鏢姐最近時常關注「知乎」上關於飛鏢的話題,今天來聊聊一個困擾了大陸鏢圈已久的錐心之問:「飛鏢在中國為什麼沒有大量玩家?」
這個問題在知乎總共有9個回答,排位最高的是微信公眾號「體育產業生態圈」的一篇公關稿,另有幾個較為簡短的回答,還有一個比較詳細的分析,值得我們關注:
這位名叫「低唱語焉不詳」的答主如是分析道:
(可滑動下方手機內部文字觀看答案全文)
飛鏢運動的成長需要的是能長期去到俱樂部打鏢,並且參加比賽的人數成長。
那些只是家裡有個鏢盤,沒事打兩下的,屬於空氣,閉門造車提升的速度肯定不如與別人經常交流PK。
工作特忙,壓力特大,996的選擇打鏢的可能性超低,這一下子把一大部分年輕人pass掉了。
每天上班要死要活,娛樂活動完全可以選擇在家打遊戲刷視頻,難得一天周末得喝朋友出去吃喝,去俱樂部線下打鏢基本屬於奢望。
答主以自己玩過的軟鏢機為例進行了舉例分析和橫向對比:
遊戲模式有很多,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朋友玩,也可以線上和別人玩(這個必須要有卡),無論怎麼玩,1人次都是5塊錢。
比如我和朋友兩個人玩一局701(701分開始,打中分數扣分,比誰先扣到0),算兩人次,需要刷10塊錢,快的話5分鐘打完,慢的話78分鐘。
是的,不到10分鐘的時間,10塊錢就沒了。大體算下來,一小時花費在60-80左右。
這個消費水平已經很高了,做個橫向對比:
1.一款正版遊戲200元,你可以玩數十上百個小時
2.室內籃球約戰大概人均30-50兩小時
3.網魚網咖會員好像10塊一小時
4.籃球比賽中等偏下的票價380兩個半小時
······
所以如果你把飛鏢當作一個長期娛樂活動的話,雖然不算奢侈,但也絕對不算便宜。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D2公司要推出會員卡機制去記錄一個人的成績,也是增強打鏢的歸屬感吧,不至於真的是打完了就完了。
BTW,日本飛鏢場地和玩家就很多,聽說那邊房價很便宜。
說白了知道打飛鏢是一項運動或者說活動的人太少,因為宣傳少,宣傳少的原因是飛鏢源自酒吧文化,而中國的酒吧文化沒有飛鏢的一席之地。鞥?為什麼這位個人簡介為「飛鏢重度愛好者」的網友會得出與鏢姐完全不一樣的分析結果?
首先,我們來聊聊時間成本。
不能否定的是,任何帶有競技性質的運動都需要交流和切磋。「以賽代練」的確是提高飛鏢水平的必經之路。
但是,鏢姐不認同的是——日常練鏢一定要在俱樂部展開。
我們一再強調,飛鏢是機動性很強的運動,在辦公室、客廳、書房都可以擺設,一靶三鏢就可以完成練習。尤其是在工作間隙,累了煩了思維阻滯了,都可以扔上三鏢。
除了這種在碎片化時間中保持手感的練習之外,996打工人也非常適合在家中練鏢,甚至可以把它當成朋友聚會中的一個助興環節;日常生活中也不必練很久,每天半小時的時間,就可以讓我們獲得足夠的邊際增益。
而「以賽代練」的這一步,就可以依靠參加頻次相對固定的每周末聯賽來完成。
同時,如果我們能夠養成日常在家中/公司練鏢的習慣,經濟成本也就不在話下了。
哪怕是使用家用軟鏢機,費用也不會很貴。鏢靶安裝好後,耗費的就只是飛鏢/鏢杆/鏢翼/護臂等。
再來講意識形態的問題,其實鏢姐覺得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即使飛鏢在歐美的流行是依賴於酒吧文化,即使我們的酒吧中大部分不設飛鏢/桌面彈球/撞球/沙狐球等項目,但這並不是影響飛鏢未能在我國深入人心的根本意識形態問題。
涉及到運動項目的意識形態討論,其根源在於我國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勞力者治於人」的觀念與「修心養生」觀念影響過重。
說白了,我們更重視身體的養育而非鍛鍊。
對於不同項目對身、腦、心的有益作用宣傳不足、意識不到、了解不夠,這是影響我們開展各項運動的現實因素。
說白了,就是因為客觀宣傳不到位、主觀理解上不去。
所以咧,解決辦法就是:
練鏢方面,不找客觀原因,喜歡就擠出時間、創造條件多練;
宣傳方面,要有的放矢,認真科普飛鏢運動對人的正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