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一年前發生的那件事,一名男子在路上攔住了一名騎著電動車的中年人,非常兇狠的掌摑這名中年男子,邊打還邊說著什麼,言語之間非常氣憤。
這個視頻被打人男子發到網上炫耀,頓時在網上掀起了層層浪。
原來被打男子在20年前是打人男子的老師,曾經用很激烈的手段懲罰過打人男子,比如掌摑。打人男子一直都記著,這次偶遇讓打人男子想起來童年時候的事,所以才發生了視頻中的掌摑事件。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常某也因尋釁滋事被判了一年多,而2020年6月19號是常某出獄的日子。父親與妻子一起去平頂山接常某,常某消瘦了很多,暴戾之氣也少了很多。
常某說:一年半過去了,大家也不用再怨恨,自己也想通了很多,以後一定會保持冷靜,之後會做一點小生意,現在只想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親人。
其實常某的事爆出來完全是自己做的,因為被打老師根本沒有想過報案,是常某自己將視頻發出來炫耀,這件事才被爆出來。
這件事情算是畫上一個句號,但是這件事對於常某的影響,卻永遠不會消失,因為常某檔案上有這一汙點,他的兒女甚至是孫子孫女、親戚,已經與很多工作都無緣了。
回顧這件事,我們發現,常某在掌摑老師視頻裡的竭斯底裡是裝不出來的,那個時候他心中肯定充滿了「恨」,與報復的快感。
有人說常某的做法,只是單純的找藉口打這個「欺負」過他的老師。
對於這種說法,我是很不贊同的,我認為常某心中是真的有「恨」。
常某心中的「恨」來自於哪兒呢?來自於童年時受到的傷害,與心靈的創傷。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自己的童年。
這句話被很多人所熟知,就是因為它確確實實擊中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童年時產生的陰影,真的一輩子都很難忘記。
有一個高中同學,現在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但是每每提及我們的高中語文老師,嘴裡面都沒有好話,相信如果在某一個特殊的場合,他遇到我們當初那個的語文老師,或許也有動手的可能。
他在高中的時候,是一名差生。其實每一個班裡面都有好生與差生,雖然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同意用成績來給學生貼標籤,但是又有多少老師能恪守這個原則,不以成績來論英雄呢?
我們的語文老師在這一方面是「佼佼者」,平時會經常性的對學生不同對待,對待我們的時候帶有色眼鏡。
讓我這個哥們記一輩子的那件事是這樣的,有次他犯了事,需要叫家長。家長來到之後,對老師一直都很尊敬,一直在道歉,說孩子不好,希望老師能多費費心。
但是這個語文老師沒有跟我同學的父母說一句正常話,全程帶著有色眼鏡批評他們,看著父母像兩個犯錯的孩子一樣被他批評,就差罵人了,我的這個同學忍不住了,當場與這個老師幹了一架。最終他停課反省兩個星期,記大過處分。
從那以後,每次提及這位語文老師,哥們就咬牙切齒,一肚子火。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說,如果我的同學學習成績好的話,這位老師肯定不會這個樣子,這一切都是我同學的錯。
但是請想一下,學習成績不好的是我同學,同學的家長並沒啥錯,而且一直在給老師說好話,沒有一絲絲不尊敬,不過這老師卻從頭到尾趾高氣揚。首先來說,這種態度就是不對的。
孔子曾經說過:有教無類。就是說世界上每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被教育。雖然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差異的,但是通過教育卻可以改善這種差異,縮短這種差異。
可是現如今的老師呢?卻大都忘記了這一點,差生被放棄,只注重成績好的學生,甚至於用暴力來管理那些成績不那麼好的學生。
這種對待學生的方式是不對的。
我覺得如果遇到那些成績不好,並且不樂意學習的學生,一個真正的「良師」,應該做的不是放棄,而且告訴他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算成績不好,也不能自暴自棄,要鼓勵他們去嘗試其他的東西。
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
其實它並不是說每個學生都能學好習,而是說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那一領域,作為老師要盡力幫每一個學生找到適合他們的領域,而不是只要成績不好,就不再管他們。
最後,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每一個人都能遇到一個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