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這部電影,活潑開朗的張震從此變得沉默內向

2020-12-15 時空記1994

那年,14歲的張震拍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

拍完之後,他整個人都變了,從前活潑開朗的他變得沉默內向,一直到現在都是。

那部電影叫做《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60年代的臺灣,一個初中生向著自己的女朋友連砍七刀,致其死亡。

楊德昌導演用 將近四個小時(237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善良正直的少年為什麼持刀殺人。

一、

課堂上,語文老師轉身在黑板上寫字,小混混頭頭滑頭朝著老師背後扔鉛筆,老師很生氣,問張震是誰幹的,張震說沒看見。老師說:「既然找不到是誰幹的,那就是你了,你就給我站著吧!「

社會上這樣的暴力事件,也是隨處可見。事情出來了,總要有人被黑鍋,拿誰開涮呢?當然是老實的那一個。

考試的時候,滑頭要抄張震的卷子,張震不悅。課後,張震因為這「不願」的表情,被滑頭當著同學的面,扇了一巴掌。憤怒的張震,拿起棒球桿想反擊,被教導主任看到。教導主任明明看見了滑頭動手在先,反而訓斥張震,進而沒收了他手裡的棒球棒。

試卷出來,兩人的分數一樣,一起被叫到辦公室,任課老師兩個人錯的的都一樣,要記過。張震辯解「我沒有給他抄,為什麼要記過」。教導主任訓斥他對老師沒禮貌,一定要記過。

幾件小事,張震處處遭遇「校園霸凌」,而欺負他的不僅有小混混,還有他熟悉的老師和教導主任。在這些老師身上找不到一點可敬可信的影子,他們忌憚小混混們的衝動與社會地位,便將怒氣撒在較為弱勢老實的同學頭上,典型的欺軟怕硬。實際上,老師們的這種行為加速了張震由「好學生「向」壞學生「的轉變。

當正義得不到伸張,公平得不到維護,他只好訴諸於暴行。之後張震開始跟著混幫派,頂嘴、逃課、交女朋友。

二、

父親一直是張震最尊敬的人。他是一個典型的讀書人,在公家做事,正直、善良,做事有原則。

第一次張震被交家長的時候,父親感到不可理喻:學校不去處罰犯錯的學生,反而處罰一個受害者,對學校的這種不公平表示不滿。不過,他「據理力爭」的結果是,兒子由「記小過」變成「記大過」。

兩人回家的路上,父親對兒子說:讀書的目的,就是找到一個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要怕,要相信你的未來,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決定的。

第二次張震被叫家長的時候。教導主任又要說「記大過」,父親請求再給張震一次機會。父親越是說得低聲下氣,教導主任越是讓父親難堪。張震看著父親的頭越來越低,他掄起棒球棒擊碎了教導主任頭頂的燈泡,然後被退學。

其實被擊碎的不是燈泡,而是張震的信仰。他親眼目睹父親的高大形象在自己面前崩塌,對他是一種精神上的打擊。

而父親何嘗不也經歷了精神上的打擊。因為他的正直,得罪了不少人,半夜被抓到警署審問,每天晚上不讓他睡覺,逼著他寫檢討書。事後發現,揭發他的人正是父親的直接上司,戰後一起從大陸過來的同鄉好友。自從這件事後,父親變得敏感、神經質,走路都低著頭。

這時的張震不能接受這樣的父親,而他更狠的是摧毀父親的那些人。

三、

壓垮張震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的女朋友小明。

他本來以為是小明是一個單純善良可以給他安慰的女孩子。誰知,小明在他退學後便跟張震的好哥們小馬好上了。從同學口中,他得知小明之前是「小公園」幫派老大哈尼的女朋友,哈尼失勢後,她便跟幫派老二滑頭好了。後來因為母親的醫藥費,她還和校醫好過。

得知真相的張震,惱羞成怒,他不明白小明為什麼如此「不要臉」,為了一點利益,變來變去。爭吵中,他將刀子刺進了小明的身體。當年新聞報導,現實中那個少年捅了女朋友七刀,因為小明交往了7個男朋友。

影片中,看似張震是殺人兇手。他何嘗不是一個被殺害的少年。

就像現實中青春並不是一道明媚的憂傷,學生時代也並不是那樣的純真美好。司空見慣的「校園霸凌」、老師的不公平待遇、父母形象的崩塌、好朋友的背叛,這些成長路上的一些列問題一起殺死了那個「少年人」。

