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師大附外高中英語教師座談高中生英語學科素養以及尖子生的培養
9月6日下午桂林教科所高中英語教研員李陸桂老師去廣西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就「高中生英語學科素養的培養」問題與該校教師進行座談。座談會氣氛熱烈,大家暢所欲言,發表了很多接地氣、有見地的觀點。下面摘錄座談會上教師和教研員發言的主要觀點。
唐秀雲(附外高中英語教師,全國中學小學外語教學園丁獎獲得者,廣西高中英語優質課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廣西特級教師,曾榮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中小學英語教師出國留學獎學金)
1.讓學生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動機不要太功利;2、指導學生作好階段性和較長時間段的英語學習計劃,鼓勵他們集中時間突破對英語語言的某一方面的能力;3、指導學生科學合理使用工具書和閱讀英語原版課程資源;4.鼓勵學生探究中西文化差異,紮實把握英語語言規律,掌握地道的英語表達法;5.講究課堂效率,語言輸入和輸出符合課型和學生特點,鼓勵學生課堂朗讀、背誦、有意識記憶和運用英語,充分運用課堂時間;6.精心布置和批改作業,尤其要有針對性地講評作業;7.永遠保持對學生的信任,傳遞對學生能學好英語的期待,有意無意給學生,尤其尖子生也需要的鼓勵;8.用心對待學生的作業和試卷,英語尖子生的作業可以課前針對他們的缺漏點講,課堂仔細講評時,讓尖子生代替老師講評或讓他們做一些限時閱讀的訓練;9.對英語超前的學生,及時給他們任務,讓他們不斷有挑戰;10.如果要在高考中少扣分或不被扣分,高三複習時要求學生遵循考試大綱要求,掌握考綱詞彙和語法要求,嚴肅認真對待各種要求,訓練到位。
李影(附外高中英語教師)
1.注意精讀和泛讀的結合,可以選取一篇自己做過的感興趣的閱讀理解作為精讀材料,反覆體會和琢磨裡面一些高頻詞的地道用法或者熟詞生義;也可以用專門的筆記本摘抄幾個影響自己做題判斷的長難句,利用所學語法知識進行結構簡析和翻譯,以達到對文意的精準理解,同時培養對詞彙的敏感度。據觀察,不會精讀的孩子,學不好英語。他沉澱不下來去接受更多新的、地道的表達,這直接影響著他們今後的語言悟性、思維力和縱深理解力。班上講演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出眾的同學無一不是詞彙達人,他們只是對詞彙很敏感,習慣了積累。
2.利用好新概念的各種仿寫、續寫、改寫以及觀點分享。批改並點評學生作文,從創新,觀點新穎,看法獨到,語言功底等幾個維度去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動力,有獲得感。胡適說,「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學生學習英語的獲得感大抵也是如此吧。再者,從2017浙江高考英語作文故事續寫專家也預測到要退出英語高考歷史舞臺的除了改錯題,也許還有李華。
3.做有態度有質量有收穫的News Briefing。信息量不要太大,太大消化不了;要精品解讀,要有個人見地,敢於、樂於表達觀點。我們的學生熱熱鬧鬧地說、唱、演沒有問題,但是高中生如果沒有對時事熱點的關注是缺乏媒體素養的,他的眼界、思維和格局是要受到限制的。那作為外國語學校的我們也不要去說什麼「民族情懷,國際視野」了。4.英語老師要不遺餘力地通過各種渠道學習英語,像李陸桂老師一樣。永遠保持學習的熱情,才能給自己的英語「保鮮」,這也是英語老師安身立命之本。
何方豔(附外高中英語教師)
高一高二英語應該放,讓學生在開口能力,詞彙量和課外閱讀方面進行擴展。全面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高三階段則應該注重訓練學生英語口語和書面表達的精準性和嚴謹性,並教育他們對此有所敬畏。
楊桂傑(附外高中英語教師,曾榮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中小學英語教師出國留學獎學金)
課堂上精講多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激情,課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好廣播,新聞,電影,報刊雜誌,小說等促進英語學習的方式,多聽多讀多說多練。
唐新妍(附外高中英語教師)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課堂留給學生,相信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鼓勵學生從錯誤中找出規律。作為老師,注意發現和總結學生常常出現的題,及時糾正,反覆強調。不要被學生剛開始時的眾多失誤嚇倒而退卻,相信學生一定可以最終成功。
甘朝敏(附外高中英語教師)
1.聽說讀寫譯擴充為聽說讀寫譯演唱
2."大膽亂用詞彙組合"某種程度上也是學習英語的好方法,(初級好方法)
3.高考作為選拔測試手段,某種程度上也有它的局限性,沒考到150分,也並不能代表什麼!"給學生留點空間"某種程度上對學生日後的英語學習有好處。
4.老師自己在教學、評卷等環節某些時候要慢,以作文講評為例,一定要慢,一次儘量專注和突破一個主題,不能總以"高考改卷一份試卷最多給8秒"來講評。
龍芳(附外高中英語教師)
創造生活情境給學生有興趣在課堂上用現學的語言結構和詞彙詞組或口頭或筆頭造句是一個既傳統又有效地檢測學生對語言的掌握情況的方式!
