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系列報導

2021-02-19 成都師範銀都小學

 為促進小班化教育擔當「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推動發展中國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責任,深化小班化教育學術交流、經驗與成果分享,10月25-26日,由成都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究協會主辦的2018年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在成都師範銀都小學成功舉行。來自兩岸四地專家、學者和教師相聚蓉城,共同探討中國特色小班化教育發展方向。

本次研討會歷時兩天,呈現了專家主題報告、學校經驗、地區經驗介紹、特色班集體展示等精彩內容。據統計,一共有6場專家主題報告,5所學校作經驗分享,2場地區經驗介紹以及6堂小班化教育課堂展示。來自香港、澳門、臺灣、上海、南京、杭州、廣州等15個省市地區的20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教師代表參與了此次活動。

成都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彭湧局長蒞臨會議並致辭,教育處葉春雲處長和教育發展中心李建萍副主任也出席了大會。來自各地區的專家學者聚焦小班化教育的內涵發展,對小班化教育環境下的深度學習、兒童研究、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進一步探索了中國特色小班化教育發展模式。本屆研討會以「兩岸四地,共構中國特色小班化教育」為主題,深入探討了中國特色小班化教育的內涵、根本育人價值追求以及對教育均衡發展的價值,得到了參會專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評,大家對小班化教育在中國的發展充滿期待。

活動結束後,《教育導報》、四川電視臺科教頻道、四川新聞頻道、《封面新聞》、《成都高新》等多家媒體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專題報導。

 

《教育導報》

小班化教育,實現學習的「私人定製」


《教育導報》2018年第95期 2018-11-01

■本報記者 周睿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化的發展,潛力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隨著社會的發展,小班化教育以促進每個孩子的個性化發展成為教育改革創新的熱點之一,受到家長和學校的普遍關注。

如何發掘小班化教學的「特質」,實現教與學方式的真正優化?10月25—26日,「2018年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在成都師範銀都小學舉行。來自香港、臺灣、澳門,以及大連、杭州、南京、成都等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一線教師,圍繞「共構中國特色小班化教育」主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課堂,指向每一個學生的深度學習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教育改革只有進入到課堂層面,才真正進入了深水區。

活動中,南京市青雲巷小學數學老師丁康帶來一堂五年級數學課《小數加減法》。課前,他通過布置前置性學習,收集了學生的3類問題,共性問題:「為什麼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小數點對齊而不是末尾對齊?」個性問題:「小數減法怎麼算?整數加小數怎麼計算?整數減小數怎麼計算?」延伸問題:「小數在生活中有什麼用?」

課堂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學生先獨立完成兩組小數加法練習,引發它們對小數加減法算理的思考。接著,通過組內討論,讓學生釐清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學生得出「小數數位要對齊」的結論後,丁康嘗試讓同桌間互相出題,給了每個學生當小老師的機會,學生兩兩一組的分享,也讓每個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

給每個學生交流和展示機會也是銀都小學數學老師曾亮的做法。她帶來一堂六年級數學課《解決問題的策略》。課上,曾亮和學生一起經歷了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小組討論、主題探究、集中匯報等活動,充分展示了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嘗試了通分法、分割法、實驗法等多種轉化方法,得出了「什麼情況下會用到轉化?」「怎樣實現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等問題的答案。

銀都小學數學學科教研組的老師們對兩節課進行了細緻、深入的觀察和分析,他們從教師行走情況,學生發言情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情況,教學評價等細節著手,對小班化課堂教學提出了建議:「小班化課堂教學要讓每個孩子有發言的機會,老師要落實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關注,給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深度學習。」

 

深度對話,發揮小班化教育優勢


小班化教育能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以個性化教育為學生提供適性的發展機會。但如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小班的優勢讓每一個學生受益值得我們思考。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董蓓菲指出,小班化教育源自西方,是一種舶來品。對我們而言,建構小班化教育理論必須基於中國文化以及社會轉型期的教育時空環境,研究小班化教育的本土特色。

