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細化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內容 進行事中事後抽查

2020-12-20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2月31日訊 今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細化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內容,強化銀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責任。並對個人申報進行事中事後抽查並加大懲處力度。

  以下為全文: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答記者問

  一、近日,外匯管理部門對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進行完善,是否涉及個人年度購匯額度調整?

  答:不涉及個人外匯管理政策調整,個人年度購匯便利化額度沒有變化。境內個人憑有效身份證件進行真實性購匯需求申報後,直接在銀行辦理年度便利化額度之內的購匯;便利化額度之外的經常項目購匯,憑有交易金額的真實性證明材料辦理,不存在任何障礙。

  二、本次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有何背景?

  答: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目前我國每年出境人次已達1.2億,個人用匯明顯增多,但相應的國際收支個人購匯統計仍沿用過去較為簡化的模式,這種統計現狀既滿足不了經濟金融分析的需要,也與國際組織提出進一步細化和提高國際收支統計的要求有較大差距。

  根據G20和國際協作有關原則,各國需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應對稅基侵蝕等方面加強合作配合,需要進一步增強金融交易的透明度,提高數據統計質量。因此,有必要提升我國國際收支統計質量,包括加強購匯真實性審核、細化支出分類等。

  過去,我國國際收支個人購匯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部分違規、欺詐、洗錢等行為時有發生,包括利用經常項目從事資本項目交易(比如海外購房和投資等),還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地下錢莊等違法行為,這擾亂了正常交易秩序,也對廣大遵守個人購匯規定的居民形成了利益侵蝕。在改進個人購匯事項申報統計後,外匯管理部門可據此加強事後核查,對有關違規違法行為加強管理和處置。

  此外,個人購匯及使用情況也是社會信用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個人購匯事項申報有利於建立健全企業和居民誠信大數據平臺,推進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實現誠信社會。

  三、本次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主要涉及哪些內容?

  答:一是細化申報內容,明晰個人購付匯應遵循的規則和相應的法律責任。個人辦理購匯業務時應認真閱讀並如實、完整申報,作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承諾。

  二是強化銀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責任。要求銀行加強合規性管理,認真落實展業原則,完善客戶身份識別。按照《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6〕3號)報告大額及可疑交易。對於存在誤導個人購付匯、真實性審核不嚴、協助個人違規購付匯、未按規定報告大額和可疑交易等行為,監管部門將依法予以處理。

  三是對個人申報進行事中事後抽查並加大懲處力度。虛假申報、騙匯、欺詐、違規使用和非法轉移外匯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將被列入「關注名單」,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限制或者禁止購匯,依法納入個人信用記錄、予以行政處罰、進行反洗錢調查、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等。

  四、完善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對境外留學和旅遊等用匯有何影響?

  答:沒有影響,個人購匯政策沒有變化。出境留學,便利化額度內購匯,按規定進行完整、真實的信息申報;超過便利化額度的,提供本人因私護照及有效籤證、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學費證明或生活費用證明就可以購匯;出境旅遊,可以在便利化額度內按需購匯,也可在境外使用銀行卡消費,用匯不受影響。

  五、如何看待目前部分個人在境內配置外幣資產或購買外幣理財現象?

  答:當前我國資本帳戶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資本項下個人對外投資只能通過規定的渠道,如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等實現。除規定的渠道外,居民個人購匯只限用於經常項下的對外支付,包括因私旅遊、境外留學、公務及商務出國、探親、境外就醫、貨物貿易、購買非投資類保險以及諮詢服務等。

  個人在境內配置外幣資產的選擇面較窄,只能持有外幣存款或購買品種有限的外幣理財。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利率水平仍處於低位,歐、日實施「零利率」政策,美國的利率水平也較低,外幣存款利息和外幣理財收益率都明顯低於人民幣存款和理財。且國際匯市波動頻繁,人民幣有效匯率基本穩定,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市場主體持有外幣資產的收益還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相比之下,目前人民幣利率水平仍顯著高於其他主要貨幣,境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對較高,產品種類非常豐富,也是投資者更為熟悉的市場,能夠滿足市場主體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市場主體要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克服從眾心理,根據自身實際需要,謹慎理性投資。

  從我國經濟基本面、境內外利差,以及人民幣匯率的長期表現看,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是穩定的強勢貨幣,人民幣匯率有條件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六、新的一年,外匯管理部門對個人外匯業務監管有何舉措?

