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變化特別代表:氣候治理尋求最大公約數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製圖:蔡華偉

  1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雅羅在瑞士日內瓦出席記者會時展示《溫室氣體公報》,報告稱2014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紀錄。

  新華社發

  全球氣候治理尋求「最大公約數」(權威論壇)

  解振華

  11月30日至12月11日,舉世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在法國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開幕活動並發表講話,這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方將與各方一道,推動巴黎大會取得成功,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為進一步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和國際合作,在2011年南非德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締約方大會上,各方決定啟動「加強行動德班平臺」談判進程,以期在2015年締約方大會上達成一項公約下新的國際協議,對各方2020年後的強化氣候行動作出安排。巴黎協議將成為全球治理進程中的重要裡程碑,為2020年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定基調、定方向、定規則。

  仍需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

  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關乎各國核心利益、發展權益和國際影響力,各方圍繞巴黎協議的交鋒博弈一直十分激烈。經過近4年的談判磋商,各方儘管就巴黎協議的原則、架構、要素和輪廓形成了初步共識,但圍繞協議如何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如何體現公平,如何設計減排模式、力度,如何落實資金和技術支持,如何體現協議的法律約束力等問題,矛盾和分歧仍然很大。一些發達國家以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為由,提出要動態地解讀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推動建立2020年後所有國家共同減排、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大國共同出資的新機制。發達國家這種做法是出於保持本國發展優勢等利益上的考量,但客觀上模糊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歷史責任、發展階段、發展水平、應對能力上的本質區別,削弱了公約的基本原則,損壞全球團結抗擊氣候變化的政治和道義基礎,有悖全球氣候治理公平原則,應當堅決避免。

  在減排模式和法律約束力方面也有不同意見。一些國家希望達成各方面具有國際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減排模式上更加體現「自上而下」的嚴格性,另一些國家則希望建立「自下而上」的包容靈活減排模式,各國減排貢獻由國家自主決定,不具有法律約束力,這需要妥善地加以協調和解決。

  發展中國家普遍認為,巴黎協議應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應同等處理減緩、適應、資金、技術、透明度等各要素。發達國家對已出現的氣候變化問題負有歷史責任,要率先大幅減排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發展中國家處在相似的發展階段,都不同程度地面臨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重挑戰,努力爭取在積極保護氣候環境過程中維護自己合理的發展利益。發達國家目前在落實2020年前已做出的減排及出資和轉讓技術方面進展有限,特別是實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目標前景並不明朗,這也是巴黎大會面臨的一大困難和挑戰。

  將挑戰轉變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的機遇

  儘管面臨分歧和困難,但目前仍存在很多推動巴黎大會取得成功的積極因素。首先,各國領導人高度重視巴黎大會,積極為如期達成協議凝聚政治推動力。應東道國法國總統奧朗德邀請,中國、美國、歐盟、印度、巴西等10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將出席會議,為會議成功做政治動員。其次,各國加強行動和開展合作的意願增強,成效顯著。目前已有160多個締約方提交了其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覆蓋全球90%以上的排放。這些自主貢獻將成為巴黎大會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控制全球排放增長趨勢,給綠色投融資和低碳技術開發帶來清晰穩定的政策預期,帶動全球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長足發展。與此同時,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也更為積極,雙邊和多邊合作更為緊密。特別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兩國元首連續兩年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雙方不斷加強政策對話和擴大務實合作。另外,中國與法國、歐盟、印度、巴西領導人也都分別發表了氣候變化聯合聲明,聚同化異,相向而行,共同致力於巴黎大會成功和擴大合作,極大地提振了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此外,節能、能效和清潔能源技術的進步,碳市場的開發,綠色金融的發展,各國民眾意識的提升,都為巴黎大會成功凝聚了正能量。預計在各個國家和談判集團強有力的政治推動下,巴黎大會很有可能達成一個框架性協議,對各方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重大原則性安排,技術性細節問題將留待巴黎大會後繼續磋商解決。

  中方希望巴黎大會能遵循公約基本原則,達成一個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傳遞出全球低碳轉型的積極信號,推動各國將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轉變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的機遇,在轉型的過程中實現發展經濟和保護氣候的雙贏。為實現這一目標,中方對巴黎大會成果有如下期待:

  一是維護各方互信,落實承諾。各方應將多邊談判進程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特別是發達國家要兌現2020年前率先減排、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和提供氣候友好型技術支持的承諾,為協議如期達成奠定互信基礎。

  二是傳遞積極信號,激發動力。應對氣候變化重在行動,全球合作行動應當設定一個有雄心的目標。世界各國應努力在本世紀內將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並實現向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轉型。巴黎大會需要明確這一清晰的長期行動目標和願景,動員各方參與。

