前剖?
其實這兩者,各有千秋,雖然看似都差不太多。但真的區分,還是有利弊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提前剖:對於有些媽媽來說,提前剖能減緩分娩時的緊張情緒,畢竟還沒有臨產跡象,感受不到那麼多。還有就是,如果提前生,可以避免寶寶入盆後,剖宮產出現困難,寶寶宮內窒息的可能,這樣可以降低新生兒出生的危險。
「發動」後:即使不能順產,很多媽媽也會想著,等「發動」後再剖。這樣可以讓寶寶多在媽媽肚子裡一陣子,老話說「媽媽肚子裡一天,勝過外面一個月。」也是說多待幾天更好。但也不能太久,理想的剖宮產是在39周~40周,再晚對寶寶並沒有實質性幫助,該發育的也已經發育完善了。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根據一些情況,對比分析才能得出準確答案,而不能單純這樣拿兩者進行類比。
對比分析才能得到準確答案
我姐姐懷老二已經32歲了,當時老大是剖的,老二想著也一樣吧,不敢貿然順產。醫生綜合她的情況也認為剖比較合適,所以她就準備剖宮產。當她準備好想要進行剖宮產的時候,婆婆卻攔下了,說沒選好日子,要等選好的日期再去。後來姐姐有「發動」的跡象,但離「好日子」還差一天,果斷就去剖了。
有位朋友也碰到過這樣的問題,她最後選擇的是按自己選定的日子剖,家裡人也比較贊同。畢竟有的人還是很相信「生辰八字」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其實,在寶寶發育良好的前提下,醫生會建議等到「發動」,這樣可以讓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呆的時間更久一些,大腦發育也更完善。如果沒有意外情況,是可以這樣選擇的。
但並不是所有的產婦,都會這樣考慮,尤其是有些孕媽有妊娠症候群或身體上有不適,或者產檢時胎兒有異常,不適合在宮內生存。醫生會建議提前剖,那麼就應該立即準備,這對母嬰來說,才是最安全的。
當然了,能「發動」後再剖,其實也有很多好處。所謂的「發動」,是說產婦有「破羊水」、見紅、規律宮縮的情況下,也就是可以準備剖宮產了。媽媽身體內的激素水平會有相應的變化,而且產後的母乳量也會更充足,餵養寶寶更順暢一些。
枕邊育兒寄語:
所以,按照自身的情況來定,才是對產婦和寶寶的負責,而不是一味的糾結,到底什麼時候生產,選的日子更好?不知道你,是不是剖宮產呢?提前還是等「發動」了呢?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3歲前寶寶輔食添加有原則,須適應寶寶的咀嚼能力,尊重其口味
家長這樣做早教,勝過上早教課,美國心理教授:正確的方式最重要
孕媽咪想要順利分娩,過來人告訴你,做好這幾件事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