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網時評:《芳華》的一團亂麻

2020-12-23 海疆在線

導讀: 對於《芳華》,讚美與批判意義都不大。如果社會不能形成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經歷的共識,如果藝術工作者只是展現自己對各種流俗觀念的附庸,對於這部電影的讚美與批判無非是其他所有領域的爭吵轉移了陣地,借著這部電影的話頭,把所有說過的話再說一遍;把曾經吵過的架再吵一邊。曾經吵翻天的言論,沒有結論的依然沒有結論。否定前三十年的,沒什麼改變。否定後三十年的,也沒什麼新意。這個一團亂麻的電影,在一團亂麻的輿論中,熱鬧一陣後,終究會被忘記。

《芳華》從投拍到推廣,從改檔到上映,在媒體上就一直呈現亂鬨鬨的狀態。各種媒體表現是故意的、被迫的,無奈的、炒作的,叫好的、痛斥的……這部電影在媒體上一團亂麻的表現,源自於這部電影本身的一團亂麻。申明一下,我是自己花錢買票看的電影。

《芳華》讓我想起很多往事。我從小學三、四年級起就開始上臺演出,其實我唱歌、跳舞、打快板都不好。後來老師讓我報幕,讓我講《水滸》故事。後來我學吹竹笛,很快超過所有師兄。高中時,我是校樂隊第一笛子手,我不願去,老師還得哄著我。我小時候沒見過文藝女兵,只見過裝束與文藝女兵差不多的中學紅衛兵演出隊。我到部隊駐地表演過,印象最深的,一是白米飯隨便吃,二是戰士看演出很認真,哪怕只是我們這些毛孩子的演出。

1979年上半年,我還在勞改農場讀初三。那時老師讓我負責廣播室,每天早上先播早新聞,然後播廣播體操。課間播眼保健操,晚上再播新聞聯播。這讓我從那時起就脫離群眾,不用和大家一起做操,一起自習,自己有個小辦公室的鑰匙。我記得很清楚,1979年3月的某一天清晨,我像平常一樣獨自來到廣播室,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早新聞轉到大喇叭裡。我聽到很嚴肅的聲音: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了。我那時不知道這場戰爭的意義,也沒人告訴我。

2個月後的某一天,老師把我喊出教室,說我父親的朋友要帶我去上海,讓我趕緊去宿舍收拾東西。那一天,我永遠離開了勞改農場,至今再也沒有回去過。那一天,我生平第一次坐上軍用吉普車,跟著兩個不認識的叔叔,驅車200多公裡。途中還到宜興善卷洞玩了一趟。然後我到了上海的親戚家,進了上海的一所初中。2個月後考高中,我進了上海中學。我不知道那是上海最好的中學之一。我父母當時還在勞改農場忙著平反,我在上海只能寄住在親戚家。上海中學像我在勞改農場時的初中一樣,是寄宿的。沒有大人管,父母覺得讓我在寄宿學校,他們可以放心些。

我說這一段是想說明,1979年,對於我個人是一個重大轉折。同樣,1979年對於我們國家也是一個重大的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說是在1978年召開,實際上是在年底,真正的影響都從1979年開始呈現。電影《芳華》中,1979年也是重要的節點、轉折點。影片裡男女主角的命運在那一年發生了重大改變。此外還有大量的中國人像電影裡的人物一樣,像我一樣,在那一年被徹底改變了命運。其中也包括這部電影的小說原著者、導演等。這成為我們理解這部電影的一個時代背景。

如果在1979年之前,中國的藝術家要表現一個故事,會有一套模式,後人稱之為「臉譜化」、「高大全」等。對於那些藝術生命成熟期在1979年之前的藝術家來說,這很正常。對於藝術生命的成熟在1979年以後的藝術家來說,例如一些80後紅人(姑且也把他們算作藝術家吧),他們會把姚文元派到延安去整風,很可能也會把那場邊境戰爭搬到諾曼第去,讓劉峰變成米國大兵瑞恩的指導員。他們根本就沒有那段經歷,惡搞一下,甚至連惡搞的興趣都沒有,直接在「小時代」裡倒灶,仿佛1979年以前的世界根本不存在,或者只把歷史當成惡搞的素材。

