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楊浦區四平路街道黨工委始終以「三區聯動、三城融合」為發展理念,有機聯合各領域黨組織,依託轄區高校優勢,深化街校黨建聯建,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共贏,把文化元素融入「睦鄰家園,精品四平」建設,打響「環同濟」文化品牌,以黨建引領文化,用服務凝聚人心,不斷深化區域化黨建格局,讓「老工人新村」煥發出全新活力。(街道相繼獲評「上海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8-2020年度)」「2017-2020年度上海市江南絲竹項目保護傳承基地」;街道圖書館連續八年榮獲「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堅持惠民導向,提高黨群文化服務「準度」
針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通過加強社區文化資源整合力度,推動黨建文化服務「個性化」「多元化」。積極發揮社區政工師、規劃師以及社區黨校外聘教師「外腦」作用,開展「環同濟聯合黨課」「大家微講堂」等活動,進一步擴大黨建文化引領覆蓋面。積極打造「四平雲文化」,利用「NICE四平」公眾號、微博、抖音等線上服務,讓居民宅在家就能享受優質文化體驗。加強三級「精準」供給,實現社區文化服務「個性化」定製、「菜單式」服務和「訂單式」配送,提升文化產品服務供給效能。實施標準化改造,為23家居民區「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統一配製電腦、投影儀等硬體,確保居民區文化活動線上全覆蓋,線下有空間,有效提升老百姓的文化參與度和獲得感,切實實現四平社區「建築可閱讀,社區有溫度,文化更豐厚,生活更幸福」。
加強陣地建設,增大黨群文化服務「密度」
針對社區文化基礎設施與居民需求有差距等現狀,不斷擴大黨建服務半徑、豐富文化服務內涵,實現黨群文化服務全覆蓋,黨群服務圈與社區生活圈融合發展,補上「最後一公裡」短板。依託「四濟人家」等多個黨群服務站,開展環同濟黨建詩會、四濟紅趣等各類黨建文化活動,有效提升了環同濟各屆人士的文化共享感受度。精心打造「四平非遺展廳」,讓更多的人零距離接觸非遺文化的魅力,提升江南絲竹、海派布藝、瓷刻等非遺保護項目的知曉率和傳播度,引導非遺走進現代生活,貼近百姓日常。改造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提升圖書館能級,成立「環同濟悅讀會」文化聯盟,打造「國學講堂」「孟母講堂」「巧手小魯班」「書香四平讀書班」等系列公益文化服務品牌,進一步擴大文化資源服務社區覆蓋面。引入現代街頭「塗鴉」文化,邀請專業藝術團隊對社區圍牆進行牆繪,用「潮」文化展現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大大提升傳統文化陣地「顏值」,使老弄堂有了「新面子」,老社區煥發新光彩。
打響「環同濟」品牌,提升黨建文化服務「熱度」
始終堅持「三區聯動、創新驅動」,充分發揮同濟大學資源豐富、創新活躍、人才集聚的優勢,著力打造「環同濟街校文化圈」,全面激發高校文化創新的引領活力和不竭動力。從2005年開始,街道黨工委與同濟大學23個部門(學院)先後開展了四輪合作共建。比如,聯合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打造「N-ICE 2035」未來生活原型街區,吸引了一大批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文創設計企業,形成了上海乃至全國「科創+文創」的獨特品牌。依託「環同濟設計之都」載體,邀請同濟大學藝術家進社區,因地制宜將10座公共電話亭打造成全國首創的「街頭微型美術館」,將文化元素融入社區「口袋花園」「圈圈王國」等100餘處微更新、微改造,讓文化走上街頭、融入生活。在接地氣的睦鄰中心舉辦高大上的人工智慧賦能社區研討會,同濟大學吳志強院士作主旨演講,展示了創新文化在社區的強大生命力,也是對「城市的大學、大學的城市」理念的生動詮釋和實踐。
弘揚傳統文化,彰顯黨建文化服務「亮度」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更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唱響主旋律,提升四平地區文化自信。發揮社區75支群眾文化團隊積極作用,先後舉辦「春色滿乾坤、睦鄰共團圓」「小小粽葉、古風遠長流」「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等傳統佳節特色文化活動,服務群眾20餘萬人次。精心打造「元宵行街會」「上海市布藝(創意)大賽」「江南絲竹」等系列傳統文化品牌,凸顯「人文四平」特色,在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已舉辦十五屆的「元宵行街會」,參與面已從楊浦拓展到長三角,其獨具特色的行街表演方式廣受好評,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首屈一指的節慶文化品牌。街道黨工委一直致力傳承保護和發展楊浦百年非遺「江南絲竹」,精心培育了四平青年江南絲竹隊,曾代表上海參加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展演並獲優秀展演獎,讓非遺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街道黨工委還連續舉辦了兩屆「十指春風 布藝掇英」——上海市布藝(創意)作品大賽,在全市傳統文化和非遺項目愛好者中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如今「元宵行街會」「舌尖上的四平」「布藝作品展」「睦鄰文化節」等均已成為社區居民翹首期盼的文化盛宴,為四平成為傳統文化涵養地奠定了深厚的底蘊。
打造黨建文化品牌既要久久為功,也要只爭朝夕。四平路街道黨工委將繼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堅持社會評價是第一評價、群眾感受是第一感受,不斷增加多層次、高水平的黨建文化服務供給,以文化提升黨群凝聚力,以文化培育核心價值觀,以文化引領社會正能量,以文化滿足群眾新需求,以文化創造生活高品質,把四平建設成為廣為人知、深入人心、令人嚮往、人才輩出的新時代黨建文化新高地!
(來源:上海基層黨建網)
(責編:陳晨、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