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本可名垂青史,但他做錯兩件事,導致身敗名裂

2021-02-13 縱橫五千年

隋煬帝楊廣已經被貼上一代暴君的標籤,寫進歷史教科書當中。但從客觀的角度來看,縱觀楊廣一生,也並非毫無作為,此人文武兼備,頗有才幹。比如楊廣開通大運河、完善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其實,楊廣本來留名青史,但他做錯了兩件事,導致身敗名裂。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雖然在中國古代,楊廣的評價非常負面,但仍然有人做出了相對公正的評價, 比如唐朝詩人皮日休在詩中寫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確實楊廣開鑿的大運河,為之後的歷朝歷代所延用,直到清朝。

還比如當代歷史學家胡戟認為,在在中國從門閥貴族政治向科舉官僚政治轉化過程中,宇文泰、宇文邕、楊堅、楊廣、李世民、武則天六人都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但「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遠的是隋煬帝和武則天,可這兩位在歷史上卻是髒水被潑得最多的」。

還比如史學家費正清認為「在隋文帝和隋煬帝的統治下,中國又迎來了第二個輝煌的的帝國時期。大一統的政權在中國重新建立起來,長城重新得到修繕,政府開鑿了大運河(這為後來幾百年間的繁華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偉的宮殿,中華帝國終於得以重振雄風。」

既然如此,那麼楊廣為什麼淪落為亡國之君呢?我想他主要做錯了兩件事,而這兩件事直接導致隋朝的滅亡!先說第一件事,隋煬帝時期進行的建設與開拓過於猛烈,已經超過了當時中國人力所能負荷的限度。這句話怎麼理解呢?隋煬帝在位時期,大興土木,這已經超過了當時百姓的負擔能力。

比如說建設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開拓馳道、修築長城,每次工程都動員上百萬人參與,勞民傷財,且時間緊迫,以致於出現「丁男不供,婦人從役」的現象,因此激起百姓的強烈不滿。此外隋煬帝還熱衷於對外的經略,比如說南擊林邑、流求,北威突厥、西略西域等等,當然最要命的還是下面這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隋煬帝執意徵討高句麗。隋煬帝在位期間,前後三次徵討高句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數死亡非常嚴重,而且在戰後仍然不放棄東徵的目的,人們無法得到休養生息。在徵討高句麗過程中是,隋煬帝集結大量軍隊,反而損失參慘重,消耗非常嚴重。

最初的時候,只是有部分士兵逃亡,在山東一帶作亂,比如王薄在大業七年,聚眾長白山,作《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人們不要去遼東送死,此後逃役者日益增多,相聚為盜,以劫掠為生,於是導致天下大亂。此外隋朝內部一些官員也蠢蠢欲動,比如楊玄感、宇文化及、李淵,隋朝國運最終覆滅。

無論是徵討高句麗,還是進行大規模的建設,隋煬帝的所作所為,都超出了當時民力所能承受的程度,故此才引發大亂。取代隋朝的唐朝則截然相反,雖然李世民在某些方面與楊廣非常相似,但他在位初年,輕徭薄賦,愛惜民力,才能留名青史。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參考資料:1.《隋書》;2.《劍橋中國隋唐史》;3.《中國:傳統與變遷》;4.《再評隋煬帝》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微信公眾號:縱橫五千年

