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是昏君?不對,歷史證明他只是得了大頭症

2020-12-20 史欣浩愛讀書

我們的傳統觀念中隋朝特別令人惋惜,第一代皇帝是千古明君,他開創的王朝也是著名的盛世。可是只傳了一代就結束了,這可是一個王朝不是一個家庭,有頭腦的老爸給兒子積攢下幾個億的家產,可是兒子不爭氣,只用幾年時間就把老爸的遺產敗光了。隋煬帝敗光的可不是一個家庭,而是一個王朝。無數百姓因為他死於戰亂,國民生產也因為他倒退數年,中原大地因為他再次陷入一片戰火。

因此,千百前來隋煬帝都是一個典型的負面教材,什麼荒淫無度、奢侈浪費、大興土木、好大喜功,總之亡國之君的那點事,一定要讓他佔全了,有的沒有的向他身上扣就對了,誰讓你把國家弄丟了。但是當我們細心查看歷史真相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認知錯漏百出,隋煬帝即便不是千古一帝,也是一位有能力有魄力的雄主。

首先,他完成了南北一統。

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他老爸楊堅,可是真正完成南北統一的是楊廣。我們一定要記得這一點,結束戰亂局勢的不是被後世稱頌的好皇帝楊堅,也不是被大家憐憫的廢太子楊勇,而是後來又把它們弄丟的楊廣。因此這是一個軍事型人才。當年楊廣剛剛二十歲,他神採奕奕的帶領五十一萬大軍南下,一舉把陳叔寶的國家變成了自己的土地。

二十歲,就是李世民也只能做到這個程度吧。隋煬帝的這一仗,足可以與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少年英雄相比,並且毫不遜色。有人說當時的南朝已經是強弩之末,無論是誰帶領軍隊前來攻打都會取勝的。這種話聽著就讓人發酸,說一句抬槓的話,你我二十歲的時候在做什麼,無論戰爭難度是大還是小,這都是一場規模巨大成果顯著的大規模戰役,若是領軍之人沒有本事,南朝怎麼可能被一擊即中。

能證明隋煬帝軍事才能的事可不止這一件,陳叔寶的朝廷徹底滅亡之後,江南一度陷入戰亂。於是楊廣坐鎮揚州,把大大小小的叛軍一起消滅。在對外戰爭上,他還參與了對突厥、契丹的戰爭,都取得很大收穫。登基之後還親政吐谷渾,對戰高句麗,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後來的李世民不是也失敗了麼?為什麼要說隋煬帝好大喜功,李世民功在千秋呢?他們兩個都是少年才俊,都完成國家一統,後人對他們的看法應該不相上下才是。

其次,水上運輸的開通。現在大家的對這件事的評論也都發生改觀,不再認為他開通大運河勞民傷財,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是說這件事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只是隋煬帝動作太快了才弄得官逼民反,並且挖好之後他弄一條龍船四處晃也容易讓大家想歪。但是他為什麼要弄一條龍船四處晃呢?有人說他是為了搜集天下美女,或許這也是目的之一吧,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到各地實地考察一下,順便也看一看新開通的運河到底怎麼樣。若說有錯處,也只是排場太大了。

這條大運河有什麼作用呢?第一可以加快物品流通,減少糧食等物資的運輸費用和時間。第二在戰時可以加快軍隊行軍速度,無論是上前線作戰還是支援友軍,都能極大的節約時間。第三可以加快商業的發展。來往商隊走水路比走陸地靈活得多。

最後,就是開創了科舉制。在此之前寒門子弟想當官,只能通過一點也不公正的推舉制度才能實現夢想,可是太難了。科舉制開通之後就不一樣了,只要用功讀書智商在線,一定可以完成光耀門楣的夙願。雖然這個制度在晚清已經變成束縛讀書人發展的緊箍咒,可是這又與楊廣有什麼關係呢?它從誕生之日起為各個王朝輸送多少人才早就不可考了,就是清朝的曾國藩李鴻章等人不也是在科舉考試中被發現,才能為國效力的麼?