「在人工智慧和核心素養時代,深度學習是核心素養落地的載體,小班化教育可以圍繞深度學習的內涵和研究展開。」董蓓菲說,教師要培養學生有效的溝通和協作能力,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運用高階思維批判性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引領學生把新知融入原有知識框架,能在不同情境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學科內,教師可以通過深度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科學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而在跨學科的學習中,學生能通過深度學習真正學會學習,培養自我管理、溝通與合作、批判性思維以及創造能力,最終生成核心素養。

深度學習離不開深度對話。在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客座副教授黎國燦看來,有品質的對話是促進師生、生生有效交流,促進深度學習的重要環節。小班環境為「對話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有質素的提問和回饋是提升小班課堂教學成效的關鍵。

課堂中如何開展深度對話?黎國燦說,教師要制定清晰的學習目標,使用延展性的提問技巧,增加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透過小組活動促進學生協作,並提供適切的回饋,採用促進學習的評估。教師可以針對普遍開放性的問題,引發學生作不同層次的思考;提問可先由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鼓勵學生初步探索;師生於課堂作延長討論,鼓勵學生詳述答案;給予合適的候答時間,充分調動學生思考,激發更多觀點的碰撞。

「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取向是個性化教育,需要有效的、整體性地提高小班化教育的專業化水平,在課堂教學層面必須關注『學科性』和『小班性』。」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吳永軍指出了中國小班化教育發展的方向,他認為,必須關注「學科本質」,放大「小班」特質,小班化教育的「潛在效應」才能實現。

 

課程和教師是小班化教育改革的關鍵


小班化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涉及教師行為轉變、課堂互動模式、教學資源的適切性等等。其中,課程和教師是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因素。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謝傳崇認為,小班化教育改革應該立足於課程,立足於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校本課程開發,讓每一個學生得到適性的教育。「學校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在地的環境,發展出滋長學生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這種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謝傳崇說,小班化教育的重點不在班額,而在教師,教師要有課程開發的能力和課程的執行力,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特點選擇教材、設計課程,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如何設計校本課程?謝傳崇說,校本課程需要一些創新的教學,需要用特色課程承載學校文化,它的設計是跨領域、跨科目的統整。小班化教育的未來發展不應該只以學科知識和技能為限,更應該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教師是小班化教育改革的關鍵種子。成都師範銀都小學作為西部地區小班化教育的先驅,已開展了18年的小班化教育,每班人數始終控制在30人。校長文莉分享了學校如何發揮小班化教育優勢,激活教師終身發展源動力的經驗。她認為,小班化教育實質上是教育機會的轉化,將小班帶來的教育機會轉化為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育支持。教師團隊,是教育機會轉化的最核心的力量。

「小班教育機會、資源佔有率、生命間的互動,通過教師團隊,轉化為教育支持,轉化為個性化課程和個性化教學。」文莉介紹,近年來,銀都小學給足教師機會和空間,通過課程開發、課題研究等,幫助教師實現個性化發展,從而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學校要求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備課和上課體現「分層教學」「個別教學」,教室不設講桌,要求一年級班主任在教室辦公,新接班的班主任第一天認識全部學生。

「小班化教育絕非一般意義上所理解的簡單減小班額,而是在基礎設施建設、課堂教學環節、班集體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綜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文莉說,要發揮小班化教育優勢,需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享受優質而公平的教育,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教育導報》

 

兩岸四地學者共研「中國特色小班化教育」

 2018年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舉行


《教育導報》2018年第93期 2018-10-27

本報訊(記者 周睿)10月25日,由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究協會、成都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主辦的「2018年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在成都師範銀都小學舉行。來自香港、澳門、臺灣、上海、南京、杭州、大連、成都等地的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齊聚一堂,交流兩岸四地小班化教育經驗,探尋具有中國特色的小班化教育路徑。

