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居家抗疫時期,「好讀書、讀好書」更是一個好的選擇。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曾說:「讀書對於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
中國有句古話:「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或許有些誇張,但充分說明了讀書這件事的重要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在孩子嬰兒期,就為其讀童話、誦兒歌。美妙的閱讀感受,就藏在我們與幼兒的每一次親子閱讀中。
所以,在「世界讀書日」這一天,我選擇和5歲的孩子再一次共讀《媽媽的心》,用心感受繪本閱讀的力量,並教你3招實測有效的辦法,幫你搞定孩子閱讀問題。
《媽媽的心》封面封底
繪本《媽媽的心》是一本溫暖的書,引進自葡萄牙,曾獲2013年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最佳兒童出版社大獎(歐洲區),LER雜誌童書設計獎,併入圍韓國CJ國際繪本大賞。
這是一本寫給3—6歲幼兒的書,講述了一位母親最溫柔的愛。作者將「媽媽的心」當做是一個單獨的生命體,它的喜怒哀樂都跟孩子聯繫在一起。文字描寫雖通俗易懂,卻令人感動。
繪本開頭是這樣的:
媽媽的心,不僅僅是一團不停跳動的肌肉,
更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會發生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仿佛有那麼一根很細很細,若有若無的絲線,把媽媽的心同孩子的心緊緊相連。緊緊相連。
《媽媽的心》內頁1
我們常說,媽媽對孩子的愛是「大愛無言」,其實這不僅是中國的媽媽們不善於直接的表達,而且相對於說出來,媽媽更願意通過生活裡的點滴行動來告訴孩子:這是我愛你的方式。
而這本具有現代感的,展現媽媽和孩子之間關係的繪本,不僅能夠觸動媽媽心裡最柔軟的地方,更是能夠讓孩子把媽媽的愛「讀」出來。
讓孩子理解,媽媽的心裡每天都在想些什麼。「當我開懷大笑的時候,媽媽的心是怎樣的?當我難過悲傷的時候,媽媽的心是怎樣的? 當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的心是怎樣的?當我調皮搗蛋的時候,媽媽的心是怎樣的?」孩子其實也很在意媽媽的感受。
《媽媽的心》內頁2
當我和孩子一起讀完一遍繪本後,她沒有走開,而是從頭開始,自己又翻看著讀了起來。我想,她正在通過繪本走進媽媽的心,去體會媽媽對自己的愛,那種愛是那麼純粹、勇敢和無私。
(1)文字力量:用排比連續畫面,用比喻形象表達。
文字有聚焦、穿引故事線的作用,在繪本中能引導我們把眼睛放到作者最想讓人關注的地方。尤其在表現心理活動、人物情感、思考感悟等一些比較抽象的東西時,文字提供的信息更明確,不僅能指明故事點,還能表達畫外之意。
羅蘭•巴特說過:「文本引導讀者在意象眾多可能的意指(signified)中做選擇,使他能夠避免這些、接受那些……將讀者導向事先選擇好的意義上。」
在繪本中,圖畫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發散的,而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則往往是明確的。繪本《媽媽的心》文字簡潔、信息明確,用排比的形式,讓文字串聯起整個畫面;用各種形象的比喻,表達情感,幫助幼兒理解。
當孩子難過悲傷,媽媽的心也跟著碎了,像魚缸摔了一地。
當孩子生病,媽媽的心會軟弱得如同果凍,而且變得十分窄小。
當孩子不慎在人群中走失,媽媽的心就像掉進了冰窟窿一樣。
如果媽媽很久見不到孩子,她的心會慢慢生鏽。
可是到了放學接孩子的時間,媽媽的心就像噴氣式飛機一樣,早早就飛到了幼兒園。
……
《媽媽的心》內頁3
《媽媽的心》內頁4
所以,此繪本非常適合3—6歲幼兒去閱讀。這也體現了繪本文字的重要性。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曾在《繪本之力》中指出,對於孩子來說,文字即是語言,講給孩子的故事,要寫得如眼前發生一樣,這是很難的。但真正好的文字語言,卻可以讓孩子從已有的畫面中看到、聽到、捕捉到更加細微的畫面感,腦補出繪本中沒有的畫面,故事自然就連起來了。
