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終極意義,並不是學習知識,而是

2020-12-17 雲水無雙

有一個信徒,到一位著名的禪師那裡學習,他問了很多的問題,一直待到很晚。

禪師提醒說:夜已經很深了,你還不準備回去休息嗎?

信徒站起來,禮貌地告辭,當他走出門外的時候,看見外面沒有一點星光,非常的黑暗。

於是禪師點了一根蠟燭交給他,信徒接過蠟燭,正要走向黑暗中,禪師忽然將蠟燭吹滅。

當下時分,信徒恍然開悟。

這個禪宗公案所要表達的意義,大致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一個信徒,到一位著名的禪師那裡學習。

我們每個人,如果對自己的成長有所要求,都需要一個老師,一個師傅。

雖然,這個老師,無法將所有的一切傳授給我們,我們也不可能學到他所有的一切。

但是,我們能夠對他打開心扉。

太陽,無法將它的生命給予一朵花,但是花卻能向太陽打開自己,通過自身的打開來吸取必要的養分,成長和豐富自己。

所以任何成長和豐富,都需要自己的開放,如果花是關閉的,那麼太陽對於它來說,就沒有意義。

生命的成長活力,最根本的,來自於自己對自己的要求。

生活中有很多固執的人,他們生活在自己狹窄的頭腦裡,痛苦一生。

當他們不開放,再好的老師,再通透的道理,對於他來說,都無能為力。

一位認識的女士,在圖書館工作幾十年,直到退休,按照推算,她沒有看過幾百本書,即少也讀過上千篇文章。

因為圖書館資源豐富,她即便不愛讀厚厚的書籍,報紙雜誌也是隨手可看。

但是,她跟丈夫、兒子,甚至自己的父母姐妹,都相處困難。

雖然她經常會分享一些關於人生感悟、為人處世的文章在朋友圈或家庭群裡,但是,這些東西,並沒有對她產生任何的改變。

因為,她從來就沒有打開過自己。無論再好的道理,都不能夠改變她原初的狹隘頭腦,她的見地一如最早的無知無識。

她發這些東西,目的都是想到改變別人,來適應自己。因為,在她不開放的頭腦裡,所有的相處困難,都來自於別人的無知無識。

所以,開放的態度,才是成長的第一步。否則,任何學習,都如鴨子浮水,不溼一羽。

第二,禪師說:夜已經很深了,你還不準備回去休息嗎?

如果一個人學習的方式,只是提出問題,探尋答案,再提出問題,再尋找答案。

如此一來,一個人會收集越來越多的答案,一個人會變得很有知識。

但是,學習的終極意義,並不是讓一個活生生的人,成為一個存儲器。

學習的終極意義,其實是開悟。

這就像一個在電臺裡,侃侃而談情愛的節目的主持人,如果,他從來都不曾愛過。

那麼,他其實只是把別人的,所有關於情愛的知識,重新組合,講出來而已。

在他的生命中,關於愛,這個課題,他其實什麼都不懂。

他根本不知道愛的真實意義,因為,真理不是用腦得到,而是用心擁有。

禪師說:夜已經很深了,你還不準備回去休息嗎?

禪師所要表達的,是提醒學生,你問了那麼多問題,你一直在把自己變成一個存儲器,你為什麼還不準備停下來。

生活會不斷的產生問題,就像樹上長出葉子,不停止的生長,新舊交替,舊的葉子落下來,新的葉子長出來,無休無止,直到樹死去。

人生就是如此,人活著,不停的產生問題,出現一個,解決了,又出現一個,周而復始,無休無止,直到死亡來臨。

如果一個人在不斷的解決問題、不斷地學習之後,不能升華見解,不能用心去悟的話,只會停止在一次又一次問問題的層面上。

如同你一次又一次的戀愛,一次又一次的滿足欲望和失望分開,你會越來越感到無聊。

這就是為什麼,經歷了很多感情的人,最後會徹底的厭倦,而很難再與他人,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你可能學到了很多的經驗,但是你的生命只是在重複,你沒有通過悟,來升華對於感情,更高更通透的見地。

釋迦牟尼經常對自己的信徒說:不要問我任何問題,你只要跟我在一起。

他的意思是說:停止問,停止搜集答案,用心去感覺。

第三,禪師為什麼會把蠟燭吹滅?

