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北碚的復旦

2020-09-03 風是美好的感覺

落地東陽後,復旦只待生根。

在幾次公開講話中,吳南軒都把此時的復旦與劍橋牛津相比,願做一個設在小鎮上沒有圍牆的高等學府。

這話有幾分無奈,更是一種鞭策:誰說象牙塔只能在封閉的空間裡面?


從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上海,到西南小鄉村,從齊備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到處處炭坪的水碼頭,巨大的轉變,逼得復旦師生去主動適應,想盡辦法迅速融入本地。

這就是說,落地,獲得了地方支援;生根,就得支援地方。

自1938年3月中旬開課後,復旦大學主動與地方溝通交流,新聞系主任謝六逸教授去指導辦報。法律系成立法律學會,選張宗浚,李載彭等為幹事,在黃葛樹人路23號開法律諮詢處,為鄉民士紳免費義務服務。校方增設了四川資料研究室。6月底,復旦劇社在北碚民眾會場表演了話劇《生路》,居然用的是四川話。總務長沈十善則宣布學校將自購發電機供電,並惠及東陽。不過,黃葛東陽用上電,還是在高坑巖水電站發起電,並把電線牽過河以後。

復旦新開了農墾專修科,在東陽或租或買,開闢農場。成立復旦墾殖學會,設置農民詢問處,在黃葛胡家茶館,直接面對鄉民解決疑難問題。復旦還辦了茶葉研究室,設茶葉進修班和實驗茶廠,甚至以培育縉雲甜茶為最初目的,成立了茶葉專業,後來復旦茶業研究室實驗茶廠還出品了巴嶽春綠茶。

復旦校舍及農學院魚塘


暑假時,黃葛外圍有土匪出現,復旦和大鑫火磚廠等還捐款給黃葛鎮買軍火,防土匪。復旦的多名教授也到北碚來參加區署的周會,指導工作,謝六逸、衛挺生、馬寅初、李炳煥等都在區署作過專題演講,熊子容、言心哲更具體指導區署主辦的小學教師暑期研究會。幫助過北碚建設的教授多得很,這樣數是數不過來的。其餘學生們,學土木的,為北碚新村建設搞測量,學新聞的,幫辦嘉陵江日報,學教育的,進行教師培訓。黃葛的小學不用愁了,北碚其他地方的師資培訓也更加有效。

最初復旦的校舍、宿舍、辦公室都擠在黃葛,到東陽下壩建好後,師生們大多遷過去了,也還有住在黃葛的。北碚被炸得慘那幾次,復旦師生立即過江,幫助救援,還為難民提供飲食住宿,進行疏導,安撫難民。

復旦的操場和青年館


黃葛也有許多茶館,那本是四川特色,復旦師生很接受這個有趣的環境,圖書館、自習室坐不下,就到茶館裡看書,逐漸學到商議事情也到茶館,邊喝邊聊,後來甚至有教授上輔導課,也在茶館裡上。復旦墾殖學會農民詢問處開始在黃葛胡家茶館辦公。

你看,小小的場街上,經過整治的街道已不復鄉村味道,尤其行人,背背篼、挑籮篼的鄉民之間,有不少穿學生服的年輕人,或空手,或夾著書本,或三五成群,也有西裝革履,戴著金絲眼鏡,夾著大皮包的教授,匆匆而過。臨江一邊,隔上十來步,就可能是一家茶館,喧鬧的茶館裡,靠窗一邊,一群人圍著八仙桌,挨個說,一個評,就像在吃講茶,四川民間調解糾紛,判斷曲直的方式,實際是復旦老師在給同學們作課外指點,答疑。這應該是四川茶館裡最有特色的風景了。


像復旦校門不遠,就有一座「江風」茶館,一點也不雅致,門面逼窄,條件簡陋,但就在它的二樓,一次學生的聚會,誕生了《中國學生導報》,一份由學生自辦,影響可與大報媲美的小報,發行量最多時達7000多份。

復旦最風光的時刻,可能要算1946年初,復旦教授梅汝璈先生就任遠東軍事法庭審判官,赴日審判戰犯。

1946年復旦師生告別夏壩


日本投降了,復旦也與其他單位一樣,立即開始籌備東下的一應事宜,1945年底,收回了在上海江灣的土地財產,又安排東下的船隻、日程。到北碚時所說將永留北碚的話也沒人再提。1946年夏,復旦師生,分四批,各自返滬。在黃葛的土地房屋,轉給地方,另辦了相輝農專,有幾位不願回上海的教授,留在了相輝,後來辦成了相輝學院。

