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馬其頓是一個比雅典或科林斯更為野蠻、粗暴的地區

2020-12-13 明天有你更精彩

義大利使用鐵器的民族中,我們發掘的最早的遺址之一離現代的博洛尼亞不遠,我們稱之為維拉諾瓦(Villanova)。隨後,類似的文化也被考古學家稱為維拉諾瓦;公元前8世紀,這類遺址在義大利中心地區很好地得以建立。一些「維拉諾瓦人」已經與腓尼基人以及南部的希臘殖民地的居民進行貿易。他們中的一些人後來共同擁有了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伊特魯裡亞人(Etruscans)。我們對他們的認識,還有很多方面模糊不清。考古學告訴我們的,更多的是他們的文化,而不是歷史和紀年。不同的學者認為獨特的伊特魯裡亞文明形成於公元前10至前7世紀的不同時期,對於具體的時間則意見不一。

他們甚至無法就伊特魯裡亞人的祖先起源於何處達成一致,儘管伊特魯裡亞人顯然不是最早的義大利人。不管他們在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來到義大利,他們都在那兒實現了民族的融合,他們中有土著的後代,也有公元前1000多年的印歐入侵者。約公元前1000年,維拉諾瓦正在大力開採厄爾巴島上的鐵礦,厄爾巴島位於託斯卡納海岸之外,現稱之為伊特魯裡亞。它們提供的鐵製武器似乎促成了伊特魯裡亞人的統治。在最鼎盛的時期,其統治可能囊括了從波河直到坎帕尼亞的整個半島中部地區。伊特魯裡亞的社會組織形式仍不得而知,但很可能是在國王統治下的一個城市間的寬鬆聯盟。

伊特魯裡亞人有書寫能力,他們使用一種起源於希臘的字母,他們可能是從大希臘的城市中獲得這種字母的(儘管他們的文字還沒有完全被解讀),而且他們相對富有。公元前6世紀,伊特魯裡亞人在臺伯河南岸建有一座重要的橋頭堡,在眾多的拉丁小群落之中,另一個民族長期定居在坎帕尼亞,這就是後來的羅馬。它是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臺伯河的水位足以讓它建橋,但也沒有達到足以讓海船通過的高度。伊特魯裡亞人的遺產通過羅馬保存並流入(且最終消失於)歐洲人的傳統中。羅馬通過伊特魯裡亞人的歷史首次接觸到希臘文明,在幾個世紀中,羅馬在海陸兩方面都與之保持著聯繫。希臘影響的滋養可能是羅馬最重要的遺產,但它也沿襲了伊特魯裡亞人的很多制度。

其中一方面就是它在「幾百年」間都以軍事目的組織其民眾,最淺顯的例子就是羅馬的角鬥比賽、公民凱旋式以及預兆解讀——通過犧牲者的內臟來辨明未來的情況。約公元前6世紀末,拉丁城市對其統治者發動起義。期間,羅馬擺脫了伊特魯裡亞人的統治。在此之前,城邦一直由塔克文家族(Tarquinius)的伊特魯裡亞國王統治,後來傳說塔克文家族的最後一任國王在公元前509年被驅逐。不管確切的是哪一年,伊特魯裡亞人的勢力很可能就是在這段時間因為與西部希臘人鬥爭而受到壓制,其他拉丁民族成功發起挑戰,並從此走向獨立。儘管國王的流放明顯是決定性的時刻,但後來的羅馬人還是喜歡往回追溯到更遠,聲稱他們的城市是由一個叫羅慕路斯(Romulus)的人於公元前753年建立的。

我們無須對此過於認真,但母狼哺育羅慕路斯及他的同胞兄弟瑞摩斯(Remus)的傳說則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早期羅馬對伊特魯裡亞人情感的信息,我們從羅馬人的迷信中會發現他們對狼特別崇拜。公元前5世紀為羅馬第一共和國時期,也是希臘最鼎盛的時期。正是從地中海西部的希臘世界,羅馬人第一次了解到什麼是文明,並且成為希臘一些城市的光輝歷史和腓尼基商人活動的一部分,不過相對於希臘文化的中心領域——愛琴海地區和小亞細亞而言,羅馬還是顯得有些邊緣化。所以這種狀態又維持了兩個世紀。

儘管羅馬很早就開始地區性的政治擴張,但只有當羅馬進入東部地區時才開始改變世界歷史。出人意料的是,隨著希臘城邦的衰落,一個進一步擴大的新的希臘出現於公元前4世紀。伯羅奔尼撒戰爭末期,一股新生力量開始在希臘世界的北疆活躍起來,那就是馬其頓(Macedon)王國。馬其頓居民說希臘語,他們的代表經常出席泛希臘的節日。馬其頓國王聲稱他們起源於《伊利亞特》中偉大的希臘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並聲稱他們絕對而且非常明確地統治過一個希臘城邦,是希臘人的一部分。

