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丨郭瀟瑩 何美:落實「師德第一標準」的實踐策略

2021-02-08 中國德育

*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8年度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所級個人(I)項目「校長評價政策與實踐趨勢研究」(GYI2018022)研究成果。

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門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要求師德師風要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為實現立德樹人和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發展任務保駕護航。然而,在落實「師德第一標準」的過程中,仍有諸多問題和挑戰有待解決。師德評價重形式輕內容、重問責輕發展、評價方法和工具單一等情況仍然存在。師德評價是教師評價的重要內容,而教師評價是教師隊伍建設各環節的重要構成部分,決定了各環節的規範性與成效。落實「師德第一標準」,要不斷完善師德評價方法,強化師德評價結果的運用。

標準是教師管理的根本依據,是教師自我約束和素養提升的指南。多年來,我國不斷完善師德師風相關的標準體系,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到《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和「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基本完備了師德師風的標準體系。此外,教育部頒布的教師專業標準系列以及《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均對師德作出了明確要求。相關要求為師範教育、教師資格認證、教師考核和獎懲等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提供了指導。

相關法規和標準劃定了師德紅線,教師管理部門應當嚴格落實,有力執行,不斷健全監督、分析、問責和整治機制,出臺監管和整治措施。

例如,出臺師德考核負面清單,以及在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和評優評先中採取師德一票否決制等措施。

此外,師範教育項目和教師培訓項目應當切實研究和細化有關標準要求,將其融入培養培訓項目的設計、實施和評估。

例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明確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融入教師培訓課程,培養教師的職業理想、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指導教師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到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建設熱心從教、依法執教、為人師表、關愛學生、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

教師培養與培訓項目應當在項目設計中貫徹該標準要求,通過豐富課程內容、創新師德體驗與社會實踐,使師範生和教師浸潤在立德樹人、奉獻社會和終身學習的師德文化中。

2.豐富評價體系,多維度評價師德素養 

新時代教師的師德內涵包括更廣泛的內容。新時代教師的師德,不僅僅是遵守法律法規和愛生樂教,還應當詮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標準。相應地,師德評價也應當從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方面全面評價師德情況。

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包括教師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有關教育論述的理解和運用,具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持續了解世情、黨情、國情、社情、民情,具有堅定的理性信念等方面。[1]在評價思想政治素質時,可以將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成績、輪訓參與情況、社會實踐活動、參加黨組織活動作為定量評價內容,將志願服務活動作為加分項,並且結合思想政治學習報告和教學實踐考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的應用。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包括自覺遵守教育職業法律法規,愛崗敬業,主動開展終身學習,「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等方面的內容。教師不僅需要遵守有關法規與標準,還要積極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融合學生德育的內容,創新德育方法,並且及時反思與總結。在評價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時,應強化教學工作考核,將學科教學工作的完成情況作為師德評價的內容之一。此外,對於在職教師,可以將法治和紀律考試成績作為師德的定量考評。在師範生培養階段,可以將師範生師德教育課程成績作為重要的評價內容。

教師自身、學生、家長、同行都可以作為師德評價的主體,根據各自不同的體驗,對教師工作給予多視角客觀評價,從不同角度評價所得出的結論,也能夠為教師的反思與發展提供多方面的反饋和參考,促進師德養成。此外,各方評價主體的結論可以互相佐證、互相支撐,能夠避免單一來源評價結論的片面性。

教師自評是師德評價的重要類型,也是形成性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師通過自評,反思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和問題,進而思考改進方案。對這一過程的記錄,不僅使師德評價有據可循,也直接促進了教師的持續提升與發展。教師自評的形式可以包括個人總結、活動報告、學習總結等,可以是口頭匯報也可以是書面報告。所形成的書面材料可以放入師德檔案或教師的成長檔案袋。評價實施部門要給予教師開展自評的框架類工具,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客觀詳實地記錄個人行為及反思。

學生和家長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對象,對教師為人師表、教學工作有著最直接的感受。學生和家長對師德的評價應側重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方面,可將相關內容納入學生和家長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綜合評價內容中一併考察。為了使學生評價更有價值,可以採用多種策略。

例如,在發放問卷前,向學生和家長介紹評價的目的和過程,使學生和家長端正評價態度,認真完成調查。又如,評價工具的設計應當既有封閉性問題,也有開放性問題,從而全面獲取信息。

由於學生和家長缺少專業知識和經驗,也缺少對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目標的理解,同時,過於依賴學生與家長的評價,也會造成教師為了獲得好評而使工作偏離教育教學的初衷。因此,教育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即教育行政人員和其他任課教師,可以很好地補充專業角度的評價。同行評價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對話訪談以及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

此外,多主體評價的效果有賴於評價方案的完善,應當科學合理地設計各主體評價結論佔綜合評價結論的權重,充分研究和開發評價工具,篩選同行評價的執行人。

例如,同行評價執行人應該在兩人以上,並且人員構成要多元化;執行人應當在該領域或學科工作上有足夠的閱歷和經驗,在同行中具備良好的口碑;每一輪評價應當更換部分執行人等。

