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十分暖心的視頻。
一群小託班的孩子排隊放學,一個小男孩一眼就看見了媽媽,於是滿臉歡欣。
在走向媽媽的那一刻,他的表情慢慢失控:首先是強顏歡笑,然後強忍淚水。
當媽媽抱起他時,他趴在媽媽肩上,伸出手指一邊比劃,一邊說:「媽媽真的......第一個來接我啦?」
媽媽回答說:「是啊......我是第一個接你的,那我是不是做得很好?」。
孩子終於難忍淚水,放聲大哭起來,像考了全班第一般,難抑淚水。
萌娃從開心到強裝笑顏,再到情緒逐漸失控,只有短短二十秒時間。
其實從這對母子之前的對話,我們不難看出,這是媽媽對孩子的約定,這個約定就是第一個來接他回家。
小孩子的快樂,其實就是如此簡單,父母信守承諾足以。
但是,有一個育兒名詞正好與它相駁,叫「撒謊式育兒」。
所謂「撒謊式育兒」是指父母有時會通過說謊來試圖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例如:
「你只要不哭了,我就讓你出去玩。」
「你寫完作業,就讓你看電視。」
「你考到100分,就給你買個新手機。」
當孩子真的完成任務的時候,父母往往都會敷衍了事:「下次再說。」
生活中,很多父為了達成某種目的,不斷地給孩子一些承諾,短期內確實奏效,但一旦目的達成,就把自己的承諾甩的一乾二淨。
長此以往,孩子積攢的失望就越多,慢慢地,他們不再相信父母,父母經常失信,孩子心裡所受到的傷害,遠超出大人的想像。
社會學家林·扎克說過:
「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來自父母的每一次欺騙,都足以壓垮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大人眼裡,那可能只是一次出去玩、看電視、買新手機的機會而已。
但在孩子眼裡,那是他全部的期望。
撒謊式育兒不僅會破壞孩子對我們的信任感,更會影響一個孩子的未來。
上周末,在超市門口看見令人心痛的一幕。
一個大約8、7歲的小男孩站在媽媽旁邊,邊哭邊說:「媽媽,你騙我,你是大騙子!」
當時人很多,聽到聲音目光都聚集起來,媽媽只好耐著性子對孩子說:「聽話,媽媽沒帶錢,明天帶錢了給你買」。
孩子邊擦眼淚,邊哭著說:「你昨天就說沒帶錢,今天給我買,可是今天,你又說沒帶錢,你根本就沒想給我買,你騙我。」
看著哭泣的孩子,媽媽依然對孩子耐心的說:「媽媽真的沒帶錢,媽媽明天一定幫你買,好不好?」
孩子哭著說:「你是騙子,我不相信,明明剛剛都找錢了,你還說沒錢。」
媽媽看著不依不饒,不好哄騙的孩子,生氣的說道:「你別哭了,丟不丟人,你不走我走了」
說完,媽媽瞪了孩子一眼,轉身就走。
看著媽媽漸遠的背影,孩子邊哭邊在身後追著。
這不是個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過一項調查,關於「子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其中「說話不算數」排在了第一位。
可見,父母失信於孩子的行為有多普遍,而孩子對此又是多麼在意。
謊言確實能起到一時的效果,卻為教育孩子埋下隱患。
父母的形象已經在孩子內心崩塌,失信的父母,又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呢?
只能靠「吼」或「打罵」,為教育孩子埋下隱患,最後都變成了他與父母心靈之間高高的屏障。
隱患一,與父母關係逐漸疏遠
孩子是單純的是百分之百的信任父母。
當父父母屢次無法實現對自己的承諾時,孩子不光只會覺得爸媽說話不算話,甚至會偏激的覺得爸媽根本不愛自己。
漸漸的父母將毫無威信可言,孩子易產生叛逆心理。
隱患二,孩子更容易說謊
父母承諾了孩子卻不兌現,孩子會覺得說話不算數的結果也沒什麼。
孩子們會覺得:「大人們都沒誠信,我為什麼要誠信?」
慢慢就會養成愛撒謊等壞習慣,並且日後會難以管教孩子。
隱患三,孩子不懂什麼是責任
從信守承諾可以輕易食言中,孩子漸漸也會學會「甩鍋」。
任何事,任何承諾隨便說一說就行,不想去怎麼完成。
這是對朋友或是對長輩都是極其不不負責的表現,這讓孩子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素養。
兒童文學短篇小說《小王子》中說:
「永遠都不要小瞧語言的威力,特別是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因為你無法預知,你所說過的話會給孩子帶去哪些後果。」
欺騙式育兒對孩子的傷害,遠比他當時哭鬧帶來的影響要大的多。
所以,請父母們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對說過的話負責,說到做到
言必信,行必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應該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守信,說到做到。
否則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去教育孩子,去獲得孩子的尊重呢?
2、如果做不到,請不要輕易許諾
生活中,很多父母打著「孩子還小、不記事兒」的幌子向孩子隨意做出承諾,轉頭就忘記......
久而久之,孩子將對父母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呈現出懷疑心態,從內心中發出質疑的聲音,對父母失去信任。
建立信任需要經過長久的努力,而失去信任可能就在一瞬間。
所以,做不到的事情,堅決不許諾。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兌現。
3、如果確實失信於孩子,請道歉
父母不是聖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實在無法兌現的承諾,也需要及時和孩子溝通說清楚。
有的時候,孩子想要的不是姍姍來遲的物質補償,或者幾句好聽的話.....而是想要,父母們能認識到錯誤。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也有必要得到公平的對待、合理的解釋,及時的道歉。
人們都說,守信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
作為父母,我們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讓孩子懂得守信的道理,這也是我們給到孩子行走於社會的禮物。
願你我都能好好對待我們這張名片,都能做一個守信的父母,不輕諾,過則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