但很多希臘人並不同意,他們認為馬其頓人是蠻族,幾乎未曾開化,更不用說等同於愛琴海地區、愛奧尼亞地區以及大希臘的城邦居民了。毋庸置疑,馬其頓是一個比雅典或科林斯更為野蠻、粗暴的地區,馬其頓國王必須管理由山區部落首領組成的統治階級,他們可能未曾對雅典辯論留下深刻印象。然而馬其頓改變了歷史進程,它促使希臘文明經歷了一次新的巨大的發展。公元前359年,一位有能力、有雄心的國王上臺,其雄心之一就是讓人認可馬其頓是希臘的一部分。腓力二世(Philip Ⅱ)最初擔任一位幼主的攝政,後來成為國王(通過罷免幼主成為合法的統治者)。

周圍環境都對他有利:希臘城邦因為長期的鬥爭已精疲力竭;波斯又受到一連串起義的困擾。馬其頓黃金儲備豐富,腓力可以儲備一支強壯的軍隊,這支軍隊以後的效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腓力個人的努力。考慮到他年輕時在底比斯看到的希臘作戰方法,他決定設置一種新的隊形加以應對,這種方陣由配備長矛的十行步兵組成,這些長矛比普通的矛要長兩倍。手執長矛的士兵略微站開,這樣後排士兵的長矛就能通過前排士兵之間的空隙向前刺。結果就形成了刺蝟狀的有尖頭的隊形,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武器。為了支持方陣,馬其頓人擁有裝甲騎兵和圍攻列隊,圍攻列隊配有諸如石弩之類的重型武器。腓力及其兒子正是憑藉這支軍隊結束了希臘本土城邦的獨立,結束了一個歷史時期——即公元前335年前的城邦時代。底比斯被夷為平地,其居民因反抗而受到懲罰,淪為奴隸,這將是一個時代結束的標誌,同時也是一個充斥著迅速而壯觀的變化的時代開始的標誌。