  答:強化外匯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外匯違規違法行為,堅決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穩定。

  目前個人經常項目下購付匯比較便捷,我們將繼續優化相關政策、督促銀行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加強對銀行辦理個人購付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檢查。加大對個人購付匯申報事項的事後抽查和檢查力度,提高對個人申報信息和交易數據的監測、分析、篩選、審查頻率。

  加大懲處強度,提高違規違法行為成本。對虛假申報、騙匯、欺詐、洗錢、違規使用和非法轉移外匯資金的個人列入「關注名單」,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限制或者禁止購匯,納入個人信用記錄。對違規銀行依法予以通報批評、罰款、暫停結售匯業務、責令停業整頓以及責任人員紀律處分、罰款的處理。根據《外匯管理條例》進行行政處罰;涉嫌洗錢的,根據《反洗錢法》協同國家反洗錢部門進行反洗錢調查;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

(責任編輯:郭偉瑩)

相關焦點

  • 外匯局:將監管重心由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後管理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 (羅知之)今天,外匯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主題是外匯管理政策的最新進展。外匯管理局管理檢查司司長王允貴表示,今年以來,外匯局將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監管重心完全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後管理。通過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守法合規的企業在外匯業務上一路綠燈,有異常交易的企業時常被問詢、核查,甚至處處受限。
  • 外匯局重申購匯規則 虛假申報將被列入「關注名單」
    今年新版的《個人購匯申請表》進一步細化了申報要求,其中「個人辦理購匯不得用於境外買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的表述也引發市場關注。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改進個人購匯事項申報統計並不涉及現行個人外匯管理政策的調整,但此舉有助於監管部門進一步封堵現有個人購匯環節中存在的漏洞,加強對個人逃匯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 深度詳解外匯管理局《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
    個人理解,本條通知的業務場景有別於傳統的境內機構、境內個人對外貿易經營者及境內個人在原有貨物、服務、個人外匯管理辦法項下的對外經常項目收付匯管理,銀行替代本管理辦法的支付機構的角色,通過和電商平臺的合作取得交易電子信息(物流、信息流),提供資金流服務;以個人消費者為例,由於交易電子信息可以提供交易背景,所以銀行為本服務項下辦理的個人結售匯可以不計入個人年度結售匯便利化額度。
  • 外匯局:放寬貿易新業態外匯政策,優化外匯服務
    5月20日,據外匯局官網信息,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就外匯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有關問題答記者問。王春英表示,當前,促進貿易新業態發展已成為我國加快培育貿易競爭新優勢、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但與傳統貿易相比,貿易新業態多元的市場主體、高頻的線上交易模式,對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有著更大的訴求。」王春英坦言。據王春英介紹,《通知》的總體思路聚焦解決貿易新業態「小額、高頻、電子化」交易中結算不便捷問題。
  • 個人外匯業務 收支申報
    在這裡,大家可以對我們推送的內容,發表評價,也可以對外匯業務,問出困惑。我們會儘量釋疑解惑,並摘選有代表性的內容放上來。   無論你是提問還是吐槽,請在文字前加上「  匯一匯」這三個字,小編會不定時進行搜索以防錯過。
  • 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2.對於境內外因支援此次疫情匯入的外匯捐贈資金,銀行可直接通過受贈單位已有的經常項目外匯結算帳戶,便捷辦理資金入帳和結匯手續。簡化新開立捐贈外匯帳戶的要求。3.企業辦理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時,無需事前、逐筆提交單證材料,由銀行加強對企業資金使用真實性的事後抽查。
  • 國家外匯局優化貿易新業態外匯政策 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
    中新網5月20日電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消息,為更好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促進外貿提質增效,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便利相關外匯業務辦理。
  • 外匯局肖勝:構建外匯市場「雙支柱」微觀監管體系
    從英美等發達國家的監管經驗看,金融監管均立足於前瞻性判斷,實施早期幹預,由事後追責向事中監管轉變,即通過日常隨機走訪、約談、例會、面對面或在線評估等方式,及時了解銀行展業內控及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隱患並實施早期幹預。而外匯局目前對銀行的展業審核,仍未建立起將事中監管與事後檢查銜接、預防與懲處並重的監管機制。