如果不去探究背後的原因,不去解決根本問題,每天依然有很多「少年人」被殺死。

相關焦點

  • 張震:15歲拍電影獻初吻,舒淇在他眼中一直沒變,專受大牌導演青睞
    二、被奪去初吻,也被奪走了笑容《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之後,張震爸爸對記者說,我不喜歡這部電影,楊德昌在這部電影裡,把我兒子的笑容拿走了。的確,在出演電影之前,張震的非常活潑開朗,在那之後就變得言語不多,而也許正因為如此,他的另一種氣質,更得到了文藝片導演的青睞。
  • 怎樣使內向的性格變得開朗大方呢?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性格內向的人,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為了更好的交際及拓展人脈關係,內向性格的人應該怎麼樣做就變得性格開朗大方,招人喜歡了呢?如何做性格就變得開朗大方招人喜歡了呢?轉變方法1:正確對待自己的內向性格,多想想性格的反面,性格不內容的人是怎麼樣的呢?
  • 曾經活潑開朗的我變得不愛那麼講話了
    我是一個活潑開朗的人,漸漸變得沉默寡言了!你知道是什麼導致的嗎!是我自己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不愛與外界接觸了!不愛熱鬧了!也許這樣很不好,可是我很享受孤獨,我也很喜歡保持沉默!我感覺現在的自己更適合,如今的社會!語遲則貴!挺好的!我也能接受我這樣的性格,活潑開朗有活潑的好!不愛講話,有不愛講話的好!也許成年人的世界!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這三點建議可以幫你讓孩子活潑開朗一些
    而我兒子就遺傳了他爸爸的內向性格,不愛說話。小的時候帶出去玩,我要先教一句「問阿姨好。」他才對阿姨說一句:「阿姨好。」再長大一點,雖然會主動問好了,但也只是一句問好,多的話就沒有了。直到高中以後,上了大學,才逐漸變得開朗了很多。
  • 對話張震:極寒環境拍《雪暴》,體驗生活、圍讀劇本這些都幹了
    張震在極寒環境下體驗了邊境森林公安的日常工作,拍攝期間常常凌晨四點就要起來工作,經常會遇到攝影機器因低溫無法工作而重新拍攝的情況,每次張震都鼓勵導演「再來一次」。他坦言,每個人都很努力地為《雪暴》這個電影付出。看到他們這麼賣力地工作,再苦,再冷也要扛起來,把這個戲拍完。」張震透露,雪地裡的跑戲,最多要穿四條褲子,打底褲、發熱褲、羽絨褲、戲服。
  • 爸媽做到以下這幾點,孩子變得開朗又活潑
    今天紅姑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如何讓膽小內向的寶寶變得開朗活潑?一、孩子為什麼會內向、膽小1、孩子本身的性格寶寶的性格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較安靜。從天性的角度看,膽小孩子的氣質特點是:安靜、溫和、靦腆、順從、忍讓、謹慎、軟弱,少有主動要求。這些特點發展下去都屬於內向性格,其中很大成分是遺傳而來,天性不容易改變。
  • 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內向,家長要先審視家庭教育氛圍
    案例一:小洪原本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孩子,平時非常喜歡笑,好像每天都很開心,小的時候周圍的親戚和鄰居都喜歡看這孩子笑嘻嘻的樣子,看到他就覺得心情變好。但是隨著小洪長大上學,家長對他的管教越來越嚴格了,寶媽經常被家裡長輩嘮叨說要好好把小洪教育成一個優秀的大學生,不然就很丟臉,種種言論讓寶媽精神緊張,常常不滿足小洪的學習成績,到後來看到小洪活潑的樣子反而覺得吵鬧了。
  • 內向的人如何變外向呢做到這七點能讓你變得開朗活潑
    內向的人如何變外向呢?性格內向的人,話往往不多,選擇沉默是金。這樣的人,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感情,也往往沒有更多的朋友。選擇在生活中默默無聞,工作上往往也會因為這樣的性格而黯然失色。性格是可以塑造的,也是可以慢慢改變的。那麼如何才能從內向變為外向呢?
  • 內向性格要怎樣才能變得更加開朗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內向和外向都各有優勢,不過還是二者結合一下比較好,那麼內向的人如何變得開朗一些呢。1、首先要擺正心態一個人的心態對於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擁有良好的心態能夠活得更自在,更開心,而他的受挫能力也是比較強的,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 看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是一種享受,拍他的電影卻是一種磨練
    看他的電影是一種享受,拍他的電影卻是一種磨練「看他的電影是一種享受,拍他的電影卻是一種磨練」這句話是演員林青霞對王家衛電影的評價。王家衛導演對拍攝電影有著常人所能理解的追求,可以說是到極致的境界。在拍攝《東邪西毒》時,王家衛導演帶著五大巨星:張國榮,梁朝偉,梁家輝,林青霞,張學友跑到了陝西榆林沙漠裡進行拍攝。所有人在山洞口等天黑。
  • 電影《緝魂》正在熱映,張震,張鈞甯演技炸裂,足夠刺激,好看!