然而,《芳華》的主創人員跨越了兩個時代,雖然這電影的上映離1979年已38年,但是,在兩個時代的碰撞日益頻繁的今天,這些跨時代的創作者,既不能像1979年前的老藝術家那樣堅定不改,又不能像80後位藝術家那樣輕浮不恭,卻能以親歷者加思想者的身份,貌似深刻地以個人回憶的方式再現歷史,無意中將兩個時代烙印統統帶上,變成一團亂麻的源頭。事實上,電影情節是否真實並不重要。說歷史的人,目的都是說今天,更何況那是藝術創作。

《芳華》裡顯然有大量對改開之前的中國社會的否定。說實話都快40年了,那些否定毛澤東時代的觀點、否定的角度、否定的手法,還是那麼一成不變,還是我18歲時就已熟悉的味道。這些觀點已經被批駁過無數次,但每次喬裝打扮再出現,仍然被當成是宇宙新發現,一副思想發明家的厚臉皮,讓人生厭。不得不說,否定前三十年的某些人,可能終老也不會再進步了。

然而,《芳華》裡顯然還有不少對1979年之前歲月的留戀和懷念。不管有人說是白花花的大腿胸脯,還是溼漉漉的澡堂、更衣室、遊泳池,哪怕說它是馮小剛夢中的「大觀園」,《芳華》的懷舊情結終歸是很明顯的。例如讓何小婷恢復正常的那段夜幕下的瘋子獨舞,那場泣不成聲、通宵達旦,讓人覺得唐突的散夥飯等。影院裡有人被感動,很正常,很可能就像我,看電影時,想起很多自己的往事。我不認為馮小剛的戀舊、懷念是虛假的感情。但這就形成了這部電影的麻煩——觀念上是否定歷史的陳詞濫調,感情上卻有對那段歷史無法割捨的依戀,這是影片的內亂。再與社會上的外亂結合在一起,一小團亂麻就成了一大團亂麻。誰有所謂快刀呢?

舉個例子。劉峰在海南被聯防隊員打,昔日文工團女戰友路過,情急大罵:CNM,你們居然敢打傷殘軍人、戰鬥英雄!且不管情節是否真實,只是判斷一下,馮小剛用這段臺詞的心態,是真情還是假意?我認為這是馮小剛真實的心情,它並沒什麼錯。社會的確應該尊重軍人,更何況是傷殘軍人、戰鬥英雄。但是,如果要嘲笑一個雷鋒式的人物沒有好下場,何必還要用資本家慷慨解囊的方式同情他、幫助他?甚至要求社會尊重他、回報他?如果說這個情節是為了體現新興資產階級的善良,反襯中國政府的冷漠,那麼,面對現實中的確存在對傷殘軍人的冷漠,我們是否該問一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毛澤東時代遺留下的傳統嗎?難道不是「一切向錢看」的資本主義反共思潮的結果?所以,用新興資本家的視角去批判對共產黨軍隊戰鬥英雄的冷漠,不覺得滑稽嗎?連同影片最後旁白中對劉峰、何小婷普通、平淡生活的羨慕,虛偽與真實攪拌在一起,顯示出創作者在影片內部留下的混亂。

我看到一些竭力誇讚這段情節的言論。誇讚者在別的地方一直是抹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為何在這裡,他們變為同情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英雄的角色?換句話說,當某些人昨天還在嘲笑、挖苦黃繼光、邱少雲,今天卻在同情劉峰,你不覺得是拿錯劇本了?他們是真的同情雷鋒式的英雄,還是假裝同情、別有所圖、欲語還休呢?我相信,這種外部錯亂,馮小剛本人也未必能搞清究竟為何會出現。當文工團院門口的毛主席畫像變成了可口可樂的巨幅廣告,馮小剛是拍手稱快還是若有所失?

中共十八大以後,有一個觀點已經廣為人知,即「兩個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而《芳華》中重要的1979年,恰恰在兩個三十年的分割線上。當年令人羨慕的綠軍裝與喇叭褲、錄音機、鄧麗君一起出現時,當枯燥的排練與考大學、跨國婚姻都成為選項時,它究竟是屬於前三十年還是後三十年?它們究竟是互相否定還是互相肯定?或者是互相無關?就像金庸筆下的老頑童周伯通自身左右手互搏,電影創作者亂了,觀眾也亂了,電影評論者更亂。雖然中央高層的聲音是「兩個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但是,有多少人同意、接受?或者說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同意、接受的往往都沉默不語,大聲嚷嚷的大都是不真正同意的。當今天的中國對於「兩個三十年」的關係爭論不休的時候,電影《芳華》的內亂,與全社會的外亂結合在一起,最終變成了一場喋喋不休的撕扯,同時成為今天中國輿論圈的縮影。

