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 張志嵩)「我穿上這件所謂的『模具』內衣後,不僅身上的肉沒有減少,還發現內衣上起球了。」5月24日,淇濱區的單女士對記者說,兩個多月前,她在淇濱區某商場的一家美妝店內購買了一套價值9000多元的塑形內衣,如今感覺產品質量有問題。
據單女士介紹,當時她在美妝店做美容,店老闆向她推薦了一款塑形內衣。「店老闆還強調這不是形體內衣,是『模具』內衣。可我才穿了兩個多月就發現內衣上起球了。」單女士說,她認為這麼貴的內衣起球應該是產品質量問題,就去找了賣家,「對方說是我沒有按照洗滌要求進行清洗才導致的起球」。
賣家當時告訴單女士,洗這件內衣需要使嬰兒用沐浴露。「我都照她說的做了,她又說我買的沐浴露是假的。」單女士告訴記者,買內衣時,她用支付寶和現金一共付了9000多元。儘管單女士一再要求開發票,最後賣家仍未開任何票據。單女士已向工商和質監部門進行了投訴,一直沒有結果。
5月25日,記者前往單女士購買內衣的美妝店採訪。美妝店負責人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們銷售的內衣沒有問題,主要是因為單女士後來發現自己懷孕了想要退貨。「內衣上起的球並不多,只是花邊上有幾個,應該是她用洗衣機洗出來的。」李女士說,她們店裡的產品在全國都有銷售。
對李女士的說法,單女士表示不認可。「發現問題以後,我找過她好多次,最後一次才發現自己懷孕了。」單女士說,這麼貴的內衣確實起球了,並且自己也沒有因為使用該內衣,擁有宣傳中所說的S型身材,「後來我在網上搜索發現,同樣的產品在網上也就買一兩千元」。
5月26日,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對於單女士的問題,他們需要一份由質監部門出具的產品質檢報告。而質監部門明確表示,因為產品已經被使用過了,不符合進行鑑定的條件。我們已經了解到質監部門不能出具質檢報告的情況,正在要求生產廠家向我們出示營業執照和產品檢驗報告。」工商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淇河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