  三是堅持公約原則,體現包容。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不僅要原則上堅持,還要體現在協議的各個要素中。協議內容要有包容性,既要重視減緩,又要強化適應;既要加強行動,又要落實資金技術支持保障;既要注重建立透明度體系,又要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能力;制度建設既要繼承落實多年談判已達成共識,又要創新發展自下而上國家自主貢獻新模式,既要著眼2020年後行動,又要切實完成2020年前的任務。

  四是促進國際合作,實現共贏。巴黎協議應建立促進各方同舟共濟、各盡所能、互學互鑑、合作共贏的激勵機制,在2020年後鼓勵各國在實施自主貢獻的過程中分享最佳實踐、深化務實合作,持續提出符合本國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的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自主、自願、自覺地提高行動和支持的力度。

  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

  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不僅將應對氣候變化視為應盡的國際義務,更作為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

  自2009年向國際社會宣布到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以來,我國在節能提高能效、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加強生態建設方面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動,建立了相應的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和問責制度。通過艱苦努力,「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節能和碳強度目標已完成。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不但為全球做出了顯著貢獻,自身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得到較大提升。今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我們將努力實踐這一發展理念,主動承擔與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中國政府已於今年上半年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提出了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儘早達峰等一系列行動目標。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將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成就推進全球氣候治理。

  在中美、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國宣布拿出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受到國際社會廣泛好評,為巴黎大會營造合作共贏氛圍。特別是習近平主席將出席巴黎大會開幕活動並發表講話,為談判進程提供強勁政治推動力,積極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和低碳轉型,將會對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走向和國際低碳合作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中方將把握好重要歷史機遇,努力把領導人的政治推動力轉化為相互信任、合作共贏的談判氛圍,與發達國家積極開展對話溝通,與「77國集團」「基礎四國」「立場相近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在談判中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努力與各方一道求同存異、擴大共識,尋求「最大公約數」,全力推動巴黎大會達成一項有益於中華民族、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氣候協議。

  (作者為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

  中美兩國是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兩個關鍵國家。中美在氣候問題上簽署合作協議具有典型意義,是真正在起領頭作用。中美兩國同意技術合作、分享經驗,不僅將惠及中美兩國,也將惠及其他國家,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歐洲與國際研究部專家雷蒙·帕切科·帕爾多

  感謝中國、美國以及許多國家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所做出的大量努力。此次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正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

  ——法國前總理 拉法蘭

  中國注重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綠色發展,並把這些列入基本國策。中國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表現也領先世界。解決氣候問題資金的融資工具非常重要,它將包括在巴黎協議中。資金以及資金的落實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相互信任的條件。發展中國家不會滿足於慷慨大方的空頭支票。只要各國政府和有關國際機構攜手努力,我們就能繪製低碳經濟融資路線圖。我欣喜地看到,中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它們實現能源轉型。

  ——法國總統保護地球特使 尼古拉·於洛

  中國在推動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形成上發揮了領導作用,得到了包括印度在內的許多國家支持。印中兩國一直一起努力推動氣候變化議題,兩國的承諾代表了亞洲的智慧,也符合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要求。我們應關注「氣候正義」,它要求轉變生活方式,為每個人創造機會,也為希望發展的欠發達國家創造條件,這需要印中兩國的合作。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斯瓦蘭·辛格

  當我們能為環境惡化找到應對之措時,也意味著我們能共同解決其他問題。中國在環境保護戰略上有諸多獨到之處,並為環境保護做了大量工作,南非與中國面臨著相同的問題、相同的挑戰,我們可以在許多領域一道工作。

