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是一時的目標,而是終身的目的!

2020-12-15 我家有學霸

學習不是一時的目標,而是終身的目的!

很多人不知道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讀書是為了更好的學習,看廣闊的世界!把看到的知識在學以致用的路上

對於寫文章 ,自己目前還是很頭疼,每次都不知道寫什麼。回憶這幾天自己做的事。感覺每件事都是和原來一樣,沒有什麼不同。沒有那件事有新的體驗或改變。對於生活沒有不同的體驗和感悟,每天生活一成不變,自然是沒有什麼可寫。各種課一直也在聽,也僅僅是聽過了。過後回想,學過的知識沒有留下什麼印象。

學知識就是為了應用。之所以沒有感悟和改變,就是因為一直在用以前的模式在行動和思考。當把學的的知識應用起來,甚至可能立刻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學過各種知識,看過各種書。學過這知識記不住、用不上,這是目前自己最大的困惑。

最近看了拆書幫創始人趙周的--提高學習力的課。感覺戳中自己的痛點。課程中針對學習中面臨的問題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其中的三張便籤法,分三步的把知識用起來。具有很強的操作意義。

第一步,學習新知後,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知識點重新寫一遍。

複述不是抄寫原文,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把知識點寫出來。這樣可把這知識點和自己的知識網做關聯。

第二步,描述面對類似情況時自己相關經驗。

關於這個知識點描述,自己過去的實際體驗是怎樣的。這個體驗可以是聽過的、做過的、看過的。這就把知識和自己的經驗做了對比和分析,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這樣就把知識和自己大腦中的知識網做了強力的對接,激活自己的體驗,加深認識。

第三部,結合實際,用新的知識解決問題。

把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模擬將來場景,運用知識點,制定出解決將來類似問題的目標、方法、行動。這樣可以首先在大腦中把解決問題的過程先演練一遍。形成一種新的腦迴路。當現實中再次遇到這個問題時,大腦就已經有經驗,會有意識地用新的知識來處理問題。甚至我們可以主動刻意製造機會,把新的知識點在現實中運用。

得到的課程一直在聽。聽的時候感覺很好,覺得自己學習了新知,有了一種進步的感覺。實際情況是:課程僅僅是聽過了,沒有留言,沒有記筆記,課後留的思考題,也沒有做思考。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只是把課程聽過一遍,獲得完成學習任務的快感。並沒有真正的把所學到知識點內化,成為指導自己思考和行動的理論。

對比上述的三步法應用知識,反觀自己的行為,自己甚至第一步都沒有做到。聽課不記筆記、不留言,不複述。知識根本就不可能和自己大腦中的知識網形成關聯和連接。學過的知識,隔天就忘,這是必然的結果。

比照上述應用知識三步法,把這個知識點做一個演練。

首先,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自己的學習三步法。複述 、對比、演練」,這是用自己的語言把三步法簡練後,自己的三步法學習法。

其次,對比自己以前的學習。自己只是把書看過、聽過。複述這一環節都沒有做。後面的對比、演練就更無從說起來。

最後,模擬演練自己以後的學習。看過書、聽過課後,先要用筆把知識點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遍。可以採取留言,記筆記。同時要結合自己實際生活案例,和知識點做一個對比。最後寫出初步的行動方法、結論等,也可以提出新的問題,以待以後思考。