2.重視發展性評價 

師德的養成是一個持續性過程,是教師自主發展的過程。因此,以改進為目的的發展性評價是師德評價中的一種重要方法。發展性評價的特點在於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尊重教師的個性差異,重視評價結果的歷史性發展變化,重視教師的自我反思,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以及能夠為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反饋信息。

反思是發展性評價的核心構成。發展性評價通過評價指標和工具,引導和支撐教師的反思,幫助教師診斷和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思考改進工作和提升能力的方法。教師反思還能夠反映教師在主動性和創新性等不易測量的方面的表現。教師可以通過書面報告,記錄思想政治方面和職業道德修養方面反思的內容,進行自我師德評價。這一過程既是評價者了解教師師德水平的方法,也是教師實現自我師德提升的路徑。

師德檔案袋是師德發展性評價的重要工具。檔案袋材料中可以包含教師的師德反思報告、個人信用記錄、參加思想政治學習的結業證明和成績單、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記錄、志願者證書、參加師德有關的徵文比賽等活動所獲得的獎項以及學生和家長評價記錄表和同行評價的記錄表等。師德檔案袋的內容,可以為教師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提供直接的依據。

與此同時,建立評價數據的採集、整合和分析平臺,有效地將各方面的評價匯集在一起,能夠為師德評價提供集中的、易獲取的資料庫。此外,在一個組織或機構中,師德評價方案的制訂應當邀請一線教師參與,吸收一線教師對師德評價的理解、疑問和建議,從而提高師德評價的可靠性和質量。

評價機構要根據評價的目的和標準,對評價結果提供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充分的分析和解釋,特別是對學生評價、家長評價與同行評價結果的分析和解釋,避免對評價結果的誤讀和誤用。因此,要保證師德評價的執行者能夠準確理解師德評價的理念、目的和標準。此外,還可以通過印製師德評價指南和評價執行者培訓,幫助評價執行者把握評價內容、認識分析工具和解釋評價結果。

2.有效應用評價結果 

結合教師職前與職後教育一體化思路,可以將師德檔案袋固定貫穿在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的全過程,為師德評價提供長期穩定的數據基礎。在教師的師範培養、資格認定、崗位聘用、職稱評聘和評優評先中,均可以將師德檔案作為師德評價的依據。對於失信失德行為,應當嚴格執行懲戒措施。

例如,師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其年度考核結果也為不合格;取消師德考核不合格教師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和表彰獎勵等方面的資格;等。

對於師德評價中集中高頻出現的問題,應當予以整理和分析,從而為教師培養和培訓提供參考。對於師德評價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可以給予先進個人表彰和獎勵,樹立師德榜樣,激發和鼓勵教師提升師德師風的積極性。

3.用評價結果支持師德的不斷提升 

評價的結果應當及時全面地反饋給教師。與此同時,建立督導制度,培訓督導人員對師德評價的理解,使其能夠在反饋評價結果的同時回應教師的質疑,解答教師的困惑,並給予教師有意義的、可操作的建議。此外,結合師德發展的長效機制,不斷持續地監測和分析師德師風建設中的問題,促進教師隊伍整體師德水平的提升。[2]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18-01-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2020-09-03]

[2]OECD.Teacher Evalu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xamples of Country Practices[R].(2009-12)[2020-09-01].http://www.oecd.org/education/school/44568106.pdf.

【作者:郭瀟瑩,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法治與教育標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何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德育》2020年第19期】

