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從衣物回收到衣物分類清洗處理,及衣物最終的去向,捐贈者可以通過手機平臺實時了解進度,捐得放心,用愛心真正溫暖需要的孩子。
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媒體)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李盈盈)今天,北京迎來下半年最冷的一天,最高氣溫跌破冰點,達到-1°,最低氣溫-8°,上班路上的寒意讓長長的羽絨服也變得弱不禁風。在寒意襲人的冬日裡,偏遠貧困地區那些光腳露手的孩子,你們那裡冷嗎?有禦寒的冬衣嗎?
「剛送走11.11,雙12.12又來了,我也屯了很多貨,平時有空時經常研究穿什麼衣服漂亮,買什麼好。我是個老師,有個6歲的兒子,想到那些衣衫襤褸、手腳凍爛的孩子,再看看自己,我心裡有深深的罪惡感。」一位來自北京的志願者媽媽說著說著,眼睛裡泛著淚光。「我願意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號召身邊的鄰居、同事、朋友,把家裡閒置的衣物捐出來,給那些需要的孩子,也讓貧困地區的兒童有個溫暖的冬天。」
一位在山區支教五年的教師表示,山區還存在孩子缺少衣服的情況…
一個回收箱 儲存集散的愛讓溫暖傳遞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好多衣服不用了放在家裡也礙事,有時候我會整理好,給小區裡的清潔工,但是還怕人家嫌棄。」北京萬科C區的業主楊女士告訴未來網記者,她以前是個老師,退休以後從農村來到北京幫女兒帶孩子,她只有一個外孫女,孩子長得快,很多衣服才穿了一兩次就小了,有的衣服連吊牌還沒有來得及摘掉,是全新的,扔了太可惜,一直想捐給需要的孩子,但是,沒有渠道。「現在,小區裡『V盟衣善』公益項目提供了衣物回收箱,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把家裡不需要的衣服整理一次,清洗乾淨,投到回收箱裡,非常方便,這樣大家各取所需,既能實現舊物利用,又可以帶給貧困山區的孩子溫暖。」楊女士特別開心,她說小區裡的業主們都很支持這樣的活動。
北京市民帶著自己的孩子參加「V盟衣善」公益活動並莊嚴宣誓
該小區業主群的群主李哲告訴未來網記者,他是小區社團負責人,經常組織小區的活動,組建了桌球隊、足球隊、跑群、籃球隊等,還參與組建了社區阿姨們的合唱團。
小區業主有捐贈閒置衣物的需求,偏遠貧困地區的孩子缺少衣物,於是,為了對接二者的需求,幫他們架起橋梁,李哲就希望在小區設置一個衣物回收箱。雖然前期小區還沒有放置回收衣物的大箱子,但是物業人員了解情況後,在他們的辦公室開闢出來很多地方讓業主們存放衣服。
「作為社區項目的發起人,大傢伙兒都比較支持我的這個工作,是義務的,不是工作。」李哲笑著解釋。我把消息在群裡發布後,有個業主的孩子所在的學校正好換logo,家長們就把淘汰下來的200多套閒置校服搜集起來,一起捐給需要的學校。
一個微信群 架起暢通無阻愛心橋
作為業主微信群的群主和活動組織者,李哲介紹,鄰居們非常支持這樣的活動,只要在群裡發出消息,大傢伙兒基本上都會積極響應,覺得捐贈衣服就是舉手之勞的事兒。
北京萬科C區業主社團負責人李哲展示業主群裡的活動消息 受訪者供圖
李哲表示:「業主非常高興能夠在我們的社區裡面看見萬科V盟,他們搭建的這種平臺和渠道讓鄰居們家裡的閒置衣服都能有一個最好的去處。這些衣服如果給親戚朋友,他們可能有想法,或者不願意要。但是,扔了呢,非常非常可惜。所以趁這種活動把閒置的衣服捐給山區的孩子們,既幫助了他們,說句實話,也是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而且環保。」
據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再利用率只有不到1%。
兒基會秘書長朱錫生說,大家捐贈的衣服進行分揀清理整理後,六至八成新以上的衣服會轉贈給貧困兒童或者需要的孩子,不適合捐贈的衣物會進行再加工,變成工業原料,或製成生活用品回饋給捐贈者,不能加工的衣物則轉銷給消納公司處理。消納處理及加工後產生的收益所得,將全部進入兒基會「一家衣善」專項基金,用於項目自循環及精準扶貧項目的開支。
未來網記者獲悉,11月30日,項目組發起了首個暖冬行動,組織愛心人士前往貴州貞豐,將近2000餘件衣物轉贈給當地的612名孤貧兒童,在寒冬來臨之際為那裡的孩子送去一份溫暖。
小朋友在家人的帶動下積極捐出自己閒置的衣服,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溫暖過冬。
據悉,從衣物回收到衣物分類清洗處理,及衣物最終的去向,捐贈者可以通過手機平臺實時了解進度,捐得放心,用愛心真正溫暖需要的孩子。
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愛心活動不僅可以實現資源的循環再利用,還號召人們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傳遞愛與溫暖,讓城市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