所以說隋煬帝是一個好皇帝,他只是把本應該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做的事集中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才導致民怨沸騰,百姓不堪重負,最終丟了國家。若是他的步伐能夠慢一點穩一點,李世民也只能是他手下的一名打手,武則天更是不會出現。我們的歷史上會有一個堪比漢朝的大隋朝。

相關焦點

  • 「昏君」隋煬帝,幹的都是什麼荒唐事?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秦朝和隋朝,都是歷史上二世即亡的朝代,秦二世胡亥和隋煬帝都被稱為「昏君」,但把兩者放到一起去討論,是很不公平的,秦二世和隋煬帝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我們從小學習歷史,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中,隋煬帝一直都是一個暴君、昏君。他荒淫無道,窮奢極欲,殘暴無比。
  •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在華夏五千多年歷史長河中,中國歷經23個朝代83個王朝,出現過將近500位皇帝。在這些人當中除了一些千古賢君之外,也有不少的昏君,其中最昏庸的十位帝王分別是夏桀、商紂王、周幽王姬宮涅、隋煬帝楊廣、晉惠帝司馬衷、明神宗朱翊鈞、明武宗朱厚照、宋徽宗趙佶、晉惠帝司馬衷、石敬搪。夏桀出生年不詳,姒姓,名履癸,是夏朝末代君主,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昏君。
  • 他設立科舉制,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後人卻只當他是一個昏君?
    他設立科舉制,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後人卻只當他是一個昏君?隋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開國便是盛世的朝代,但是他終究沒有逃過像大秦帝國的命運,只因為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看過《隋唐演義》的都會知道楊廣是一個昏君,隋朝那繁榮的家業都是被他敗掉的,讓百姓民不聊生。但是真正了解歷史的人就知道,隋煬帝他並不是那麼的昏庸無能,相反他在位時期的很多的行為對後世有著很深遠的影響,他為隋朝所創下的功績並不亞於他的父親隋文帝。
  •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昏君,明朝佔三席
    昏君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都不同,但小編在這鬥膽列出了小編心目中的十大昏君,若有其他看法,不妨一起探討。夏桀夏桀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昏君,夏桀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他繼承王位後,覺得宮室過於簡陋,就下令在洛陽建造一座傾宮。對百姓的剝削,民不聊生,由於夏桀的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最終導致了夏王朝的滅亡!
  • 隋煬帝楊廣:被電視劇毀掉的一代雄主
    說到隋煬帝楊廣,似乎所有官方的評價都不是那麼好,比如「荒淫無度」、「窮兵黷武」、「窮奢極欲」等等,幾乎能夠用在昏君身上的詞彙他都能算得上。然而歷史上的隋皇楊廣,當真是一位無道昏君麼?唐朝歷史記載隋煬帝荒淫無度,貪戀女色。然而歷史上,獨孤皇后之所以讓隋文帝廢掉太子楊勇,正是因為楊勇寵愛妾室,而楊廣卻與妻子蕭美娘伉儷情深。雖然後代史書都說隋煬帝貪戀美色,但是正史上,他的後宮有品階與名分的妃嬪只有七個人,而且他並不寵愛,他的正宮蕭皇后一直寵冠六宮。
  • 商紂王、隋煬帝和秦始皇歷史名聲並不好,為何近年卻開始被吹捧?