活動中,專家學者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主題報告。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董蓓菲以英美等國和上海的小班化教育為例,對東西方課堂進行了比較研究。她指出,建構小班化教育理論必須基於中國文化,在人工智慧和核心素養時代,深度學習是核心素養落地的載體,小班化教育可以圍繞深度學習的內涵和研究展開。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客座副教授黎國燦則認為,有品質的對話是促進師生、生生有效交流,促進深度學習的重要環節,提問和回饋在小班化課堂教學中起關鍵作用,對建構新型小班課堂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吳永軍指出了中國小班化教育發展的方向,他認為小班不僅是外在的規模小,而是要有小的、系統性的內涵研究,這是中國小班化教育區別於國外小班化教育的重要方面。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本體是課程與教學,核心理念和價值取向是個性化教育,在課程整合背景下,要聚焦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臺灣清華大學教授謝傳崇同樣認為,小班化教育改革應該立足於課程。他以臺灣的特色校本課程為例,指出教師要有課程開發的能力和課程執行力,要根據學生的需要選擇和設計課程。

成都師範銀都小學校長文莉分享了學校18年的小班化教學經驗,她認為,小班化教育實質上是教育機會的轉化,將小班帶來的教育機會轉化為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育支持,而教師團隊是教育機會轉化的最核心的力量。

據悉,為期兩天的研討活動還以課堂展示、學校經驗分享等形式,多角度地為老師們搭建起小班化教育的交流平臺,破解小班化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困惑和難點。

 

《成都高新》

兩岸專家齊聚高新共話小班化教育

        本報訊(記者 餘書婷)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實施小班教學、提高教育質量,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與趨勢。10月25日,2018年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在成都師範銀都小學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究協會和成都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聯合主辦,吸引了數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學校代表等參會,共同探討小班化教學的改革研討。

據悉,今年是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舉行的第七屆。本屆研討會以「兩岸四地、共構中國特色小班化教育」為主題,重點聚焦兩岸攜手交流合作,探索並推廣適應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小班化教育模式。

此次研討會上,從兒童學習的重要性到深度學習的關聯性、從對話教學的變革性意義到核心素養校本課程的發展,多位專家圍繞小班化教學進行了主題報告分享,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教育改革的路徑和方向,從教研層面為教育事業發展助力。

作為本次研討會的承辦方,成都師範銀都小學是成都高新區和成都師範學校聯合開辦的優質學校。自2000年建校起,該校就全面推行小班化教學,每個班30人。圍繞小班化教育,創新「眾籌式」管理方式,以教師分類分層個性化發展、志願者課程、STEAM課程、智慧課堂等課題和項目深入改革,形成了一批改革經驗,關注小班化教育改革環境下師生的個性化成長。

會上,成都師範銀都小學校長文莉就「小班化教育環境下的教師個性化發展」為主題,就學校的改革經驗進行了充分的分享交流。該學校的曾亮、冰潔等老師對數學、STEAM等課程科目的現場教學進行了分享交流。

 

《封面新聞》


學者熱議「中國特色小班化教育」:利用數字資源深度學習

記者:楊曉蓓

如何從東西方課堂的比較研究中,探尋具有中國特色的小班化教育?10月25日,「2018年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在成都師範銀都小學舉行。為期兩天的時間裡,來自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中國澳門,以及大連、廣州、南京、成都的教授、學者、老師,圍繞「共構中國特色小班化教育」各抒己見,並進行課堂展示。


                   將深度學習融入小班化教育

「深度學習是教育的一種理念,旨在培養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董蓓菲看來,深度學習以學習需求為動力,理解性學習為基礎;要求學生運用高階思維批判性地學習;學習過程中,能融入原有知識框架;同時能在不同情境中創造性解決問題;學生能調控自己的學習;而在當今時代,深度學習也基於普遍使用的數字資源。

董蓓菲認為,小班化培養可以圍繞深度學習的內涵和研究開展。在學科內,老師可以通過深度學習培養孩子的數學建模能力、科學探究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而在跨學科的學習中,學生也能通過深度學習真正學會學習,培養自我管理、溝通與合作、訓練批判性思維,以及創造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小班化教學需要做到「有品質的對話」

杜絕「滿堂灌」,在時下的教育中提得不少,這種「獨白式對話」也不是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客座副教授黎國燦所提倡的。在他看來,提問與回饋在小班化教學起到關鍵作用。在主題報告中,他分享了不少乾貨。

