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先生的困境:如何規訓不聽話的兒子H(全文)

2021-02-22 tuzhuxi

有一位C先生,是鄉裡的豪族,但到了C先生的父親時,就家道中落,社會地位不斷沉淪,家財逐漸耗盡。C長大就沒過上什麼真的好日子。父子倆也沒少被鄉裡另一位豪族U先生欺凌。為了生意,C先生還欠了U先生一大筆債。幾乎傾家蕩產。為了還債,C先生只得把兒子H過繼給U家,然後遠赴外鄉創業。

十多年後,C先生創業初有小成,還鄉,打算重整旗鼓、重振家業。兒子H在U先生的養育下也長大成為一名青年。U先生想,同在一個鄉,當年對C先生自己也有乘人之危,佔了對方便宜的。日後低頭不見抬頭見,C先生終歸有些家底,是鄉裡的豪族,不可迴避,不如就此賣個人情,積點德,把H還給C家。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將來指不定哪天還得依靠C呢。

C先生這時只是初有小成,根基不夠深,同時也不願得罪U先生。另外,H畢竟這些年在鄉裡長大,和各方面都熟悉,可以為家裡做點事。也不多談,就歡迎H回家了。並且說,以後你的事我都不多管。原來怎麼樣就怎麼樣,你高興就行,一切照舊。而且,我是你老子,我最愛你,我可比U先生開明。可以給你更多的權利,你自己管好自己就行。咱們父子倆,井水不犯河水。

H小子就這麼回了家。他的工作是什麼呢?憑著自己對兩家都熟悉的優勢,在兩家之間做買賣中間人。不能說他一點本事沒有,但他主要還是依靠C先生:他的工作,他的住宿,他的吃喝拉撒,他的前途,都得靠C家。

但這位H小子是個不明實務的「巨嬰」。他還是只認自己的養父U先生,而對待他百般好的C先生,卻是橫看豎看都看不順眼,時不時就指責和挑刺:當年U先生對我怎麼怎麼樣,U家多麼光鮮,我活的多麼快樂,我多有面子。你啥都不懂,就是一個土老帽。C先生說:我可是對你百般好,我給你工作,管你吃,管你用,管你住,什麼地方對不起你?當年你在U家的時候,他可沒少管你。你什麼事都向他請示,你不聽話他還揍你。我卻真是能不管就不管,由你去。你為何如此待我?H小子說,人家U家就是好,人家是老錢,就是有文化,有教養,有腔調,家裡什麼東西都是高檔貨。人家才是鄉裡的頭面。我得虧在他家長大,才有今天這樣的帥氣和品味,才能成為鄉裡的大家都羨慕嫉妒的小夥兒,您老人家撒泡尿照照自己?你有資格教訓我?我跟你回家也是給你面子。你少管我。哦,不,我要自立門戶,自立門戶!

C先生聽到H小子這麼說,再想到U家當年是怎麼欺負和凌辱自己的,氣得發抖。兒子H確實很不肖,敢這樣侮辱老子。但氣歸氣,歸根結底,這還是自己的親身骨肉,血濃於水啊!當年造成這個局面,把H過繼到U家,也不是H的過錯,還不是自己家道中落麼。要想開一點。C先生就想方設法滿足H,對他百般好,希望挽回他的心意。

可是無論C先生怎麼努力,怎麼待H好,這小子就是不買帳,而且更可氣的是,C先生越對H好,H小子越自以為得意,越對C先生不屑一顧:我是靠的我自己才有今天的呀;我在U家長大,受到了最好的薰陶,所以才有這個本事,能料理U家以及眾豪族的生意,你能離開我?沒我你就完蛋。今天我說了,要自立門戶!你必須對我管吃管喝,承擔對我的責任。我要什麼你都得給我滿足。這輩子就是你欠我的!你要不滿足我,不要怪我罵你老頭子。不要怪我砸東西,不要怪我鬧事,我還敢到鄰家指罵你。我才不怕你這個老頭子!

