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善寺位於西安城南約2.5公裡的小寨興善寺西街,始建於晉武帝司馬炎泰始至泰康年間(公元265—公元289年),距今1700餘年,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佔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隋唐時代,長安佛教盛行,由印度來長安傳教及留學的僧侶,曾在寺內翻譯佛經和傳授密宗,我想這也是印度總理來西安要到大興善寺的原因吧。大興善寺因此成為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成為中國佛教密宗發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
唐武宗會昌年間(公元841—846年),大舉滅佛。全國有4600餘座寺院被拆毀,大興善寺亦難逃劫難。以後屢有重修,以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的修復工程最多,先後重修了方丈、殿堂、鍾、鼓樓和山門等。清同治年間,寺院建築再次被毀,僅存鍾、鼓樓和前門。
現存寺院建築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軸線上,依次是天王殿,內供彌勒菩薩;大雄寶殿。大興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我曾兩次造訪過大興善寺,一個是在寺內大修前的初春,一個是在今年的深秋,所以照片就是不同色彩的了,也就記憶成再訪大興善寺。
雖說以前和老妻來過大興善寺,但是當周日我從歷史博物館乘坐701來到大興善寺東時,一臉茫然,用高德地圖導航,或許是沒有更新,怎麼也導不到,從大興善寺東又繞到大興善寺南,問環衛工人和路上行人,都說不知道,或許是我的南方口音有問題吧,沒辦法,只得叫個滴滴,滴滴小哥哥說你從這過立交橋穿過去就是大興善寺,或許是我們西安人實誠,也或許是小哥哥嫌一點路麻煩,滴滴小哥哥指引我方向後就把車開走了,哈哈,我這個小老漢是不是有些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到了小寨就不知道方向了。
話歸正傳,從繁華的鬧市小寨海港城廣場過天橋,一個優雅的唐裝仕女雕塑在大興善寺西口屹立,從這繁華的鬧市就來到一個翻譯經書的雕塑旁,迎面看去,新建的大興善寺山門就在眼前(以前有,門洞沒有打開)。
觀望山門,是一個二層歇山式山門,造型奇特,隱約有香菸繚繞,記得前一次來要繞這個山門進入。據《長安志》載「寺殿崇廣,為京城之最」,真正親臨其境,來到密宗祖庭的大興善寺,就感受到「氣派」二字。仔細端詳,山門兩邊各有四個大字,東側鐫有"莊嚴國土"四字,西側鐫有"利樂有情"。山門上書"大興善寺",二樓門額有「密藏宗風」牌匾,山門北題寫"五岡唐鎮"四字,保存完好。石獅位於中間,在一片悠悠鐘聲中,和著縷縷煙香,吸引著我邁進這片聖土。
從喧鬧的街道走進幽靜與神聖的大興善寺,恍惚感覺經歷一次歷史大穿越——剛剛還在喧囂的現代城市中,一下就進入一片寧靜與神聖的古老寺院,這裡的幽靜與這個喧囂的城市恍惚不在一個地方,恍惚不在一個年代,在這裡,心中的雜念、浮華——一切的一切都會被淨化掉了,來個心靈的洗禮和升華。
走進山門就是另一番天地,一個寬敞的大院映入眼中,大院正前方是一個大殿,可能是天王殿,大殿的兩旁各有一個廟門,西曰「悉地」,東側「金剛」。從大殿門而入,就是大雄寶殿,鐘鼓二樓(又叫天音、地音)分立兩側,雖然有霧霾,但煙霧繚繞纏綿在鐘鼓樓上,隱隱約約映襯著上面篆刻的文字,愈顯歲月斑駁。據了解,二樓皆是明代的建築,只有大興善寺的鐘鼓樓上才刻有經文。明代鐘鼓樓鎮門,獨一無二的經文篆刻,大興善寺的地位可略見一斑。與大雄寶殿相對應的有盤龍石柱,那龍雕栩栩如生。站在大雄寶殿雕龍的臺階上望去,大殿琉璃金瓦映在高闊的浮雲下,霎時間覺得或許這就是盛唐氣象,風起雲湧,蒼茫萬裡。
進入大雄寶殿,便見五尊主貢佛像莊嚴盤坐。據說這就是密宗的五方五佛:即中央大日如來,西方阿彌陀如來,南方寶生如來,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和東方阿閦如來。
通過大雄寶殿就是一片金色的世界。這裡廟宇林立,適逢金秋時節,古老的廟宇在紅紅的柿子和金黃的銀杏葉中更顯得蒼老而悠久。在探秘這些殿宇的同時,那些殿宇的牌匾更是給我學習到更多的詞彙和心靈的洗禮,如普賢殿「時光萬物」、臥佛殿「覺悟群生」、文殊殿「善興子秋」、還有那大雄寶殿後方的牌匾「坐看雲起」,使我在感受大興善寺的佛教文化的同時,也體悟這些字裡行間的高深寓意,據說這「覺悟群生」幾個字還是光緒皇帝所題,「群」字還另有解譯喲。
體悟著,拍攝著,從觀音洞經過舍利塔就來到放生池,遠遠就看到放生池中間的石雕魚嘴之上,一隻白鴿金雞獨立,一副「傲視群雄」的姿態,很是帥氣。
放生池周圍樹木林立,青藤纏繞,庭院幽靜,有一株盤枝錯節、遒勁有力的紫藤,一邊已經被燒的是黑色,一邊是灰色的枯藤仍散發著生機,雖說是秋季,但仍鬱鬱蔥蔥,枝繁葉茂,或許是大興善寺的的另一種象徵,據了解,這棵滕樹已有三百歲了,我不禁用手撫摸,在掌心接觸到枝幹那一刻,便有一種將幾百年的歲月釀成一壺老酒,吸入喉嚨的那一剎那,歷史盡在手中,三百年前有人撫過這枝幹,三百年後,我幸甚至此,撫摸同一節枝幹,心靈再一次受到震撼。
對了,院內兩面還有轉經筒,我也虔誠的分別到兩邊的轉經筒各轉了一圈,瞬間倉央嘉措的那首「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在耳邊迴響,耳邊是大興善寺的梵音相伴。
帶著觸摸經筒的虔誠就來到金剛堂,金剛堂是一座四層建築,氣宇軒昂,很是高大上,金剛堂前面的世界和平吉祥塔更是恢弘大氣,它不僅象徵了我國人民熱愛和平、期盼世界吉祥安康的美好願景,也代表了我們偉大的國家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使者,一直在推行和諧共生、世界大同、健康發展的美好使命。
金剛堂的側面是一個許願牆,我雖然沒有用標籤形式許願,但我也雙手合十,虔誠的許願:祝願我們的國家更加美好,祝願世界人民團結一心,共同為人類的幸福和諧而努力工作,祝願我們的企業在祖國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囉裡囉嗦,就寫到此吧,感謝網絡媒體和興善寺內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