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是一時的目標,而是終身的目的!
很多人不知道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讀書是為了更好的學習,看廣闊的世界!把看到的知識在學以致用的路上
對於寫文章 ,自己目前還是很頭疼,每次都不知道寫什麼。回憶這幾天自己做的事。感覺每件事都是和原來一樣,沒有什麼不同。沒有那件事有新的體驗或改變。對於生活沒有不同的體驗和感悟,每天生活一成不變,自然是沒有什麼可寫。各種課一直也在聽,也僅僅是聽過了。過後回想,學過的知識沒有留下什麼印象。
學知識就是為了應用。之所以沒有感悟和改變,就是因為一直在用以前的模式在行動和思考。當把學的的知識應用起來,甚至可能立刻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學過各種知識,看過各種書。學過這知識記不住、用不上,這是目前自己最大的困惑。
最近看了拆書幫創始人趙周的--提高學習力的課。感覺戳中自己的痛點。課程中針對學習中面臨的問題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其中的三張便籤法,分三步的把知識用起來。具有很強的操作意義。
第一步,學習新知後,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知識點重新寫一遍。
複述不是抄寫原文,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把知識點寫出來。這樣可把這知識點和自己的知識網做關聯。
第二步,描述面對類似情況時自己相關經驗。
關於這個知識點描述,自己過去的實際體驗是怎樣的。這個體驗可以是聽過的、做過的、看過的。這就把知識和自己的經驗做了對比和分析,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這樣就把知識和自己大腦中的知識網做了強力的對接,激活自己的體驗,加深認識。
第三部,結合實際,用新的知識解決問題。
把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模擬將來場景,運用知識點,制定出解決將來類似問題的目標、方法、行動。這樣可以首先在大腦中把解決問題的過程先演練一遍。形成一種新的腦迴路。當現實中再次遇到這個問題時,大腦就已經有經驗,會有意識地用新的知識來處理問題。甚至我們可以主動刻意製造機會,把新的知識點在現實中運用。
得到的課程一直在聽。聽的時候感覺很好,覺得自己學習了新知,有了一種進步的感覺。實際情況是:課程僅僅是聽過了,沒有留言,沒有記筆記,課後留的思考題,也沒有做思考。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只是把課程聽過一遍,獲得完成學習任務的快感。並沒有真正的把所學到知識點內化,成為指導自己思考和行動的理論。
對比上述的三步法應用知識,反觀自己的行為,自己甚至第一步都沒有做到。聽課不記筆記、不留言,不複述。知識根本就不可能和自己大腦中的知識網形成關聯和連接。學過的知識,隔天就忘,這是必然的結果。
比照上述應用知識三步法,把這個知識點做一個演練。
首先,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自己的學習三步法。複述 、對比、演練」,這是用自己的語言把三步法簡練後,自己的三步法學習法。
其次,對比自己以前的學習。自己只是把書看過、聽過。複述這一環節都沒有做。後面的對比、演練就更無從說起來。
最後,模擬演練自己以後的學習。看過書、聽過課後,先要用筆把知識點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遍。可以採取留言,記筆記。同時要結合自己實際生活案例,和知識點做一個對比。最後寫出初步的行動方法、結論等,也可以提出新的問題,以待以後思考。
學以致用從當下開始,改變從當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