對於《芳華》,讚美與批判意義都不大。如果社會不能形成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經歷的共識,如果藝術工作者只是展現自己對各種流俗觀念的附庸,對於這部電影的讚美與批判無非是其他所有領域的爭吵轉移了陣地,借著這部電影的話頭,把所有說過的話再說一遍;把曾經吵過的架再吵一邊。曾經吵翻天的言論,沒有結論的依然沒有結論。否定前三十年的,沒什麼改變。否定後三十年的,也沒什麼新意。這個一團亂麻的電影,在一團亂麻的輿論中,熱鬧一陣後,終究會被忘記。

相關焦點

  • 察北引進全自動轉盤式擠奶設備(圖)
    12月9日,一位工人正在察北管理區現代牧業(察北)有限公司擠奶車間巡視全自動轉盤式擠奶設備。請撥打新聞熱線0311-67562054,登錄河北新聞網新浪微博(@河北新聞網官方)或通過投稿郵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聞線索;時評稿件請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時評美文之四:匠心之道「守破離」
    時評美文之四:匠心之道「守破離」劉根生    一部《戰爭與和平》,草嬰翻譯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樣的藝術標準,翻譯作品始終遵從六道工序:研讀原著、譯文、讀譯文、請人朗讀、交編審、打磨求「神韻」。對新發現應先察而勿先罵,寬容「離經叛道」,激勵「異想天開」,為顛覆性創新批量出現營造優良土壤。  「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細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斷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見不斷創新之心。匠心之道貴在「守破離」。
  • 司愛武:時評寫作,三思而後行
    作為即時新聞的一種補充,近兩年時評如雨後春筍、一片蔥蘢,包括日報、晚報、晨報乃至廣電報在內的媒體紛紛開設了時評版面或時評專欄,各地報業集團的網站及各級政府管轄和運作的網站也都先後設置了時評之類的子頁。與此遙相呼應,一大批時評作者也應運而生,個別優秀的時評家脫穎而出。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 漢代察舉制
    ①察舉制產生於西漢。察舉制是一種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選官制度,它的主要特徵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察舉制的實行為中小地主及其他社會階層開闢了一條參政之路,選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充實和加強了封建統治機構。②軍功爵位制產生於戰國時期。
  • 複雜的生活就像一團亂麻,人人在經歷!
    現在生活複雜得像一團亂麻,而且人人在經歷;生活本就多苦,若一件漂亮的裙子穿在一個整潔的人身上,會把它該靚麗的一面展現淋漓盡致,若穿在一個不愛自己更不愛生活的人身上,會把裙子穿得很難看。
  • 時評:鄰裡和諧是「動詞」而非「名詞」
    ·時評:「電商定製」不能在「唯低價」中迷失2018-06-21·時評:微信對罵群,一場畸形的發洩狂歡2018-06-21·時評:堅決打贏環保督察整改攻堅戰2018-06-21·時評:讓「菸頭不落地」成為一種習慣2018-06-21
  • 漢朝歷史:漢代的察舉制度——察舉制的科目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漢朝歷史:漢代的察舉制度——察舉制的科目。察舉制的科目主要有以下一些:茂才異等:也叫秀才異等,補文學禮義之官。
  • 25個高考作文熱點話題(好題與時評)
    穩健前行,方有所成》《國士情懷家國,人生方可遠行》《人生逐夢正當時》《精神成長是一生的功課》《惜物是一種美德》《有一種希望,叫「春筍般成長」》《自信的氣質格外迷人》《舒展青春該有的模樣》《不負青春,不負時代》《把青春相冊嵌入時代畫卷》《讓成長一路榮光,為夢想不負芳華
  • 江右時評:「量子大道」奮鬥的足跡最亮眼
    27歲的張嵩昊姑娘是軟體部「元老」,帶領團隊打造量子計算雲服務平臺;帶領著國儀量子,自主研製出一把又一把微觀世界的「尺子」;博士畢業的唐世彪深耕量子通信領域,致力於量子科技的轉化應用,與量子產業共同成長……懷揣科研報國的夢想而來,為探究量子科技的奧秘而來,他們以青春的熱血與激情,勇敢探索、勇攀高峰,在「量子大道」貢獻青春力量、奉獻青春芳華、展現青春風採。
