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多之前,Apple Pay 剛上線的首日,我抱著嘗鮮的心態握著自己的 iPhone 走進三裡屯 SOHO 附近的一家便利店,隨便拿了瓶可樂,走到了收銀臺前,店員看我拿出手機,就有了下面的對話;
店員:「微信支付寶?」
我:「Apple Pay.」
店員:「什麼呸?」
我:「呃…蘋果支付,就是銀行卡閃付..」
店員:「閃付咋弄?」
我:「你就跟刷銀行卡一樣操作就行。」
店員:「你這不浪費時間嗎?我給你直接刷微信不就好了。」
全劇終。
之後我又用一樣的方式走了好幾家便利店,和星巴克麥當勞,除了當時還不能微信支付的星巴克外,遇到的情況幾乎和上面的對話一樣。甚至在一家便利店裡,還有個店員以為我可能是個騙子,也確實是不能尷尬更多的一種體驗。
一年過去了,說實話,Apple Pay 在線上雖然成為了我除了支付寶微信之外的多一種付款方式,但是在線下店裡,遇到的情況和一年之前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在其他行動支付環境不好的海外市場順風順水的 Apple Pay,到了中國還是沒能夠躲開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圍剿,市場佔比連支付寶和微信的零頭都比不上。
既然購物支付上的功能感覺可能做不起來了,那麼加入新功能呢?
最近有網友在蘋果的「關於 Apple Pay 與隱私」的協議中,發現了 Apple Pay 很有可能接下來會在國內提供公交卡功能,並且如果卡片被設置為快捷交通卡,無需 Touch ID 或者是密碼解鎖,用戶就可以直接把自己的 iPhone 當做公交卡用。
其實把手機當公交卡這件事,挺久以前就有了,不止是手機,還有不少手環和智能手錶也有了刷公交卡的功能,但是為什麼我就覺得 iPhone 當做公交卡用能夠激活幾乎沒什麼存在感的 Apple Pay?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刷公交卡這個動作,掏卡、刷卡、把卡收回去,這三件事看起來並不複雜。但用在了手環上後,就變得格外讓人不適。如果你是像大部分一樣在左手佩戴手錶或者手環,那麼在面對右手邊的刷卡機的時候,如果要想優雅地刷卡,恐怕就要用這樣的動作:
不過如果用手機的話,那麼整體的刷卡過程就會像使用普通公交卡一樣方便。不過現在市面上已經支持公交卡刷卡的手機,在刷卡之前,大多都需要用戶通過一些手勢操作來激活公交卡,之後才能正常使用。
雖然這一動作看起來並不複雜,但在日常的使用中,由於刷卡時人們動作一般都比較隨意,如果用容錯率低的手勢呼出公交卡,就很容易讓人在刷卡機前面「卡殼」,有這麼一次兩次,就還是退回去用公交卡了。
所以如果 Apple Pay 提供的公交卡功能支持用戶直接把手機貼到刷卡機上就能進行刷卡,而不用任何呼出動作,確實非常方便。刷卡體驗甚至會超過普通的公交卡,畢竟現在大多數人走在路上時手機還會握在手中,直接刷手機比找公交卡方便多了。
另一方面,在硬體支持層面上,蘋果從 iPhone 6 就開始內置 NFC,支持 Apple Pay 功能,也就是說,目前市面上有 iPhone 6/ 6 Plus、iPhone 5SE、iPhone 7/7 Plus 5 款產品支持 Apple Pay。即使在 2016 年丟到國內單款手機的銷售冠軍,排在第二的 iPhone 6s 還賣出了850 萬臺,佔到國內市場份額的 2%。寬泛的硬體支持讓目前幾乎國內 iPhone 用戶都能夠直接將自己的 iPhone 變成公交卡,恐怕對於這些 iPhone 用戶來說,公交卡已經沒什麼用處。
可預見的是,當 Apple Pay 正式上線公交卡功能後,國內用戶的使用率會遠高於用 Apple Pay 進行支付。
讓 Apple Pay 加上公交卡功能這件事,從技術上並不算太難,真正難的是與國內各城市地區的公交卡管理方進行溝通,儘可能的廣範圍適配。這個問題也是目前已經擁有公交卡功能的手機廠商都會碰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