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拔罐雖好也有禁忌——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理療科李愛萍專訪)
四年一度的奧運奪金大戰正愈演愈烈,而一項「中國神器」正意外火爆裡約熱內盧,這一神器正是由23枚奧運金牌獲得者菲爾普斯「代言」的中醫拔罐,那麼拔罐真有這麼神奇嗎?有沒有什麼禁忌呢?為此,本期《健康之聲》特邀請到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理療科李愛萍副主任,請她為我們介紹神奇的拔罐。
李愛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從事中醫針灸臨床工作20餘年,擅長用中醫藥及針灸等祖國傳統療法治療頸腰椎病,面癱,各種急慢性疼痛、慢性胃炎、肩周炎、腰肌勞損、抑鬱症、失眠症、下肢涼痛、脾胃病、中風後偏癱、痛經、腹瀉、癃閉、更年期綜合症、針灸減肥、針灸美容等。
神奇的拔罐療法
據李大夫介紹,拔罐療法,是民間療法中的精華,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適應症廣,安全、無毒副作用,見效快,而且罐具便宜,操作簡單易行優點,故長期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和使用,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凡內科、婦科、兒科、傷外科、皮膚科及五官科等各科許多疾病均可用之,或單獨使用或配合其他中醫療法共同使用以增強療效。比如感冒、頭痛、肩周炎、面癱、腹痛、腹瀉、痛經、產後腰腿痛、落枕、頸椎病、腰痛、帶狀皰疹、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均可使用,適應病種大概有100多種。
拔罐療法的理論依據主要是以中醫認識人體結構和疾病病因及治療的整體觀念和中醫經絡學說、皮部理論等為指導,認為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通過經脈的上下通行內外聯絡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百病之始生,無論內因或外因所致者,皆可從診察皮部的異常變化而知其內外也。所以,不僅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首先作用於體表,內部臟腑的疾病也可在體表皮部有相應的反應區。
拔罐療法施治於體表,產生瘀斑、滲出物,往往要經過幾天的時間才能吸收,這個過程對皮部形成一種持久的良性刺激,通過拔罐局部的變化、經絡的傳導達到調營衛、行氣血、通經絡等治療作用。
拔罐時要注意什麼
拔罐的罐具和罐法有很多種,使用最多的還是火罐拔罐留罐法,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拔罐時應依據病情、受罐者體質、胖瘦、施罐部位等情況選用大小合適的罐具,保持環境舒適,室內溫度適宜,選擇合適體位,掌握好火罐吸拔力度的大小以及配穴的恰當。
二、拔罐期間要注意受罐者的反應,出現暈罐者要及時取下罐具,令其平臥休息片刻。嚴重者還須配合藥物或者穴位刺激等其他治療措施。
三、操作時要防止燙傷,如在點火過程中發現罐口過熱,應當換罐,或用消毒溼毛巾擦抹罐口以降溫度。
四、拔罐時間長短要適宜,不是時間越長越好。一般情況下,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病,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灶淺及麻痺性疾病,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可適當延長;天熱時則相應縮短。體質強壯青年人,拔罐時間可適當延長;體質虛弱,老年人或7歲以下兒童則相應縮短。同時還要考慮到受罐者的皮膚耐受性,以施罐局部產生瘀斑但不起泡為限,施術時要臨活掌握合理運用。
五、拔罐治療的間隔時間,主要根據病情決定。慢性疾病或病情和緩的,隔1~2日或3~5日拔1次;病情急者,一般每日1次或2次,如急性胃腸炎、感冒等病;對連續幾天拔罐的患者,應該輪換拔罐部位。
拔罐療法的禁忌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拔罐雖好但並不是萬能療法。它也有其禁忌證與禁忌部位。凡有下列情況(或疾病)之一者,應當禁用或慎用。
禁忌症 中度或重度心臟病、心力衰竭;全身性水腫:有出血傾向者(如血友病、紫癜等);失血症(如咯血、嘔血、吐血、便血等);白血病、惡性腫瘤;高熱;全身劇烈抽搐或痙攣;重度神經質;活動性肺結核;狂證、廣泛性皮膚病、外傷骨折等,禁忌拔罐。極度衰弱、醉酒、過度疲勞、過飢、過飽、過渴、皮膚失於彈性、皮膚高度過敏、或有疝氣史的患者,當禁用或慎用。
禁用部位 凡大血管通過之處、乳頭、心搏處、鼻部、耳部,耳部、前後陰、靜脈曲張處、孕婦腰骶部、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陰交等,應當禁用或慎用。
拔罐療法的禁忌證與禁忌部位,不是絕對的,必需選用時,最好請專業的針灸科大夫或相關專科大夫指導,不要貿然使用。
最後要提醒的這點可能是更為重要的,拔罐雖然簡單療效也不錯,非醫務工作者也能學會操作,但是當身體出現疼痛或者任何不適的時候,建議您首先應該到醫院就診,排除那些可能存在的風險疾病,比如肩痛,不一定都是受風著涼引起的,雖然可能您確實在肩痛之前有受涼著風的經歷;也不會都是肩周炎,肩痛也可能是心臟、胰腺、膽囊疾病或者腫瘤等其他原因導致的,所以對自己最負責任的做法是,有任何不適,先找專業大夫診斷,適合拔罐治療的再拔罐,不要抱著試試看的僥倖心理延誤病情。
(原標題:拔罐雖好也有禁忌——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理療科李愛萍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