    我們在歷史課本上學到的是秦始皇、商紂王與隋煬帝都是暴君,但是三人不能等同也不是一個量級,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在位這些暴君翻案,是「集體吹捧」不過這樣有言過其實,譁眾取寵的味道。比如論語就有這樣一段話,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大意就是紂王成為了「暴君」的代名詞,所以天下的壞事都往他頭上靠。
  • 他是毋庸置疑的昏君,但若說論權謀,他堪稱歷史皇帝中的第一
    而這些皇帝中,不乏如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這樣的明君聖主,更不乏隋煬帝楊廣般的昏聵之輩,但即便是昏君,他們作為皇權的代表人,也都會為了荒淫享樂,驕奢淫逸而試圖將國家權利的權杖牢牢的把持於手中。可悲的是當皇權式微,威信喪失,權利卻又幾乎毫不例外的落入歷史的窠臼——宦官、外戚、內宮之手,隨後便有了幹政擅權,而此時的昏君也大都成為傀儡,為人所操縱,國家也一步步的走向衰微、滅亡。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明君是誰?四大昏君又是誰?
    中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一共誕生了494位皇帝,其中有73人並未真正在位或是死後被追封為皇帝。這樣算起來的話,古代真正當過皇帝的人大概也只有400多位。在這400多位皇帝中,有哪些是明君又有哪些是昏君呢?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明君和四大昏君,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 隋煬帝真的說過「除生我養我者不可,其他皆可」這句話嗎?
    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最憋屈的皇帝,他被人惡意抹黑,卻無處申冤。明明是比肩秦始皇的千古一帝,硬是被人說成了是荒淫殘暴的昏君。加上現在影視作品的編劇和導演,歷史知識的缺乏,胡編亂造,真是坑人不淺。在《某某》影視劇裡,就有隋煬帝楊廣的一段臺詞:『'除生我養我者不可,其他皆可『',能說這話的人,我可以肯定的說,絕對不會是隋煬帝。我姑且不說,隋煬帝有多麼大的抱負,至少他為了得到太子之位,可以隱忍到讓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廢掉太子楊勇,立他為太子。這就足以說明楊廣是個非常有深度的人,像這樣膚淺露骨的話,楊廣他能說嗎?答案是:不能。
  • 歷史長廊中,唯一未曾出現昏君的王朝,卻為何只書寫三百年歷史?
    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廊之中,鬥轉星移之下,誕生了很多的王朝。然而在這王朝的更迭之中,有很多的亡國之君誕生,似乎每一個朝代都有明君,也有昏君。但是就有這樣一個朝代,雖然只書寫下了300多年的歷史,可未曾出現一個昏君,縱然如此,這個王朝還是比較短命。
  • 隋煬帝要怒殺李淵,李世民智救父親,巧妙擺脫篡位之心
    隋朝末期,隋煬帝楊廣是個無德的昏君。當時,在朝中有一個奸臣對朝中大臣李淵關係不和,便想借隋煬帝之手除掉李淵。於是,這個奸臣便投隋煬帝之所好,說李淵能耐很大,尤其是建宮殿,曾經100天的時間內,能建好宮殿。 隋煬帝一聽很高興,聖旨傳到李淵的住處,李淵就知道是這個奸臣想要借隋煬帝之手除掉自己。他也深知,100天這麼短的時間內,怎麼能建得好一座宮殿呢?他仰天長嘆,看來這次真的是死到臨頭了。
  • 唐太宗VS隋煬帝是一丘之貉嗎
    「戊子,上謂侍臣曰:「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對曰:「人君雖聖哲,猶當虛己以受人,故智者獻其謀,勇者竭其力。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遠,吾屬之師也!」
  • 他是所有人眼中的昏君,可事實證明我們所有人的想法都錯了
    在劉備死後,接替他位置的是劉禪。雖然他是劉備的兒子,但是,不管是在電視劇還是在古書的記載中,都間接的表明劉禪是一個昏君,主動投降,輸了整個國家。並且在別的國家竟然還能整日玩樂,和他的父親劉備一點都不一樣,沒有劉備的一點聰明才智。
