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家蔣勳說:一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因為審美不僅代表著整體思維,也代表著細節思維。
深以為然!
我們這一輩,尤其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沒有機會接受美學教育、藝術薰陶,深深遺憾!
如今我們當了父母,便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接受藝術的洗禮,點亮一雙能捕捉美的眼睛,由骨子裡散發出優雅的光芒,恨不能讓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也不例外!
無奈我家兒子小時候對畫畫絲毫提不起興趣,而我又一直秉承著平等、民主、尊重、自由的教育理念,幾經引導無果,也不想逼迫孩子哭唧唧地拿起畫筆。
即使如此,關於兒童的繪畫啟蒙,我仍然有些話想說一說——
我的一位好友,畢業於北京某高校美術專業,繪畫功底了得。
許是從小耳濡目染的緣故,亦或是遺傳基因「作祟」,她的女兒自小便酷愛塗塗畫畫。
但直到孩子步入小學,他竟沒有給孩子報過畫畫班,這令我詫異。
原來他並非不想讓孩子學畫,而是沒有找到令他滿意的機構,他索性就讓孩子自由發揮,做為專業人士,他也不教孩子繪畫技巧,只是啟發女兒用畫筆去隨意表達。
朋友女兒畫作:一根線表達
他說:
構思是藝術作品的靈魂,開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是繪畫啟蒙最需要做的事,而市面上很多美術教育機構都在教授技巧和套路。
老師讓孩子們按照設計好的構圖法則,採用老師準備好的各色顏料,進行傻瓜式的步驟進行訓練,效果立竿見影,孩子畫出來的作品單看效果很不錯,豐富,吸睛,十分迎合成人的審美,但卻千篇一律,少了靈動。
這一副副讓家長們深感欣慰的作品背後,實質上抹殺了孩子與生俱來的創造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朋友女兒畫作:圓形線描
朋友女兒畫作:三角形的故事
畢卡索曾經說過:「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像孩子一般作畫。」
孩子的藝術靈感是最寶貴的財富。
學技巧不需要趕早,等到孩子年齡大一些,理解能力、領悟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都更好時再學反而事半功倍。
他不願意女兒成為被繪畫技巧「框住」的孩子,淪為複製黏貼的畫匠。
他不會指出女兒畫作的「常識性錯誤」,比如她把花朵畫成綠色、樹木塗成藍色……而是鼓勵孩子把她畫的故事表達出來,我們會發現孩子的視角真的太獨特了!
朋友女兒作品:你的宇宙飛船會將你帶往哪裡?
如今,他的女兒11歲,近兩年他才為女兒尋到了相對滿意的美術老師,如今她的畫,在技巧上可能不及從小在機構訓練出來的孩子那般嫻熟完美,但我總是會被她小腦瓜裡豐富的奇妙世界所吸引,她總是可以不假思索地將腦海裡的畫面繪於筆下,她的畫很有個人特色。
現在他偶爾會讓女兒幫他的餐廳畫宣傳海報;她還幫一位姑姑的婚禮手繪請柬,手繪元素也應用到婚禮現場的布置中;她玩凹凸世界,常常幫同齡的孩子畫人設頭像,去年三八節,她用畫人設賺的70元錢,給媽媽買了節日禮物。
傍晚回家的路上,落葉紛紛,我順手撿了些,和孩子一起DIY樹葉畫。
借美術之靈,創自然之美,在親子過程中,拓展孩子的創造思維,讓落葉在化作春泥之前,煥發新的生命力。
我和孩子共同完成的樹葉畫
用樹葉作畫,勾起孩子的興趣與好奇心
食物也可作畫,發現生活之美
畫畫是一項長期堅持的技藝,「恰當的引導」比「強加意願」和「照搬硬套」更適合孩子的發展。
由於沒人帶孩子,寒暑假他總是跟著我到公司去,他已經養成不打擾的好習慣,自己寫作業、看書、澆花、逗狗……百無聊賴時,他拿起鉛筆……
作為一個「望子成龍」的脫俗佛系媽媽,也想藉此契機給他報個畫畫班,但還是被拒絕了。
他說:「我只想隨凡所欲畫一畫,不想上興趣班,畢竟我沒那個天賦。」
時間的車輪又走了幾輪,今年暑假的一天他突然說:「媽,你給我報個畫畫班吧,我想學素描。」
老母親老淚縱橫,生怕他反悔,馬上帶他去上了一節體驗課,課後他說:「報名吧!我學!」
這是他進機構學習前的畫作,老師評價空間感好
這是學了幾節課後的作品
對於繪畫啟蒙早的孩子而言,11歲已經能畫出很棒的作品,而他卻剛剛拿起筆,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想學,什麼時候都不晚(老母親還暗戳戳地想,畫素描是不是對初中的幾何會有所助益呢?哈!)
我很眼饞機構裡那些美美的彩鉛寫生畫作,我問他:「接下來要不要學學這個?」
他說:「以後再說吧!先把基礎學好,如果我還有興趣的話。」
好吧好吧!我的態度一直是不強求!
木心說:「 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
家庭是最好的啟蒙學校,父母是最好的啟蒙老師。
可以說,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的審美力。培養審美力不僅是通過繪畫,還可以是音樂,亦或是日常引導孩子關於觀察,發現生活之美。
正如蔣勳所說的,「要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文學和電影,接受大自然的薰陶。學校和家庭決不能成為養雞場和養豬場,豢養一批只會考試的工具。」
你覺得呢?
當家長不易,不僅要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質保障,更要給孩子精神上的滋養與支持。
且行且修,一路同行,我是,歡迎互動、歡迎點讚、歡迎關注。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