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蟬鳴:意欲捕鳴蟬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

如果說,有什麼樣的聲音最能夠代表夏天,蟬鳴一定可以榜上有名。

酷暑難耐,無休無止的蟬鳴顯得十分聒噪。但在孩子的耳中,卻是大自然演奏出的最動聽的交響樂。

調皮的孩子總會循著聲音找過去,觀察它嘶鳴時腹部的運動,或在它身上綁上線,看著它在頭上盤旋。

悠長的蟬鳴裝飾了每個孩子的童年,點綴了燥熱的夏天。今天,讓我們跟著清代詩人袁枚一起,到山間林蔭道上與牧童聆聽蟬鳴。

所見

(清)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這首詩的題目直截了當地點明,它來源於詩人的親眼所見。

1749年,擔任江寧縣令的袁枚,受到兩江總督尹繼善的賞識,被舉薦為高郵知州。

但袁枚早已厭倦了官場的浮華,不僅沒有接受舉薦,乾脆託病辭官。

他在江寧,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西的小倉山上,找了一塊地方隱居了起來,寄情山水,這個牧童就是他在旅途中所遇到的。

林間小道上,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前行。不知道他想起了什麼開心事,隨口唱了起來,清脆的歌聲振動了這片樹林。

不遠處的樹上,一隻蟬也隨聲附和。牧童一時玩心大發,想捉到這隻膽大妄為的傢伙。

他跳下牛背,在樹林中仔細尋找。忽然間,歌聲停了,牧童也止住了腳步。

不遠處的袁枚路過,饒有興致地看著牧童,記錄下了這個有趣的瞬間。

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他高坐在牛背上,歌聲穿越林海,這是多麼逍遙。後面寫牧童的靜態,他屏住呼吸,站立尋蟬的神情是那麼專注。

這個從動到靜的變化,既突然又自然,從「振林樾」到「閉口立」,詩歌就這樣收尾了。

雖然戛然而止,但並不讓人覺得突兀,反而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在這樣一個懸殊的跌宕起伏中,獲得巨大的藝術效果。

至於牧童怎樣捕蟬,有沒有捕到,捕到又會怎麼做,詩人都沒有著墨,而是留給我們一片遐想的空間。

在上面的古詩中,我們與牧童一起,在鄉村林蔭中領略了夏日童趣。那麼遠離自然山水的兒童怎麼度過他們的夏天呢?

《蕉陰擊球圖》就描繪了兩個貴族子弟在自家庭院裡嬉戲的場景。

▲《蕉陰擊球圖》宋 蘇漢臣(傳)

絹本設色 25cm×2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庭院中心聳立著一塊奇巧的湖石,後面幾叢盛開的芭蕉遮天蔽日,在地上投出了一片陰涼。

怪石前擺設著一張深木主材嵌淺色面板的桌子,還有一把方便摺疊移動的交椅,這應該是為乘涼的人準備的。

一位衣著光鮮的女子躬身撐在桌子上,滿臉慈愛地看著兩個孩子遊戲。

兩個小孩玩的這個遊戲叫捶丸,有點類似現在的高爾夫,也就是在平地上畫個圈,或者挖一個洞,把球擊進洞裡就算勝利。

畫面左側的綠衣男孩單膝跪地,右手拿著球板,全神貫注地盯著地上的小球,像是在計算力量和角度,要把球一擊進圈。

畫面右側的紅衣男孩站在地上,他的球已經進入了腳下的球圈。他右手拿拍,伸出左手指著同伴,臉上已經笑開了花。

四個人神情不一,但都描繪得栩栩如生。雖然兩個孩子對遊戲還抱有求勝心,但我們還是能從中感受到「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融洽氣氛,孩童精神抖擻、活潑可愛的形象也躍然紙上。