C簡直氣壞了。實際上,家業已經復興,生意做得一天比一天大。U家其實非常依賴與C家的生意。這個工作交給H做,無非是他的一點老本。但欣慰的是,自己還有另外兩個小兒子P和S,一路跟著自己創業成長,雖然還年輕,但也有少許成就,在鄉裡有點名氣,將來可以承擔更多。H這樣對待老子,以後就應該好好培養P和S,讓他們接班,不能把家業交給H這樣的不肖反骨。

H看不到這一點,以為C先生的復興都是靠的H,都是依賴U家。他眼裡沒有一點老子,在老子頭上撒尿也無所謂。

C是想懲罰H,有時很衝動,真恨不得把H痛扁一頓,掃地出門,但:

一來C終歸是個厚道、傳統之人,認為這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血濃於水,不想傷害他;

二來鄉裡鄰居觀念傳統,同時又八卦,又不懷好意,巴不得C家出點問題。假如家族撕逼的事情傳出去,鄉裡可能會以家風不正、傳統價值觀被破壞為由集體杯葛C家,落井下石。H小子看清楚了這一點,成天叫囂要把家裡的事情捅出去。

讓C先生一時頗為為難,不知如何應對。

但C先生也發現,再不斷的、無原則的、無條件的對H這個不肖巨嬰做出退讓,非但不能收買他的心,而且還會起到反作用——更多的縱容和溺愛只會讓H覺得自己就是最重要的,老爸離了他就不行,他一切所得都是應該的,對老爸的感恩、敬重和敬畏反而更少。

因此,C先生意識到,必須對H給予懲戒,讓這個巨嬰充分感受到:自己歸根到底靠的是老爸、沒了老爸自己屁都不是。但同時,也別搞得太過嚴重,比如別傳出去讓全鄉都知道,別讓八卦的鄰居拿來說事。在外頭該誇還得誇自己的兒子。就讓H小子默默吸取教訓,另外更重要的是要讓H小子知道,最愛你的還是老爸,老爸就是給你個教訓。

所以,管管這個巨嬰是必須的了。但究竟如何去管,才能達到效果,並且能夠正麵塑造孩子的人格,為以後良好的父子關係奠定基礎呢?

 

大兒子H不聽話,C先生每日是又氣又愁。還好小兒子S喜得貴子,C先生每天抱抱孫子,還是十分高興。這天來到孫子坊間,看到兒媳婦買了好些育兒書,就順便翻了一下。這時打開其中一本書:

 

——John Medina的《Brain Rules for Baby –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Zero to Five》(《讓孩子的大腦自由》)。

 

C先生打開了其中一章,「教育有道德的寶寶」,提到了如何教一個好小孩,在教育和懲戒方面要注意和遵循哪些原則。C先生發現居然對自己頗有幫助,就津津有味的讀了下去。

 

 

一、懲戒的原則和要素

 

 

C先生現在知道,要培養一個出色的孩子,特別在其成長、建立價值觀的關鍵階段,需要蘿蔔和大棒兼具,不能光有大棒,或者光有蘿蔔,而是兩者兼具。要並且能夠正確地予以懲戒,引導孩子邁向正確的方向。

 

C先生還知道,大棒——即懲戒——有幾個執行要素。

 

1、懲戒必須夠分量(it must be PUNISHMENT):大棒就是大棒,沒有痛感不叫大棒。懲戒不能輕描淡寫,要讓孩子能夠感知嚴重的後果,使用他最不喜歡的負面刺激進行懲戒(但又止於對其施行虐待)。只給排糖,從來不予懲戒,就不可能培養一個好孩子。

 

2、懲戒必須是一貫的(it must beCONSISTENT):其一,懲戒是建立在一定的原則和規則上的,有一定的觸發標準;其二,孩子每次違規,則必須受到懲罰。所以,滾燙的火爐能夠迅速改變孩子的行為——火可沒有通融和彈性,每次手指觸碰到火,就會被燙傷,有了一慣性,才會讓大腦建立規則。對孩子絕對不能法外施恩,不能自己破壞規則,必須一貫的依照既定原則及標準執行懲戒。

 

3、懲罰要迅速、及時(it must beSWIFT):懲罰不能延時,而要及時,在事後馬上發生。懲罰越是及時,學習效果越好,這是幫助孩子在因和果之間建立聯繫,將懲戒背後的標準「內化」。

 

4、也必須讓孩子有安全感(it mustbe EMOTIONALLY SAFE):在進行懲罰的時候,你必須讓孩子覺得自己還是安全的,沒有更大的危險。父母即便在懲罰時,也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其實是真正關心他們,而不至於因為被懲罰形成心理傷害。唯有這樣,才能使懲罰發揮最大作用,幫助孩子理解、接受內化懲戒背後的原則和標準

 

