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看兩會】群眾的「小事情」就是我們當幹部的「大事情」

2020-12-14 青海省人民政府

  「我們要站在群眾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要把群眾當親人」、「群眾的小事情就是我們當幹部的大事情」……今年的兩會現場,不論是從代表委員履職一年的心得體會中,還是從他們小組討論中,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很多代表委員更是將自己比作基層群眾的「家裡人」,把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當作第一選擇,把群眾的利益當作第一考慮作為平時工作的第一準則。

  「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求真務實、力戒浮華,以推動改革發展的成果說話,以幹事創業的實績交卷。」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講的這句話在我省代表委員中激起了強烈共鳴。讓代表委員們心潮澎湃的是,過去一年,各級幹部積極轉變作風,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群眾的獲得感更強烈、更直接、更具體。

  曾經我們在生活中不少見到,有些幹部習慣於下基層、走過場的現象。即便是到了農戶家裡,又行色匆匆。這種下基層沒有感情上的溝通和交流,並不能拉近幹群關係。這樣「下基層」多了,幹群關係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

  群眾的小事情就是我們當幹部的大事情。代表委員們表示,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具體到我省,就是以開展「政策落實年」活動為契機,圍繞「四個奔著去」,沉下身子看一看群眾到底需要啥,靜下心來聽一聽群眾心裡想的啥,如此,才能讓群眾把你當親人。

