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家二胎政策已經全面開放,放寬生育條件,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孩子,並且有相對應的補貼政策。即便如此,出生率也還是在逐年下降。
據相關調查,35%的家庭明確沒有生育二胎計劃,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原因或對親子關係或者兄弟姐妹關係之間的問題有所擔憂。
"爸爸媽媽如何解釋懷孕期間不能抱老大"
"如何解釋我們家的新成員"
...
今天,我們分為三個階段——懷孕期間、二胎初期,互相成長三個階段來探討一下,如何擁有和諧的二胎生活。
一、懷孕期間
媽媽在剛開始懷孕的時候,為了保護肚子裡面的二寶,一般情況下會和大寶保持安全距離,甚至會害怕他在旁邊蹦蹦跳跳,當大寶需要擁抱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本能的拒絕他們想要的親密感,如果這個時候沒有及時的和他們溝通好,使得大寶產生了和媽媽的疏遠感,間接產生對二寶的憤怒和受挫感。
媽媽可以在懷孕初期的時候給大寶給予積極的暗示,例如「哇,我們家就要有一個新成員了,你很快就要做哥哥/姐姐了」,「你很快就會有一個小跟班了」,這些積極的暗示會讓大寶對這個新成員增加好奇度。
討論寶寶的時候,儘量讓老大也一起參與進來,把他的手放在媽媽的肚子上面,讓他感受一下肚子裡面的胎動,也可以使用胎心儀,讓他聽聽寶寶的心跳;或者給大寶看看他剛出生的照片,讀一些二胎寶寶的繪本給他聽,在準備二寶的衣服的時候,也可以問問老大,你想要準備什麼禮物給弟弟妹妹,並且提醒家人朋友積極的的暗示大寶有一個弟弟妹妹是一件多麼令人驕傲的事情;讓大寶對老二出生這件事情有一個心理上的過渡;
在有了對二寶一定感情的基礎上,當大寶需要擁抱或者蹦蹦跳跳的時候,媽媽可以和大寶說:"媽媽肚子裡面現在有了弟弟妹妹了,有兩個人了,媽媽也變重了,肚子也變得大大的,有一段時間不能把你舉高高了"。
如果老大不能理解,媽媽不能表現出有不耐煩的情緒,需要更加耐心的引導,在這個時候我孩子的爸爸多多陪伴孩子,也會有利於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二、二胎初期
孩子一般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就像《可怕的兩歲》中說的,他的幸福感就像他屁股底下的毛毯,父母猛地抽走這條毛毯,使他尊貴的屁股摔到了地上,他的關注度變少了,他可能會發脾氣,變成了捉摸不透的小傢伙。
在這個階段,全家人的精力可能都會放在新出生的小寶寶身上,大寶的情緒可能沒有辦法準確的去照顧到,再加上媽媽剛生完二胎,即使想要顧及到大寶的心情可能也有心無力。
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以及家人可以做到的是
1.樹立老大的形象以及給予更多的權利
當看到弟弟妹妹的時候,可以告訴大寶,你現在是哥哥姐姐了,你現在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了,例如二寶需要喝水的時候,可以讓大寶遞一下水杯,或者換一下尿布。別忘了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多多表揚他。
2.在醫院住院期間,大寶不需要迴避
當二寶出生的時候,即使是再小的孩子,也是能感受到家裡的忙碌,加上有一段時間看不見媽媽,大寶心裡難免會有一種奇怪的感受和思念媽媽的感情。媽媽可以讓家人帶大寶定時來醫院看看弟弟妹妹,讓大寶有更多的參與感。
3.如果大寶對二寶沒有興趣的話,不需要強求
無論是什麼角色,第一次承擔這個角色的責任的時候,都是需要一定的適應期,當大寶看到二寶沒有興趣或者想要自己玩的時候,不要去強求他們一定要相親相愛,給大寶一點時間和空間,他可能只是還沒有準備好要如何愛這個新成員。
三、互相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能夠非常敏銳的察覺到父母的愛被分走了一部分,可能爸爸媽媽嘴上說著最愛自己,但是只要一個舉動和嘴上說的不一致,便會讓孩子感受到憤怒和不理解。
其實,每個二胎家庭裡面的孩子,在朝夕相處的生活中,他們終將會成為戰場上最親密的戰友,爸爸媽媽要做的只是需要讓他們在這段兄弟姐妹共同陪伴的時期能夠互相學習到更多,相互成長,學會分享,學會顧及他人情緒,幫助他們提高情商和社交能。
1.拒絕比較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雖然我們難免會說出:「你看看哥哥,你看看姐姐」這樣的話,試著轉變,用:"哇,哥哥/姐姐這樣做的挺好的,你也可以學習一下",如果是弟弟妹妹做得好,也不要用"你還不如弟弟妹妹這樣的話"
同一個父母會教育出不同性格的孩子,可能大寶在獨立性上做的更好,二寶在情商管理方面做的更好,不要去比較兩個人的性格,當一方犯錯誤時,只需要就事論事,說出這件事情的對與錯,鼓勵向對方學習。
2.提供合作機會
爸爸媽媽可以買一些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一些玩具、拼圖等,使大寶和二寶產生更多親密舉動,爸爸媽媽也可以暫時的放鬆一會,也讓孩子們更加親密
3.提供單獨相處的機會
由於二寶的到來,可能會佔據更多媽媽的時間,爸爸也可能忙於工作或者其他事情忽略了大寶,媽媽可以在每個禮拜和大寶單獨聊聊天,問問他這個禮拜的心情,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讓他感受到他仍然是被關注的。並且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大寶,爸爸媽媽對你和弟弟妹妹的感情是一摸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雖然是一些老套的話,但是對孩子來說,這也是最好的承諾。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如果你喜歡這類文章,請關注我,持續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