5、需要對懲罰的規則進行清晰的解釋(itmust be based on rules that are explained):如果對孩子進行懲戒,那麼就需要對孩子就規則進行詳細的解釋:為什麼要制定這樣的規則?為什麼要如此執行?這種規則背後的理據和邏輯是什麼?父母的期望是什麼?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C先生看了大有啟發。以前確實做得不夠呢。接著往下翻,發現懲戒還有具體的方法論:

 

1、  可以讓孩子犯錯誤,然後自食其果(letting them make mistakes: punishment by application):這種方法見效最快,實例是:只要孩子手指一碰到火爐就會被燙到,下次自然他就不會隨便觸碰火爐。能夠親身體驗結果的反射性學習是對孩子見效最快的,也是已知最有效的懲罰措施。在這種模式下,在維護孩子總體安全的大前提下,父母並不需要做什麼,讓孩子嘗試,犯錯,然後承擔後果。採用「消極療法」就可以。

 

2、  「拿走玩具」,通過消除有利刺激進行懲罰(taking away the toys: punishment by removal):拿走孩子們喜歡的東西,通過消除有利刺激(即剝奪)進行懲罰。例如,如果孩子打了妹妹,就不讓他參加生日聚會或禁止他外出玩耍以示懲戒。這種剝奪式的懲戒只要應用得當,就可以持久的改變孩子的行為。這個方法下,要關注的是,僅僅是懲戒行為本身是沒有教育意義的,在懲戒的時候,還要對孩子進行正向教育,讓他們知道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應該做的。

 

C先生合上書,思緒萬千。許多人不知道,當年其實不是C主動把H過繼給U,而是U生生把H霸佔。這麼多年,H畢竟是在U家長大,和本家親手養大的孩子完全不同。H既已長成,價值觀也已形成,一時半會兒改過來是不現實的,C先生眼下只能承認這個事實。另外,他也必須顧及家族在鄉裡的形象,也要顧及孩子的自尊與長期發展,例如在外人面前可能還得適當誇誇孩子,維護眼下形象。但同時,還是要結合鄉裡的民風、習俗、傳統,尋找一個能夠真正約束H,與兒子H長期相處的合適方法。

 

但有一點他是肯定的:進一步的縱容、溺愛派糖無益於現狀。蘿蔔用得太多,反而讓孩子更加驕橫和目中無人。只有適當的採取懲戒,才能幫助兒子真正理解現狀,幫助形成好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

 

 

二、懲戒的實踐

 

夜深人靜,C先生又根據書本,一條一條對自己過往對待H小子的方式做了一些回顧。

 

1、  懲戒是否夠分量?

 

C先生反思到,我一直就是寄希望H小子能理解我和他的關係,知道我待他的好。我總是跟他說,「希望你能好好反省!」「我對你有足夠的信任,相信你能變好」「你本質是一個好孩子。前途遠大」。而且,C先生對H小子是非常寵愛,H要什麼,就給什麼,哪怕自己拮据,對H從來是無條件的支持(當年H小子要打遊戲機,也掏錢給他買了一臺,結果他打成了近視眼,還怪到老子頭上)。老人家總是相信H能夠被感化、感召,能夠改邪歸正,回歸C家,所以不斷派糖。但是從來沒有真正給H懲戒。

 

再回想,在H還小的時候,C先生是打過弟弟一回的,狠狠地打,皮開肉綻。H現在還依稀記得,說,看你當年是怎麼打弟弟的。有本事你來打我。C先生知道,H並不確信老爸會揍自己。但如果自己這麼大了,老爸還出來拳腳相加,那H一定會離家出走,要自立門戶,鬧得全鄉都知道。C先生當年也是年輕,現在怎麼可能再打孩子呢。

 

除此之外,C先生從來沒有表達過還有任何其他的懲戒方式。H小子也從來沒有想過還有這樣的可能性。H腦海裡唯一的可能性停留在挨揍。

 

C先生想,我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些別的懲戒方法呢?比方說H小子還在用我的信用卡附屬卡。我就不能給停卡一個月麼?還有他在家裡住,在家裡吃飯,卻從來不給家裡交一分錢。我要他分擔夥食費、物業費、電費、水費、暖氣費、住宿費呢?C先生一想,H小子其實完全依賴C家,是靠著C家的。讓H小子知道這個事實並非難事。必須要想到新的懲戒的方法,並且敢於使用新的懲戒方法,才能讓H嘗到顏色。

 

 

2、  懲戒是否一貫?

