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兒子正在看電視,我突然聽到電視上傳來「rectangle、circle」這些單詞,定睛一看,是一首教形狀的英文兒歌。加上兒子學校英語課也教了「rectangle、circle、square」這三個基本的形狀,在家幫著兒子複習的時候我就設計了一些小遊戲讓他熟悉更多形狀的表達方式。
兒歌歌詞
I am a circle,circle,
I want to be a square,
I want to be a triangle,
I have three sides,
I am a triangle,
I want to be a rectangle,
I have two sides longer than the other two,
oh yeah,
I am a rectangle,
I want to be a star,
shinning high in the sky,wherever you are,
I am a star, I am a oval,I am a heart,
I am a star, I am a oval,I am a heart,
Take me back to the start
(重複「I am a circle ,circle」直到「I am a star, I am a oval,I am a heart」)
注釋:
circle-圓形
square-正方形
triangle-三角形
rectangle-長方形
star-五角星
oval-橢圓
heart-心形
歌曲後面還出現了一些多邊形的表達方式:
pentagon-五邊形
hexagon-六邊形
heptagon-七邊形
octagon-八邊形
nonagon-九邊形
decagon-十邊形
hendecagon-十一邊形
dodecagon--十二邊形
這些多邊形的英文有一個規律,就是都有後綴agon,我們也只用了解一下,不用給孩子介紹這些多邊形英文,不過我兒子有時會問,下次我就知道怎麼回答了,哈哈哈。
親子小遊戲
1.三段式認識形狀名稱
「兒童對世界的認識必然是從感覺開始,當他不斷地觸摸、感知後,他會對他所感知的東西進行組織、分類、歸納,然後產生一個概念。這個過程和機會要把握好。教育兒童要從現實出發,從具體出發,從事實出發,從生活出發,儘量避免想像,這是蒙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則。這個原則使現實充滿了意義,使概念生成過程是完整的,從而使概念緊密結合於現實,這個原則使兒童發展起駕馭現實的能力,而不是去』神遊』。」
----孫瑞雪【愛與自由】
引用這段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在教孩子這些單詞時,切忌直接讓孩子背下來這些單詞,也不要直接用視頻或者圖片來教孩子認識單詞。要讓這些名稱和具體事物聯繫起來,讓孩子充分感受這些形狀的特徵和不同,使孩子在想到這個單詞時,頭腦裡有一副生動具體的形象,而不只是一個單詞。
所以,我們在教孩子這些單詞時,需要配套的形狀板。
這是我們家用的形狀板,美中不足的就是各種形狀的顏色不統一。如果是顏色統一的形狀板,更有利於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形狀之間的不同而不是顏色的不同上。所以大家最好可以準備一套顏色相同的形狀板。
「三段式」是蒙氏教育中常用的教法,今天免費分享給大家。
拿起三角形對孩子說「這是triangle,你要不要拿一拿triangle,它有三條邊」,拿起正方形對孩子說「這是square,你要不要拿一拿square,它有四條一樣長的邊」……以此類推,在介紹名稱時,讓孩子親自觸摸各個形狀,充分感受各個形狀的特徵。
第一步可以不斷重複,直至孩子對各個形狀有充分的感官經驗。然後我們指著三角形問孩子「這是什麼」,孩子回答「這是……」(如果回答錯誤可以讓孩子再拿一拿三角形,然後告訴孩子這是triangle)
將所有形狀放在桌面上,請孩子指一指哪個是triangle/square/rectangle……
Tips:教孩子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這些步驟可以重複進行,直至孩子真正掌握這些形狀的概念。
2.神秘袋遊戲
將所有形狀放到一個不透明的布袋中,讓孩子伸手進去拿一個形狀但不可以拿出袋子外面,通過手的觸摸來判斷自己拿的是什麼形狀,並說出它的英文,然後再將形狀拿出來看看自己判斷是否正確。父母和孩子可以輪流來猜。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遊戲,我兒子就非常喜歡玩。
3.形狀板和卡片對應遊戲
這個遊戲是為了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這些形狀的概念,幫助孩子從具體走向抽象認知。這個遊戲需要形狀板和對應的平面卡片,以我之前上蒙氏感官課的教具給大家舉個例子:
一套是立體的粉色立方體,一套是立方體對應的平面圖形。我們可以讓孩子拿著立方體去找對應的平面圖形,也可以讓孩子拿著平面圖形去找對應的立方體。
同樣的,我們的也可以製作形狀板對應的平面圖形,然後和孩子進行配對遊戲。
4.到環境中尋找形狀
最後這個遊戲難度加大,最好是在孩子通過前面的遊戲已經十分熟悉這些形狀的情況下進行。
首先,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三角形板,對孩子說,「你可以拿著這個triangle去房間裡找到和它一樣形狀的東西嗎?」(其他形狀同理)。
其次,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張三角形圖片,對孩子說「你可以拿著這個triangle去房間裡找到和它一樣形狀的東西嗎?」(其他形狀同理)。
最後,我們直接對孩子說「你可以在房間裡找到triangle的物品嗎?」
這個遊戲過程中,難度也在不斷增加。第一次孩子可以拿著具體的形狀板去環境中尋找相同形狀,孩子有具體的形狀板作為參照;第二次孩子拿著平面圖形,是一個抽象的圖片作為參照物;第三次孩子沒有任何參照物,只能憑藉自己先前的感官和頭腦中的印象去回憶形狀特徵,從而找到對應物品。
以上所有的遊戲都是讓孩子先對形狀有具體的感官經驗,再引導孩子從感覺走向概念表達,但同時又將抽象的概念回歸到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中,使孩子能夠真正靈活的掌握這些形狀。
寫在最後
相信在兒歌和遊戲的配合下,孩子們都能學習這些形狀的英文表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