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八角茴香(簡稱八角)與滷雞肉之間的關係,居然被寫成了一篇8萬字的博士學位論文。近日,陝西師範大學的女博士孫靈霞的博士論文《八角茴香對滷雞肉揮發性風味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這得用多少只雞才能成就一篇博士論文?」不少網友稱:「不愧是陝西『吃飯』大學,一道滷雞都能研究得這麼專業。」而這篇論文也被贊為最美味的論文。
論文走紅
它講的不是一道菜
今年34歲的博士生孫靈霞是一名高校老師,目前在陝西師範大學讀在職博士研究生,她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動物資源開發和利用。這幾天正忙著博士論文的答辯,對於自己的論文在網絡走紅,她感到很驚訝,「我沒有想到論文受到大家的關注,出乎意料。」
八角茴香、滷雞肉這兩樣食材放在一起很容易被人聯想到烹飪。孫靈霞對記者解釋說:「這和完全意義上的烹飪有一定的區別,烹飪更注重技藝技巧,我們這個主要是做科學研究。」她說,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動物資源開發與利用,人們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來自動物,動物肉類的處理也是自己專業的一部分。
「這篇論文講的不是一道菜,而是研究傳統的醬滷肉製品。」她說,醬滷肉製品色香味俱全現在很受大家的喜愛,並且相對於快餐類肉製品是非常安全的,我們做這個課題主要研究香料對肉類製品風味的影響,讓風味實現可控,產品質量達到一致性和穩定性,以便讓傳統肉製品走上規模化工業生產。
實驗揭秘
固定選用廣西產八角
那麼一篇8萬字的博士論文究竟要用多少雞肉做實驗才能完成呢?孫靈霞告訴記者,自己做實驗沒有用整雞,只是用了雞大腿,數量很大,不過究竟用了多少,自己已經記不清了。而選擇八角茴香,也只是因為覺得八角茴香是人們日常生活比較常用的香料大料,比較經濟實惠,不管是燉煮雞肉或者排骨,都會用到八角茴香,沒有特別地選。
「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科學有效,我們固定選用了廣西產的八角茴香,雞大腿則是由河南的一家企業固定提供。」她說,做實驗時將雞腿滷煮,然後在固定的小區域取樣,再通過電子儀器來檢測產生風味的物質含量變化情況。「滷煮後的雞腿是可以吃的,但我們很少吃。」她笑著說,「現在這塊的研究還比較少,所以就先用了這一種香料來做研究,後面還會研究別的香料對肉類的影響。」
論文目的
為研究風味可控
孫靈霞說:「我們現在做的就是香料對傳統肉製品風味到底有什麼影響,我們想把這塊做起來,8萬字的論文就講了八角茴香這一種大料對滷雞肉風味的影響,這只是一個非常基礎的研究,我們的出發點和目的就是要走上應用,通過研究使得工業化生產的風味儘量達到傳統的味道,並實現穩定。」
她說,風味是比較難控制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進入工業規模化生產的時候就很難做到和原始品質風味保持一致,這也是目前傳統肉製品在工業化過程中遇到的一個難題,也是需要重點攻克的重點問題。
她表示,論文主要講了加入八角茴香和沒有加入八角茴香的滷雞肉到底有什麼區別,通過這種對比來了解風味在滷煮過程中有什麼影響,風味是如何形成的,了解滷煮的溫度、火力、加熱時間,讓風味達到可控,對於後面的風味的調控和控制才能起到指導作用。
網友觀點
有人認為「小題大做」
這也叫知識?開滷肉店的都知道!—落日餘暉
中國的博士就只會浪費時間研究滷雞腿嗎?真心讓人無語以對。 —咔撲貓
用八萬字去完成廚房大媽掂兩下勺就能完成的事情,可見所謂的學術裡口水話佔有多麼大的比重。 —華氏32度
花了多少錢培養的人才,居然研究這個?我對現在的所謂博士的含金量表示深深的懷疑。—天山雪狼
沒有你的八萬字,老百姓也知道怎麼吃滷雞。能不能整點有意義的?高科技的?!八萬字!!!!!陝師大地下超市賣滷肉的老奶奶不用八萬字照樣生意很好! —往事如煙
有人認為「接地氣」
人家搞的是真科學,別以為只有飛機飛彈才是科學,中國科學技術太缺這類人員啦。 —walking_xz16
難得出現一個做紮實基礎研究的,等你大量的基礎研究成果做出來,並且做出適合市場的產品,那時這些鼠目寸光的人才會看到你所做的事的重要性。 —繼續演繹
知道洋快餐為啥口味一致,可以工廠化生產門店零售嗎?因為他們研究了量化,就是生產中有計量手段。這博士研究的就是量化,可以對食品生產進行標準化,有利於控制質量、口味、定價,正是民生需要。 —龍背包客
很正常啊,我是食品科學專業的。上周還做了花生芝麻的產香機制的實驗。 —小航蛋子
就因為很多人覺得這種事簡單,所以中國出不了麥當勞肯德基,工業化生產需要的是統一流程和配方。—達裡爾
普通型吃貨嘗口味,學術型吃貨寫論文。 —狐不歸
一日,我讓媳婦幫我燉雞,特意交代記得放八角這樣吃起來香,回來媳婦端來一起吃,我在鍋裡尋找半天!這一幕我驚呆了,鍋底竟然發現8個一毛硬幣。 —醉紅塵
作者:簡稱八角
(當代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