這幅畫構圖上體現出畫家的別出心裁,他把玲瓏剔透的湖石立在畫面正中,以它自身的完整性起到鎮住畫面的作用。

嶙峋的湖石孔洞中露出背後的蕉葉,這樣就把層疊張揚的芭蕉葉和分散的人物聚攏到了一起,避免了畫面因為景物繁雜造成的輕浮。

同時,湖石拉開了人物和芭蕉的距離,增強了畫面的縱深感。

這幅畫是相傳是宋代畫家蘇漢臣所作,蘇漢臣以善於觀察兒童和捕捉生活細節的能力,在「嬰戲圖」題材中獨佔鰲頭,以至於古人看見嬰戲圖必提蘇漢臣。

但也有專家對這幅《蕉陰擊球圖》的作者持不同意見,認為這幅畫可能是畫風相近的其他畫家所作,只是在畫上題了蘇漢臣的名。

對於這個爭論的結果,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幅畫面的內容足以打動每一個欣賞它的人。

高山幽林和豪宅庭院雖然大相逕庭,但在孩子的心中相差無幾。只要他們願意,天地之間隨處都是他們的遊樂場,哪裡都能留下他們童真的印記。

原標題:《夏日蟬鳴:意欲捕鳴蟬》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夏日炎炎正好眠,知了聲聲惹人嫌?也說蟬,與禪
    夏日炎炎正好眠,知了聲聲惹人嫌。聲聲蟬鳴是炎炎夏日的一道獨特的風景。蟬鳴有時給人清越的感覺,引來一縷一縷思鄉的情緒。可是,飽受酷暑煎熬的人們,又覺得蟬鳴之聲很是聒噪,不由得心生厭煩。世間萬事萬物都如此,有得有失,得失在於人心。對小編而言,只要一提起蟬,就會回想起小時候在家鄉的夏日裡捕蟬的情形。
  •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8首孩童古詩,為自家的孩子收藏吧!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賞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裡迴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於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 知了聲聲叫著夏天 隨園主人袁枚 寫下一牧童捕蟬的生動瞬間
    ,他們提著一個個小燈籠,飛來飛去,照亮了漆黑的夜晚……夏來了,一朵朵潔白無瑕的荷花,她們穿著一件件綠色的衣裳,亭亭玉立,點綴了樸素的荷塘……夏來了,一陣陣輕柔的夏雨,他們彈著一串串音符,悅耳迷人,鼓勵著萬物向秋季前進……夏來了,一隻只機靈的蟬兒,他們不懼夏日的炎熱
  • 【原創散文】蟬鳴聲聲憶童年
    於是蟬便有了天然的棲息地,不絕於耳的蟬鳴便成了夏的主旋律。        到了蟬鳴時節,不知是哪一隻蟬兒,不甘寂寞地最先鳴叫起來,緊接著無數隻蟬便跟著加入了大合唱,這時的整個村子便變得熱鬧沸騰起來。童年的我就是聽著這一年年夏日的蟬鳴長大的。  夏日的清晨,樹叢間的枝葉還閃爍著晶瑩剔透的露珠,忽然蟬一聲清脆的悠鳴,便拉開了盛夏的帷幕。
  • ​臺灣:陽明山二子坪,夏日蟬鳴交響樂
    導語:臺灣:陽明山二子坪,夏日蟬鳴交響樂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夏日炎炎,不好眠,到山中避暑是最棒的選擇了。今年春天來過二子坪後,對此步道的陰涼與無坡度印象非常深刻,當下就決定在夏天時,一定要再來一趟。二子坪步道位於臺北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也是全國第一條野外無障礙步道,全長1.8公裡,單程約走40分鐘。
  • 《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幼時讀詩詞,偏愛朗朗上口的句子,像這首詞裡的「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與山前」,彼時是極喜歡的。從中能感受到一種歡快俏麗的節奏,愜意在心底如水漾開。
