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軟實力英語】分享的第893篇原創英語啟蒙文章。
都說暑假是孩子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機,但是,如何抓住機會?怎樣彎道超車?似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抓住機會比較好說,只要將意願轉化為行動既可。但是,想要彎道超車,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為這需要「駕駛者」擁有嫻熟的「駕車」技術,這自然離不開時間好經驗的積累。
暑假最大的優勢是時間比較集中,每天可以抽出較多的時間來學英語,如英文原版閱讀、看動畫片、寫作訓練等。因為沒有考試壓力,暑假的英語提升,可以更多地使用一些遊戲等輕鬆的形式,引導孩子每日堅持學英語。
前兩天,苗爸分享了一篇原創文章:《英語啟蒙入門訓練,從零基礎到英語牛娃》,介紹了一些英語入門訓練的方法,得到了許多寶爸寶媽的贊同和支持。也有一些父母在閱讀完文章之後,依然存在一些困惑。
這兩天,苗爸經過認真整理,將他們的困惑分為三個類別,簡稱為「3不」問題。今天,苗爸就針對這三類問題,進行統一作答。
01
聽不懂
眾所周知,聽力對學好一門語言來說特別重要,聽不懂則說不出,就無法進一步地交流。以前,我們學英語的時候,沒有聽力考試,所以學校也不重視,每天就是背單詞和做題,導致學成了「聾啞英語」。
現在的孩子比較幸運,從小就可以聽看各種兒歌動畫片,打通了英語耳朵,為今後的閱讀甚至是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並不是說,擁有兒歌動畫片等資源,孩子就一定能夠聽懂英語。很多父母每天利用兒歌和動畫片給孩子磨耳朵,而孩子的聽力水平似乎並沒有明顯的進步。
於是,一些父母就變得非常焦慮,甚至完全不顧孩子的心智發展水平,開始按照成年人學英語聽力的方法,一句一句地反覆精聽,把原本有趣的動畫片欣賞變成了煉獄般的煎熬。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如果孩子聽不懂怎麼辦?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孩子的理解力很強,通過父母或老師的肢體動作、無聲指示和生動形象的遊戲,孩子能立即理解到父母想要表達的意思。兒童學語言,就是在這種似懂非懂的理解中來一點點掌握的!
想想我們小時候學母語,是不是也是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父母在與我們交流的時候,或是讀睡前故事的時候,雖然我們並不能理解每一個字所包含的意思,但是,父母也沒有一個字一個字進行解釋的。就以幼兒園小朋友都耳熟能詳的《三字經》為例,又有多少孩子能夠做到知其然?
但是,隨著大家是識字量、知識面和經驗的不斷積累,大家對這些啟蒙讀物的理解也在不斷加深,這是一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
當然,也不能以此為遁詞,而忽視了聽力可理解性輸入的重要性,惘顧孩子的現有理解能力,給孩子聽的材料偏難,那就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了。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遵循可理解性輸入原則,即 i+1 原則,所選的聽力材料必須是略高於孩子現有的聽力水平。
在英語啟蒙的過程中,聽力輸入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種形式:
(一)兒歌
有些父母會因為自己喜歡,或是別人推薦,而選擇了一些難度偏大的兒歌給孩子聽,例如一些比較流行的著名的英語兒歌: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The Wheels on the Bus
Jingle Bells
不是說兒童不能聽這些兒歌,其實,它們的旋律非常優美,孩子聽多了,也會喜歡上英文歌的。但是從英語聽力啟蒙這個角度來說,聽這些兒歌基本上屬於無效輸入。
如果是零基礎的寶貝學英語,建議從律動兒歌開始,邊唱邊跳,聽看跳結合,通過動作幫助孩子理解英語歌詞。例如: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One little, Walking walking等等,父母和孩子一起又唱又跳,輕鬆快樂地唱歌跳舞學英語。
(二)繪本音頻
聽繪本音頻也是訓練英語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繪本+音頻,就相當於一部動畫片,如果利用得好,可以激發孩子的英語閱讀興趣。