相關焦點

  • 隋煬帝是昏君?不對,歷史證明他只是得了大頭症
    因此,千百前來隋煬帝都是一個典型的負面教材,什麼荒淫無度、奢侈浪費、大興土木、好大喜功,總之亡國之君的那點事,一定要讓他佔全了,有的沒有的向他身上扣就對了,誰讓你把國家弄丟了。但是當我們細心查看歷史真相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認知錯漏百出,隋煬帝即便不是千古一帝,也是一位有能力有魄力的雄主。首先,他完成了南北一統。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他老爸楊堅,可是真正完成南北統一的是楊廣。
  • 隋煬帝手下五大重臣,深受隋煬帝信任,被稱為「大業五貴」
    大業九年(612年),隋煬帝親下手詔稱讚蘇威,蘇威當時被尊重的程度,大臣中無人可與他相比。之後天下大亂,蘇威知道隋煬帝不可改變,心中很擔憂。剛好隋煬帝問蘇威有關盜賊的事,蘇威回答,盜賊近在滎陽、汜水一帶。隋煬帝不高興便不再問了。不久蘇威獻上一部《尚書》,旨在勸誡隋煬帝,煬帝更加不滿。
  • 隋煬帝臨死前說了三句話,只為了實現他最後這個可憐願望
    談隋煬帝,其實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雖他被定義為:暴君加昏君。但實則他幹了不少「著急」的事,比如開鑿大運河、徵高句麗等,尤其是開鑿大運河,堪稱是「燒毀了自己,方便的後人」。其實他是知道的,因為在這之前,隋煬帝曾拿著鏡子,一面觀賞著自己,一面開口說道:「多漂亮的一顆頭顱,不知會被誰砍掉。」顯然他已經意識到了結局,卻無法掌控一切,只能聽之任之,所以他才說出那樣一句自嘲,其實是相當悲涼的話,純屬進入瞪眼等死的狀態。
  • 孩子不愛思考,父母至少做錯了兩件事
    不愛思考不是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一個不愛思考的孩子,父母至少做錯了兩件事:普遍有三種做法:01 直接對孩子說不知道,或者被孩子問煩了,把孩子呵斥一頓,以後孩子不再問問題;02 直接告訴答案,既省時間,孩子又長了見識;03 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反問孩子,讓孩子自己思考,孩子實在想不出來的話,父母旁敲側擊,引導他自己找到答案,或者拿出一堆書來,和孩子一起從書中找到答案。
  • 隋煬帝楊廣是怎麼擺平他的幾個親兄弟的?
    首先聲明的是,這裡說的只是我的個人看法、真實的隋煬帝有多厲害,從隋煬帝上位前幹的幾件事我們來看一看。隋煬帝名楊廣,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的兒子。被封為晉王、兄弟五個,分別是楊勇,楊俊,楊廣,楊秀,楊諒。隋煬帝楊廣從小就聰明伶俐,18歲就率領大隋軍隊攻破陳國,俘虜了陳後主陳叔寶。功勞很大,威望很高。立的功勞多了,他就覺得自己很牛逼,野心漸漸的膨脹。楊勇雖然是太子,可是他各方面都不如楊廣。楊廣覺得自己也可以做一做皇帝。於是他開始了他的奪權之路。先說他是怎麼清理太子楊勇的。
  • 金湯匙出生的楊廣,鬥過了嫡長子,最後卻身敗名裂
    他雖然稱不上是一個好皇帝,但也絕沒有人們口中那麼不堪。他如果在大業五年及時去世,隋煬帝就會成為中國歷史上功業最顯赫的帝王之一。最後導致他身敗名裂的主要原因,還是成為子孫萬代莫能窺的千古一帝的雄心催促他過急。
  • 隋煬帝楊廣與唐高祖李淵是什麼關係?可不僅是姨表兄弟那麼簡單
    導致了隋朝的滅亡,而最終推翻隋朝的就是楊廣的親姨表兄弟李淵。李淵的父親是李眪,李(?—572年),有時候亦作李昺,嬴姓李氏,字明澤,南北朝時期北周人,祖籍隴西成紀,他出身隴西李氏,家族世代都仕於北朝,其父李虎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稱隴西郡公。
  • 聰慧的黛玉一時任性,做錯了兩件事,得罪了三個她惹不起的人
    初到賈府,她生恐做錯了什麼,惹人恥笑,便「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根據母親曾經告訴過自己的賈府中的一切,準確而及時地做出判斷,沒有鬧出半點笑話。可是,說到底,林黛玉也只是一個孩子,還是一位從小嬌生慣養的貴族小姐,有時候也難免會有點任性,她曾經因為自己一時任性,而做錯了兩件事,得罪了三個她惹不起的人。
  • 隋煬帝楊廣:被電視劇毀掉的一代雄主
    說到隋煬帝楊廣,似乎所有官方的評價都不是那麼好,比如「荒淫無度」、「窮兵黷武」、「窮奢極欲」等等,幾乎能夠用在昏君身上的詞彙他都能算得上。然而歷史上的隋皇楊廣,當真是一位無道昏君麼?唐朝歷史記載隋煬帝荒淫無度,貪戀女色。然而歷史上,獨孤皇后之所以讓隋文帝廢掉太子楊勇,正是因為楊勇寵愛妾室,而楊廣卻與妻子蕭美娘伉儷情深。雖然後代史書都說隋煬帝貪戀美色,但是正史上,他的後宮有品階與名分的妃嬪只有七個人,而且他並不寵愛,他的正宮蕭皇后一直寵冠六宮。
  • 隋煬帝手下一個神箭手,是隋朝最後救命稻草,他不死唐朝很難建立
    千百年來,隋煬帝一直被視為商紂王一樣的昏暴之君,很多人印象中,正是隋煬帝的橫徵暴斂和殘暴不仁,才導致成立僅僅38年的隋朝短命而亡。但近年來隨著史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史學界對隋煬帝的認知有了很大分歧。有一種看法認為,隋煬帝一生應當一分為二來看待,不能把對他的歷史評價簡單化、臉譜化。具體而言,隋煬帝一生可謂功罪分明。他確實有好大喜功、不愛惜民力的缺陷,但另一方面,隋煬帝也並非毫無可取之處,最起碼他修建溝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就是一件功在千秋、福澤後世的大好事。