  • 你記得捕蟬時的小心翼翼嗎?袁枚《所見》還原童年的樂趣和欣喜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小時候你騎過黃牛嗎?小時候你爬過樹捉過蟬嗎?你還記得在馬路上和小夥伴們引吭高歌嗎?你還記得捕蟬時的小心翼翼嗎?這首詩從視覺和聽覺寫眼前看到的孩童,騎在黃牛背上的不亦樂乎,想要捕蟬時的生動趣味,都讓人不由得羨慕起來。
  • 深秋時懷念夏夜之美 辛棄疾告訴你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一縷暖暖的秋陽折射而至,灑落在鋪滿落葉的地上,黃綠點綴,金光閃爍,散發著陣陣自然的清香……驀然回首,突然感覺寂寞清冷,早已不見蟬叫蛙鳴,幾隻紅蜻蜓在夕陽下飛來飛去,只有村邊的那條小溪,依然潺潺流水,穿過樹林流往他鄉,流過了四季……重陽過後,迎來霜降,在這月光清冷的夜,突然想起了夏日裡的荷塘,想起了蟬鳴高叫,想起了幽幽稻香
  • 聲音館——蟬鳴是村莊的心跳
    歡迎來到由安州區融媒體中心推出的《安州聲音館》今日主播 : 薈源蟬鳴是村莊的心跳冬翔蟬是一種頗有恆心和毅力的昆蟲,蟬鳴更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情歌唱,這種天籟之音似乎想要吵醒鄉村,向人類炫耀自己轉瞬即逝的青春和生命。蟬鳴屬於村莊,村莊才擁有蟬鳴,蟬鳴是村莊心跳的聲音。夏天的清晨晶瑩的露珠還閃爍在樹葉間,一隻蟬兒清脆悠長的低鳴拉開了一天的演唱帷幕,一蟬唱,百蟬和,競相鳴叫起來。
  • 【案件快報】8歲學童夏夜捕蟬觸電身亡 誰擔責?
    【案件快報】8歲學童夏夜捕蟬觸電身亡 誰擔責?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每當讀到這樣的詩句時,孩童玩耍捕蟬的美好畫面映入眼帘,但就是這樣的美好畫卷,對8歲的小史來說是再也看不到了。 2018年7月15日晚21時,村民史某帶著兒子小史在離家四五十米的果園抓知了猴時,因電線桿上帶電線路脫落而觸電,史某被漏電擊中受傷,小史觸電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 古人為何說「我愛夏日長」,形容夏日涼爽的詩句有哪些
    甚至古代人還有用紙做衣服的,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紙裘」——一種用楮皮紙作為主要原料的衣服,可想而知,古代禦寒保暖條件要有多差,所以既便夏天炎熱一些,古人也有種言不由衷的喜歡,「好似心頭度春風,夏日爽歪夏無憂。」所以古代詩人也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夏爽良句,下面就推薦十首名家大作來欣賞。一、泉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 「圖集」炎炎夏日登高蘭花坡森林公園,靜聽松濤鳥語蟬鳴
    夏日的花果園,綠意盎然,處處是景。賞過中心公園的荷花、看過阿哈湖溼地公園的河流與綠蔭,松花隧道東側口處,蘭花坡森林公園送來松濤鳥語與蟬鳴。進入蘭花坡森林公園,拾階而上,蟬鳴聲一路伴隨。走過成片松林,來到半山腰處,眼前豁然開朗。
  • 八首夏日詩詞,感受盛夏的美!
    一天一天,越來越熱,夏日的味道也逐漸濃烈。此時,萬物長勢極旺,熱風燻得人昏昏欲睡,芙蓉花、石榴花相繼盛放,眼前不時飛過活潑的蝴蝶和蜻蜓,耳畔不時傳來蟬鳴和蛙聲。四季皆有景可賞,在繽紛的夏日,它亦有自己獨特的美。夏日的美,美在一份熱情,美在一份茂盛,更美的是那一份茵茵綠意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 七首蟬鳴古詩,感受最熱烈的夏天!
    蟬鳴嘹亮,歲月悠長,下面與大家分享七首蟬鳴古詩,讓我們循著夏天的步調看詩和遠方。1.《蟬》——唐·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無蟬鳴,不夏天。蟬,是夏天最熱烈的歌者。伴隨著炎熱,它將盛夏歌唱得熱鬧而歡樂。天越熱,蟬鳴越響。3.《六月三日夜聞蟬》——唐·白居易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