  • 隋煬帝楊廣一位亡國之君,他身邊的那些公主們生活是怎樣的呢?
    但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並不是每一位皇帝都可以做到這樣的。縱觀多個朝代,也有不少無能,暴力的君主們。比如說:隋煬帝,多少了解一點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有聽說過隋煬帝這個人物。首先隋煬帝是一個亡國之君,在他在位的時期,國家出現了巨大的動亂。但是隋煬帝是不是一個無能的昏君,這就不好具體來說明,關於這一點至今也沒有最終的定論。
  • 隋煬帝很著名的一首詩,僅有20字流傳千古,第1句你值得一讀
    還是那個不可一世,弒父篡位,為了美女而修大運河去揚州的昏君嗎?的確,在很多的歷史電視劇中,甚至是歷史課本上,大家都有意的將楊廣塑造成一個昏君的形象。畢竟他是亡國之君,歷史擺在那裡,對於這一點,倒也沒什麼好辯解的。
  • 隋煬帝楊廣是怎麼擺平他的幾個親兄弟的?
    首先聲明的是,這裡說的只是我的個人看法、真實的隋煬帝有多厲害,從隋煬帝上位前幹的幾件事我們來看一看。隋煬帝名楊廣,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的兒子。被封為晉王、兄弟五個,分別是楊勇,楊俊,楊廣,楊秀,楊諒。而太子楊勇是富二代,生活方面奢侈了一些,而楊廣給他送了一件非常珍貴的鎧甲。楊勇很高興,而楊廣這時候讓親信報告隋文帝說,楊勇主動收取地方賄賂,得了件鎧甲,很高興。隋煬帝很不高興。漸漸產生了廢太子的想法,楊廣讓獨孤皇后和親信楊素不斷在隋文帝身邊說太子的壞話,說楊廣的好話。時間長了,隋文帝信以為真,然後就真的廢了楊勇,立楊廣為太子。
  • 隋朝歷史:隋煬帝——獨夫授首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隋朝歷史:隋煬帝——獨夫授首。楊廣建東都、開運河、築長城,加上連年大規模巡遊,無休止的勞役和越來越重的賦稅,已經把百姓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楊廣驕奢淫逸的心理卻越來越重。隋煬帝畫像為了侵略高麗,在河南和江淮造兵車五萬輛,又在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造船三百艘。船工們被迫站在水裡不分日夜地工作,腰部以下都腐爛生蛆,平均十人中有三、四人被折磨而死。
  • 隋煬帝奪權篡位、貪圖享樂,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歷史上,楊廣是典型的昏君形象。他殺害父親,殺害兄弟,篡權統治。成為皇帝後,又花天酒地,貪圖享樂。最後,他丟掉了他父親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然而,這些說法,顯然更像是民間演義小說裡的說法,與歷史上真實的楊廣其實並不完全吻合。
  • 隋煬帝、薩達姆、齊奧塞斯庫,三位獨裁暴君可悲的下場
    隋煬帝的結局是:「他自己在年富力強的時候,被他信任的部下處死。他的皇后,被他的部下宇文化及搶去做妾,後來又被其他人輾轉搶奪,做過很多人的玩物。他的子孫被造反者當作工具使用,不用以後就處死。強大的隋朝在他手上瓦解,國家落入李淵父子手中。他背上昏君和暴君的惡名,永遠也無法洗清。」
  • 隋煬帝臨死前說了三句話,只為了實現他最後這個可憐願望
    談隋煬帝,其實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雖他被定義為:暴君加昏君。但實則他幹了不少「著急」的事,比如開鑿大運河、徵高句麗等,尤其是開鑿大運河,堪稱是「燒毀了自己,方便的後人」。且,隋煬帝還跟其他亡國君主死的不一樣,比如上吊煤山的崇禎,被掠走,最後死於苦寒之地的宋徽宗等,隋煬帝是被自己的驍果軍(俗稱:御林軍)的統領:馬文舉拿刀逼著死的。當時隋煬帝早已眾叛親離,連自己掌控的御林軍,都決定跟著宇文化及等,一起反了大隋。那麼隋煬帝對此果真一點不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