不過,繪本的選擇是一個重點和難點,選不好,或者是選擇的內容難度太大,其配套的音頻資料就形同虛設,聽了也聽不懂。入門階段,繪本是作為睡前故事,由父母來讀給孩子聽的,然後再把音頻資料用來給孩子磨耳朵,加深聽力詞彙理解的熟練程度。
這類書一般故事性比較強一些,畫面顏色比較鮮豔,父母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同時和孩子一起欣賞其中的圖畫,通過圖畫來理解英語文字的意思。比如說廖彩杏書單第一階段的書,蘇斯博士(Dr. Seuss)的繪本,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動畫片
現在的英文動畫片非常豐富,除了美國的迪士尼系列之外,還有英國BBC兒童頻道出品的許多動畫片。迪士尼動畫片適合大童觀看,BBC兒童頻道出品的動畫片適合幼兒觀看。
所以,要想通過動畫片來幫助孩子提高英語聽力水平,也需要認真選擇,以免時間花了不少,卻沒有收到任何效果,就後悔莫及了。
如果是幼兒,可以選擇 Word world(單詞世界)、Sesame street(芝麻街英語)、Yakka Dee(亞克迪)等這類入門級的教學類動畫片,有助於幫助孩子積累英語聽力詞彙。在有了一定的日常生活聽力詞彙之後,可以再增加一些故事類的動畫片,例如0--3歲觀看的Maisy(小鼠波波)、Penelope(藍色小考拉)、Caillou(卡由),4--6歲觀看的Big Muzzy(大毛怪瑪澤)、Peppa Pig(小豬佩奇)等。
02
說不出
俗話說:聽不懂則說不出。但是,聽得懂不一定能夠說得出,英語口語還需要訓練,才能夠自如地表達。有人說,英語口語是一項體力活,那是因為說好英語需要大量的口腔肌肉訓練,畢竟,很多英語字母的發音部位與中文都不相同,不經過長期訓練,是很難脫口而出的。
對於兒童來說,學好英語口語所面對的第一個難題,是如何開口的問題,即說不出來。不錯,英語啟蒙是一個沉默期,即孩子在大量聽力輸入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還不會說英語。但是,究竟多長時間的沉默期才算是正常的呢?
如果不能正確認識並積極應對這個問題,孩子十有八九會永遠都處於「沉默期」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這一代,甚至是我們上一代,都是「沉默期」的代表。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無法解答的難題,只要了解了孩子語言發展的規律,就能夠突破「沉默期」瓶頸,使孩子英語口語的發展走上快車道的。兒童都是通過模仿學會一門語言的,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都不例外。在這一方面,父母無疑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至少是最好的語伴。
很多時候,幼兒並不會主動模仿父母說英語的,這時候,需要父母積極引導孩子,鼓勵孩子開口說英語。例如,在TPR(全身肢體反應)親子互動,在「苗爸英語啟蒙TPR閃卡」認知熟練之後,即孩子能夠聽到音頻找到閃卡,或是父母說英語,孩子做動作。這時,就可以嘗試父母做動作,引導孩子開口說英語。
除了這種方法之外,我還與苗苗定了一個規矩,如果她需要什麼東西,或者想讓我來幫忙,就必須使用英語來表達,否則就得不到她想要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逼著孩子開口說英語。
03
看不懂
英語繪本看不懂,也是現在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父母簡單地把這一現象歸之為詞彙量太少,不錯,詞彙量是主要因素,但是詞彙量又分為聽力詞彙、口語詞彙、閱讀詞彙和寫作詞彙。上面提到的父母,指的應該是閱讀詞彙量。
我們小時候學英語,一般都是老師一個詞一個詞,或者是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地翻譯,我們在下面記筆記,把英語課文的空行記得滿滿的,都分不清英語和漢語了。
外國小朋友在進行閱讀訓練之前,都是要先積累聽力詞彙的,常見的方法就是聽兒歌、TPR親子互動和動畫片等,然後開始學自然拼讀和高頻詞彙,通過自然拼讀規則將聽力詞彙轉化為閱讀詞彙,即「見詞能讀」,然後激活大腦中的聽力詞彙,再聯想到實物,進而明白了單詞的意思。
所以,結合中國的國情,我們缺乏英語語言環境,可以將單詞擴展和自然拼讀結合起來,畢竟,自然拼讀規則也有許多另外,只能說適用於兒童英文讀物的80%的詞彙,對於許多不符合自然拼讀規則的單詞,我們還是需要使用適合中國孩子能夠接受的方法,進行單詞量的擴大,以幫助孩子儘快看懂更多的英文讀物。
我是苗爸,「職業化家庭英語啟蒙訓練」推廣人。我會每天分享英語啟蒙和高考英語相關的原創文章。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們明天再見!