他是想告訴信徒,能夠幫助你上路的東西,都存在於你的外部世界。

這些存在,也許可以照亮你的前路,但是卻不能照亮你的內心。

在開悟以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在學習開悟的過程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開悟之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開悟的人,和普通的人同樣的吃飯睡覺,外在毫無區別,但是內在的品質變了。

這個世界如何的閃亮,對於他來說,都是一種外部的存在。

一個開悟的人,也就是一個擁有智慧,而不是知識的人,會真正明白,點亮我們人生的,是我們內在的、生命之光。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雲水無雙原創,歡迎朋友們點讚留言轉發,感謝)

相關焦點

  • 終極關懷的意義——人類最害怕的不是貧窮和苦難,而是可怕的虛無
    首先,什麼是終極關懷?用最通俗的,與一般人最有關係的話來解釋,就是人死後到哪裡去了,其靈魂或其他任何東西還存在不存在某個世界上?和我們還有沒有關係?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一般在自己最親近的人去世以後,都會有親身感受,讓自己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 知識經濟與學習經濟
    1996年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發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報告,將知識經濟定義為「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現在,大多數人認為,21世紀就是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的世紀。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獲取財富,不再主要依靠土地農耕等天然資源,不再主要依靠原料、資本、勞力等物質資源,而是依靠知識、信息和技能等非物質資源。
  • 終極學習法,兒童教育事半功倍
    那麼,接下來,我就為大家分享一套「終極學習法」,讓兒童的教育事半功倍!「終極學習法」創始人是誰?說起這套學習法,創作者為美國人理察·費曼。這是一個神奇的人物,我們且聽他的名號:20世紀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音樂家!
  • 你焦慮的 其實不是知識的匱乏 而是錯誤的學習方法
    2     你焦慮的 並不是知識的匱乏 而是錯誤的學習方法有人說,天底下大概只有父母和老師,會對於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感到開心和驕傲。若真是如此,那教學大概就是我的宿命了吧?我發現,不論學員的背景來自什麼產業,大家都有很強烈的知識焦慮 — 焦慮書永遠讀不完、焦慮自己的競爭力不如別人、焦慮學習速度始終不夠快其實,在知識爆炸時代中,
  • 學習不是一時的目標,而是終身的目的!
    學習不是一時的目標,而是終身的目的!很多人不知道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讀書是為了更好的學習,看廣闊的世界!把看到的知識在學以致用的路上對於寫文章 ,自己目前還是很頭疼,每次都不知道寫什麼。最近看了拆書幫創始人趙周的--提高學習力的課。感覺戳中自己的痛點。課程中針對學習中面臨的問題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其中的三張便籤法,分三步的把知識用起來。具有很強的操作意義。第一步,學習新知後,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知識點重新寫一遍。
  • 發現和賦予學習「意義」的方法
    你在就這幅畫展開聯想的時候,實際上就在賦予它「意義」,根據你的生活經歷在自己的腦海裡對它重新作出解讀。學習知識很重要,它關係到排名、關係升學、關係到未來,但是所學習的知識本身如果對學生來說是沒有「意義」的,那麼就像吃一盤不對胃口的菜,是很難下咽的啊,更不要說還能吃出開心愉快了。
  • 終極學習法-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一直被號稱為終極學習法,也是一種幾乎適用於所有知識學習的高效方法。費曼本人費曼學習法是物理諾貝爾獎提出來的一種高效的學習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費曼的人生經歷。那麼現在咱們來聊聊到底什麼是費曼學習法呢?費曼學習法是一種通過轉述來驗證自己是否掌握知識的方法,具體可以分為四步:1. 獲取知識(某概念),理解你所要學習材料的內容。2.
  • 科普的終極目的並非是知識,而是哲學
    說它是本科普書,它卻不是專門介紹某一類科學知識的,說它是本百科書,它卻沒有像一般百科書那樣,按照科學系統去分門別類。相反,它更像在講述一個故事,通過在故事中出場的無數「人物」以及盤根錯節的「情節」,讓讀者了解到,一個生命和非生命看似鴻溝分明的世界,原來關係是如此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個生命體其實都是一個包羅萬物的「小宇宙」。
  • 《有效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掌握終極生存技能
    你需要掌握一整套有效的學習方法,這套方法其實也並不難。你需要學會「如何學習」,成為高效學習者,掌握終極生存技能。 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比電線還便宜。專業技能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精通」的內涵在迅速提升。如今越來越多的工作即將被機器和人工智慧取代,僅僅掌握簡單的知識,已經很難在這個時代生存。我們要有能力解決一個「非結構化問題」。
  • 真正的學習,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持續不斷地察覺!