周於政(附外高中英語教師)
1.每周積累一句好句;2.在班級每周舉行一次英語辯論會;3.有計劃地閱讀英語作品。
林曉進(附外高中英語教師)
1.每天兩篇閱讀,並積累好詞好句。2.加強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3.堅持高質量地完成每天的表演。
張華(附外高中英語教師)
1.精講多練,多把時間留給學生,把閱讀課上出廣度,針對不同課文設計不同的作業比如做思維導圖,或者分組做ppt來完成presentation 2.加強文學作品的閱讀並摘抄好詞句,閱讀時設置相應的作業來完成。3.加強影視教學,讓學生視聽上得到原版英語的刺激
龍娟梅(附外高中英語教師)
尖子生要比普通同學早學、多學,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要不斷挑戰自己「最近發展區」的遠端。老師對尖子生要適度寬鬆,有些課他/她們可以不聽(但交流活動要參與),有些作業他/她們可以不做(但課前演講等活動要有班級領頭羊的作用),他/她們不一定成為標杆,但一定是一座「豐碑」。
林偉誼(附外高中英語教師)
擴大閱讀量是重點,沒有閱讀量,詞彙語感無從談起,詞彙句型講解老師在課內進行講解,指導,如何促使學生的保證課外閱讀是難點,有效的方法是什麼?求解
梁寰(附外英語教研組長)
1. 尋找潛在尖子層,鎖定對象,發掘學生的潛力
很多老師會認為外國語學校的學生英語能力強的一抓一大把,要把他們培養成經得起考驗的尖子生其實也需要老師用慧眼發掘用心培養的。由於高手眾多,有部分潛在的尖子會心裡不夠自信。這時英語老師應該合理利用教師的期望效應,在教學中貫徹賞識教育,心理暗示,階段性提出目標,擴大英語學科尖子陣容。
2. 要讓尖子生養成大膽開口說話的習慣;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養成勤於寫作的習慣;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養成勤於質疑的習慣;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養成自學英語的習慣。他們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就會更加主動積極,輕鬆愉快。
3.在課堂教學中對待尖子生要「特殊化,高要求」
在課堂上設計特殊的學習任務,注重培養尖子生的高階思維,特別是分析、評價和創造性思維。
如閱讀課的閱讀理解的最後一個題目設置成開放型的,鼓勵尖子學生在閱讀後可以結合自己所學的發表意見。
範淇文(附外高中英語教師,廣西高中英語教學比賽一等獎獲得者)
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從身邊同學身上攝取知識。教師認真剖析水平較好學生的課堂演講或作文或課堂回答,也可讓學生剖析學生作品。
莫劍峰(附外高中英語教師,桂林市高中英語優質課競賽一等獎獲得者)
古人云: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制止不若行之;學止於行而至矣。英語中也有諺語Involve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這些古語和諺語都強調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性。《英語課程標準》也要求老師儘量採用創造性的和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通過人無需教學途徑,讓學生通過思考、調動、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來學習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一節好的閱讀教學課應該有以下特點:(1)真實性。(2)整體性。閱讀任務不宜過於細化,因為太繁瑣的任務有難以探索的空間。(3)層次性。由易到難,層層推進,構成任務鏈。所以根據以上特點,對於一些閱讀課可以採用一些創新的方法:(1)刪除跳讀。跳讀是一項重要的閱讀技能,但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地加以使用,做到每節課都有不同的側重點。(2)增加閱讀策略的指導。針對課文的不同可以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運用閱讀技巧,並就文章的語言特色、行文風格、文體等方面進行分析,介紹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提供閱讀能力。(3)增加批判性閱讀。從一些能夠提煉出有爭議性、有代表性的觀點,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並陳述理由。
當然,英語閱讀教學創新,不是搞怪玩噱頭,而是在有理、有序、有效的基礎上,實現一種自我超越和突破。有理,既是符合教學規律,因材施教。有序,既是教學環節前後相互呼應。有效,既是教學設計的有效性,不追求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繡腿。
楊佩(附外高中英語教師)
