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誤吞水銀探熱針 家屬與醫院各執一詞(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3日 01:23 來源: 信息時報
楊伯的胃裡有半支探熱針(紅圈處)
取出半支探熱針後,楊伯仍留在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信息時報訊 5月20日凌晨1時許,在病房陪護的楊先生到廣州醫學院附屬三醫院6樓皮膚科病房探望父親時,發現78歲的父親嘴裡插著一根水銀探熱針,而且嘴角還有血和水銀流出,楊先生立刻上前從父親嘴中摳出已被老人咬碎的探熱針,然而仍有一小截探熱針已被老人吞進肚子。昨日中午,醫生從老人的胃中取出探熱針的尾端和少量玻璃碎片及3粒水銀,目前病人家屬與醫院就事故責任各執一詞。
家屬:「爸爸吞下半截探熱針」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趕到廣州醫學院附屬三醫院。楊小姐告訴記者,她的父親今年78歲,4月22日因皮膚問題到廣州醫學院附屬三醫院住院治療。「5月19日那天,醫生說我爸爸再過一兩天就可以辦理出院手續了,結果沒想到晚上就出事了。」
據當時在醫院陪護的楊老的大兒子介紹:「當天晚上1點鐘左右,我進到病房後就看到爸爸嘴裡咬著一個探熱針,嘴角還有水銀和血流出來,於是我趕緊用手去摳爸爸的嘴巴,結果只拿出大半截探熱針,還有一小截已經被他吞進去了,我手上都是血和水銀,當時爸爸在打寒顫,渾身都在發抖,牙齒也在打顫,人根本沒力氣握東西,出事前現場又只有爸爸和護士在,探熱針肯定是護士放在爸爸嘴裡的。我從爸爸嘴巴拿出探熱針的時候,護士剛好從隔壁病房拿毛毯回來,她看到整個過程,還連聲跟我說對不起。」
診斷:老伯體內殘留小截探熱針
記者隨後來到楊老的病房,老人躺在病床上一動不動,身體十分虛弱,鼻子上還插著輸氧管。醫生正在等楊老一家人籤署手術協議。記者向醫生了解病人的病情,醫生拿出4張X光片向記者解釋道:「根據病人的片子顯示,病人食道內有一小截條狀物體,目前已經移動到病人的胃部,至於具體是什麼,在沒拿出來之前我們都不能肯定。不過從病人健康的角度來考慮,現在我們建議儘快用胃鏡給病人取出來,再不取的話可能就會很麻煩。」記者從X光片上看到,在病人的胃部位置,的確有一白色像火柴杆樣的白色影子。
中午12時許,病人被推進手術室,大約20多分鐘後,醫生成功從老人體內取出一小截探熱針及3粒水銀和一些玻璃碎片。得知父親身體內還發現水銀,楊女士擔心水銀會對父親身體有影響,隨後記者諮詢了醫生得知,少量水銀從食道進入體內很難被身體吸收,一般對人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不過玻璃碎片很有可能造成胃部黏膜損傷。
醫院:擔責多少須看調查結果
據醫生介紹,目前醫院給病人測量體溫常規採用的都是腋下測量法,採用口腔測量在很早前就已經不再採用。辦公室一名負責人趙女士告訴記者,出事後,他們也找過當班護士調查情況,不過反映的情況是護士將探熱針放在病人腋下,並非嘴中。「值班的護士有10多年護理經驗,按常理來說是不可能犯這種錯誤的,而且我們醫院早就沒有採用口腔測量病人體溫的方法了,護士跟我們反映的是當時老人晚上突然打寒顫,她將探熱針放在老人腋下量體溫,然後給老人蓋了一床被子,見老人還喊冷,她就到附近病房去拿毛毯,回來時就看到病人家屬從老人嘴巴裡摳出探熱針。」
當記者提出想與當班護士面談時,趙女士表示由於護士還得正常上班,為了不增加護士的心理壓力,不方便讓她接受採訪。趙女士表示,由於當時現場只有兩名當事人,護士說是放在腋下的,而病人年老體弱判斷力模糊,探熱針如何跑到病人嘴中現在誰也說不清。至於事故的責任問題,趙女士表示醫院的確有一定責任,不過至於應該承擔多少責任必須等醫院的專家和律師調查以後才能決定。而楊女士一家人則認為,既然病人送到醫院,因為醫院看護不周造成病人受到傷害,醫院應該負全責。
目前,當事雙方正在就責任問題作進一步協商,老人的手術費用暫時由醫院墊付。
責編:孫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