  ——南非環境事務部副部長 芭芭拉·湯姆森

相關焦點

  • 王石:中美可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形成最大公約數
    氣候變化與我們、與中國、與中國企業有什麼關係?綠色環保要如何實現什麼?中美關係又在其中有著怎樣的地位?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創始人王石先生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提到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環保,需要中國企業、國際各個層面共同聯手,尤其彰顯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
  • 尋求安全治理的最大公約數
    尋求安全治理的最大公約數——直擊第九屆北京香山論壇平行分組會議■解放軍報記者 宋 歆 邵龍飛 通訊員 王詩敏秋日的北京,層林盡染,霜葉動人。備受矚目的第九屆北京香山論壇,21日正式開幕。看看嘉賓名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史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前院長蘇格……眾多知名專家的出席,更加堅定了記者的選擇。直面挑戰變化提前20分鐘來到分會場,能容納近300人的大廳已經座無虛席,而且聽眾裡面不乏像李抒音這樣的知名軍事問題專家。
  • 習近平給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學生代表回信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正給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日益頻發的暴雨、乾旱、颱風等極端氣候事件和水資源短缺、大氣環境質量惡化、海平面上升等災難,任何國家和個人都無法獨善其身。世界各國已經為此積極尋求對策。2007年,巴西立法保護亞馬孫雨林,在世界碳排放控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08年,英國成為第一個發布《氣候變化法案》的國家,展現了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決心。
  •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中國倡議
    這是中國積極落實和踐行《巴黎協定》的新宣示,是中國對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新倡議,是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中國智慧、作出中國貢獻的新展現,也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氣候命運共同體的新作為。五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有重要促進作用。
  • 【大家談】尋求複雜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構建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論斷,是著眼於當前這個多變的宏觀語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世界形勢向來都不是單線性的存在,複雜是它一以貫之的面目。
  • 從瑞典「氣候少女」看中國的氣候治理
    隨手一搜,微信公眾號「南方能源觀察」一篇文章的標題就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從不靠嘴炮》,一時間通貝裡是氣候問題「嘴炮」的觀點深植中國網民人心,大家紛紛用「嘴炮」指代通貝裡,並為中國自己大力植樹造林而感到自豪。筆者不禁開始冷靜思考,是什麼令眾多中國網民有如此嘲諷又自信的反應?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答卷如何?
  • 中國代表團積極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氣候變化對話...
    受疫情影響,原定於2020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推遲至2021年舉行。為展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進展,促進各方溝通交流,進而為COP26成功舉辦奠定基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公約》)秘書處於11月23日至12月4日組織召開了70餘場「氣候變化對話」線上系列活動,涉及國家自主貢獻、市場機制、透明度、適應氣候變化、農業、氣候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2020年前實施和力度、全球審評等多項重要議題,是2020年底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最為重要的一次綜合性活動。
  • 【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 各國代表肯定中國所作貢獻
    【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 各國代表肯定中國所作貢獻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6號至17號在德國波恩舉行。15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德國波恩舉行的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期間表示,世界各國都應該努力減排以應對全球變暖,並且停止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應該加大治理二氧化碳的力度,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並且鼓勵二氧化碳作為新碳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古特雷斯說,使用清潔能源將進一步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 深化中英氣候治理合作
    展望2021年,中國將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英國將主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這將對全球氣候治理產生重要影響。中英雙方如何利用主辦會議之機促進全球氣候治理?記者就這一問題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
  • 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在這次峰會上,著眼於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提出三大倡議,並進一步宣布了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習近平主席講話內容,與您一同學習,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
  • 新華社評論員: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題: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重要講話   新華社評論員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 人民日報和音: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各國都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團結一心,提振雄心,增強信心,努力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並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 第二屆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舉行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執行秘書長帕特麗夏•埃斯皮諾薩,聯盟聯合主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長米努切•沙菲克,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全球經濟和氣候委員會聯合主席、聯盟學術委員會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勳爵,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黨委副書記過勇等嘉賓出席論壇。
  • 新華國際時評:提振全球氣候治理雄心的中國擔當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提出新倡議,宣布新舉措,作出新承諾,以大國擔當為更具雄心的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動力。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更受關注,亟需多邊主義框架下的共同行動。
  • 【雙語彙】素食主義與氣候變化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正在北非國家摩洛哥的馬拉喀什舉行,全球各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的代表會聚一堂,討論如何進行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的窘境。他們的工作看起來很緊迫,因為異常氣候已經在敲門。
  • 加州期待與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加強合作
    人民網舊金山5月26日電 (張潔嫻)美國加州州長傑瑞·布朗(Jerry Brown)日前出席活動時公開表示,加州將繼續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投資清潔能源及汙染治理技術。他認為,基於中國和其他大國正穩步推進氣候治理,美國總統川普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態度或有所轉變。
  • 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 | 「善治」沙漠化
    在這一階段,我國沙漠化治理結構的主要特徵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 政府力量、市場力量和公民社會力量在環境治理中同時表現出不斷增強的趨勢,特別是政府力量在環境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強化。例如,近年來發起的「環評風暴」「整治違法排汙企業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及「設立區域環境保護督察機構」等諸多舉措都是政府力量在沙漠化治理中逐步強化的反映。
  • 美國因素使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前景暗淡
    美國與中國近日相繼公布本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中期目標,重新激起世人對治理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信心。     但也有不少氣候問題專家認為,美、中兩國的承諾,尚不足以彌合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嚴重分歧。尤其是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仍然裹足不前、實質進展不大,因此不應對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抱過高期待。
  • 《氣候變化綠皮書》提醒:要特別防範「黑天鵝」「灰犀牛」氣候風險...
    世界主要國家1998-2017年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柳青封面新聞記者11月25日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第十一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氣候變化綠皮書》指出,全球氣候系統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總體弊大於利,加強氣候風險管理勢在必行。《氣候變化綠皮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氣象局的專家聯手國內氣候變化研究學一線學者聯合編撰的年度出版物。
  • 聯播+丨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在這次峰會上,著眼於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提出三大倡議,並進一步宣布了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習近平主席講話內容,與您一同學習,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