 

這些年來,H小子是一年比一年不像話了,越來越明目張胆,變本加厲,不把老子放眼裡,要在老子頭上拉屎拉尿。H小子難道不知道家規麼?但C先生想到,「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懲戒,並始終懲戒」這一條,完全做不到。H小子沒有任何預期老爸可能出手教訓。相反,H小子屢次三番、越來越不像話地破壞家規,老爸只是批評幾句,然後默默忍受,什麼都沒有做。這家規可以隨意踐踏,那也就成一紙空文了。

 

一貫性的原則,看來也是沒有做到。

 

 

3、  懲罰是否迅速、及時?

 

C先生沉思:前兩條就懲戒的分量、懲戒的一貫都沒有做到,那及時性也就免談了。H小子在過去幾年是屢次三番犯錯誤,破壞家規,而且越來越嚴重。但老子出於愛子之心,確實就沒有給予任何懲罰。考慮到及時性因素,這個時候再去懲罰H小子前兩年幹的壞事已經太遲了,這個巨嬰無法就此建立因果聯繫。以後是H小子幹壞事之後,要當機立斷、迅即懲戒,讓他清楚知道後果,不能拖個半年一年,這樣效果就不顯著了。

 

 

4、  是否能讓孩子有安全感?

 

C先生大喊:這是我做得最好的一條!每天,我都在對這個孩子說,你是我的親生骨肉,我能對你不好麼?我能不愛你嗎?我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我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你是C家大家庭的成員,血濃於水、一家親……這些話,說得太多了。

 

俗話說,「上趕著不是買賣」。還有,「人就是賤」,「敬酒不吃吃罰酒」。這話說多了,H小子會不會覺得我們C家就是靠他的?沒了他不行?他反而硬氣起來了。沒有懲戒加上過分的安全感,顯然是反效果。

 

 

5、有沒有對懲罰的規則進行清晰的解釋?

 

C先生反思到,自己是訂立了家規。其他幾個兒子跟自己長大,都非常清楚家規是什麼。H是在別家長大的,每天跟他說,但不能確定他真的明白家規裡的每一條指的是什麼。H小子也不知道違反家規意味著什麼。必須承認,對待跟著自己長大的幾個兒子,懲戒是非常嚴格的,對H小子,念及他在別家長大,總是對他網開一面,採取不同的標準。沒有對他違反家規的事情進行懲戒,沒有讓他嘗到後果,也就不能說明家規的嚴肅性,更不能趁熱打鐵在懲戒後對家規進行解釋了。

 

 

5、  對懲戒方法論的使用如何?

 

C先生總結了一下兩個方法。

 

1)「可以讓孩子犯錯誤,然後自食其果」。最近,H小子非常不像話,把老爸氣的夠嗆,老爸確實是這麼做的,批他幾句,儘量不理他,希望他咎由自取。H小子驕橫跋扈,頤指氣使,家族裡的人都不太喜歡他,不愛跟他來往、互動。H小子在家裡肯定孤立了一些。在鄉裡,雖然有些敵視C家族的人會幸災樂禍,甚至鼓動H,但也有些人對他的行為有看法。大家和他的互動也減少了。

 

C先生本來想,我不去理他,慢慢的,一年兩年,他是能看到負面結果的。最終他會知道大家不喜歡他這樣。他混不下去了,最後會來求我,和我妥協。

 

但C先生有個毛病就是心太軟,總是想到這是自己的親身骨肉,血濃於水。儘管鬧得非常不愉快,但H小子一張口,C先生還是儘量滿足。並且帶上一句:「相信你會變好的!」「老爸最愛你!」。但C先生發現,這種滿足不是辦法,「孩子犯了錯誤,然後自食其果」,堅持幫助他,不就是阻礙他自食其果麼。這不是懲戒,反而是縱容和鼓勵。不是辦法啊!