學以致用從當下開始,改變從當下開始。

相關焦點

  • 構建學習型家庭,讓孩子知道學習不是一時的,而是一輩子的事情
    知識經濟時代呼喚學習型家庭,孩子的發展依賴學習型家庭。學習型家庭是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力量,是推動社會道德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但首先是一位學習者,做學習型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構建學習型家庭呢?
  • 學會不是目的,會學才是目標!
    學會不是目的,會學才是目標!——北京快學時代教育,創造學霸養成新模式課堂上老師:「同學們,你們聽懂了嗎?都會了嗎?」學生:「聽懂了,都會了。」
  • 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
    不是。那是很生氣?嗯。爸爸看你作業,指出錯誤你很生氣?嗯。覺得爸爸不信任你?是的。你覺得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可以做到的,可以學好的,是嗎?是的。錯題我可以問同學,老師也會講的。嗯,好的,我知道了,你認識到自己的作業是自己的事,非常好,願意自己努力去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非常好,很獨立,有自主性。這非常好。爸爸的愛然後我又跟孩子爸爸聊,為什麼要看孩子作業?
  • 成年人談戀愛,靠的不是一見鍾情,而是一時衝動
    成年人談戀愛,靠的不是一見鍾情,而是一時衝動。因為一見鍾情,再而衰,三而竭,四則生厭。一見鍾情的情,維持不了太久,無論是得到的,還是得不到的。愛情的多巴胺一旦發現你們結婚生子了,便達到了目的,停止分泌。如果發現長時間你們還是沒在一起,愛情荷爾蒙也不會再浪費自己,只會換下一個可能的對象分泌。看,人類的基因真是勢利又狡猾。
  •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贏得尊重?還是,享受樂趣……「教育」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贏得尊重?
  •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才能更加坦蕩。實際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已經成為「了解世界」的重點。」
  • 目標一定有用但不是終極目的,奔向目標的精神才是
    如果有,你在目標的指引下,持續的拼搏精神定會讓你變得更好,起碼能擁有無悔人生。目標是指引,不是終極目的,奔向目標的精神才是發現更好自己的真正法寶。假設你的目標是跑10千米,你拼盡全力,可跑到6千米就已達極限,沒有實現目標。
  • 終身教育百年:從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
    從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學習社會到終身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獲得了新發展。21世紀以來,終身學習不僅成為全球最廣泛共享的教育政策目標之一,而且成為教育政策制定的一種規範。伴隨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變革,終身學習依然面臨包括公民教育、價值觀教育、老齡問題、性別不平等,以及社會資本、全球治理、數位化、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變革等諸多挑戰。但是,終身學習依然是個人生存與未來社會前行的「護照」。
  • 馬雲:你以為的「終身學習」,不過只是自我麻痺
    去年資本熱的時候,天使投資人看項目,項目創始人如果沒有用知識付費的App,會被視為沒有終身學習,不夠與時俱進。終身學習是好的,但是千萬不要變成自我麻痺。沒有目的學習,是自我麻痺。知識獲取的難度降低,各種課程的營銷方案都在告訴你,你應該學習這個,你應該學習那個。回歸到開始,你的學習目的是什麼?無論是碎片化的知識還是圖書,其內容都有自己的邏輯系統。
  • 學習高分不是目的 莫讓教育「淪陷」
    高分不是目的,莫讓教育「淪陷」  轉眼間,春節的餘味早已消逝,忙碌、奔波也再一次成為人們生活的主題。眼看著「沉寂」了近一個月的培訓機構,再次變得門庭若市,便知道新一輪的「戰火」已悄悄燃起。  眾所周知,每年的3、4月份都是培訓班的報名高峰期,無數人徘徊在各大培訓機構前臺,諮詢、比價。
  •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以下三位不同領域的名家對教育的本質有著驚人一致的認知,也許,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哈佛女校長:走出去了解整個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一句「我不是什麼哈佛的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讓人們記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 【紅媒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因為他認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大學畢業後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理察·萊文在他的演講集《大學的工作》中這樣提到:「耶魯致力於領袖人物的培養,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 談「終身學習」
    談「終身學習」 潘復生 一 所謂終身學習,就是要使學習跨越單純學校教育的時段,貫穿於人的一生;使學習從求知謀生手段發展成為人們自覺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價值的過程;把「活到老、學到老」變為堅定不移的信念並積極賦諸行動。 終身學習,是飛速發展的時代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遠古時代,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人類歷史演進的速度極其緩慢。
  •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因為他認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大學畢業後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理察·萊文在他的演講集《大學的工作》中這樣提到:「耶魯致力於領袖人物的培養,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深度)
    哈佛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教育」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
  • 教育目的和美國的學前教育目標
    何謂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表述造就人的質量規格。教育目的從形態上是一種觀念,實質是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它揭示了教育在受教育者身上可能產生的普遍結果。各階段都有各自的教育任務和具體教育目標,一般來說,教育目的或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四層級。
  • 如何做到持續性地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一、為什麼要做到持續性地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終身學習,也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堅持學習。它是一種生活和學習的態度,更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的學習習慣。首先,終身學習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學習效率和能力。學習就像滾雪球一樣,新知識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我們所學越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也就會越多。
  • 【家教】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才能更加坦蕩。實際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已經成為「了解世界」的重點。
  • 白丁白話丨豐盈、有價值、終身學習
    傳統教育的培養目標主要指向「分數和學歷」,簡單明了,易於理解,亦好評價;創新教育的培養目標因為主要指向「能力和素養」,往往很難清晰表達,總讓人有種「水中撈月霧裡看花」的感覺,不易理解,難於評價。白丁學習的培養目標——「豐盈並有價值的終身學習者」,乍一看,也有點兒說不清道不明。
  • 雷軍:上大學最重要的不是考試 而是學會怎麼學習
    在演講中,雷軍表示,上大學最重要的不是考試,而是學會怎麼學習。雷軍自曝「秘密」稱:「我覺得大學考試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有幸在大學一年級上學的第一天,去聽了一個老教授的一堂課,叫怎麼上好大學,受益終身」。雷軍透露,這位教授講的是上大學的目的是學會怎麼學習,不在乎學的東西,不是我們真的要把每個考試都考到100分,一定考到全年級第一才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