    1月15日,剛剛上映了一部電影,那就是由張震和張鈞甯帶來的一部《緝魂》了,因為小編對懸疑類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或者是電視劇都特別的喜歡,因此,這部電影1月15號剛剛上映小編就去看了,看完後可以這樣說,如果說「雙劉」劉德華和劉青雲給我們帶來了一部燃爆全場,視覺衝擊力滿滿的警匪電影,而「雙張」(張震和張鈞甯
  • 看我如何把內向寶寶變得活潑
    從這之後,我知道了,我家寶寶的性格本來挺內向的,平時也不喜歡吵鬧,不愛多說話,再加上這樣,長期沒有出門,寶寶變得更內向了。同時我身邊的一些寶媽們說,寶寶這樣一個人玩大的不好,等到她上幼兒園的時候,不會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我一聽,那可不行,到時候寶寶還黏著我,不和其他的小朋友玩,那寶寶還怎麼上幼兒園?之後,我就開始採取行動,要讓我家寶寶變得活潑開朗。
  • 性格內向,父母應該怎麼做,孩子會變得更開朗
    孩子內向?不出眾,父母為此傷透腦筋,大多數父母在這個時候都把這原因歸咎於孩子內向,歸根結底,這些不是孩子的原因,問題主要出在於父母身上。孩子在公眾場所不出眾,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善於表達自己想玩的意願,所有這些不但與孩子的生存環境有關,還與父母的培養和行為有關。
  • 99%的人簡歷中都會撒的謊:「性格外向,活潑開朗」
    在自我評價的那一欄裡,開頭就赫然寫著:「本人性格外向,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際。」 「在我們每年收到的幾百份簡歷裡,幾乎99%的人都會用這句話作為開篇來偽裝自己。」
  • 受性格內向困擾,如何讓自己變得開朗?
    內向者沒有廣泛的人際關係網,也許幾個知己好友就能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無論鄰居間客套的問好還是商家的熱心導購,別人的熱情只會讓他們躲得遠遠的。進入職場後,很多討論、交流的場景往往需要各抒己見。看到別人神採飛揚的滔滔不絕,自己卻只能坐著旁聽。
  • 學霸張震《龍先生》可能又考了廚師證 拍一部戲學一技能
    張震是演藝圈公認的「學霸」,拍一部戲Get一個技能的開掛模式,曾經引起演藝圈人人「曬技能」的風潮,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張震這樣,學一樣精一樣。拍《一代宗師》苦學三年八極拳,參加全國比賽拿到第一名;拍《深海尋人》考到了PADI潛水執照;拍《吳清源》圍棋水準壓制專業三段……這次在日本導演薩布的新片《龍先生》裡,張震飾演一個冷面殺手,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片子裡做得一手好菜,一碗簡單的臺灣牛肉麵讓日本食客念念不忘,那刀工、那對待食物專注的眼神……嗯,搞不好你們張震拍完這部戲,又去考了個廚師等級證!
  • 為什麼有些孩子在小時候很活潑,長大後卻非常的內向
    為什麼有些孩子在小時候很活潑,長大後卻非常的內向不得不說這個問題我還真是有些感同身受呢,因為小時候的我也是一個性格十分開朗活潑的人,可是長大之後我卻變得相當內向,說真的有時候回想起來我也覺得自己的這個轉變實在是太大了,但是現如今像我這樣的人貌似並不在少數,就連我從小認識的一些朋友也是這樣,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十分關心自己孩子的性格問題。
  • 性格內向的形成原因 - 矛盾
    但是在這個現實社會中最需要的還是外向者,然而對於那些內向者來說立足於社會中較外向者更艱難一些,除非在某領域有著出眾的貢獻。那麼,本是活潑開朗的外向者,為何會變成一個沉默寡言的內向者呢?其實這種轉變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環境的影響,個體外貌影響等。一、環境因素。
  • 為什麼沉默的孩子越來越沉默?這部奧斯卡短片給出了答案!
    ,卻不得不沉默著,不是因為我天生的障礙,而是失去了關愛。影片只有20分鐘,但卻講出了電影兩個小時也講不透的道理。該片導演Chris Overton接受採訪時說道:「改變對殘疾孩子的看法,這就是創作它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中的小女孩現實中也是一個失聰的孩子,Maisie Sly的本色出演帶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  4歲的莉比出生在英國一個富庶的中產家庭中,吃喝不愁,衣食無憂。可是不幸的是,她有聽力障礙。
  • 孩子內向、不善於交流,家長學會這三點,讓孩子性格變得樂觀開朗
    如今的這個社會,性格活潑、開朗的人是非常吃的開的,不管走到哪裡都不害怕與別人交流。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一個這樣的人,成為一個社交能力強、又有自信的孩子。可是總有一些孩子則表現的特別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交流,很多家長都曾想過辦法讓孩子做出改變,但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因此為孩子而感到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