  為政以公,行勝於言。黨員幹部是人民的「公僕」,人民的勤務員,只有把群眾當作是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及時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中體察民情,在為群眾排憂解難中建立感情,才能贏得信任,做好工作。(孫海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小事情都是我們幹部的大事情!|仁懷市茅壩...
    秋天的立巖村,看起來並不蕭條,家家戶戶門前的橘子黃橙橙的掛滿了枝頭,秋風拂過,看起來調皮又活脫,一棟棟小康房錯落有致,學校裡朗朗的讀書聲,光伏發電帶來的集體經濟收入,紅粱種植帶來的穩收入,廣場舞跳到了群眾家門口,群眾豐收的喜悅掛在臉上,我想這就是群眾的小康生活。
  • 大事情沒幹好,就是小事情幹多了
    每天我們都在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有大事情,也有小事情。有的事情有價值,有的事情沒有價值,有的事情價值大,有的事情價值小。按照這個邏輯,我們當然是做大事情,有價值的事情產生的結果會更好,而在現實的情況中,太多的人沒有明白這個道理,如果要改善這個狀態,提升自己再有限的時間內創造更大的價值,需要從下面這幾個方面來提升。
  • 我為兩會建言 基層群眾談兩會
    本刊記者 郭慧 王仁鋒 陳蓉  今年兩會前夕,黨建網、黨建微信平臺開通「今年兩會,你有什麼建言」欄目,反映基層群眾的聲音和期盼。廣大讀者、網友踴躍參與,為兩會建言,這裡選登其中的一部分。   達娃卓瑪(西藏自治區波密縣古鄉嘎朗村村民):  這幾年家裡收入各方面都不錯,希望相關部門更加注重群眾工作,關心我們的生產生活,各項惠民利民政策更向基層傾斜,讓廣大農牧區群眾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 把黨和國家的聲音傳遞到少數民族幹部群眾中——走近兩會民族語文...
    把黨和國家的聲音傳遞到少數民族幹部群眾中——走近兩會民族語文翻譯組 陽春三月的北京,全國兩會熱烈進行。在遠離喧囂市中心的順義區,來自11個民族的192名翻譯工作人員聚集到一起,默默無聞地做著兩會民族語文翻譯工作。
  • 【花絮】小編帶你換個角度看「兩會」
    【花絮】小編帶你換個角度看「兩會」 2020-05-13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會熱詞「幹部作風」排第五 以權謀私最被詬病
    此外,有近5成網友認為群眾監督幹部作風最有效。  網友最無法接受的官員行為是「謀取私利」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
  • 聚焦「兩會」:言心聲 談未來——我對「兩會」有話說
    聚焦「兩會」:言心聲 談未來——我對「兩會」有話說2020年衡水「兩會」即將拉開帷幕,作為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兩會」承載了衡水400多萬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嚮往。為此,記者走近基層一線幹部、普通市民、外來務工人員、企業家等不同社會群體,傾聽他們對衡水「兩會」的心聲,對政府的新期望。
  • 兩會看作風:刷代表證用餐 取消一次性用品
    編者按:不掛標語橫幅、不擺鮮花紅地毯、取消開道封路……兩會召開期間,樸素的會風令人眼前一亮,文風話風也悄然發生改變。兩會會風是觀察黨風政風的「窗口」,中央出臺的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在兩會上如何具體落實?代表委員們怎麼看會風轉變?廣大幹部群眾又感受到了什麼新氣象?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群眾路線網推出策劃:兩會看作風。
  • 我當「兩會」小記者
    我當「兩會」小記者湖南日報小記者、邵陽市隆回縣東方紅小學四年級278班 陳禹棋指導老師:羅靚 吳佩雲1月5日,我與另外幾名湖南日報小記者一起,走進了政協邵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大會現場,以一名小記者的身份對話「兩會」代表、委員,多麼激動和榮幸!
  • 基層幹部群眾情結禮讚
    「領著群眾幹,圍著群眾轉,群眾大小事,事事用心辦。」這是基層幹部的工作寫照。基層幹部,工作在群眾中,生活在群眾中,天天與群眾打交道,與群眾有不解之緣。他們對群眾有深厚的感情,有深深的情結,鞠躬盡瘁,俯首為牛,值得稱道,值得禮讚。
  • 兩會重音|有信心 有擔當 有作為
    「大事喜事」提信心,信心確保我們遇事不亂、直面挑戰;「難事急事」見擔當,在擔當中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實事好事」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讓「強富美高」新江蘇展現出越來越清晰的現實模樣。江蘇有理由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託,緊扣「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目標,勠力同心、砥礪奮進,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氣的「五年成績單」。
  • 諸暨鄉鎮幹部專職駐村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事情傳開後,村民們看詹萍的眼神就慢慢變了。短短半年時間,詹萍挨家挨戶、起早摸黑地走訪,跑遍了全村1763戶家庭。幾年下來,她記錄了整整29本民情筆記,解決群眾訴求糾紛不下千餘件,掌握了相當完善準確的村內情況。這些數字背後的付出,江藻村黨支部書記金國中最清楚:詹大姐進村,鞋子從皮鞋換成布鞋,布鞋換成拖鞋,有幾次還忍著腳腫的疼痛繼續走村入戶。
  • 我們黨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情
    原標題:我們黨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情   習仲勳關於群眾路線的有關論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我們黨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情。   ◆所謂群眾觀點,就是立場和方法問題。   ◆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這一面。   ◆不走群眾路線就不是共產黨。   ◆什麼時候我們拋棄了群眾路線,什麼時候我們脫離了群眾,什麼   時候我們的事業就要失敗。   ◆只有一心一意地為人民服務,才會有力量,才會有辦法。
  • 那些年兩會記者用過的神器:1983-2016 記者們兩會報導設備盤點
    (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妹紙眉頭緊鎖,不用懷疑,這就是我們編輯の日常縮影……   這場網絡直播兩會的「處女秀」創造了全國兩會歷史上新的「第一次」:通過網絡直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人大代表團審議過程。
  • 提振消費,拉動市場復甦——我市幹部群眾熱議全國「兩會」精神
    提振消費,拉動市場復甦——我市幹部群眾熱議全國「兩會」精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內需潛力大,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
  • 從2018年全國兩會看民生「新獲得」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 題:從2018年全國兩會看民生「新獲得」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劉碩、韓潔、李勁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群眾最關切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基層幹部?請看老馬的「法寶」
    3000餘名民警、輔警和文職傳達全國「兩會」精神。 做群眾工作要堅持兩手硬 「前兩天才和商業區派出所民警江湧一道,處理了一起因為養狗引發的群眾糾紛,解決了困撓當地群眾多年的噪音難題。這件事看起來比較小,但在群眾眼裡卻是大事情,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處理好了千千萬萬這樣的小事情,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的牢固屹立。」據了解,多年以來,馬善祥總結了60多種解決矛盾的方法。
  • 「山西晚報直通兩會」 山西晚報小記者一口氣提出10個問題
    山西晚報小記者們提出的問題令人眼前一亮、20歲的大學生丁明傑一口氣提了8個高質量建議、教育話題成為焦點內容……「山西晚報直通兩會」現場亮點頻現。「今天來的山西晚報小記者中就有兩個戴眼鏡的,我們班差不多有10個戴眼鏡的,你們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話題一拋出來,便引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注。
  • 浙江小記者整裝待發上兩會 熱辣問題準備了一「書包」
    【摘要】經過2月初嚴格的報名和甄選,浙江在線選出的10位「小記者」,將於3月2日前往北京參與2015年全國兩會報導。他們年紀不大,關心的內容卻不少,城市交通擁堵如何治理?網購遭遇假貨怎麼解決?大電影票房差異為何這麼大?
  • 讓群眾的「強烈呼聲」變為「熱烈掌聲」!
    編者按:「讓群眾的強烈呼聲變為熱烈掌聲」這是梁群書記在區九屆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式上的一句講話,也是記者在兩會閉幕後採訪中聽到代表、委員們表示印象最深刻的話之一。從「強烈呼聲」到「熱烈掌聲」有多遠?我們如何作為?如何讓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