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所高校發布一流本科《成都宣言》:師德師風是第一標準

2020-12-17 澎湃新聞

2018年6月22日,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新聞發布會在四川召開。 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

6月22日,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新聞發布會在四川召開。會上,針對改進教師評價方式,如何落實堅持以師風師德作為第一評價的標準任務問題,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pr.cn)提問時表示,師德師風的建設至關重要,相關建設的內容落地,誰來抓,抓到什麼程度,需要通過一些重要機制,就復旦大學而言,師德師風是與黨建結合。

「教師具體的評價,黨組織要發揮評價的作用,要在考核晉升中能夠體現,我們把這些(師德師風)列為必要審核的內容。」他表示,目前復旦大學在師德師風制度建設方面跟教育部的要求還有差距,正在頂層設計上加大力氣,建立長效機制。

川大:

一票否決

踩師德「紅線」教師

會上,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國則補充表示,在他看來,師德師風的考核評價需要建立三個機制。其中,首先要明確評價的基本標準,分清合格、不合格、優秀之間的差別。「川大高一等的標準是三句話,叫品德高尚、學術卓越、教學優秀。低一點的標準在師德師風規範裡面列了七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有的是『紅線』,不能踩,踩了『紅線』就一票否決。」王建國說。

標準明確之後,四川大學建立和完善了師風師德考核評價機制。「我們有校領導、學院的領導以及系主任對教師考核評價,教師之間的評價,教師的自評。」王建國說,除此之外,四川大學還有兩大考評「利器」——退休教師和學生。

「學校有一支龐大的督導員隊伍,一些退休的教師、有經驗的教師,他們不打招呼就去聽課,可以反映各方面的情況。另外,每到期末,學生對任課老師要進行評教,優秀的老師、出現一些問題的教師,都能通過這些考核評價機制比較充分地反映出來。」他介紹,在完成評價後,四川大學不但會重獎優秀和卓越的老師,對踩「紅線」的極個別老師也會按規定處理。

高教司:要

實現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

一票否決「踩紅線、破底線」的教師,教師評價體系露出利牙。但另一方面,評價體系更應展現出強大推動力,激勵教師深度參與本科教育改革。對於如何調動教師積極性,許寧生用三句話簡潔作答:「要讓教師有激情、有使命感,還要被正確導向。」其中,激情來自於給教師提供給廣闊的創新改革空間,使命感來自於參與國際競爭,而學校的作用在於告知正確方向與底線。

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也著重強調,在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時,打造一支育人隊伍必不可少。「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他表示,把高校現在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作為一項硬任務真正的建好,「要使老中青教師都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充電』『加油』」。

同時,他提出,要大力推動有崇高榮譽稱號的名家,比如說院士、千人、萬人、長江學者、傑青等高層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學一線,實現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要給老師有「三個有」,有獎勵、有保障、有規範。有獎勵就是對教學業績突出的教師要加大獎勵力度。有保障就是對主要從事教學工作人員要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額度。

150所高校聯合發「成都宣言」

除了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高要求,對於下一步本科建設工作,吳巖還指出,將堅持落實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突出本科教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佔據的基礎地位。另外,各高校要把建設一流本科專業作為加快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抓手。

「本科教育專業建設,不是金字塔,而是五指山,也就是各類高校都有國家隊,各類高校都有一流專業,要把各類專業放到各類高校裡邊。」吳巖形容道。

他坦言,學生的實踐教育一直是突出的短板,接下來要致力於「四合作」和「四協同」。同時,持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搶抓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先手棋」。落實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規範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和合格評估,按照教育部頒布的新時代高等教育40條,開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級專業認證等舉措。

會議最後,發布了《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暨(成都宣言)》,150所全國高校匯聚成都共同承諾,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將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遵循、致力於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提升內涵、領跑示範、變軌超車、公平協調、開放合作以及開拓創新。

附:《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為培養一流人才、建設一流本科教育,我們150所高校匯聚成都,發出如下宣言:

一、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培養德才兼備的有為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歷史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範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撲面而來,我國高等教育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和挑戰。只有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以人才培養作為高校的核心使命,造就一大批堪當大任、敢於創新、勇於實踐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才能為民族復興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二、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遵循。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本科不牢,地動山搖;人才培養為本,本科教育是根。追根溯源,自現代大學誕生以來,無論大學的職能如何演變,人才培養的本質職能從未改變、從未動搖。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我們將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加快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為我國高等教育強基固本。我們將把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作為高校改革發展的基本遵循,激勵學生刻苦讀書學習,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三、我們致力於立德樹人。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鮮亮底色」。促進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發展素質教育,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交給學生打開未來之門的「金鑰匙」,讓他們能夠敏銳地洞悉未來、自信地擁抱並引領未來。