 

2)「拿走玩具,通過消除有利刺激進行懲罰」。C先生想,我還真沒有想過拿走玩具。最近H小子連續鬧了好長時間,搞得鄉裡都知道了。他來找我,我給他說的是「老爸一如既往愛你。相信你。你好好反省,只要回歸,老爸還會給你更多。」「你最近缺什麼?能幫的我就幫你。」蘿蔔和大棒,善良寬厚的C先生確實打心眼裡只想到蘿蔔。

 

半夜三更,C先生點上燈,打開書,又合上,關上燈,徹夜難眠。

 

也許育兒書說的對。人類歷史這麼多年,這就是規訓孩子的道理,只是用更系統的語言說出來而已。自己不也是這麼長大的麼?自己其他幾個孩子不也是這麼帶大的麼?對不聽話的孩子,鼓勵必要,但也得規訓和懲戒。心疼、溺愛、縱容,最終也許非但幫不了孩子,還會害了孩子,害了自己,害了這個家。

要想到一個讓孩子回歸家族、認同家族,成為明日棟梁的長久之計。

 

 

(全文結束)

相關焦點

  • C語言為什麼只需要include就能使用裡面聲明的函數?
    要明白包含即可用的原因,就必須講到C語言代碼是如何變成可執行文件的了,這裡可以參考《hello程序是如何變成可執行文件的》。這裡使用#include指令,在預編譯之後,相當於把文件裡面的內容都放到.c中了。
  • 福柯《規訓與懲罰》導讀
    《規訓與懲罰》是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的主要作品。福柯因其對權力和話語的分析,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在《規訓與懲罰》中,福柯審查了監獄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全社會的紀律制度。
  • 【閱讀】規訓與懲罰
    那麼普通人不就被監控了嗎?我們的手機、定位、電話號等等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段被記錄著,難怪現在都說網絡社會越發達,使用網絡的人就越沒有隱私。這個通俗的說法用福柯的核心思想來解釋也是可以的。要真正地弄清楚福柯的這個核心思想,我們必須要對書中的一些核心概念進行了解。下面我們主要來看三個核心概念,一是懲罰;二是規訓;三是全景敞視。
  • C語言標準庫系列之 -
    C 標準庫的 ctype.h頭文件提供了一些函數,可用於測試和映射字符。這些函數接受 int作為參數,它的值必須是 EOF 或表示為一個無符號字符。如果參數 c 滿足描述的條件,則這些函數返回非零(true)。如果參數 c 不滿足描述的條件,則這些函數返回零。
  • C語言項目中.h和.c文件的關係和概念
    在編譯器只認識.c(.cpp))文件,而不知道.h是何物的年代,那時的人們寫了很多的.c(.cpp)文件,漸漸地,人們發現在很多.c(.cpp)文件中的聲明語句就是相同的。
  • 《規訓與懲罰》讀書報告
    關鍵詞:權力;規訓;知識;歷史;哲學一、簡介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中通過梳理歐洲從封建時代經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和大革命到現代的懲罰權力組織方式的變遷歷史,試圖說明規訓作為一種權力技術是如何替代古代酷刑成為權力控制人的主要手段。
  • 福柯的權力規訓與系譜消解
    他試圖說明權力關係不僅來自外部統治的施壓改造,還存在於更深的自我規訓,自我享用、改造自己的身體、心靈,來順應和配合外部,最終自己變成了各種主體類型。個體如何成為主體?福柯在面對這一問題時,和尼採一樣,將「起源」問題(權力關係各方地位是如何被先天確定的)懸置規避開來,用一種「來源」(權力關係的動力過程)問題進行了轉化。
  • LGBT群體的自我認同、規訓與創傷
    警察的騷擾就好似一根針般反覆地刺在他們一處十分敏感的神經上,即反覆提醒這些人,「你們是不正常的,所以需要隱藏;你們的行為是違法的,所以會被逮捕」。這一提醒中帶著福柯所指出的來自主流權力的規訓目的,但對於那些漸漸開始形成自我認同的性少數個體而言,這一規訓便具有強烈的壓迫與傷害性。
  • C++中是如何調用C接口的?
    前言如何在C++代碼中調用寫好的C接口?你可能會奇怪,C++不是兼容C嗎?直接調用不就可以了?這裡我們先按下不表,先看看C++如何調用C代碼接口。C++如何調用C接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想像一下,有些接口是用C實現的,並提供了庫,那麼C++中該如何使用呢?我們先不做任何區別對待,看看普通情況下會發生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
  • 寶媽抱怨三歲兒子總是不聽話,寶爸只說了3句話,兒子就乖乖聽話
    導讀:寶媽抱怨三歲兒子總是不聽話,寶爸只說了3句話,兒子就乖乖聽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媽抱怨三歲兒子總是不聽話,寶爸只說了3句話,兒子就乖乖聽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醫妃休想出牆唐十九 {全免,全文}《全章節》
