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學界對中國現代大學書院的概念基本達成共識,其主要是效仿西方大學,以學生宿舍為管理空間和平臺,對學生實施通識教育,並承擔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行為養成等教育任務。但是如何辦好書院制,如何打破院系管理的藩籬,如何破除專業的隔閡,如何繼承中國書院的傳統,都是被廣泛關注的問題。廈門工學院採取「雙院制」管理,「雙師化」育人,探索傳統書院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的「書院制」管理方式,收穫了寶貴經驗。
從外觀看,廈門工學院友善書院與大學生宿舍並沒有本質區別,但走進之後,發現其中別有洞天,這裡一樓和二樓的部分地方,被改造成一個公共空間,有面向全體同學開放的景觀長廊、導師工作室、心理諮詢室、閱覽室、咖啡屋等公共服務設施,還有黨團活動室、會議室、設計室、自習室。在長廊的正中間,擺著幾張長桌,再配上歐式風格的長椅,顯得很有「文藝範兒」。同學們在這裡看書,討論作業,還有的在一起策劃比賽活動的方案。
在二樓的導師工作室,記者見到了專職導師蘇向榮,他同時也是一名助教。他介紹,他現在要負責200多名學生的管理工作,他說,與傳統輔導員不同的是,他們的工作地點在書院,而傳統的輔導員歸屬於某個學院,或是某個系部,行政管理的色彩更明顯,而自己現在歸書院管理,這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院,混合在一起,可以真正實現跨專業的交流。
友善書院成立於2011年7月,位於廈門工學院田徑場正對面,由一棟六層的「友善苑」組成。「友善苑」為書院男生宿舍區,書院女生則統一居住在「友仁苑」。
友善書院的院長管典安教授是廈門工學院數學教研室主任,是一名學者型的管理者,而副院長衛群則來自商學院,從事經濟學的教學工作。兩名負責人來自不同的專業,但卻要共同承擔起整個書院的育人責任。
現在,廈門工學院有友恭、友惠、友善、友容、友敏五所書院,每個書院除了有獨立的場所和空間外,還有自己獨立的文化理念。比如友善書院秉承「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積極倡導「慎思勤勉、友謙至善」的書院文化和「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書院生活方式。友善書院下設善知、善思、善謙、善行、善和5個分院,學生總數2280人,涵蓋全校8個二級學院。
在友善書院,記者感受到最多的是這裡有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老師和學生的話題,很多時候會不約而同地轉移到這方面來。而在友惠書院,記者看到,這裡的學生更加熱愛各種體育和文藝活動,這裡的社團更加活躍。
廈門工學院副校長蘇涵說,國外的書院制,能夠為幾百名學生提供小型的、穩定的、教職工領導的家庭式住宿環境,有的配套有豪華宿舍、食堂、圖書館、體育設施等,按中國目前的辦學條件,以及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全盤照搬西方模式,顯然不現實,而更應該繼承中國古代傳統書院制度,並適當借鑑西方住宿學院的管理體制,來規劃廈門工學院的書院管理。
廈門工學院董事長李德文說,廈門工學院的書院模式,主要是為了打破專業和學科的條塊分割,改變那種不同學院之間很難深入交流的狀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增強通識教育效果創造條件,通過文化薰陶發揮書院的德育功能。
除了「雙院制」管理,廈門工學院還做到「雙師化」育人。
一個本科生有兩個導師,一個在書院,一個在學院。蔡鵬斌是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2017級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他的兩個導師分別是書院的陳志耀和土木工程學院的王冬曄。
蔡鵬斌介紹,自己平時在書院經常與導師陳志耀交流,書院就在宿舍樓下,碰到一些生活上的事,就會來交流,同時,一些創新創業比賽的事也會來交流。而另一個導師王冬曄主要是交流專業方面的事情,比如在哪裡實習,將來工作的方向等等。
廈門工學院改革書院管理層與導師構成,書院院長全部由資深的專業教授擔任;而副院長則由既有較好的專業背景、又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學工系統幹部擔任。而進入書院的輔導員,則不再以輔導員的身份出現,全部按教師編制聘任,稱為書院導師,且與專業教師一樣,享有評職稱和待遇提升的機會。
陳志耀現在也是一名講師,他還要負責思政課的教學。他說,如果單純做輔導員,有一種吃青春飯的感覺,在職業發展上會遇到瓶頸,教師身份讓自己在專業上更有奔頭。據介紹,工學院還要求新進青年教師都要兼職做書院導師。
眼下,很多高校為本科生配備了導師。但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主要依賴學生的自主性,總體來看,交流偏少,而且交流往往集中在畢業年級。廈門工學院在實施書院制過程中,注重以活動為載體,比如創新創業活動、文藝活動、學術交流活動,以多種載體,促進導師和學生的交流,使導師不僅可以指導學生的學業,還可以從更多方面影響學生。(本報記者 熊杰 通訊員 顧留章)
《中國教育報》2019年09月09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