    不是一種累積學習 和累積知識是兩回事。學習 是不斷地在進行的一種覺察的活動,而不是從累積的事物中採取行動。大部分的人都把知識變成了記憶、概念和經驗,然後基於這些東西來採取行動。學習 不是一種累積,它是一種持續不斷的覺察。我不知道你以前有沒有質疑過這件事:到底什麼是學習 ?什麼是獲取知識?
  • 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的相關知識點屬於教師招聘常考的知識點,經常考察理解性的單選題。一、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奧蘇貝爾認為,所謂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所謂實質性的聯繫就是非字面的聯繫,是指表達的語詞雖然不同,但卻是等值的。
  • 育兒知識並不是去要求孩子怎樣,而是為了讓你學習如何做合格家長
    如果計劃為家庭增添一個新成員的話,很多父母都開始學習如何育兒。育兒知識,近年來越來越成為熱點了。在學習育兒知識的過程中,如果留心的話,會發現這麼一個有趣兒的現象:父母更加願意學習懷孕相關的知識。但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想過通過育兒知識的學習去度過這個時期。而是默默安慰自己,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
  •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
    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學習不是一個刺激和反應之間逐步形成聯結的過程,而是一個頓悟的過程。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的實驗證實了這一思想。   1.苛勒的經典實驗:在一個大房間裡,猩猩可以看到房頂上懸掛著一串香蕉,但是它夠不到。房內有幾個箱子。
  • 終極學習法|費曼技巧
    終極快速學習法——費曼技巧,究竟是什麼樣的學習方法?今天就來大家分享一下。知乎上有很多討論這個問題的帖子,用「終極」修飾,似乎有點誇張,但費曼學習法確實是頂尖的學習方法,是我們工作中學習任何一個新領域時非常實用的學習方法。
  • 掌握「終極學習方法」,讓孩子離學霸更近
    行走的法條機-李浩源學霸並不是天生的,沒有人一出生就帶著學霸基因,在《如何成為學霸》中,比利時作家羅德·布雷默介紹了學霸養成的核心「科技」——終極學習方法。他對思維的內在運作過程非常著迷,用了30年的時間研究、實驗、練習和教授有效利用大腦的技巧,最終建立了高效的終極學習法。終極學習法並不是教授某方面的具體知識,而是直擊學習的核心,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夠輕鬆的學習各種知識。
  • 終極學習法,你能學會任何東西--程式設計師的學習之路
    &34;知而不能述者,非知也— Mortimer Adler其實,學習並不是我們現在才出現的,幾千年來,人們都在學習,那麼一定有不少很好的學習方法,遺憾的是,我們在學校學習幾十年,竟然從小學到大學,都沒有人教怎麼學習,我們過於強調 &34;, 但是我們也需要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不然別人都在用炸藥,用推土機來移山,我們還在用愚公的方法,那麼真的就會子子孫孫無窮盡的都愚蠢下去了
  • 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VS羅傑斯有意義學習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考試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學習理論流派眾多、人物思想觀點複雜。因此,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習理論流派和人物的觀點進行分析、比較。現將兩種有意義學習進行如下比較。現代認知結構主義學習理論重要代表人物奧蘇貝爾提出了有意義學習理論。奧蘇貝爾根據新舊知識之間的關係,將學習分為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
  • 期末複習效率高的背後,不是學習方法,也不是勤懇,而是教育觀念
    其實學生的複習最好是自己主動完成,並不是家長們的督促。而是家長們要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讓學生養成教育觀念,養成自律學習的習慣。並不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生的勤懇學習。
  • 「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與「羅傑斯有意義學習」大比拼
    (一).認知主義—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有意義學習概念:是指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的、非人為聯繫的過程。實質性聯繫:是指新符號或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觀念能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表象、有意義的符號、概念或命題建立內在聯繫,而不僅僅是字面上的聯繫。
  • 寫給幼升小的父母:重要的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培養這些習慣
    2、不愛看書:現在的孩子都喜歡看電子產品,不愛看書,但是閱讀興趣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三年級還不能夠自主看書,那麼他的閱讀興趣就很難形成,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事實上,幼小銜接最重要的不是學習多少知識,而是讓孩子調整狀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因為比起學習知識,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對他們的學習起到的作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