1. 精讀和文學泛讀都可以摘抄好句,翻譯分析結構,加強理解並對結構把握,從而輻射到寫作。2.作文講評對好的學生要求表達更為精細準確地道,每次展示好作文好句子表達時,和學生分享更美更地道更符合英語習慣的表述。
李陸桂(桂林教科所高中英語教研員)
我們不應該避諱「尖子生培養」問題。哪個班、哪個學校都有「尖子生」。尖子生分為「絕對尖子生」和「相對尖子生」。「尖子生」培養好了可以充當「小先生」,教師英語教學的得力助手。關於高中生英語學科素養和尖子生培養問題,我想談談以下觀點,供大家參考。
1. 無論是哪個學科的教學,一方面,總有一些學生是令教師束手無策的;另一方面,優秀的學生也不容易教。師大附外有大量的英語基礎紮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這些學生倒逼我們的教師成長,提供了我們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的平臺。我們要好好利用好這個平臺。要使這些學生的英語學習更上一層樓,我們的教師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苦功夫要下在這兩個方面:我們除了要有過硬的學科基本功之外,我們的英語教學實踐還要有較為堅實的外語教育教學理論作為支撐,我們要通過大量教學案例去研究學與教背後的原理,改善自己的教學,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有獲得感和新的體驗。英語教學與學習之間的關係可以比喻為一條魚和一條活水河。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錘鍊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如果英語教學可以比喻為一條「魚」的話,那麼養活這條魚的應該是不斷學習這條活水河。高中英語教師尤其應該做到「又博又專」:一切懂一點,一點懂一切。光是態度和藹可親,沒有淵博的知識作為支撐,教師是很難具有持久的人格魅力的。談到教師的英語語言能力,我認為,每個教師都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我們要通過觀察他人的英語能力來反觀自己的英語水平。就拿英語口語來說,要經常問問自己:我的英語口語的語音語調怎樣?節奏感怎樣?語速怎樣?用詞怎樣,達到了精準、地道程度了嗎?再有,高中英語教師一定堅持長期閱讀,特別是閱讀英語原著,有時候還有必要閱讀那些對於英語教學十分重要,但又有一些晦澀難懂的書籍。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她的心靈成長史。我們現在有些教師都說自己忙。實際上,如果長期不注重閱讀,我們的教學不僅不會有新意,我們的工作反而會顯得更加忙碌,因為不閱讀使我們的智力幾乎停滯,缺少的選擇智慧的勤奮無異於瞎忙,重複低效的簡單機械勞動。
2. 我很贊同江蘇名師葛文山提出的「雙商」觀點,即自我管理的「情商」,有效學習的「智商」。優秀的學生往往能嚴格自律,什麼時間做什麼、不做什麼,嚴格按照計劃進行,不太容易受別人和自己情緒的影響,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據科學家研究,我們人類還在進化,這包括人的智力。因此,我們每一個學生的智力上升空間是比較大的,關鍵看我們的教師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管理,提高他們的智力。在培養學生的「雙商」的同時,我們教師自己的「雙商」也得到的提高。教師的「雙商」是:自我管理的「情商」,有效學習和教學的「智商」。「雙商」不高的教師是難以培養出優秀學生的。
3. 在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尖子生方面,我們教師有信心,有有所作為。許多人經常把尖子生「可遇不可求」掛在嘴邊,作為一種培養尖子生不作為的託辭。雖然說尖子生「可遇不可求」,但做與不做,如何有效去做,效果大不一樣。我個人認為,培養優秀生關鍵要尋找突破口。突破口找準了,問題將迎刃而解。要找準突破口,教師需要經常與學生就英語學習問題進行深度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然後對症下藥,採用合理的辦法解決他們在英語學習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助他們一臂之力去克服學習道路上一個又一個高峰。
4. 有人說教學上「舉一反三」是輔,「舉三反一」本。「輔」怎麼去理解?「輔助」的東西是教學上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我們要儘量達到。「沒有規矩,莫談個性」。當掌握了教學的規矩、基本做法之後,我們可以逐漸培養我們的教學特色和個性。要想在教學風格上獨樹一幟,我們要培養教學智慧,用有限、寶貴的時間去爭取最大的教學效益。「舉三反一」本中的「本」又改如何去理解?我認為,對問題追根刨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歸納出問題後面的主要原因,給學生的大腦中注入「因子」,使其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就是教學上「舉三反一」。
撰稿:梁寰 審核:李陸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