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對口幫扶的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當地農村中小學生正在一間間「公能」素質教育發展教室中以「玩」促「學」,感受素質教育的新成果。「『公能』教室讓學生的心回到了學校!」談起南開大學援建的「公能」教室,莊浪縣萬泉中學校長徐全運高興地說,這間教室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對控輟保學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豐、小威、小西(均為化名)曾是讓萬泉中學老師頗為頭疼的三名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的他們,甚至一度離校輟學,不管老師、家長如何勸說,都不肯返校復學。2019年下半年,南開大學援建的「公能」教室落戶萬泉中學。這間教室集科技、音樂、美術、書法等功能於一身,既有現代化的設備,又有「愛國三問」主題牆等文化元素,培育學子愛國奮鬥之「大公」,鍛鍊學子求索知識之「真能」,讓莊浪中小學生感受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同時,更堅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之志向。
從同學那裡得知萬泉中學建起了「公能」教室,小豐、小飛、小西都相繼主動回到了學校。在「公能」教室,他們可以操縱AI機器人、無人機,體驗3D列印技術,自己組裝電動車模型並進行簡單編程,用機械臂準確拾起路上的「障礙物」……萬泉中學副校長高繼平是該校「公能」教室的輔導教師,讓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小威用樂高積木拼裝一個複雜的汽車模型,從下午6點多一直做到晚上9點半晚自習下課,三個多小時,他全程心神專注,把模型做得有模有樣」。
從瀕臨輟學到心回學校,萬泉中學的老師們欣喜地看到,小豐、小威、小西不僅沉浸於「公能」教室,在其他方面也有了顯著進步:體育生小豐每天很早就會來到學校操場跑圈訓練,小威開始在文化課上認真聽講了,曾被診斷患有抑鬱症的小西,在「公能」教育與心理輔導的聯合作用下,狀態有了較大好轉。
「萬泉中學的600多名學生,全部來自當地村鎮,目前全校所有學生以興趣小組為單位,每周一三五都會定時來到『公能』教室上課,實現了全校全員全覆蓋。」徐全運告訴記者,「公能」教室已經成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科技教育和藝術教育的重要載體。
據了解,截至目前,南開大學和南開校友已累計投入近600萬元,在莊浪建設了29個「公能」教室。2020年,南開大學和南開校友還將再投入360萬元,新建17間「公能」教室,實現莊浪全縣鄉鎮中心小學、鄉鎮初級中學、縣城小學全覆蓋,讓3.5萬餘名中小學生受益。(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聶際慈)
作者:陳欣然 聶際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