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區四平路街道:打造「四度」空間,「老工人新村」煥發新活力

2020-12-23 人民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楊浦區四平路街道黨工委始終以「三區聯動、三城融合」為發展理念,有機聯合各領域黨組織,依託轄區高校優勢,深化街校黨建聯建,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共贏,把文化元素融入「睦鄰家園,精品四平」建設,打響「環同濟」文化品牌,以黨建引領文化,用服務凝聚人心,不斷深化區域化黨建格局,讓「老工人新村」煥發出全新活力。(街道相繼獲評「上海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8-2020年度)」「2017-2020年度上海市江南絲竹項目保護傳承基地」;街道圖書館連續八年榮獲「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堅持惠民導向,提高黨群文化服務「準度」

針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通過加強社區文化資源整合力度,推動黨建文化服務「個性化」「多元化」。積極發揮社區政工師、規劃師以及社區黨校外聘教師「外腦」作用,開展「環同濟聯合黨課」「大家微講堂」等活動,進一步擴大黨建文化引領覆蓋面。積極打造「四平雲文化」,利用「NICE四平」公眾號、微博、抖音等線上服務,讓居民宅在家就能享受優質文化體驗。加強三級「精準」供給,實現社區文化服務「個性化」定製、「菜單式」服務和「訂單式」配送,提升文化產品服務供給效能。實施標準化改造,為23家居民區「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統一配製電腦、投影儀等硬體,確保居民區文化活動線上全覆蓋,線下有空間,有效提升老百姓的文化參與度和獲得感,切實實現四平社區「建築可閱讀,社區有溫度,文化更豐厚,生活更幸福」。

加強陣地建設,增大黨群文化服務「密度」

針對社區文化基礎設施與居民需求有差距等現狀,不斷擴大黨建服務半徑、豐富文化服務內涵,實現黨群文化服務全覆蓋,黨群服務圈與社區生活圈融合發展,補上「最後一公裡」短板。依託「四濟人家」等多個黨群服務站,開展環同濟黨建詩會、四濟紅趣等各類黨建文化活動,有效提升了環同濟各屆人士的文化共享感受度。精心打造「四平非遺展廳」,讓更多的人零距離接觸非遺文化的魅力,提升江南絲竹、海派布藝、瓷刻等非遺保護項目的知曉率和傳播度,引導非遺走進現代生活,貼近百姓日常。改造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提升圖書館能級,成立「環同濟悅讀會」文化聯盟,打造「國學講堂」「孟母講堂」「巧手小魯班」「書香四平讀書班」等系列公益文化服務品牌,進一步擴大文化資源服務社區覆蓋面。引入現代街頭「塗鴉」文化,邀請專業藝術團隊對社區圍牆進行牆繪,用「潮」文化展現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大大提升傳統文化陣地「顏值」,使老弄堂有了「新面子」,老社區煥發新光彩。

打響「環同濟」品牌,提升黨建文化服務「熱度」

始終堅持「三區聯動、創新驅動」,充分發揮同濟大學資源豐富、創新活躍、人才集聚的優勢,著力打造「環同濟街校文化圈」,全面激發高校文化創新的引領活力和不竭動力。從2005年開始,街道黨工委與同濟大學23個部門(學院)先後開展了四輪合作共建。比如,聯合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打造「N-ICE 2035」未來生活原型街區,吸引了一大批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文創設計企業,形成了上海乃至全國「科創+文創」的獨特品牌。依託「環同濟設計之都」載體,邀請同濟大學藝術家進社區,因地制宜將10座公共電話亭打造成全國首創的「街頭微型美術館」,將文化元素融入社區「口袋花園」「圈圈王國」等100餘處微更新、微改造,讓文化走上街頭、融入生活。在接地氣的睦鄰中心舉辦高大上的人工智慧賦能社區研討會,同濟大學吳志強院士作主旨演講,展示了創新文化在社區的強大生命力,也是對「城市的大學、大學的城市」理念的生動詮釋和實踐。

弘揚傳統文化,彰顯黨建文化服務「亮度」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更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唱響主旋律,提升四平地區文化自信。發揮社區75支群眾文化團隊積極作用,先後舉辦「春色滿乾坤、睦鄰共團圓」「小小粽葉、古風遠長流」「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等傳統佳節特色文化活動,服務群眾20餘萬人次。精心打造「元宵行街會」「上海市布藝(創意)大賽」「江南絲竹」等系列傳統文化品牌,凸顯「人文四平」特色,在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已舉辦十五屆的「元宵行街會」,參與面已從楊浦拓展到長三角,其獨具特色的行街表演方式廣受好評,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首屈一指的節慶文化品牌。街道黨工委一直致力傳承保護和發展楊浦百年非遺「江南絲竹」,精心培育了四平青年江南絲竹隊,曾代表上海參加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展演並獲優秀展演獎,讓非遺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街道黨工委還連續舉辦了兩屆「十指春風 布藝掇英」——上海市布藝(創意)作品大賽,在全市傳統文化和非遺項目愛好者中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如今「元宵行街會」「舌尖上的四平」「布藝作品展」「睦鄰文化節」等均已成為社區居民翹首期盼的文化盛宴,為四平成為傳統文化涵養地奠定了深厚的底蘊。