四、我們致力於教書育人。我們將努力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全面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加大對教學業績突出教師的獎勵力度,改革教師評價體系,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享受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職業幸福。

五、我們致力於提升內涵。我們將著力建設高水平教學體系,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建設面向未來、適應需求、引領發展、理念先進、保障有力的一流專業;推進課程內容更新,將學科研究新進展、實踐發展新經驗、社會需求新變化及時納入教材;推動課堂革命,把沉默單向的課堂變成碰撞思想、啟迪智慧的互動場所;建立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質量文化,將質量要求內化為師生的共同價值和自覺行為。

六、我們致力於領跑示範。我們必須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大膽改革、加快發展,形成領跑示範效應。加快建設新工科,推動農科、醫科、文科創新發展,加強基礎科學和文、史、哲、經濟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造就源源不斷、敢闖會創的青春力量。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杆大學,把「四個自信」轉化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

七、我們致力於變軌超車。我們將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高等教育」,打破傳統教育的時空界限和學校圍牆,以教育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推動高等教育變軌超車。大力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打造智慧課堂、智慧實驗室、智慧校園,探索實施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教育,重塑教育教學形態。加大慕課平臺開放力度,打造更多精品慕課,推動教師用好慕課和各種數位化資源,實現區域之間、校際之間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八、我們致力於公平協調。我們將圍繞國家主體功能區定位,將學校發展規劃與經濟帶、城市群、產業鏈的布局緊密結合起來。積極配合國家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升級版」,推動中西部地區加快現代化進程。充分發揮高等教育集群發展的「集聚-溢出效應」,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導向,增強高校的「自我造血能力」,激發內在動力、發揮區域優勢、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九、我們致力於開放合作。我們將匯聚育人合力,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教科結合,健全高校與實務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協同育人機制,實現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擴大對外交流合作,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打造「留學中國」品牌,積極與國外高水平大學開展合作,培養具有寬廣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人才。

十、我們致力於開拓創新。改革是第一動力,創新是第一引擎,要成就偉大的教育,教育創新就不能停頓。近代以來,世界強國的崛起和高等教育中心的轉移,都伴隨著高等教育的變革創新。中國要強盛、要復興,要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首先必須成為世界主要高等教育中心和創新人才培養高地。我們將緊緊把握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快人才培養的思想創新、理念創新、方法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一流本科教育建設的洪流奔湧向前,攜手更多高校和社會各界,匯聚起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磅礴力量!