  • 殘暴君王隋煬帝:他究竟做了什麼,即便如今提及,也讓人緊皺眉頭
    提起隋朝,大家可能都會想到隋煬帝,畢竟這可是歷史上殘暴有名的暴君。貪圖享樂,脾氣暴躁,這是一個讓所有人都討厭的暴君。畢竟古往今來,人們在提起隋煬帝的時候,總是會情不自禁地緊皺眉頭,對於他簡直是沒有什麼好話可以說。
  • 隋煬帝楊廣一位亡國之君,他身邊的那些公主們生活是怎樣的呢?
    比如說:隋煬帝,多少了解一點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有聽說過隋煬帝這個人物。首先隋煬帝是一個亡國之君,在他在位的時期,國家出現了巨大的動亂。但是隋煬帝是不是一個無能的昏君,這就不好具體來說明,關於這一點至今也沒有最終的定論。不過根據相關的歷史記載,隋王朝最終走向滅亡的最主要的原因,跟隋煬帝楊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隋煬帝真的說過「除生我養我者不可,其他皆可」這句話嗎?
    在《某某》影視劇裡,就有隋煬帝楊廣的一段臺詞:『'除生我養我者不可,其他皆可『',能說這話的人,我可以肯定的說,絕對不會是隋煬帝。我姑且不說,隋煬帝有多麼大的抱負,至少他為了得到太子之位,可以隱忍到讓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廢掉太子楊勇,立他為太子。這就足以說明楊廣是個非常有深度的人,像這樣膚淺露骨的話,楊廣他能說嗎?答案是:不能。
  • 生活不檢點而身敗名裂的5大明星,都說最後一位冤枉,你怎麼看?
    可惜這一切的一切卻被生活不檢點而導致身敗名裂。2018年初李小璐的「夜宿風波」可謂是風靡了整個網絡。曾經的周立波有多火?你看《壹周立波秀》的收視率就知道。可惜周立波在成名之後便有些膨脹,頻繁被爆出私生活不檢點的負面新聞,如今的他已然是身敗名裂。馬蘇曾享有「馬漂亮」的美譽,可自從李小璐出了「夜宿風波」後,馬蘇為了幫助好友澄清,使自己深陷輿論,從而導致身敗名裂。
  • 隋煬帝的運河與羅斯福的爐邊談話
    首先,隋朝儘管滅亡了,但是他的滅亡是因為國力太強大而滅亡的。這是不是聽起來很怪異?但事實就是這樣。從人口來看,隋朝全國人口達到5000萬。而唐朝最鼎盛的開元盛世時,人口不過只有4100萬。隋煬帝時期耕地有5500萬頃;唐天寶十四年卻只有1430萬頃。正因為國家財力雄厚,隋煬帝才敢辦大事,挖運河。
  • 隋煬帝:為何要巡狩?窮奢極侈只是表象,鞏固隋朝政權才是目的
    可隋煬帝本身不是太子,卻憑藉政績順利的當上了太子並繼承了皇位,且大業初年的隋朝有「開皇之治」加持,天下富足,敵對勢力「東、西突厥」也是內鬥不止,根本對隋朝構不成太大的威脅。那導致隋煬帝「性情大變」的「變故」又從哪來?
  • 「昏君」隋煬帝,幹的都是什麼荒唐事?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秦朝和隋朝,都是歷史上二世即亡的朝代,秦二世胡亥和隋煬帝都被稱為「昏君」,但把兩者放到一起去討論,是很不公平的,秦二世和隋煬帝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我們從小學習歷史,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中,隋煬帝一直都是一個暴君、昏君。他荒淫無道,窮奢極欲,殘暴無比。
  • 隋煬帝功績可與大禹相提並論?皮日休這首詩中的態度值得玩味
    盛唐,詩歌極大繁榮比如晚唐的一位詩人,他寫了不少的古詩,也有一些懷古詩,這個詩人親眼目睹了唐朝的盛極而衰,也親眼目睹了王朝的崩塌,所以內心的感觸特別深。所以當他遊覽大運河的時候,思之所在,情之所至,而後筆之所至,就寫下了著名的詩篇,一時間在詩壇激起波瀾。皮日休··汴河懷古這個詩人,名為皮日休。
  • 商紂王、隋煬帝和秦始皇歷史名聲並不好,為何近年卻開始被吹捧?
    我們在歷史課本上學到的是秦始皇、商紂王與隋煬帝都是暴君,但是三人不能等同也不是一個量級,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在位這些暴君翻案,是「集體吹捧」不過這樣有言過其實,譁眾取寵的味道。比如論語就有這樣一段話,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大意就是紂王成為了「暴君」的代名詞,所以天下的壞事都往他頭上靠。
  • 隋煬帝奪權篡位、貪圖享樂,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他殺害父親,殺害兄弟,篡權統治。成為皇帝後,又花天酒地,貪圖享樂。最後,他丟掉了他父親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然而,這些說法,顯然更像是民間演義小說裡的說法,與歷史上真實的楊廣其實並不完全吻合。楊廣之所以真正滅國,主要不在於他殺父殺兄,花天酒地,而是另有其事,那是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