打造黨建文化品牌既要久久為功,也要只爭朝夕。四平路街道黨工委將繼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堅持社會評價是第一評價、群眾感受是第一感受,不斷增加多層次、高水平的黨建文化服務供給,以文化提升黨群凝聚力,以文化培育核心價值觀,以文化引領社會正能量,以文化滿足群眾新需求,以文化創造生活高品質,把四平建設成為廣為人知、深入人心、令人嚮往、人才輩出的新時代黨建文化新高地!

(來源:上海基層黨建網)

(責編:陳晨、軒召強)

相關焦點

  • 沉澱老味道 煥發新活力 看福城街道茜坑新村的華麗轉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7日訊(記者 楊維易 通訊員 萬小蘭 蒙單妮/文 周永康/圖)走進福城街道茜坑新村,乾淨整潔的環境讓人心曠神怡,文化傳承的內涵讓人回味無窮,藝術特色元素讓人怦然心動茜坑新村地處福城街道茜坑社區中部,1998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土坡,1998年以後,這裡開始規劃建設村落。如今20多年過去了,這裡從一片人煙稀少的郊外林地,變成茜坑社區最大的城中村:佔地約11萬平方米、居民樓246棟、居民2萬多人。
  • 四平路街道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 社區志願者總數力爭超過常住...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孫雲)昨天,在楊浦區四平路街道2020年精神文明建設大會暨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建設推進會上,四平路街道宣布成立環同濟新時代文明實踐聯盟,將依託「文明創建聯盟」「文明校園創建聯盟」「垃圾分類綠色聯盟」等成員單位,形成資源共用、文明共建、成果共享,著力打造具有四平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
  • 新時代新氣象|楊浦四平路街道:髒亂差廢品回收站變身「生活實驗室」
    原標題:新時代新氣象丨楊浦四平路街道:髒亂差廢品回收站變身「生活實驗室」  日前,家住楊浦區四平社區的居民發現,阜新路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對面出現了一個後現代主義的時尚空間。灰色的馬賽克外牆,有幾面帶黑色邊框的巨大落地玻璃窗和玻璃門。
  • 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開展項目化黨建聯建服務社區群眾
    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黨工委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理念,結合社區實際、結合群眾需求,積極搭建項目化的社會廣泛參與社區治理的有效載體,努力推動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共治格局形成。  開展打造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大討論。召開延吉新村街道黨建聯盟分會「楊浦打造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專題座談會。
  • 四平路街道「四濟承風」月度巡迴黨課開課啦!
    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雲)昨天,楊浦區四平路街道在「四濟人家」黨群服務站舉行「四濟承風」月度巡迴黨課啟動儀式暨第一講。會上宣讀了新一屆社區黨校校委會成員名單,發布了「四史」學習教育宣講教師團22人全名單和年度授課計劃,並發布了「四史」學習教育應知應會100題。
  • 讀城| 連接虹口區與五角場的四平路,算得上是一條街道嗎?
    去年底,上海編寫出版《上海市街道設計導則》,力主實踐打造「人性化」的街道,從片面注重機動車通行轉向全面關注人的生產生活及交流方式。  如今一年過去了,上海的一些街道期待並醞釀著變化。  海倫路,原始寬度不到10米,今年擴寬工程施工後,西起四平路,東到海拉爾路的628米段,道路寬度擴展至超過35米。1車道變4車道,這條溝通東西的要道告別了昔日擁堵,營造出更多城市空間。同時,共享單車停放等問題也在新的設計方案中得到討論和解決,海倫路正向著更通暢、更開闊、功能更全面轉變。
  • 楊浦延吉新村街道舉辦2020年社區睦鄰中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據楊浦區消息:日前,延吉新村街道舉辦2020年社區睦鄰中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楊浦區副區長李雅平、上海勘察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武浩、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劉建軍、上海市民政局基金會管理處處長馬國平、楊浦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明依、楊浦區地區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薛敏、市社會建設研究會副會長、上海政和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羅新忠等市區領導專家出席儀式
  • 優化營商環境,做好企業幫扶,四平路街道這樣幹!
    優化營商環境,做好企業幫扶,四平路街道這樣幹!四平路街道以高政治站位,突出問題導向,強化精準施策,實打實地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提升。街道優化營商環境辦公室主任戈雲峰介紹,在二、三季度對轄區600餘家小微企業的走訪中,共「接診」企業訴求50餘件。對此,街道聯合多部門協調解決企業困難,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
