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有這麼一座山,號稱「中華靈寶第一山」,卻鮮為人知:葛仙山。
在江西名山大川中,葛仙山的名氣並不算得上遠揚。許多去江西旅遊,若登山,首選廬山、三清山,武功山、龍虎山、井岡山等等。就葛仙山,絕大多數人不僅沒去過,而且也沒聽說過,它幾乎不曾在江西名山排行中出現過。
葛仙山,觀其名可知,這是一座集宗教文化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山。在當地人眼裡,葛仙山十分靈驗,非常受附近村民信奉。它不僅是道教名山,也是佛教名山,形成了「一山兩教、道佛同修」的宗教文化。山中古寺有大葛仙殿、娘娘殿、慈濟寺等。
葛仙山地處武夷山北麓,位於江西上饒市葛仙山鎮,相傳因道教靈寶派創始人葛玄在此煉丹、飛升,而得名於葛仙山,山中所供奉的是道教靈寶派始祖葛玄,即為民間傳說中的太極仙翁,其形像被供奉在大葛仙殿中。
殿內有一古井,相傳是葛玄所造,井口似乎是被封住,堆滿了無數錢幣。
據史籍記載,而大葛仙殿建造時間最早出自萬曆《鉛書》,有記載,「葛仙祠,在鉛山縣南西七十裡葛仙山。宋元祐七年,鄉人立祠祀之。元至正間,增建太極觀,中造仙翁像。」
雖然葛仙山也是佛教聖地,但當地村民眼裡,葛仙山是一座非常靈驗的道教聖山,如果想要心想事成,必須從山底一路爬到山頂,以虔誠之心去朝聖。
但在往山頂的路上,沿途的路邊擺放著不少神仙佛像,並且在它們跟前各放著一個小籃子,籃子裡還擺著一塊石頭。對於這樣具有儀式型的風俗,究竟是何種風俗,一直以來沒有得到答案。期間,還有不少路過的遊客朝籃子裡丟錢。
2017年,去葛仙山旅遊時,遇到不少為即將高考的孩子許願、求籤的家長們。每年也有不少遊客前來還願,有的遊客會買大量香燭爆竹,然後租個挑夫一起登山。
山上的道觀的香火卻遠勝於慈濟寺,許多香客凌晨前來爬山,就是為了向太極仙翁許願。大葛仙殿的古井前堆了不少聖笅。許多遊客燒完香後,都會進行如此許願。
但聖笅一般只能投三次。求完籤的香客們還會特地前往大殿左側,那裡有專門的道長為人們解籤,道長在解籤的過程中,有的人滿面春風,有的人一臉愁容。
據說,一正一反(一陰一陽)是最好,道家稱作「卜有杯」;兩個都是正的)陽面),叫做「笑杯「,意味著求籤的結果吉兇參半。但如果兩個都是陰面,則就說明自己的願望不會實現。
每年的六月初一為葛仙山的「開山門」之日,十月初一為「關山門」之日。這一習俗在明代就有,並沿襲至今。每逢這兩天,是葛仙山最熱鬧的廟會,朝山進香者常達萬人以上。
雖說葛仙山以宗教文化為主,但自然景觀也相當不錯。葛仙峰是葛仙山景區內的最高峰,海拔1096.3米。站在這裡,可遠觀龜峰、黃崗山、鵝湖山、七星山等山峰。
但神奇的是,在大葛仙殿的後面,卻有九條支脈,如九條蒼龍匯聚於此,人稱「九龍竄頂」,是塊風水極佳的寶地。也難怪大葛仙殿香火旺盛,十分靈驗。
在大葛仙殿西北邊有一座紫雲峰,據說可見紫色雲海而得名。西南邊是一座香爐峰,海拔1037米,被稱為「葛仙祠的天然香爐」。東北邊有一座捨身崖,建有飛升臺,傳說為當年葛玄羽化成仙之處。
雖說葛仙山在華夏大地的名山大川中「鮮為人知」,但這座山自古受到文人墨客的歡迎,唐代白居易、李商隱、韋應物;宋代王安石、熊元復、金熙;明代姚昶、龔敞、柯仲炯等都登山遊覽祭祀,皆作詩文題詠。
如今山上索道已開通,從山腳到山底僅需10分鐘(上程70元/人,下程60元/人,全程130元/人)。但許多許願、還願之人還是會選擇徒步上山,步行上山大概需要3個小時左右(景區門票30元)。可從上饒高鐵站直接坐旅遊專車前往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