就如繪本《愛心樹》,以隱喻的手法,講述了一段施與受、愛與被愛的故事,讓我們窺見了生活中的許多人。在這個故事中,「大樹很快樂」這句話一共出現了5次,作者巧妙地將它們放置在不同的前後語境之中,簡簡單單一句話就寫出了不同的味道。
這就是繪本中文字的力量。
《媽媽的心》內頁5
(2)藝術價值:畫風獨樹一幟,情感表達鮮明。
繪本是一種視覺的藝術,構圖、色彩、圖像,很多時候都帶有特定指向的意義,藝術總能把生命中不易具體說明白的事物表達清楚。而繪本的重心,一定是圖畫。圖畫表面上是用眼睛看的,實際上它能夠引發各種感官共同感受,給人情感和心靈的啟發。
3—6歲幼兒充滿好奇心,感官敏銳,當父母陪伴他們閱讀繪本時,通過引導思考畫中含義,就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意思,體會繪本所傳達的情感,也能慢慢培養起孩子的藝術素養。
《媽媽的心》繪畫作者貝爾納多•卡瓦略是葡萄牙童書插畫家、編輯,作品獲得過萊比錫書籍藝術基金會「世界最佳圖書設計提名獎」、「葡萄牙國家插畫獎」等諸多獎項。繪本中,畫面線條簡單、畫風簡潔,主要用大色塊對比和象徵的方法,作者通過獨樹一幟的畫風,區別於傳統用繪畫來表現母子間的親情的繪本,情感表達更加鮮明,更加強烈。
《媽媽的心》內頁6
《媽媽的心》色彩運用極其乾淨,要麼是熾烈的純色大色塊對比,要麼是沒有色彩傾向的黑白色呈現。當媽媽感受到孩子的喜怒哀樂,媽媽的心就像橙色、紅色、藍色這些純粹熾烈的顏色一樣鮮豔;當孩子生病、受傷、媽媽搞不懂孩子的時候,媽媽的心也會失去顏色……
這種「別有用心」的設計,就是用藝術化的手段,來表現媽媽對孩子的心是最為純粹的,沒有一丁點的雜質。而鮮豔的大色塊也表達了母子間感情的熾烈。
繪本中的畫面是一種非常具象,但又具有抽象性的藝術表達方式。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往往容易被畫面中顏色吸引,尤其是這樣對比強烈的大色塊。所以,我們在親子閱讀時,可以引導幼兒去探索色彩背後的隱喻信息,拓展幼兒的閱讀想像空間。
《媽媽的心》內頁7
直到一口氣讀了3遍《媽媽的心》,孩子才愛不釋手地放下了,眼中閃爍著光芒,一邊喊「媽媽」,一邊一頭扎進我的懷裡。我立即回以深切的擁抱,因為我知道,她讀懂了媽媽的愛。
這就是繪本閱讀的魅力,必須適時為孩子開啟閱讀之門!
3—6歲是幼兒熱烈擁抱繪本的黃金期。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繪本不但能帶給他們快樂的感受,也是他們重要的學習渠道。在這個成長階段,有趣的故事和藝術的圖畫,就如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著幼兒的目光,並虜獲了他們的心。
讀書,就是在智慧世界裡的一次次旅行,在知識海洋裡的一次次遨遊。
就如莎士比亞名言: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
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想要為孩子開啟閱讀的好習慣,就從親子共讀繪本開始。事實上,和3~6歲的幼兒共讀是件非常快樂的事,他們往往會熱情地表達特殊的幽默感,興奮地關注著每一個小細節。如,在讀《媽媽的心》時,孩子認真讀完給我大大的擁抱,我就很容易從中得到情感共鳴,這種感受很幸福。
《媽媽的心》內頁8
那到底該如何共讀繪本呢?教你3招,一起來發現繪本閱讀之美。
(1)學會立體化閱讀,實現繪本價值。
陪伴孩子進行立體化閱讀,主要從五個角度進行。
聽:一種是讀給孩子聽,另一種是讓孩子聽音頻,建議父母自己錄音頻,好處是聲音孩子熟悉,聽起來更親切。
讀:從聽繪本到和孩子共讀,再逐漸到孩子獨立自主閱讀。
畫:讓孩子將繪本故事畫下來,讓創造力和想像力最大化地發揮。
說:鼓勵孩子把自己畫的故事說出來,鍛鍊自信心。
演:再進一步,用肢體語言幫助演繹故事內容,並表達自己的情感。
對於3—6歲的幼兒,最優化的繪本閱讀,應該是不以識字、講道理為目的的,而是要用立體化的閱讀方式,幫助孩子讀懂繪本,愛上閱讀,才能實現繪本閱讀的真正價值。
《媽媽的心》內頁9
(2)先讀繪本中的圖畫,再讀文字。
每一本好繪本都是圖文合奏的典範,那一幅幅插畫,構圖精巧、線條流暢、色彩斑斕、意韻深遠,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繪畫作品的藝術之美,所傳達出來的意境,及情感的震撼。
就如《媽媽的心》獨樹一幟的圖畫,就是一種獨創性的藝術,畫面雖簡單,但蘊含著深刻的情感,這就是繪本之美、藝術之美。
