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無非兩種,自己喝茶和看別人喝茶,點擊關注看看有意思的喝茶~
你說一棵大白菜,哪裡來的情結?但我們自古以來就好這一口,特別是冬天的白菜,一個字:甜!你看魯迅寫的:
「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
那白菜是否一定賣白菜價?那可不一定,都是白菜,茶圈裡面的白菜可精貴多了,正所謂同菜不同命……
出名的白菜有很多,剛才說了魯迅的白菜,還有大名鼎鼎的故宮白菜,這顆白菜是由翠玉雕琢而成,後人猜測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當年的嫁妝,自然價值連城。後臺國軍敗退臺灣,倉惶之中也不忘帶走這顆白菜走,可以對這顆白菜的重視。
那近的喜歡青花瓷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景德鎮小雅的白菜杯,小雅除了飛蝶樅菊等經典的畫片之外,也是對白菜題材很上心。自從中國明朝起就把白菜畫在的茶杯上,到了民國,青花大王王步不也不落下,把這棵白菜是畫的越來越漂亮。
小雅的窯主阮定榮自然也不落後了,到處在茶杯上畫白菜,這畫的白菜可比真的白菜貴多了,一個杯子能換一噸白菜吧?
這種白菜情結從明朝一直延續下來,在茶圈各處蔓延,到了普洱茶中也出現了大白菜和小白菜。
這事源於2000年至2003年之間,當時雲南的大葉種茶葉頗受廣東茶客好評,傳說何廣森何寶強兄弟當年發現老班章片區的茶十分優秀,於是自己收料給當時的勐海茶廠加工,於是勐海茶廠便代工了這一批茶的生產,並在最後包裝的時候使用了當時的有機標識—一棵大白菜。
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時隔多年以後,這批茶在後續的陳化表現中越來越好,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價格也是扶搖直上,於是坊間乾脆取名叫做「大白菜」。
這段坊間流傳的故事也有兩種反方的說法,一是儘管這批茶2000年至2003年都有生產過,但只有2003年的使用了老班章的料,因此只有2003年的才算是大白菜(坊間說有批2002年大白菜使用了勐宋的原料)。但不管如何現在市場上的價格也就是對這批2000年至2003年的茶最大的肯定。
另一種說法是當時勐海茶廠擁有有機認證的茶園只有布朗山茶園基地和巴達茶園基地,因此這批打上有機標識的大白菜的用料應該是布朗山的而非老班章那一小片的。當然了,也有人反駁說,這批茶是當年何氏兄弟帶料加工的不可能使用大益自有茶園的料,當年也許使用包裝紙不規範也用了有機標識,因此這批茶是勐海茶廠生產的老班章並不規範用了有機標識。聽著是不是很拗口。
不管怎麼樣,這批茶是出名了,出名的原因不是因為很多人喝過他,而是因為很多人被他的價格嚇了一跳,我們來看看。
1. 2000年九號青
參考價格265萬元/件,一件84片,每片3.15萬
貴嗎?這才起步~~~
2. 2000年班章珍藏青
參考價格1350萬元/件,一件84片, 16.4萬一片
算下來,一件茶抵深圳一套房子沒問題了,一片茶相當於一輛雅閣,一泡茶3000塊,還是成本價。
3. 2002年 班章生態大葉青餅
253萬 /件,一件84片,每片3萬
4. 2002年 201 班章茶王青餅
426萬 /件,一件84片,每片5.1萬
5. 2002年班章珍藏精品青餅
456萬 /件,一件84片,每片5.43萬
6. 2002年 201 班章一號青餅
251萬 /件
7. 2002年 班章二號青餅
258萬 /件
8. 2002年 201 班章特製精品青餅
315萬 /件
9. 2003年 班章四星青餅
360萬 /件
10. 2003年 二星班章青餅
260萬 /件
看了這麼多大白菜,我想你一定臉盲了。當然還有很多沒有列在上面,但這批茶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一棵白綠相間的大白菜印在正中間,那個年代的人做茶審美真是…
看看前面各式各樣的白菜,不由得感嘆真白菜也沒這麼貴吧,真是快白菜都吃不起了?
雖然過去了十五年,但大白菜的情結依然影響著後來人。在老班章如火如荼的今天,各種品牌的大白菜普洱茶如地裡澆了大糞一樣如雨後春筍一般到處冒了出來,反倒是當初大白菜的創始人福今何氏兄弟和大益對此比較淡定,畢竟過去的輝煌還是屬於過去。
原創聲明:本文由「清心論茶」獨家原創。如需轉載,不得刪減,請註明出處。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