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後,辦公室沒人,淼哥坐在那裡看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莊園》。娟妹走過來坐下,焦急的說:「淼哥、淼哥,我兒子的班主任,知道我是醫務人員,請我去講性教育。你說,我該怎麼辦?」
淼哥繼續看書:「我的故事會裡,那麼多生理衛生知識,隨便看幾篇,糊弄小朋友肯定是夠的。」
娟妹一臉壞笑:「淼哥,你的故事會,講的的確有分寸,汙而不膩、穢而不淫。我們年輕人看看挺好的,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學到了科普。
可對於小學生,還是有點過了。能不能演示一下,你現在站在小學教室裡,給小朋友們講講,受精卵是怎麼樣到媽媽肚子裡的?」
淼哥揉揉肩膀:「給小學生科普,就把我以前的故事會,買點去汙粉洗洗就好啦。
科普,一定要通俗,否則講了大家也聽不懂。受精卵,在身體內的奇妙旅行,你可以這麼給小朋友講解:
男生和女生,長到爸爸媽媽那麼大的時候,政府會發一個證,他們就可以在一起羞羞啦。
情到濃時,男生射精2-6毫升,每毫升有6千萬到1.5億精子。女生,一次月經周期內,會排出一個卵子。
這1.2億到3億個精子,就是為了一頭扎進這個寶貝蛋蛋。就像一個蝌蚪,遊到一個雞蛋餅裡,別問我為什麼,他們就是這麼無聊。
知道大馬哈魚洄遊嗎?從大洋到江河,日夜兼程,不辭勞苦,衝過重重阻撓、越過層層障礙,直至遊到目的地,找到合適的產卵場所。
同樣,小部分精子,會被擠到洞洞外,慘死在床單上;大部分精子,會在洞洞裡,被酸性物質嗆死。
這裡面,大約只剩下幾百萬條精子,在數以億計兄弟姐妹的掩護下,頑強拼搏,奮勇往前;跋山涉水、穿山越嶺,好不容易來到一片水簾洞深處。
精子,通過子宮,遊經輸卵管,來到腹腔,和卵子結合。啥GPS導航,啥北鬥定位,在這件神奇的事情面前,完全被秒成渣渣。
女生的肚子有多大,你們知道不?男生的精子有多小,你們知道不?能安全到達目的地的精子,那就是精中之王!
精子和卵子,都沒有眼睛,在黑漆漆的腹腔裡,相遇在一起。就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圳夜晚,幾百萬隻躁動不安的蜜蜂,甩著小屁股,去找唯一的一朵玫瑰花去採蜜。
精子和卵子的美妙的相遇,就發生在身體裡,這場令人驚嘆的史詩般的壯舉,在你不知不覺中完成。
事到如此,離受精卵變成寶寶,其實只是萬裡長徵走完了一小段。
受精後30個小時,細胞級的受精卵,要能被牙刷般大小的輸卵管成功抓獲。
看過《火星救援》吧?對,就像在浩瀚的宇宙,女船長要把男主人公一把抱住,時機稍縱即逝,失敗意味著今生不再相見。
這條輸卵管,必須是柔軟的,沒有牽絆的。如果僵硬沒有彈性,如果和周圍粘連無法自由活動,那麼完了。
要麼,它無法抓到受精卵。好不容易成功牽手的受精卵,就會墜入第五層宇宙,直接在黑洞般的腹腔裡被吸收;
要麼,它無法把受精卵送到宮腔,半路撂攤子,寶寶擱在了輸卵管裡。
你想,子宮可以由拳頭那麼大,漲到西瓜那麼大,容量增加1000倍,重量增加20倍,輸卵管哪行呀?
受精卵照樣分裂、生長,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把可憐的輸卵管撐破。
如果萬幸,那麼受精後的96個小時,受精卵能夠抵達子宮裡面。
不要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受精卵,是一個外來的物質,子宮只有一個極短的窗口期來接納它。
舉個例子,在不知名外星球的平原,常年乾旱,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是雨季,水美草密,萬物生長。某一天,一艘載人宇宙飛船降落。
首先,這艘千瘡百孔的宇宙飛船,必須能夠打開艙門,否則,裡面的人就只能活活憋死。
受精卵有一層透明帶,這層透明帶不能消失,受精卵就被緊緊包裹,無法變大。
其次,宇宙飛船必須能伸出若干個爪子,牢牢的把自己固定在平原表面,否則,一陣颶風颳過,光溜溜的飛船就被吹跑了。
受精卵,也必須分化出合體滋養細胞,沒有它們,孕囊無法黏附在子宮內膜,母親稍微活動,這歷經千辛萬苦的囊胚,可就掉出洞口了。
然後,宇宙飛船必須趕在一年當中的雨季降落,否則,外星球的平原,將是一片不毛之地,乾涸如撒哈拉沙漠,寸草不生。
受精卵,也必須和子宮內膜同步發育並且功能協調,分裂的太快,內膜薄無法黏附;分裂的太遲,內膜厚無發著床。
最後,宇宙飛船成功的在外星球的平原安營紮寨,繁衍生息,有一種圖騰被成為「宇宙之神」,認為所有無法解釋的神奇,都是上帝的旨意。
受精卵能順利種植在子宮裡,也有一種「神」一般存在的激素---孕激素。孕激素使子宮肌肉鬆弛,對外界刺激降低,使子宮的內膜長的又粗又肥,沒有足夠量的孕激素,囊胚無法存活。
受精卵,在身體內的奇妙旅行,不懂的人覺得順理成章,懂的人覺得妙手天工。
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億裡挑一的佼佼者,都是偉大造物者精心打造的神奇,你們一定要珍惜這個得之不易的生命。」
娟妹聽的如痴如醉,呆了半響說:「淼哥,沒想到,科幻故事也能被你拿來做科普呀,小朋友肯定喜歡聽。」
淼哥合上書,笑著說:「這,也就吸引三年級以下的小朋友,千萬不要小瞧現在的學生,網際網路這麼發達,他們的知識,不再全是學校和家庭灌輸的。
我們做家長的,只能去因勢利導,而不是把他們當成白紙一張。否則,他們會用實際行動來震撼你。」
尊重生命,科普知識,歡迎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