松居直在《如何給孩子讀繪本》中提到:繪本裡有兩種語言:文和圖。誰都知道文是一種語言,也能用來閱讀。但對圖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可以用眼睛看,或頂多拿來鑑賞的程度。實際上,繪本中的圖也可以拿來讀,作為語言來讀。即使是抽象畫,也能讀出豐富的語言。
《如何給孩子讀繪本》指導我們,在拿到繪本後,第一遍先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仔細閱讀,讀細節;第二遍留意畫面的連續和變化,即故事的流暢性、完整性和戲劇效果;第三遍再來大聲朗讀文字。
對於3—6歲的幼兒,雖識字量有限,但並不妨礙他們通讀繪本。因為孩子可以通過插畫讀懂故事,享受故事。
所以,當孩子獨立閱讀《媽媽的心》的時候,我並沒有嘗試去幫她讀文字,而是什麼也不做,就靜靜地陪伴在她的身邊,給她空間去自由感受和體會。
《媽媽的心》內頁10
(3)選擇適合3—6歲年齡段的繪本,更要「對症下藥」。
市面上的繪本不計其數、越來越多,選繪本、買繪本,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A.按照孩子的年齡段選擇繪本
3—4歲,是孩子語言敏感期和理解能力發展期,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關鍵期。
4—5歲,是孩子活潑好動期,整天蹦蹦跳跳個沒完,他們可以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的聯想來進行思維。
5—6歲,是幼兒口頭語言發展的最佳期,詞彙更加豐富,可以與人自由地進行言語交流。
總體而言,適合3-6歲幼兒閱讀的繪本,最好更偏重圖畫多、有趣的、跟情緒感受相關的;最好要先關注感受,再解決問題;重視情緒感受,勝過重視知識技能的學習。比如:《小藍和小黃》《媽媽的心》《猜猜我有多愛你》《花婆婆》《小黑魚》《鴨子騎車記》《我爸爸》《我媽媽》等。
《媽媽的心》內頁11
B.根據孩子的個別情況選擇繪本
按年齡段選擇繪本之後,我們還可以根據孩子的行為模式、習慣引導等選擇繪本。
比如,孩子經常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可以讀《大衛,不可以》,幫助糾正壞習慣。作為父母,雖然被大衛一樣的孩子鬧得雞犬不寧,卻也不能忘記像大衛的媽媽一樣,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永遠保持對孩子的愛,但不接受他錯誤的行為。
再比如,某段時間孩子特別愛哭,可以讀《眼淚海》,開導孩子的同時,還能教導家長,允許孩子哭泣,允許孩子生氣,帶領孩子在錯誤中學習。
而在面對孩子情緒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菲菲生氣了》《生氣的亞瑟》這樣的繪本來幫助引導。
一本本繪本就是一個個生動精緻的圖畫故事,擁有令成人難以置信的能量,可以幫助孩子糾正行為規範,修復心靈創傷,引導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媽媽的心》內頁12
再與5歲幼兒共讀《媽媽的心》,繪本的力量顯而易見。
而繪本閱讀的關鍵,就在於啟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在心裡埋下一顆閱讀的種子,逐漸養成終生閱讀的好習慣。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擁抱3—6歲繪本閱讀黃金期?請記住這3招。
(1)學會立體化閱讀;
(2)先讀繪本中的圖畫,再讀文字;
(3)選擇適合3—6歲年齡段的繪本,更要「對症下藥」。
好的繪本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在幫助提升孩子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孩子在與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的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裡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健全人格、茁壯成長。
(本文為原創作品,文中圖片均由拍攝並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