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談家庭教育:作為父母要清楚的3件事

2020-10-13 小蔣談育兒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優秀的人,將來能有出息、成大器,那麼到底怎麼做才能養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呢?我們來看看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先生是怎麼說的吧!



陳鶴琴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奠基人,被譽為是中國「幼教之父」。

陳鶴琴先生不僅學前教育有很深的研究,他還非常重視家庭教育,陳鶴琴認為:

兒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關係著人一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奠基作用。


陳鶴琴先生在《陳鶴琴教育文集》上卷中還專門針對家庭教育提到了「作為父母必須清楚的3件事」,我覺得非常值得分享出來。

一、清楚孩子的心理是如何發展的

陳鶴琴先生經過對學齡前兒童心理的研究,總結出孩子的心理有這幾種表現:好遊戲;好奇;好群;喜歡野外生活。

家長想要讓孩子學習一些東西的時候,只要儘量滿足孩子的這幾種心理就能收穫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用遊戲的方式教孩子某些知識或常識;趁孩子對某些事物好奇的時候教他一些常識;讓孩子在群體中學會合作、互助、溝通等情商能力;帶孩子儘可能親近自然,學習關於自然、科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也是這樣,兒子7歲前,愛玩遊戲、好奇心強、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喜歡戶外環境。在給他做啟蒙的時候就更明顯了,如果我陪他玩一個遊戲時需要學什麼東西他一遍就能學會,如果幹讓他學,他就很牴觸學著特別費勁。

二、清楚愛孩子的方法

陳鶴琴先生還提到為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的步調要一致(教育方法)、父母要給兒童以真正的愛。

其中,「真正的愛」這個詞很重要,幾乎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可以有些愛的方法是錯的,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愛」。

從陳鶴琴所提出的幼兒園教學原則中的這幾條基本可以概括:

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

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

積極的暗示勝於消極的命令;

……

父母真正的愛既不是「溺愛」也不是「拔苗助長」,而是根據孩子的能力教孩子自食其力,鼓勵他、用積極的方式暗示他學習更多能力。

比如孩子2歲左右可以用勺子的時候,家長就不要頓頓都餵飯了,可以讓孩子自己拿勺子吃。

不單單是能自己吃飯,獨立、自理能力強的孩子,鍛鍊雙手和大腦的機會更多,思想上會更獨立、頭腦也更聰明。

三、父母要以身作則

陳鶴琴先生認為教育是源於生活的,作為父母以身作則非常重要。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雖然絕對了些,但也確實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大概率也會是差不多的人。