如何使用延展性提問?他介紹:「老師可針對普遍開放性問題,引發學生作不同層次的思考;提問可先由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鼓勵開展初步探索;師生於課堂作延長討論,鼓勵學生詳述答案;而老師給予合適的侯答時間,能充分調動學生思考,激發更多觀點的碰撞。」

本次活動主辦方之一、成都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的副主任李建萍介紹,成都師範銀都小學已經開展了18年的小班化教學,人數始終控制在每班30人。在活動現場,該校校長文莉也帶來了「小班化教育環境下教師個性化發展」的經驗分享。文莉認為,小班化教育,實質上是教育機會的轉化;而教師團隊,是教育機會轉化的最核心的力量。據了解,為了關注每一個學生個性化成長過程,學校教室不設講桌,並要求一年級班主任在教室辦公,新接班班主任第一天認識全部學生。

 

 


公眾號:CSYX2000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紫荊北路1號

相關焦點

  • 2018年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
    「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是全國小班化教育研討的最高峰會,迄今已舉行六屆,分別由香港教育學院、大連市西崗區教育局、臺灣新竹教育大學、廣州市荔灣區教育局、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澳門大學教育學院主辦。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而優質的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學。」
  • 校園之聲 || 江東小學教師赴成都參加2018年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
    10月24日至26日,江東小學組織8位老師在江東中心小學校長朱小超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由大中華教育研究協會、成都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主辦、成都師範銀都小學承辦的「2018年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育研討會」。來自香港、澳門、臺灣、上海、南京、杭州、大連、成都等地的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齊聚一堂,交流兩岸四地小班化教育經驗,探尋具有中國特色的小班化教育之路。
  • 記廣州綠翠現代實驗學校參加2015年小班化教育研討會
    出類拔萃!點擊為了更好地推動小班化教育研究與實踐,借鑑各地優秀成果經驗,促進本校小班化教育的順利開展,2015年10月21-23日,我校胡志平副校長帶領梁劍輝主任、周群與陳曉偉老師參加了由大中華地區小班化教學研究會、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主辦的「2015年小班化教育研討會」。本次大會的主題是:課堂變革: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真正發生。
  • 優質教育惠澤每個學生 楊浦展示「小班化教育」20年探索成果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0月27日報導:「除了我們剛才看到的ppt上的時裝秀,建築群,老師今天還帶來了自己從網上買的巴洛克飾品,雖然不太貴,才百來塊錢,可是這些飾品讓我的的生活變得美美噠!」在今天舉行的第十二屆長三角小班化教育研討會上,上海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的數學教師蔡娟琴、楊浦小學語文教師何懿等分別展示了課堂教學設計成果,正值上海小班化教育推進20周年,圍繞著「基於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小班化課堂教學」的研討主題,大會以「小班走過20年」風採展和「智行小班」的數字故事回顧了上海小班化教育的發展歷程,敘述了楊浦區推進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舉措和取得的成績。
  • 圍觀丨2018年海峽兩岸中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精彩回顧
    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承辦的「2018年海峽兩岸中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 環球資源2018年春季系列展將展示逾9,000個展位
    香港2018年3月20日電 /美通社/ -- 環球資源 (Global Sources) 春季系列展將於2018年4月11至30日期間在香港的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與會者將可通過逾9,000個展位和供應商進行面對面洽談,並親身體驗全新的熱門產品。
  • MAKESHOP:大中華地區銷售額佔韓國海淘商品銷售額的68%
    「OKDGG」數據顯示,大中華區購買韓國商品比重佔68%1月14日,韓國電子商務企業「MAKESHOP」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該公司旗下專門針對海外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平臺「OKDGG」2014年的銷售額達到
  • 美國兩顆紅豆宣布正式併購環球求緣,進軍大中華地區