【責任編輯:龐 雪】

【微信編輯:宋 芳】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屬於本公眾號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解讀 | 師德師風是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
    教師是教育之本,師德是教師之本,這也是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文化傳統和時代主題。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之師表的地步」。由此可見,把「師德」作為教師職業素養的首要標準,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教師也被視為聖賢文化的代言人和傳播者。
  • 師德,我們的「第一標準」
    長期以來,我省始終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突出位置,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潛心育人、默默奉獻的優秀教師代表。 為集中展現我省廣大教師堅守教育報國初心、勇擔築夢育人使命的光榮歷程,值此第36個教師節之際,《江蘇教育報》及其微信公眾號推出特別報導「師德,我們的『第一標準』」,進一步凝聚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強大合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 他山之石丨武漢商學院:落實立德樹人 培育新時代師德師風
    武漢商學院黨委書記劉志輝表示,師德師風是衡量教師的第一標尺。學校黨委始終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學校改革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抓牢、抓實、抓細,讓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武漢商學院現有教職工1000餘人,專任教師600餘人。
  • 150所高校發布一流本科《成都宣言》:師德師風是第一標準
    會上,針對改進教師評價方式,如何落實堅持以師風師德作為第一評價的標準任務問題,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pr.cn)提問時表示,師德師風的建設至關重要,相關建設的內容落地,誰來抓,抓到什麼程度,需要通過一些重要機制,就復旦大學而言,師德師風是與黨建結合。
  • 疫情背景下師範生三習實踐教學混合式指導策略研究「疫情與教育...
    本課題是在疫情防控時期,根據我校《關於做好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教育實習工作的通知》,落實延期開學期間對2017級1351名師範生開展教育實習網絡教學指導的背景下,從重構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指導策略、實踐教學評價等方面展開研究與實施。
  • 緊抓師德師風第一標準 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
    教師司將學習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首要任務、主要任務和最重要的政治任務,迅速開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工作。戰線上,司班子成員在赴甘肅、湖南、湖北等地出差時開展宣講活動,部內與機關服務局開展聯學活動,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作專題輔導,司內各黨小組自發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下面,結合學習體會,談三點認識。
  • 任友群:緊抓師德師風第一標準 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
    教師司將學習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首要任務、主要任務和最重要的政治任務,迅速開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工作。戰線上,司班子成員在赴甘肅、湖南、湖北等地出差時開展宣講活動,部內與機關服務局開展聯學活動,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作專題輔導,司內各黨小組自發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下面,結合學習體會,談三點認識。
  • 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
    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   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   9月26日,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大會精神,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暢談了自己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體會以及西南大學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做法和思考
  • 校長張衛國: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丨新時代@教育
    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聯合在重慶日報、重慶電視臺等主流媒體推出《教育大會學習貫徹進行時》全媒體系列訪談,通過對我市部分高校書記校長、區縣政府領導、區縣教委負責人的專訪,看我市怎樣學深學透、落地落實大會精神,如何以更加昂揚的狀態書寫重慶教育的奮進之筆。
  • 三部門: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的第一標準
    意見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嚴把選聘考核晉升思想政治素質關,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建成師德師風高地。意見要求,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必須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把「四個自信」轉化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和動力。
  • 緊抓師德師風第一標準 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師司將學習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首要任務、主要任務和最重要的政治任務,迅速開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工作。戰線上,司班子成員在赴甘肅、湖南、湖北等地出差時開展宣講活動,部內與機關服務局開展聯學活動,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作專題輔導,司內各黨小組自發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下面,結合學習體會,談三點認識。
  • 「師德師風」何以成為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
    在教師評價方面,再次強調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一、師德師風何以成為第一標準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師德師風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 問教丨理性理解師德問題,客觀分析教師隊伍現狀
    作者丨熊丙奇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圖源丨東方IC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到來,今年正好是第35但是,教師師德,是基於教師職業的職業道德,不能將師德泛化,更不能利用這個龐大職業群體中的個別極端師德事件將師德問題擴大化,對教師汙名化。 師德和其他職業的職業道德,都屬於職業道德範疇。將師德泛化,就是超出職業範疇給教師提出過高的不切實際的道德要求。
  • 師德失範事件頻曝!師德師風建設,如何內外兼修?
    從中央到各地方,均出臺了多項規章制度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關於師德的要求也不斷明晰細化,為什麼仍屢有教師觸犯禁令和紅線?學校如何切實有效地進行師德師風建設和師德考評?教師應怎樣加強師德的自我修養?來看看校長們有何見解!
  • 教育部擬出臺教師專業標準 突出師德強調學生地位
    中新網12月12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就教師專業標準的制定答記者問時強調,教師專業標準要求突出師德要求,教師要履行職業道德規範;同時,還強調了學生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 教育部擬出臺教師專業標準 強調師德和學生地位
    教育部師範教育司負責人就教師專業標準公開徵求意見答記者問具體內容如下: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徵求意見稿)、《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徵求意見稿)、《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教師專業標準),在全國範圍內公開徵求意見。近日,教育部就教師專業標準的制定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教育部長陳寶生:把落實「十項準則」作為師德師風建設首要任務抓緊...
    12月14日,教育部召開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全面部署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和師德師風建設各項工作。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出席會議並講話。陳寶生部長具體說了哪些內容?,明確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要務,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的第一標準,為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師德師風演講稿:師德演講稿
    努力實現「三個提升」——在教師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上有新的提升,在樹立教師良好形象上有新的提升,在推進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質量上有新的提升。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以德治國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
  • 中小學依法治校將出標準:違反師德「一票否決」
    比如,要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將法治意識、法律素養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體現;初中綜合實踐活動也應包含法治教育實踐的內容。而今年,初中綜合實踐分首次納入中考校額到校招生的錄取成績。學生應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北京市中小學依法治校工作基本標準(徵求意見稿)》中提到,學校每年至少對照現行法律法規、學校章程和上級文件,對校內規章制度進行一次梳理,不一致的能及時修訂或廢止,清理結果能通過學校網站、公示欄等有效方式及時公布。
  • 教師專業標準徵求意見 強調師德直面性教育等問題
    教師專業標準突出師德 強調學生地位  近日,教育部師範教育司負責人就教師專業標準的制定答記者問時強調,教師專業標準要求突出師德要求,教師要履行職業道德規範;同時,還強調了學生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