  • 楊浦:打造有溫度有活力的楊浦濱江公共空間
    今天,楊浦區委書記謝堅鋼做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市民與社會》欄目,當前,楊浦正在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爭做人民城市建設標杆,將濱江作為區域發展的重中之重,打造全市乃至全國的人民城市建設示範區,努力讓「生活秀帶」有新的溫度、新的活力。詳見 編輯
  • 軍民魚水情深,四平路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開滿雙擁之花
    軍民魚水情深,四平路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開滿雙擁之花 2020-08-03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城廂煥發新活力,小東門街道給出治理之道
    老城廂煥發新活力,小東門街道給出治理之道 2020-05-21 0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一方舞臺,上海這個區花14年打造一張「終身學習...
    日前,楊浦區全民終身學習成果展示在新江灣城舉行。今年以來,為滿足市民在人生各階段的個性化學習與多途徑成才的需求,楊浦區大力培育各類市民學習團隊,打造「楊浦終身學習網」。
  • 楊浦區睦鄰學堂教你做聰明煮婦:小調料也有大學問
    楊浦區學習辦通過「睦鄰學堂」這一傳播知識的平臺向楊浦區各街道的居民們推薦了這次錄播課程,得到了廣大居民家庭的積極學習互動,居民們看了錄播課後紛紛表示原來平日裡燒菜都「不合格」,終於知道應該如何烹飪健康菜餚了。
  • 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召開「總結經驗,展望2019...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張朝登上海報導 1月29日,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在街道自治辦的指導下召開了「總結經驗,展望2019」工作交流會,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自治辦正副主任及科員、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及工作人員共10人出席此次會議。
  • 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將現新引擎 赤峰路轉型「新孟菲斯風格」未來生活...
    去年,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的總產出達到460億元,2025年預計將成為楊浦區第一個破1000億級的經濟圈。相較環同濟的快速增長,赤峰路近年來的發展步伐卻顯得遲緩了。昨天,記者在赤峰路美麗街區改造共創日活動中獲悉,這裡即將成為上海首條具有新孟菲斯風格的未來生活原型街。
  • 四平路街道團工委各團支部開展主題團日活動
    據楊浦區消息:「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四平路街道團工委各團支部不約而同開展了「青春戰『疫』、守『滬』平安」主題團日活動。  四平路街道機關團支部的周婷同志是一名「90後「黨團員,疫情暴發後,她「臨危受命」,先後前往虹橋機場與兩個臨時留驗點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在街道機關團支部這場特殊的主題團課上,剛剛完成使命的她,結合自身經歷,生動講述了不同階段的防控方案變化、各時段的防控政策要求,以及自己在面對、解決突發事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在與隊友並肩作戰過程中收穫了情誼等等。
  • 區領導一行到四平路街道實地檢查指導文明城區複評迎檢工作
    7月8日上午,區委副書記鄧小冬帶隊,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辦主任陶嵐等一行,來到四平路街道實地檢查指導文明城區複評迎檢各項準備工作。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喬興剛等陪同。鄧書記實地檢查了阜新菜場,隨機抽查了公交新村、鞍山四村第三小區等城市社區,以及四平路1028弄背街小巷,詳細了解了四平路街道近期文明城區複評各項措施部署及落實情況。鄧書記對街道全力做好創全迎檢工作給予了肯定,同時,就檢查中發現的不足提出了整改要求。
  • 東華大學機械學院學子煥發上海地攤文化新活力
    上海都市網訊:2020年八月十七號開始,東華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機械學院「融合時代青年新文化,煥發上海地攤新活力「重點實踐團,針對上海市繡花針項目,對上海市的地攤經濟和夜市經濟進行為期七天的調研活動。>圖2實踐團長採訪昌裡路相關攤販曾經經歷過關停整改的昌裡路夜市,以前販賣這各種雜貨物什、零食小吃,街道混亂
  • 楊浦區江浦街道寶地東花園居委會打造「我e社區」
    東方網10月10日消息:在楊浦區江浦路街道有這樣一個小區,居民積極參與小區管理,大小事務都能在小區裡「自我消化」,居委會通過一個叫做「我e社區」的項目,建立微博群、QQ群、網上黨支部以及業主論壇,有效加強居民自治管理。這個小區就是位於唐山路1188弄的寶地東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