    Gant e c'hoazh ar c'helc'hadennoù hag an personelad a-walc'h, e oa Hong Jiaguang e-barzh AVIC goude ar c'helc'hadennoù.
  • 爸爸把5歲兒子打得遍體鱗傷,他卻說:「為了讓孩子聽話、不亂跑」
    據南寧市青秀區銅鼓嶺社區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1月14日上午10時許,他們和青秀山派出所民警、小區物管工作人員一起來了男童的家裡,男童的父親蘇先生承認孩子身上的傷是他所為。蘇先生稱,他自己在外面送貨,孩子每天都跑到外面玩,他很擔心兒子被別人拐騙,打孩子是想讓孩子聽話,不要亂跑。
  • 福柯的「規訓」與臭腳丫子
    這是一條實用、不張揚、讓人溫暖和感動的簡短廣告,播出時並不說出誰在贊助。可能就是電臺的工作人員吧。我想,它實際上也在教育我們:我們不僅要在扔垃圾時考慮到他人,我們更要在生活的諸多細節上對社會、對所有人有一份關愛的細心和熱心。一個人內心的善良總歸會通過外在的行為表現出來,有時候可能只是一個微小、容易被人忽略的動作,譬如處理好垃圾裡面的鋒利物件。
  • 《規訓與懲罰》解讀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現代社會是一個規訓社會,在這個社會中,知識和權力互為生產關係。他認為,現代社會是一種規訓社會,權力能夠進入人心,自動運行,進行更加嚴密的控制。知識和權力互相生產,一體兩面,人在其中被剝奪了主體性。知識與權力的關係是福柯一生中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這本書作為福柯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學術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作品。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今天的解讀將會圍繞3個方面來進行:1. 規訓社會。
  • 小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我家的孩子很不聽話,說什麼也不聽,怎麼說也不聽,請問該怎麼辦?對(好的)孩子學習專注力很差怎麼辦問:師父,我的兒子很不聽話,每天做功課都是到處跑來跑去,根本不知道要學習。專注力真的很差很差,做兩三分鐘又起來到處跑,功課一直很差。該怎麼辦呢?
  • 不打不罵,如何讓孩子聽話?學會給孩子立規矩很重要
    每一個剛出生的寶寶都非常可愛,他們會讓父母覺得他是世界上最可愛最天真的存在,面對剛出生的孩子,每個父母心中都充滿著柔情,但是可愛的嬰兒終究會長大,他們避免不了會成為一個讓人頭疼的熊孩子。很多家長都在感嘆:小的時候那個可愛的寶寶怎麼成了一個人見人愁的熊孩子呢?很多孩子長大後就開始變得不聽話很叛逆,讓家長十分頭疼。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棍棒教育如何運用才有效
    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絕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魯迅先生所說的第二種教育方式便是「棍棒教育」,在中國的家庭中非常常見。
  • 兒子不聽話,單親媽媽發微信請大伯幫忙,兒子舉鍋就打!
    導語:兒子不聽媽媽話,單親媽媽發微信請大伯幫忙,兒子舉鍋就打!教育孩子一直是每位家長的難題,因為現在的小孩子實在太難教育了。爸爸管得狠了,媽媽不願意;媽媽管得嚴了,爸爸不願意;兩口子可算共同教育了,隔代的不願意了,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就會站出來幫孩子撐腰。
  • 現在的孩子還需不需要打?老師現在對不聽話的孩子怎麼教育?
    我問同事:孩子現在不聽話,你還會打嗎?不打不成器。不然我買戒尺幹什麼?我又問:那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打了。你心裡會如何想?女同事說:當然不行啊,自家的孩子自己打可以,怎麼能被別人打呢。就只一個孩子。對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成了生活中的主要問題。父母打孩子,這本來不是個問題的問題,居然成了問題。這不僅讓我有了思考。二:戒尺的來歷戒尺,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相傳是朱元璋為兒子請了個家庭教師徐善述,來教兒子朱棣。結果呢,朱棣,從小就相當頑皮,只愛舞刀弄槍,不愛讀書。
  • 把不聽話的兒子裝進了口袋!想讓孩子合作,這4招就夠了
    親生父親把自己的兒子裝進了口袋,看樣子好像是因為孩子犯錯誤了。遇上這樣的爸爸,真要命啊!更要命的是,旁邊還站著另外一個孩子,好像是覺得心疼和不忍,孩子用手摸了摸袋子裡的孩子,看到這一幕,爸爸不僅沒有半點兒憐憫之心,反而大聲訓斥:「聽話不?」孩子恐懼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