  • 境內個人購匯需詳填申請書
    外匯局就《個人外匯申報管理》答記者問中指出,本次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細化了申報內容,明晰個人購付匯應遵循的規則和相應的法律責任。個人辦理購匯業務時應認真閱讀並如實、完整申報,作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承諾。此外外匯局相關負責人指出,新年後的申報管理升級還強化了銀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責任。要求銀行加強合規性管理,認真落實展業原則,完善客戶身份識別。
  • 易綱:中國外匯管理方式的歷史性轉變
    近年來,外匯局總局宣布廢止和失效規範性文件超過700件,削減幅度超過六成;分局宣布失效或廢止規範性文件2萬餘件,僅保留180餘件。  探索創新職能轉變  簡政放權、削減審批,不等於外匯管理無為而治,而是要轉換為更有張力、更有約束力的事中事後監管。五年來,外匯局按照「五個轉變」的改革思路,做了大膽探索,取得了一批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改革成果。
  • 新年購匯要填用途申報表 違規個人將被列入"關注名單"
    新年伊始,對於關注外匯動向和有外匯用途者而言,意味著又有5萬美元外匯額度可供兌換。不過,就在去年最後一天,人民銀行旗下國家外管局發布了「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的通知,給市民的新年購匯提出了新的要求。  個人年度購匯額度5萬美元不變  據悉,此次通知並不涉及個人外匯管理政策調整。
  • 從43起案例看外匯違規新特點
    據了解,近幾年來,為加強對外匯市場的監測,外匯局升級科技手段,通過建立多個監測系統,如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服務貿易外匯監測系統、個人外匯監測系統,動態掌握外匯市場的資金流動情況。目前外匯局對外匯資金的總體監管原則主要是篩選線索、抓大放小進行核查、抓出典型違規案例予以處罰震懾。
  • 外匯管理落實展業三原則的對策
    目前,銀行內控制度的表述過於籠統和寬泛,對於外匯局有要求但對自身利益影響不大的領域,銀行內控制度基本是原文轉發外匯局要求,沒有結合自身業務進行細化落實,可操作性不強,不能將真實性審核要求貫通於業務操作的各個具體環節。總體上,大多銀行在思想和行動上未能與監管模式轉變保持同步,其內控制度與外匯管理改革不相適應,仍然依賴於監管機構以往「保姆式」的管理方式。
  • 個人購匯重申6大禁令留意別入「關注名單」
    外匯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在全部用匯個人中,超過年度總額辦理結匯和購匯業務的個人基本穩定在1‰至3‰的比例,而且人均購匯基本穩定在9000美元左右。「本人超過年度便利化總額的真實合法用匯,可以憑相關的真實性材料辦理,沒有必要藉助他人額度辦理,除非用匯存在不合法或不真實之處。」外匯局有關人士稱。
  • 《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公布 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二條 個人外匯業務按照交易主體區分境內與境外個人外匯業務,按照交易性質區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個人外匯業務。按上述分類對個人外匯業務進行管理。    第三條 經常項目項下的個人外匯業務按照可兌換原則管理,資本項目項下的個人外匯業務按照可兌換進程管理。
  • 外匯局王春英:優化貿易新業態外匯政策 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一、《通知》出臺的政策背景是什麼?答: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出臺多項扶持政策,要求支持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貿易新業態發展。當前,促進貿易新業態發展已成為我國加快培育貿易競爭新優勢、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 新版個人購匯申請書出爐 :要填用匯時間 不得用於境外買房
    近日,外匯局增加了購匯文件要求,旨在通過細化申報內容,強化購匯用途的真實性。 據第一財經1月2日報導,從2017年1月1日起,無論是手機網銀、網點自助購匯機還是網點櫃檯購匯時,均需要填寫《個人購匯申請書》(下稱《申請書》)。而且相比過往,申請書多了「預計用匯時間」,相關子項的填寫也更加細化。
  •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多項措施優化貿易新業態發展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內容主要包括:一是拓寬貿易新業態結算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憑交易電子信息辦理外匯業務。二是便利跨境電商出口業務資金結算。跨境電商可將境外倉儲、物流、稅收等費用與出口貨款軋差結算。
  • 外匯局東莞市中心支局攜手金融機構推動外匯政策直達實體
    近日,外匯局東莞市中心支局攜手金融機構開展了系列政策宣講活動,推動各項便利化政策直達基層、直達實體。外匯局東莞市中心支局專門組建外匯政策宣傳團隊,聯合廣發銀行東莞茶山支行舉辦「外匯便利化政策解讀暨跨境金融服務推介會」,聯合招商銀行東莞分行舉辦「智匯謀遠 惠企遠航」外匯便利化政策宣講會,聯合中信銀行東莞分行舉辦「政策促便利 金融助發展」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政策宣講會,聯合東莞銀行業協會、東莞保險業協會、東莞地區部分大型金融機構等舉辦「守住錢袋子 護好幸福家」大型金融知識進社區宣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