    原標題:美國兩顆紅豆宣布正式併購環球求緣,進軍大中華地區美國兩顆紅豆與環球求緣集團在廣州舉行合併儀式。從2018年8月1日起,環球求緣將正式併入EMBRACE INCORPORATED集團,旗下品牌有:兩顆紅豆Vivid Pink(美國)上海亮粉網絡科技上海藍色搖籃商務諮詢西安擁抱網絡科技廣州求緣
  • MJ十月到訪大中華地區 參加品牌上市30周年活動
    這也正式宣布了,在Air Jordan 系列面世30周年之際,Michael Jordan將與傳奇設計師汀克·哈特菲爾德和Jordan品牌運動員一起來到大中華地區,共同參加十月份舉行的系列慶典,以及幫助社區青少年的活動
  • 2018年日本「九州山口衝繩地區中文教學研討會」圓滿結束
    人民網訊  12月1日下午,日本「九州山口衝繩地區中文教學研討會」在位於福岡的西南學院大學召開,來自這一地區的近20名老師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本屆研討會分為三個單元: 在第一單元,日本「五星獎」中國語教育推進會幹事長葉言材向大家講述了出席第14屆「東京~北京論壇」和第5屆「熊貓杯」日本青年作文徵文大賽頒獎典禮的感受,並介紹了中日關係新的關鍵詞---行穩致遠。 在第二單元,與會者圍繞陳振華老師提出的在教學中遇到的一些日中互譯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會場氣氛極其熱烈。
  • 飛揚中文特長教育:樂樂書屋新進書籍——《大中華尋寶記系列》
    飛揚中文特長教育(辦學許可證號:11410027000181)教育局批准成立的正規培訓學校,是每年年檢合格單位,是堯都區教育局推薦、臨汾電視臺報導的優秀學校。2015年被臨汾市教育局評為2014-2015年度優秀模範單位。
  • 2011年度多尺度材料設計系列研討會暨MAPS Seminar圓滿舉行!
    2011年4月11日-15日,北京泰科科技2011年度多尺度材料設計系列研討會暨MAPS軟體Seminar在北京、長春、上海及合肥四座城市的北京大學、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長春應化所、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超算中心、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合肥微尺度國家實驗室七家單位圓滿舉行,共有過百名科研工作者參加會議並交流。
  • 成都探索素質教育 17所學校試點小班化教學(圖)
    150%——為探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模式,昨日,成都「小班化教學」試點正式啟動,全市17所公辦中小學、71個班的2000多名學生走進全新小班。成都一所小學的校長無奈地說,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希望能小班化教學,但根據現在的情況,確實難以實現。  這17所學校試點小班化教學  上世紀90年代末,上海在國內率先推行小班化教育,這股星星之火在國內部分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迅速蔓延。千裡之外的成都銀都小學、大有巷小學、成都實驗小學成都花園分校也開始試水。
  • 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教育大學 2020-21年度 政策對話系列研討會
    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學部與香港教育大學亞洲與政策研究繫於2020-2021學年舉辦一系列政策對話研討會,歡迎大家通過Zoom與我們相見!迄今為止,全世界已有大約4000萬人感染了COVID-19,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導致超過110萬人死亡。大流行除了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外,還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動蕩。
  • 【高新中學】小班化激活英語教學「一池春水」
    帶來這一喜人景象的是高新中學兩年前實施的英語小班化教學改革。  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認真教,學生的興趣卻不高,成績與能力雖居楊凌地區之首,但提升的空間仍然很大,與家長社會的期望還有一定的距離。深入調研後,高新中學領導發現,問題根源在於常規班級教學狀態下,學生英語學習的環境營造不夠,對學生個體學習的關注度不夠,不能及時解決學生困難。
  • 「2018視覺藝術教育研討會」即將在上海召開
    在AI時代,隨著迅速變化的世界進程,視覺藝術教育在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重新確定其範圍、目標和方法。
  • 2020年來華留學國情教育研討會代表來訪解讀中國工作室
    2020年來華留學國情教育研討會代表來訪解讀中國工作室 2020-12-14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周大福教育集團拓展大中華版圖
    1月5日,周大福教育集團以香港為總部,正式領創「教育創客EduMaker」,並宣布啟動大中華區具前瞻性的重大教育發展項目。集團副主席及集團行政總裁鄭志剛博士表示:「在周大福教育集團,我們都是『教育創客EduMakers』,致力於創新、促進發展及協作,積極為教育作出貢獻。
  • 於禾教育報導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於禾教育報導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2008-01-30 [王旭明]歡迎大家,在我認識的新聞界的朋友裡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很多,特別深的是於禾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