相關焦點

  • 復旦在北碚重生
    復旦流離兮,寇讎燒殺;復旦復旦兮,在我夏壩。復旦大學真是在北碚東陽下壩站穩腳跟,重整旗鼓,並有所擴張的。淞滬會戰打響,復旦在上海江灣的校區即淪為戰場,炮擊,轟炸,學校建築受損。好在是暑假,沒啥傷亡,但斷不能在此開學了,復旦大學就和大夏大學組成聯合大學,內遷。遷到哪裡?走著瞧。說是聯合,還是各走各。
  •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明日開館
    人民網重慶12月26日電 1000餘件文物、99位歷史文化名人牆、重慶最大的下沉式微縮景觀……本周五,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開館,800平方米展廳將集中展示自巴國到近現代近2000餘年的北碚歷史。   「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
  • 來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看1000餘件文物
    今(26)日,上遊新聞記者從北碚區政府獲悉,本月28日,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開館儀式將在北碚區雲清路77號舉行,屆時,將對公眾免費開放。據了解,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展廳面積800㎡,展廳設計融入中西文化設計精髓,空間與平面、材質與色彩結合,以歷史時間軸為序,通過「歷史遺珍」、「鄉建典範」、「抗戰重鎮」、「繼往開來」四個單元,共計展出文物1000餘件,集中展現自巴國到近現代近2000餘年的北碚歷史。
  • 周末了,為你安利三條看北碚山水、見北碚人文、講北碚故事、品北碚...
    北碚展館以雅舍書院原址為設計理念,將「自在」貫穿於環境、意境、心境之中,展示北碚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梁實秋紀念館的雅舍書院搭配老爺車博物館的老爺車,表達北碚建成「百館之城」的美好願景,為文化建檔,為歷史存根,增強群眾文化自信,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現場還搭配溫泉故裡的場景,將自然風光與人文故事相結合,寓意北碚將構建「山水、人文、城市」為一體的「百館之城」。
  •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開館 2000年歲月徐徐展開
    1000餘件文物、99位歷史文化名人牆、重慶最大的下沉式微縮景觀……今(28日)日,備受期待的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在北碚雲清路77號正式開館,並免費向公眾開放。集中展現了自巴國到近現代2000餘年的北碚歷史。
  • 書說北碚:轟炸紀實(上)
    1940年5月26日,駐峽區的第十八軍舉行第二屆全軍運動會,還邀集了在碚學校參賽,復旦大學,立信會計校,重慶師範校,國立體專,北碚小學都來參加,賽場就在體育場,衛戍總司令劉峙,18軍軍長彭善,副軍長羅廣文悉數到場。運動會開了三天。第一天雖有警報,但沒飛機過來。
  • 奇怪的重慶北碚,遠離市中心,貴為主城區
    他說,先坐動車到重慶西站,準備打車去北碚。但上了計程車,計程車司機一聽說目的地是北碚,也沒有拒絕,只是委婉地告訴他,北碚有點遠,關鍵還堵車,正常是50來分鐘能到,但不知道路上堵不堵,建議他去坐軌道交通6號線。
  • 品山水 賞「百館」 文旅會上的北碚很「文藝範」
    據了解,本屆文旅會北碚展館以雅舍書院原址為設計理念,將「自在」貫穿於環境、意境、心境之中,展示北碚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梁實秋紀念館的雅舍書院搭配老爺車博物館的老爺車,北碚建設「百館之城」的願景也在展區中一覽無餘。「我們現場還搭配溫泉故裡的場景,將自然風光與人文故事相結合,寓意北碚將構建『山水、人文、城市』為一體的『百館之城』。」
  • 泉湧縉雲 北碚助力打造「世界溫泉谷」
    北碚的一個個泉眼正在湧出綠水青山帶來的金山銀山。今(26)日,第七屆中國溫泉旅遊推廣季系列活動暨中國第三屆溫泉與氣候養生旅遊國際研討會,在世界溫泉谷的核心區——北碚拉開大幕。國際知名的溫泉酒店、產品、療法、產品品牌專家將在本周齊聚北碚,共同探討如何搶抓健康旅遊產業發展機遇,推動溫泉與氣候康養產業的創新健康發展。
  • 北碚:「世界溫泉谷」走出「國際範」
