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潔
今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全國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學前師範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是幼兒行為的示範者與引導者,因此,切實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培育學前師範生「仁愛、責任、素養」的師德觀至關重要。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須樹立「仁愛、責任、素養」的師德觀
蒙臺梭利學前教育思想認為,兒童早期的環境經驗對於其今後人生階段的發展極為重要,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一生。因此,作為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學前師範生必須牢固樹立起「仁愛、責任、素養」的師德觀,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師先作示範。
仁愛,友善地對待身邊的同學、老師、親人和其他人,關愛幼兒,與同事、家長友好相處,與自然環境和平共處;責任,在校能按質保量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見習時能承擔班上各項任務,不抱怨、不推諉,勇於擔當,保障幼兒安全與身心發展;素養,加強專業素養學習,牢固掌握幼兒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並通過實踐落到實處,能通過觀察,發現孩子發展的需求,能依據幼兒需求設計生活活動、遊戲活動及教育教學活動;加強個人素養提升,心態平和,理性包容,著裝打扮適宜,待人接物得體。
學校必須把師德教育貫穿落實於全方位全過程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良好師德也不是一天養成的。各類師範學校和師範專業在人才培養實踐中,首先要體現師德目標,並且貫穿全過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並重,通過課堂教學及環境營造促進學生師德養成。對教師進行培訓,舉辦課程與師德融合的各項教學比賽,讓師德教育潤物無聲地融合進日常教學中。
提倡正向校園文化,學校從領導到教師都成為師德示範者,做到以「仁愛、責任、素養」嚴格要求自身,形成正能量的表率。加大對師德的宣傳力度,通過貼橫幅、標語、榜樣事跡推廣、公眾號推文等宣傳師德觀。開展師德有關的各項活動,舉辦各類師德辯論賽、演講賽、作品徵文比賽、繪畫比賽、小品創作比賽等。加強與示範性幼兒園的合作,多開展教育見習、實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師德,踐行師德。
以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樹立德高為範的良好認知
作為師範學校和師範專業的教師,必須堅持在課程思政中培育師德,「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將師德培養貫穿各課程與各階段,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滲透,教師應精心鑽研課程思政元素,將師德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創新教學設計。採用情景教學、體驗討論、多媒體等生動教學方式,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進行師德的深入學習。採用案例教學,通過身邊的案例或者教師對學生真情有愛的身教,感動學生,激發學生情感,為師德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進行課程評價時將師德納入課程考核範疇,細分「仁愛、責任、素養」的具體行為,對學生進行評價,以評促學。
在學生實習過程中,採用師徒結對傳、幫、帶的方式幫助學生各方面獲得發展。師傅在實踐中將「仁愛、責任、素養」這六字體現在幼兒園日常工作中,為學生樹立榜樣,為其在實踐中踐行師德提供具體的操作方法。通過園所的文化與標準化管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師德素養。
在班級營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良好氛圍
班級可成立師德學習小組,圍繞「仁愛、責任、素養」開展各類學習活動,分享學習經驗與學習成果,並製作班級師德學習成果匯報手冊。在班上推選師德優秀標兵,將師德標兵作為優秀畢業生的評選標準之一。開展有關師德的各項比賽,營造學習、成長的班級文化氛圍。學生個人需要依據學校的師德核心價值與行為表現,給自己制定三年的師德成長規劃與分年度成長目標,逐年檢核、反思、改進,讓學生在每天的生活工作中實踐師德,真正將師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形成習慣。
(作者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此文為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市基地2020年委託研究成果)
[責編:戴蓉]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