相關焦點

  • 旅行:伯羅奔尼撒葡萄酒之路,雅典古代科林斯私人一日遊
    伯羅奔尼撒葡萄酒之路和雅典古代科林斯私人一日遊在雅典的私人全日遊中探索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地區的葡萄酒和古代歷史。進入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onnese peninsula),穿過葡萄園前往兩個精品酒莊。
  • 古希臘的三國時代——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究竟是誰笑到了最後
    5、科林斯戰爭——底比斯崛起(彼奧提亞同盟)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後,斯巴達成為希臘霸主。斯巴達的強勢和獨斷又引起了原提洛同盟諸邦和伯羅奔尼撒同盟內部的不滿,代表城邦便是底比斯。底比斯位於愛琴海西北希臘中東部的波提亞,與雅典,斯巴達並稱為希臘三大主要城邦。底比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時(建議斯巴達消滅雅典人,但遭拒絕。於是底比斯和雅典、科林斯等結盟對抗斯巴達,並公元前395年爆發了科林斯戰爭。
  • 希臘的馬其頓難題
    馬其頓的日益強大引起了越來越多希臘人的注意。面對腓力二世的強勢擴張,以雅典為首的希臘城邦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馬其頓一直以來都是希臘的學生,且目前學得並不完全,還差得很遠。他還指出,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事實上只是個僭主,像腓力二世這樣的僭主又有何資格來統治自由昌盛的文化之邦希臘呢?德謨斯提尼號召所有希臘人團結起來,為自由而戰,堅決不允許馬其頓染指希臘地區。
  • 世界史:羅馬執政官與雅典執政官之間的關聯
    引言安蒂阿契德成為雅典的執政官,馬可斯·費比烏斯 和波斯都繆斯·伊布久斯·烏勒斯當選羅馬的執政官。在這 一年(前435年)當中,雅典加入科孚的陣營,使得後者能夠贏得海戰的勝利,所以受到 科林斯人的詛咒。同時引起科林斯當局極其強烈的報復心理,雖然波蒂迪亞是雅典人建立的殖民地,但受到科林斯的引誘對雅典高舉起義的旗幟。
  • 馬其頓改名「北馬其頓」,一段橫跨2000年的前塵往事 | 京釀館
    二、 「虛胖帝國」走過的興衰路說起「馬其頓」這個名字,熟悉世界歷史的人並不陌生--在古代史上「希臘」並非一個統一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一種文化,或「一個世界」,在這個擁有相近文化的「世界」裡,有雅典、斯巴達、敘拉古、科林斯等大大小小的城邦國家。
  • 「馬其頓」之爭:歷史上馬其頓人是如何被斯拉夫化的
    矛盾的是,馬其頓人既然並不認為自己是古馬其頓人,為什麼還要使用馬其頓的國名,甚至曾因在國旗上使用古馬其頓標誌——維吉納太陽(Vergina Sun,因發現於北希臘小鎮維吉納而得名,自1980年代以來,在馬其頓希臘人中廣為流行,成為希臘馬其頓地區的官方標誌。1993年被希臘議會批准成為官方國家符號)而與希臘產生矛盾呢?這一點恐怕馬其頓就難以自圓其說了。
  • 世界史:分析雅典執政官與羅馬執政官之間的交鋒
    伊庇達努 斯人居住在亞得裡亞海,是來自科孚和科林斯的移民 , 他們之間爆發內戰。得勝的一方將數量龐大的對手施以放逐的處分,眾多的流亡人士組成 一個團體,再與伊利裡亞人聯合起來,發航前去攻打伊庇達努斯人。蠻族的大軍進入戰場,已經據有周座的鄉間,將要入侵城市,伊庇達努斯人無法力敵,派出使者前往科孚,請求看在親戚的分上給予援助。
  • 古希臘地圖顯示,城邦是如何成為一個帝國的
    古希臘的地中海國家由許多城邦組成,直到馬其頓國王菲利普和亞歷山大大帝將他們併入希臘帝國,才統一。希臘位於愛琴海的西側,北部是巴爾幹半島的一部分,南部是伯羅奔尼撒半島,由科林斯地峽與北部陸地隔開。北部地區以雅典城邦而聞名,伯羅奔尼撒人,斯巴達人。在愛琴海也有數以千計的希臘島嶼,在愛琴海的東部有殖民地。
  • 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
    於是伊庇丹努人轉而向科林斯求救——也有一部分科林斯人居住在伊庇丹努,而且科林斯人是最先建立伊庇丹努城的人。 科林斯和科西拉本來是有矛盾的,所以科林斯樂意援助伊庇丹努,而且伊庇丹努還主動成了科林斯的殖民地。這當然引起了科西拉的不滿。於是這兩個國家爆發了戰爭,主要是海戰。 一開始,科林斯戰敗了。
  • 結構性風險|雅典死於金融,鐵血羅馬終於通脹的啟示
    ——民主雅典,成敗在金融——絢爛多彩的雅典文明,在周遭都是茹毛飲血的荒原部落中,猶如人類最早的文明之光,像是得到眾神的眷顧,湧現出公民權利的意識,追求辯論當然,神是不存在的,真正讓雅典產生文明屬性的原因在於其地理位置臨海,本不適合耕種,面對廣袤的大海和鹽鹼貧瘠的土地,向海而生是不得不做出的決定。可以選擇簡單粗暴的海盜搶劫,但雅典,選擇了貿易經商。相較於農耕經濟,經商文化的興起,加速了人員附屬關係的改變。
  • 旅行:雅典老城徒步之旅,蒙納斯提拉奇和普拉卡
    在組合之旅中了解雅典最古老遺址背後的歷史和神話 早早到達雅典衛城並跳過這條線,打敗了熱量 沿著導遊穿過古老的普拉卡街區的迷宮般的小巷 在Monastiraki跳蚤市場購買紀念品和希臘商品在雅典裡維埃拉的豪華遊艇上的私人晚餐在這個豪華的私人遊船上度過一個寧靜的下午,穿越葡萄酒 - 黑暗的海水和過去的天堂般的希臘島嶼
  • 「歐洲後花園」巴爾幹,為何成為野蠻、落後、血腥的代名詞?
    最早的「巴爾幹」一詞是用來指稱「古代赫默斯」山脈,但到了一戰後,巴爾幹不只是是個地理概念,這個詞更是充滿了負面的含義,如落後、血腥、野蠻。被冠於血腥形象的巴爾幹巴爾幹地區的叛亂和報復整整持續了一個世紀,在1900年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展開炸彈攻擊,1903年塞爾維亞國王被刺殺,以及巴爾幹兩次戰爭期間的大屠殺。因為這樣的歷史形勢,所以歐洲人把這個區域的暴力和流血聯想在一起,巴爾幹成為暴力的代名詞。
  • 兩極格局下同盟政治中的「科林斯難題」研究
    科林斯人為了復仇於公元前433年再次準備向科基拉發動新的戰爭。但這一年向來以不結盟為特徵的科基拉以「希臘有三大海上強國——雅典、科林斯和科基拉。如果你們讓其中兩個合二為一,讓科林斯控制了我們,那麼你們就不得不防止與科基拉和伯羅奔尼撒的聯合艦隊作戰」為理由,迫使雅典與科基拉結成有條件的防禦性同盟。
  • 早在羅馬和雅典之前,這裡曾是古代世界的中心
    這個故事大家都聽過,但是你有沒有問過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是在哪裡發生的? 再問一個問題——下圖這部幾乎所有青春期少年心中的女神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在哪裡拍攝的?
  • 中世紀下的歐洲:野蠻粗暴的候補騎士如何改造「轉正」?
    一、戰士——騎士的前身:改造前燒殺搶掠和野蠻暴力歐洲騎士的起源來自日耳曼戰士的成人禮,在古日耳曼部落的時候,戰士的男孩往往以後的發展方向也是戰士。當男孩還只是候補戰士的時候,戰士父親就會安排他當另一名戰士的下屬,職責是照看服裝、馬匹以及在飯桌上切肉伺候其他戰士等等。
  • 中世紀前歐洲最鼎盛燦爛的時期,伯利克裡帶領雅典走向繁榮!
    當我們講到黃金時代時,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處於和平富裕時期。如果你還是不明白,那麼你聽了我下面講的故事,或許就能理解。希臘戰勝了強大的波斯帝國之後,雅典人臉上無不洋溢著幸福而又自豪的笑容。他們充滿鬥志,打算重新建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