  • 《芳華》馮小剛書寫絕色青春黃軒攜「馮女郎」展絕代芳華
    5月4日,馮小剛新作《芳華》曝「青春」版預告。馮小剛曾坦言文工團的經歷就像黑白生活中的一抹彩色,因此《芳華》不僅在講述文工團的故事,更是用詩意盎然的鏡頭描繪一代人的絕色青春。據悉,馮小剛還將在節目《朗讀者》中朗讀自己的青春故事,進一步詮釋「老炮兒的青春」。
  • 察右後旗與北京兆通置地公司火山草原旅遊項目座談會在察右後旗召開
    1月24日,察右後旗人民政府與北京兆通置地公司火山草原旅遊項目座談會在察右後旗召開。旗政府主要負責人,旗政府辦、旅遊局、發改局、財政局、國土局、規劃局、住建局、農牧業局、環保局、工商質監局、白音察幹鎮、烏蘭哈達蘇木等單位負責人參加座談。
  • 時評:「紙面功夫」絕非真功夫
    時評:「紙面功夫」絕非真功夫 2018-11-01 09:35:09 來源: 南通網 □儲旭東2018年還剩兩個月,各地也逐步開啟年終總結工作。
  • 源本60秒13:察舉
    到漢武帝時,比較完備的察舉制就形成了。2.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3.察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祿,其中最重要的是孝廉。舉孝廉即推舉「孝子廉吏」。
  • 樂享芳華 越舞越開心
    為傳播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展現當代老年人新風採,12月5日,由芳華俱樂部六盤水店、六盤水市鐘山區舞蹈協會聯合舉辦的「樂享芳華,越舞越開心」廣場舞大賽在六盤水大河堡溫泉酒店內舉行。芳華俱樂部負責人表示:「這次廣場舞大賽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和貴州2頻道《退休好生活》欄目有合作,今年的『退休好春晚』節目海選我們也將推薦六盤水的隊伍參加。」 比賽當天,各支參賽隊伍都拿出了看家本領,他們身著各色服飾,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9:30分,隨著主持人的介紹,廣場軍鼓隊用響亮的鑼鼓聲表演為比賽拉開序幕。
  • 解鎖家門口的花漾時光,時代芳華裡絢麗綻放
    12月22日,「趣芳華,遇見裡」時代芳華裡品牌發布會於中山喜來登酒店盛大啟幕,時代中國與時代商業代表、政府代表、品牌商家代表、合作夥伴及主流媒體等300餘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會上,首度揭開了社區生活中心代表作——時代芳華裡的神秘面紗。
  • 芳華票房最新統計數據 芳華即時票房排行榜1月3日實時票房
    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正在熱映,不僅元旦三天斬獲兩億,累計票房更在1月2日超過12.7億,成功挺進華語電影票房前十,並且成為唯一一部跨入票房前十的文藝片。影片不僅深受觀眾喜愛,更是在《2017年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中被專業影評人票選為年度第一佳片。芳華電影票房1月3日票房數據介紹>>
  • 家裡衣服多的堆成山,一團亂麻該如何進行「斷舍離」?
    走進日本主婦的日常,面對家裡衣服多的堆成山,一團亂麻該如何進行「斷舍離」?首先,學會定期清理你的衣櫃。每到一個季節,就把這個季節裡面所有的衣物翻出來堆在一起,然後從這些翻出來的衣物中間,一件一件的整理,哪些是你還想要穿的,哪些是你已經很久都不再穿的。
  • 跟著丙察察去流浪
    在西部,滇藏線、川藏線、青藏線,在所有進藏的道路中,丙察察是最神秘刺激最驚豔的。十五年前就開始帶驢友進丙察察的老司機瑪璜說,把命別在褲腰帶上玩了幾十年,真把自己玩成了一匹永遠在路上的老狼。丙中洛、察瓦龍、察隅,就是所謂的丙察察。
  • 《芳華》:青春是一段青蔥歲月
    最近,電影《芳華》票房一路飆升,應該說得到了60·70·80後的追捧與共鳴。周日晚,朋友相邀,齊聚影院一觀芳華。而今,很難有此心境有此閒暇靜坐影院,靜謐,默然,在優美而激情的音樂中,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在70年代和80年代經歷的人生命運故事,通過蕭穗子的旁白展現在我們眼前。
  • 時評寫作教學分階段實施的邏輯路徑
    時評作為一種常用文體,最初主要在大眾傳播媒介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