    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重慶11月27日電 近年來,重慶市北碚區發力以溫泉資源為核心要素的產業運營,推動以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為中心,以縉雲山、北溫泉、溫泉谷為支點的旅遊大環線格局。一系列知名項目的成功落地、溫泉與人文結合的創新路徑,讓 「世界溫泉谷核心區」的旅遊度假集群效應正在進一步形成。
  • 北碚歇馬迎來高鐵北碚南站
    渝西高鐵新設北碚南站渝西高鐵新設北碚南站,在快速路一橫線獅子巖立交旁(位於北碚歇馬)新建正線,引入重慶西站後與渝貴高鐵同場貫通,形成包海350高鐵通道;聯絡線連接蘭渝和遂渝鐵路,引入重慶北站,渝西高鐵正線調整為近期開始建設。
  • 北碚有什麼好吃的?北碚的特色餐飲在哪裡?
    北碚有什麼好吃的?北碚的特色餐飲在哪裡?同學們您喜歡重慶火鍋的麻辣麼?喜歡重慶川菜的江湖口味麼?喜歡夜生活一般的燒烤麼?喜歡大冬天裡必不可少的烤全羊麼?不用四處奔波尋找,北碚一城一味濱江美食城全都呈現,在這裡···不用重複,都是大重慶最熱門的餐飲?四合院樣式的就餐氛圍,空氣多了幾分清新與懷舊!每一座城,都有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美食和不一樣的人。也許我們一生之中會在很多個城市停留、生活,也有可能一輩子就守在自己的家鄉哪也不去。
  • 重慶珍檔丨沿嘉陵江畔的臺階,走到復旦大學
    △在江上,可以遠眺北碚復旦大學的登輝堂和相伯圖書館晚飯後,復旦大學化學系三年級學生劉鑄晉要去約會了。女朋友黃潤蘇,正在復旦大學中文系二年級就讀。是年秋季,劉鑄晉和黃潤蘇轉入復旦大學,到北碚校園報到。戰火紛飛中,一所學校被迫繞過小半個中國,兩個年輕人不得不繞過小半個中國。在嘉陵江邊,他們的命運重疊了。
  • 北碚發起"手繪北碚地圖"全民徵集活動 卡通畫走紅
    《北碚歷史人文地圖》。西南大學團委宣傳部供圖  11月23日,由北碚發起的「手繪北碚地圖」全民徵集活動結束,21幅手繪地圖參加最后角逐。記者在評獎現場看到,這些手繪地圖涵蓋了北碚生態、美食、人文、旅遊等各方面,儼然一幅北碚全景圖。
  • 重慶的寶藏,深刻的北碚
    北碚,很早很早以前就被稱為重慶後花園,北溫泉、縉雲山出名之際,洪崖洞還只是一壁高高的山崖。儘管今天北碚的低調稀釋了它的存在感,若即若離的牽絆仍讓我偶爾會注意到它。泡完溫泉一身輕鬆,接下來才有體力耍遍北碚吃遍北碚!
  • 北碚:江山青峰聳縉雲 雲來舒捲目繽紛
    據目前能查到的資料統計,自唐代開始至清末,共有48位詩人曾經路過或在此居住,留下了關於北碚的詩作80餘首。  陳子昂所作是描寫北碚的第一首詩嗎?  「東巖初解纜,南浦遂離群……路轉青山合,峰迴白日曛。
  • 復旦圖書館:在歷史的公轉中自轉
    1937年8月,上海華界相繼淪陷,10月,日軍火炮、飛機對復旦校園進行大規模轟炸,校舍2/3被毀,教學大樓、圖書館、教學儀器等悉數受損。復旦、大夏、大同、光華四所私立大學組成聯合大學準備內遷。最終,復旦大學和大夏大學組成復旦大夏聯合大學,分批前往江西廬山、貴州貴陽。之後聯合大學解體,復旦大學選擇在重慶北碚辦學。1938年3月,學校確定在北碚黃桷鎮複課。
  • 區縣故事薈·北碚篇|巴山夜雨 溫泉故裡 自在北碚
    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他為北碚這座當時的偏僻鄉場繪製了發展藍圖,第一次提出了「鄉村現代化」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理念,制定和實施了北碚鄉村建設20年發展規劃,成功創造了鄉村建設的北碚樣板。,並在北碚成功舉辦中國科學社第十八次年會;發展交通,於1933年修建四川省第一條鐵路——北川鐵路;建設城市,邀請膠濟鐵路總工程師、丹麥人守爾慈為北碚進行最早的市政規劃,建成北碚第一個街心花園,並從上海引種法國梧桐樹對城市進行綠化美化……抗戰期間,被後人推崇為「鄉建四傑」的盧作孚、晏陽初、梁漱溟、陶行知齊聚北碚,晏陽初在歇馬創辦中國鄉村建設學院,梁漱溟在金剛碑創辦勉仁書院,陶行知創辦的育才學校也在北溫泉開班
  • 巴山夜雨 自在北碚,一起去詩歌朗誦中體會最詩意的北碚
    當巴山夜雨再度浸潤北碚的土地,詩歌的美麗也在這片大地綻放。 10月21日晚,以「巴山夜雨 自在北碚」為主題的「縉雲詩會」詩歌朗誦會在朝陽中學南校區舉行,一行行有聲的華章,為廣大詩歌愛好者帶來了一場富於美感的詩歌之旅。
  • 推著輪椅傾心復旦 校訓一直激勵著我 最驕傲是「復旦人」
    5000名復旦校友齊聚復旦大學正大體育中心,為母校百歲生日祝壽。  校友中,一對伉儷引起記者注意。9時不到,84歲的餘潔弗女士推著坐輪椅的丈夫、95歲高齡的唐庶懷先生來到復旦。他們1944年在日本飛機的轟炸聲中完成4年學業,同時畢業於復旦北碚校區。今天是他們第一次來到邯鄲路的母校。由於事先未聯繫,二老沒有拿到大會入場券,但他們並不在意,一直等在體育中心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