相關焦點

  • 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
    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   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   9月26日,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大會精神,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暢談了自己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體會以及西南大學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做法和思考
  • 三部門: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的第一標準
    (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中新網8月27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嚴把選聘考核晉升思想政治素質關,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建成師德師風高地。
  • 解讀 | 師德師風是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
    在教師評價方面,再次強調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師德師風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沒有其他職業像教師一樣,以人的知識技能發展、尤其是心靈成長為目標,明確了教師職業的崇高性。
  • 緊盯師德素養,嚴把教師準入關|黑龍江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經驗成全國...
    4日,在全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議上,省教育廳作為全國六個典型之一作經驗交流,我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著力完善機制、創新方法,不斷提高高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做法,受到與會人員的關注和好評。
  • 校長張衛國: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丨新時代@教育
    —— 校長張衛國 一流的師資隊伍是創建「雙一流」高校的關鍵我們認為,學校正處於深化綜合改革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攻堅期,全校上下一定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積極作為,攻堅克難,努力在創建「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道路上寫好「奮進之筆」。因此,我們一定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基礎性工程,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 依託儀式教育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
    2020-08-21 09:54:49 來源:陝西日報《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提出,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要強化日常教育督導,激勵廣大教師努力成為「四有」好老師。儀式教育作為高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十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 教育部:長江學者違反政治標準師德師風強制退出
    據教育部人事司負責人介紹,《管理辦法》突出政治和師德要求,其中規定,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違法被追究刑事責任、弄虛作假騙取入選資格、違反師德和學術道德情節嚴重等情形的,予以強制退出。「政治標準和師德師風作為長江學者的首要條件,是不容觸碰的底線和紅線。」這位負責人強調。
  • 緊抓師德師風第一標準 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
    關於教師隊伍建設,明確提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並就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等提出要求。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實現「十四五」規劃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必須建強教師隊伍,發揮好教師是教育第一資源的作用。今年9月,我們召開了教師發展大會。
  • 如何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教育部提出4要求
    如何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12月4日,教育部召開全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議,總結交流《》頒布以來師德師風建設取得的成效和經驗。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出席會議並講話。
  • 黑龍江省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經驗成全國典型
    原標題:我省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經驗 成全國典型 4日,在全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議上,省教育廳作為全國六個典型之一作經驗交流。據悉,黑龍江省不斷提高高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做法,受到與會人員的關注和好評。
  • 任友群:緊抓師德師風第一標準 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
    關於教師隊伍建設,明確提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並就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等提出要求。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實現「十四五」規劃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必須建強教師隊伍,發揮好教師是教育第一資源的作用。今年9月,我們召開了教師發展大會。
  • 南大文學院成立師德師風建設小組;非京籍研究生「創客」畢業後可...
    圖片來源:Gianandrea Villa on Unsplash>>社會9日,南京大學文學院在官網宣布決定成立院師德師風制度化建設小組。制定相關制度,明確教師禁行行為和違反師德的懲處機制,開通監督郵箱和舉報電話,做到有訴必報,有訴必查,並歡迎社會各界對其師德師風建設進行監督。>>政策10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發布《北京市引進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工作管理辦法》。《辦法》指出,將制定年度指標分配方案,控制引進總量。
  • 教育部發布《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2018年度)》
    《報告》基於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和全國1000餘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緊扣「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等新時代本科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要求,以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為主線,採用海量數據挖掘、多維案例分析、大規模問卷調查等方法,呈現高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新舉措、新經驗、新成效,為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決策參考,引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鞏固本科人才培養中心地位
  • 師德師風演講稿:師德演講稿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加強我校師德師風建設動員大會。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動員廣大黨員幹部和教師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振奮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學校軟環境建設,樹立學校教育新形象,努力辦讓人民滿意的學校教育。
  • 四川大學貫徹全國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的思路舉措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揚人才培養主旋律,對堅持立德樹人,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進行了專門部署,對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高校辦高水平本科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
  • 緊抓師德師風第一標準 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中國教育新聞網
    關於教師隊伍建設,明確提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並就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等提出要求。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實現「十四五」規劃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必須建強教師隊伍,發揮好教師是教育第一資源的作用。今年9月,我們召開了教師發展大會。
  • 平壩第一高級中學抓教學先抓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建設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線,它不僅是學校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推進學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平壩區第一高級中學搬遷新校址以來,嚴格抓師德師風建設,以德樹人,在不斷推進師德師風建設中提升教育教育質量。 9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平壩區第一高級中學了解到,該學校無論是領導班子還是一線教師,都十分注重師德師風的建設,秉承學校辦學理念,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 大連理工大學設立分會場參加全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經驗交流...
    12月4日下午,教育部在京召開全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議,總結交流《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頒布以來師德師風建設取得的成效和經驗。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出席會議並講話。各地各高校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是要胸懷「兩個大局」,深刻把握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戰略要義。二是要著眼「兩個關鍵期」,深刻把握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時代要義。三是要聚焦「兩個制高點」,深刻把握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引領要義。鑄牢師德師風建設使命意識。孫堯要求,現階段各地各高校工作重點是在總結經驗、固化成果的基礎上,聚焦短板弱項,精準施策發力。
  • 2018年度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發布
    本報北京7月2日電 (記者張爍)日前,教育部發布《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2018年度)》。《報告》指出,2018年,教育部通過全面布局「四新」建設、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部署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頒布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等一系列重要舉措,在本科教育關鍵領域「謀突破、上水平」,打響新一輪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 首屆長三角地區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研討會在滬召開
    一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圓心,強化政治建設第一要務。二是堅持教書育人為核心,強化培育學生第一職責。改進教師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進一步強化教師明確教書育人使命,增強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三是堅持以師德建設為重心,強化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將師德要求融入教師隊伍建設全過程,在教師入職招聘、教師培育培訓、教師考核、崗位和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等過程中,切實把好師德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