想要讓自己的孩子「青出於藍」家長要先從自身開始改變。




這裡是小蔣談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作為父母必須清楚的五件事
    本文作者: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為結了婚做父母的,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要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給孩子吃,還要留心適當的分量,每日三餐以外,最好少吃零食。這幾點關於身體方面的狀況,和我們成人完全兩樣,做父母的要認識清楚,才能使孩子得到適宜的養護。
  • 他是「中國幼教之父」,為幼教事業奮鬥66年 遺言:我愛兒童
    導讀:他是「中國幼教之父」,為幼教事業奮鬥66年 遺言:我愛兒童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還是跟大家說一下歷史上為國做了很大貢獻的,大家不是很了解的人物,他們的無私奉獻,卻沒有太多的鮮花與掌聲,鮮為人知的,發明家
  •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不惜拿兒子做「實驗」,奔波63年只為解密「幼兒教育」
    但早在19世紀20年代,中國的一位教育家已經對幼兒教育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他就是被稱為「中國幼教之父」「兒童教育聖人」的陳鶴琴。縱觀陳鶴琴的一生,都是在為幼教事業奔波忙碌。陳鶴琴出生在一個破落的商人家庭,8歲起開始讀私塾,後到杭州、上海和北京求學。1911年春季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秋季轉入北京清華學堂(後改名為清華大學)。
  • 【教育雜談】陳鶴琴的幼教思想
    2.改革傳統幼稚園教育他指出,中國幼稚園教育必須改革,不改革不行,要破舊立新。陳鶴琴幼教思想的價值體現在:1.確立了幼稚園教育地位及其重要性。他一生忠誠於幼稚教育事業,對幼稚教育表現出獨特的人文情懷。提出了幼稚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部工作時,面對舊中國保守、落後的教育,以無私的膽識和勇氣,一直致力於中國的幼教事業。
  • 【育兒指南】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給孩子的教育,應該是這樣的
    陳鶴琴提出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主張中國兒童教育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他有關家庭教育的理論深入淺出,發人深省,並且這一理念也適合教師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 陳鶴琴 (l892—1982) 著名教育家和兒童教育專家,曾任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幼兒教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父母最好用積極的暗示,不要用消極的命令舉例:1923年5月10日,我看見一鳴拿了一塊破爛的棉絮裹著身體當氈毯玩。
  • 陳鶴琴:中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
    在中國,陳鶴琴是最早將觀察實驗方法運用於研究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之中的教育家。他所做文字、攝影記錄並闡明幼兒的動作、好奇心、模仿力、遊戲、言語能力、記憶力、想像力和知識、能力、思維發展的特徵及其意義,作為第一手資料,成為他日後對兒童心理、兒童教育、兒童遊戲和玩具、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研究、論述的重要佐證。
  • 「幼教之父」陳鶴琴:孩子有這4個特徵,說明你把他養得很好
    陳鶴琴先生是我國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學的奠基人,幫助中國建立起了完整的教育結構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福祿培爾」和「中國幼教之父」。而他的育兒理念以及《玩具與教育》、《家庭教育怎樣教小孩》、《兒童心理之研究》等著作可以說伴隨著一位又一位教育學家的成長,對我國的兒童教育事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 陳鶴琴:家庭教育與父母教育
    陳鶴琴·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原則3:小孩子好模仿,父母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原則4:不可常常用命令的語氣指揮孩子。原則5:父母不要經常對小孩子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等話語。原則6:父母要經常表揚和稱讚孩子所做的事情,哪怕是做錯了,也要找到閃光點。
  • 中國首部「嬰兒傳記」誕生百年 幼教專家學者齊聚研討陳鶴琴教育思想
    幼教同行一同分享陳鶴琴教育思想的精神大餐,一起學習觀察兒童、了解兒童的科學策略與方法,努力堅持學前教育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守牢「活教育」的文化根基。   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虞永平教授在研討會上作專題報告《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報告回溯了陳鶴琴先生將心理學作為學術起點,採用「實地考察」、「實地實驗」,進行個別化、臨床性的觀察和研究的科學實驗歷程,強調觀察兒童、記錄兒童、分析兒童是每一位幼兒教師的基本職責。
  • 將兒子作為實驗研究對象的陳鶴琴
    對陳鶴琴先生,你了解多少?也許你的第一反應是,那個中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也許你更深層次的了解到了他的「活教育」理論;也許你對他印象深刻只因他為推動教育發展將自己兒子作為了實驗研究對象……那我們今天就來全面的認識一下這個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的教育家吧!
  •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
    陳鶴琴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教育學常考的一個考點,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呈現。他是毫無保留的為人民奉獻的教育家,也是杜威的學生。他以畢生精力奉獻於教育事業,為世界教育事業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全面地學習一下陳鶴琴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教育活動陳鶴琴創立了中國化的幼兒教育和幼兒師範教育的完整體系。
  • 教育家陳鶴琴:做父母,一定要清楚這5件事
    陳鶴琴先生(l892—1982)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兒童教育專家,生前曾任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幼兒教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為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資格了,其實不然。
  • 國立幼稚師範學校——教育聖人陳鶴琴在贛州三、二事
    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有「四位聖人」,有學者這樣評價他們:陶行知是鄉村教育的聖人,晏陽初是平民教育的聖人,黃炎培是職業教育的聖人,而陳鶴琴,是兒童教育的聖人。陳鶴琴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幼教之父」、「中國的福祿貝爾」。
  • 中國首部「嬰兒傳記」誕生百年,幼教界大咖研討陳鶴琴思想
    同年,陳鶴琴撰寫了另一本巨著《家庭教育》,書中既簡述了兒童心理和普通教學法,還以一鳴為中心人物,歸納出家庭教育的 101 條教學原則。從鼓樓出發,大師的 " 活思想 " 一直踐行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園長崔利玲國家督學、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園長崔利玲,作為研討會主持人,緊緊圍繞研討會的主旨,帶領與會專家和幼教同行們走進活動現場,感受 " 活教育 " 思想在鼓樓幼兒園百年堅守中煥發的勃勃生機。
  • 陳鶴琴《家庭教育》讀後感
    陳鶴琴《家庭教育》通俗易懂,事例多多,值得一讀。   陳鶴琴《家庭教育》讀後感   文:菜當   縣家庭教育學會成立大會的伴手禮之一,就有一本陳鶴琴《家庭教育》。根據會前預估人數,購買書籍,做到了略多幾本,以防不足。不想,實際參會人數遠遠超過預期,全體理事以上人員都不取,才勉強應付。
  • 陳鶴琴的教育思想
    陳鶴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縣人,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教授,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擔任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和南京師範學院校長。他提出了「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主張中國兒童教育的發展要適合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呼籲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編寫幼稚園、小學課本及兒童課外讀物數十種、設計與推廣玩具、教具和幼稚團設備。
  • 「幼教之父」是如何辦幼兒園的?(附美國防性侵兒童教育短片)
    孩子陳鶴琴與孩子們  將近一百年前,「幼教之父」陳鶴琴先生(1892-1982)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本土幼兒園
  • 他是中國幼教之父,被譽為中國的福祿培爾,為幼教事業奉獻63年
    大家常說「孩子要從娃娃抓起」,所以幼教一直是現代家庭一直關心的一件大事。然而,中國的現代幼教教育的發展經歷了許多輩教育家的不懈探索。說到幼教,我們還真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是中國幼教之父,被譽為中國的福祿培爾,為幼教事業奉獻63年,他就是中國著名的幼教專家陳鶴琴先生。1892年3月5日浙江上虞百官鎮,一戶沒落人家的屋簷下呱呱落地一個嬰兒,他就是後來的陳鶴琴陳先生,他的父親是個商人,雖然富貴一時,但是家道中落。
  • 陳鶴琴
    一、陳鶴琴先生的生平事跡陳鶴琴(1892-1982),中國幼教之父。浙江省上虞人,15歲入杭州蕙蘭中學。1911年2月(清宣統三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秋轉入北京清華學堂(1928年改名清華大學)。1914年(民國3年)8月畢業。
  • 南大書訊 | 陳鶴琴:其教鮮活,其名不朽
    1892年3月,陳鶴琴出生於浙江上虞縣一個沒落的商人家庭。他先於杭州蕙蘭學堂、上海聖約翰大學及清華學堂高等科求學,而後考取庚款留美,在霍普金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獲文學學士,教育學碩士學位。中美兩國的求學經歷,對陳鶴琴後來開放包容的教育理念影響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